学校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278407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49.98KB
学校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学校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某某学校体育馆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某某市教育局
3、全市基础教育现状
我市现有人口6.8万人,辖4镇3街。
按照全市教育总体布局规划,2015年秋季我市中小学共计6所。
其中:
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4所,在校学生2930人。
校舍面积5万余平方米,教学用房24276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13514平方米。
2008年某某市政府接收某某森工集团3所学校,接收白狼林业局1所学校,接收五岔沟林业局3所学校。
接收过来的林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极其落后,远程教育设备、生活设备几乎为零。
从2009年起,国家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至2014年底全市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学校6所,项目23个。
改造中小学危房、危点、局部及整栋改造翻新、新建等面积为54303平方米。
由于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的限制,全市学校发展缓慢,有的学校办学条件相当差,教学生活设施十分陈旧、已不能适应目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4、某某市标准化学校概况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三项目内容:
⑴学校场地标准化建设。
各学校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办学条件标准”的规定建成面积达标、数量足够、符合标准的各类体育运动场地。
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符合规定。
⑵中小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
保证在校舍安全的前提下,以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建设为重点,各类校舍建设达到规定的生均面积。
教学、行政、办公、师生生活及其配套用房,具有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必需的活动场地和基本条件。
⑶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装备标准化建设。
执行教育部伊始的相关标准,以实验教学仪器配备、图书资料配备、课桌凳配备、现化教育技术设备、体育卫生与艺术设备、学生生活设施等建设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装备水平。
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⑵《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⑶某某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⑷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
⑸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电力出版社);
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⑻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及基础数据
5、编制范围
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对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及建设单位的要求,本报告编制范围如下:
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规模;
⑵项目功能与利用率分析
⑶场址选择;
⑷建筑工程方案;
⑸节能及环境保护;
⑹劳动安全与消防;
⑺项目组织管理;
⑻实施进度与工程招标;
⑼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⑽财务评价及社会评价等。
二、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某某市新城街教育园区院内。
2、建设规模
项目拟建体育馆4900平方米。
3、主要建设条件
(1)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经处理能做到达标排放,环境条件较好。
(2)交通条件
某某市交通建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主体交通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
铁路:
境内有白(城)-阿(尔山)铁路干线,某某-沈阳铁路干线,伊尔施-伊敏河铁路已竣工并实现货运开通,三角山口岸已开关。
公路:
S203省道、省际大通道等公路贯穿南北、东西,市政府所在地温泉街距机场20公里。
某某市铁路公路网完善,302国道、省际通道从境内穿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3)资金条件
该项目总投资为1300万元,资金来源为地方财政自筹解决。
(4)社会条件
项目的建设可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与积极支持,社会条件较好。
(5)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在当地均可购入,三大材(钢材、木材、水泥)供应充足,施工用水、用电供应条件较好,可充分满足工程建设所需。
4、项目投入总资金情况
项目投入总资金为1300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费176.6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08万元;基本预备费7.55万元。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平方米
4900
2
项目用地面积
平方米
5000
3
总投资
万元
196.30
4
建设工期
年
1
5
财务评价指标
5.1
单位功能投资
元/平方米
2000
5.2
单位功能运营成本
元/平方米
1420.78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上所述,标准化学校体育馆的建设符合某某市实际,符合某某市城市发展规划,符合某某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该项目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社会公益性工程。
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是充分体现某某市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时机成熟。
项目的建设成功,必将推动某某市教育事业由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项目可行。
2、建议
建议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做好建设资金的筹备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同时,建设过程中应选择资信较好的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保证项目建设按进度进行,并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合格。
做好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资金做到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实现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规模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某某自1996年设市以来,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确定了城市性质为旅游疗养城市,明确提出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目标是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生态旅游名城。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旅游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市财政收入较低,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按照某某市“行政生活、休闲度假、口岸、商业贸易、旅游观光”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某某市教育局提出了某某市中小学体育训练馆的构想,通过对某某市标准化学校体育馆工程的建设,为某某市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拨尖创新人才”的论断,给中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积极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将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史上校园文化的革命。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综合管理、课堂教学、品德培养、体育活动、后期服务等风格的总体表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德智体美劳构成了培养人的复合体,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促使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过程。
因此,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发展的产物,而素质教育是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教育的过程,两者从现象到本质,从过程到结果,都是通过人的个性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产生的,随着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教育观念的不断升华,素质教育应当克服以偏盖全旧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变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旧的教育观念,把重视德育,强化智育,发展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建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育机制。
中小学体育教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卫生措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增进健康,进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这反映出体育的多功能在学校体育教育的风格。
因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某某发展的需要,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高科技人才的智能开发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全面培养现代化创新人才,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科学含量,为高等院校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2、项目建设是发展某某市教育事业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来,某某市教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该市目前尚没有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教育,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专门场所,中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兴趣爱好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因此,建设中小学体育训练馆是发展某某市教育事业的客观需要。
3、项目建设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中小学的特长活动比较活跃,但由于受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各学校的设施还不够完善,制约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标准化学校体育馆可集中财力、物力,优化师资、形成合力,解决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发挥好体育教育设施的整体优势。
同时,可以改变中小学生双休日、寒暑假校外生活单一的状况,加强中小学生体育教育,陶冶中小学生的情操,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开展体育培养和训练工作,为上级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体育馆及配套设施
拟建一座可容纳观众看台800座(即固定座椅800座、活动座椅800座)的体育馆,建筑面积约4900㎡。
室内建设包括运动场、体育器材室、健身房、演出主席台、观众看台、男女更衣室、卫生间、淋浴房。
(二)配套设施:
会议系统、比赛灯光,演出报告用音响设备,彩色电子显示屏,网络,通信,固定座椅800个,活动座椅800个,运动型木地板1200㎡,排水、供电(315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校园内部分绿化工程。
第三章 场址选择
一、场址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1)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某某市新城街教育园区院内。
(2)地理位置
某某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某某盟西北部,横跨大某某岭西南山麓,是某某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8'--121°23',北纬46°39'--47°39',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东邻呼伦贝尔市所辖扎兰屯市和某某盟扎赉特旗,南至某某盟科右前旗,西与蒙古国接壤,北和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自治旗毗邻。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本项目场址土地所有权为国有,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二、场址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某某市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某某盟西北端,地处大某某岭山脉中段,横跨大某某岭主脉,属大某某岭西南麓火山岩地貌。
境内河流纵横,沟谷大多平坦而宽阔,是典型的中低山地貌,辖区平均海拔1010m。
某某市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海拔高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
项目建设地,地势相对平坦。
2、气候条件
某某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全年主要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与西北干寒气流影响,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又处于大陆型高山气候区,地方小气候牲明显。
全年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春季至秋季,某某市春季平均起日为5月6日,秋季平均止日为9月20日,春秋相连约持续138天。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温度日较差大,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偶有降雪和“倒春寒”现象发生。
降水量变率大,发生春旱的较低。
大风日数增加。
全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分,同时降水量增大,水汽充沛,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较频繁,给农作物造成危害,但水热同季又是农作物生长的旺季。
8月下旬到9月中旬,温度明显下降,降水明显减少,早晚温差大,秋霜随之出现。
全年无霜期为90天左右。
冬季,某某市冬季漫长而寒冷,平均起日为9月21日,平均止日为5月5日,长达7个多月(227天)。
由于受西北冷空气的影响及蒙古高压的控制,冷气团长期滞留,多寒潮风雪天气。
大寒期达3个多月,积雪覆盖期为152.2天。
冬雪量平均达3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5%,极端最低气温为-45.7℃,出现在1966年1月19日。
偶有大风发生。
3、城市规划要求
项目建设符合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建设规划要求,项目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国土部门出具的土地预审意见。
4、交通条件
某某市交通建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主体交通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
铁路:
境内有白(城)-阿(尔山)铁路干线,某某-沈阳铁路干线,伊尔施-伊敏河铁路已竣工通车,三角山口岸已正式开关。
公路:
S203省道、省际大通道等公路贯穿南北、东西,市政府所在地温泉街距机场20公里。
某某市铁路公路网完善,302国道、省际通道从境内穿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5、社会条件
某某市前身是某某盟科右前旗的一个建制镇,1992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某某经济开发区,实行计划单列,199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市。
市辖天池镇、白狼镇、五岔沟镇、明水河镇四个镇和温泉、新城、林海三个街道。
全市总人口为6.8万人。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6亿元,增长17.8%;财政收入完成7366万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2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03元,增长13.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712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8.75亿元,增长36.9%;旅游人数实现84万人次,同比增长19.7%;旅游收入突破9.7亿元,增长38.2%。
6、公共设施条件
(1)供水:
项目供水由当地自来水公司供给。
(2)排水:
污水排入排水管网。
(3)供热:
由当地供热公司供热,可以满足项目采暖需求。
(4)供电:
由当地供电公司负责供应,可保证项目用电。
(5)通讯:
通讯便捷,已形成光纤、微波传输、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现代化通讯手段相结合的立体通讯网络。
7、环境保护条件
该项目属于非生产性工程,污染因素简单,对环境影响较小。
工程实施后不会对地表水、环境空气、声学环境产生影响。
同时周围没有较大的污染源存在,环境质量较好,项目选址地点的环境质量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8、施工条件
施工用水、用电都非常方便,可充分满足工程建设所需。
该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在当地均可购入,三材(钢材、木材、水泥)供应充足,建筑材料可直达现场。
施工现场宽阔,有利于施工。
第四章 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三)《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五)《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六)《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七)《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八)《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二、总平面设计原则
(一)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二)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顺畅,管理维修方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指标;
(三)满足各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要求;
(四)注重环境设计,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如水面、林木等),考虑地形和地质情况,减少建设投资。
三、体育馆设计方案
本工程建筑设计应遵循有关的规范或规定,单体设计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一)建筑设计
1、一般规定
根据对体育馆规模分类标准,观众席容量在3000座以下的为小型,本项目的固定座椅为800座,按标准应划分为小型体育馆。
比赛建筑主要由比赛场地、训练场地、看台、各种辅助用房和设施等组成。
应在根据竞赛规则和有关规定满足比赛使用的同时,兼顾训练的需要。
确定建筑平台、剖面、结构选型和空间造型时,应根据建筑位置、项目特点和使用要求注意其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根据比赛和训练的使用要求,应确定建筑功能分区。
可分为竞赛区、观众区、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新闻媒体区、贵宾区、场管运营区等。
应根据分区妥善安排运动场地、看台、各类用房和设施的位置,解决好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分割要求。
根据功能分区应合理安排各类人员出入口。
比赛用建筑和设施应保证观众的安全和有序入场及疏散,应避免观众和其他人流(如运动员、贵宾等)的交叉。
在同一场地上应能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
内部辅助用房应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若干体育设施相连时,应考虑设备、附属设施的综合利用。
应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解决朝向、光线、风向、风速等对运动员和观众的影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应合理确定围护结构,采取节能、节水措施。
在建筑处理上应考虑身材高大运动员的使用特点;对一般群众开放时,应考虑儿童、妇女老人等不同使用对象的特殊要求。
应考虑残疾人参加的运动项目特点和要求,并应满足残疾观众的需求。
体育建筑应考虑维护管理的方便和经济性,使用中发生紧急情况和意外事件时应有安全、可靠的对策。
2、运动场地和看台
按规范,观众总规模(席)在10000席以下,主席台的规模按其1~2%进行设置,本项目考虑按2%进行计算并考虑体育馆有可能承担一定的社会体育项目,故主席台按20席的规模进行设置。
比赛场地的面层除应根据设施级别、项目和使用要求和室内项目的特点决定其材料、弹性、硬度、平整度、防滑、颜色、不反光等要求外,还应兼顾维护、管理、更换等方面的要求。
场地的对外出入口应不少于二处,其大小应满足人员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
还应考虑体育馆在多功能使用时,设备和器材的出入、场地内观众的疏散等。
比赛场地周围应根据比赛项目的不同要求满足在高度、材料、色彩、悬挂护网等方面的要求,当场地周围有玻璃门窗时,应考虑防护措施。
比赛场地及周围缓冲区、工作区的外轮廓形状应结合项日特点、座席布局方式、体育馆结构选型及体型等因素合理选定,以保证场地的使用效果和观众的视觉质量。
综合体育馆比赛场地上空净高不应小于15.0m,专项用体育馆内场地上空净高应符合该专项的使用要求。
体育馆看台观众席的布置形式应根据项目和使用特点、疏散方式、视觉质量、体育馆造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定,其观众席、出入口、走道设置应符合规范规定。
当体育馆内设置活动看台时,应考虑其分区、形状、走道设置、与固定看台的联系、疏散方式、看台收纳方式等要求。
看台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席位,其位置应便于残疾观众入席及观看,应有良好的通行和疏散的无障碍环境,并应在地面或墙面设置明显的国际通用标志。
当比赛场地内因使用需设置大量临时座椅时,应同时考虑座椅的存放、搬运方式,并留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应充分利用观众看台下部的空间作为辅助面积,并在条件允许时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比赛场地和观众厅内除应有固定的计时记分显示牌外,还应考虑一些比赛项目在比赛场地内临时设置计时记分牌的可能性。
看台安全出口和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全出口应均匀布置,独立的看台至少应有二个安全出口,且体育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体育场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1000~2000人。
(2)观众席走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席各分区容量相适应,与安全出口联系顺畅。
通向安全出口的纵走道设计总宽度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总宽度相等。
经过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的设计人流股数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通行人流股数相等。
(3)每一安全出口和走道的有效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出口宽度不应小于1.1m,同时出口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倍数,4股和4股以下人流时每股宽按0.55m计,大于4股人流时每股宽按0.5m计;
2)主要纵横过道不应小于1.1m(指走道两边有观众席);
3)次要纵横过道不应小于0.9m(指走道一边有观众席);
4)活动看台的疏散设计应与固定看台同等对待。
(4)看台栏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栏杆高度不应低于0.9m,在室外看台后部危险性较大处严禁低于1.1m;
2)栏杆形式不应遮挡观众视线并保障观众安全。
当设楼座时,栏杆下部实心部分不得低于0.4m;
3)横向过道两侧至少一侧应设栏杆;
4)当看台坡度较大、前后排高差超过0.5m时,其纵向过道上应加设栏杆扶手;采用无靠背座椅时不宜超过10排,超过时必须增设横向过道或横向栏杆;
5)栏杆的构造做法应经过结构计算,以确保使用安全。
3、辅助用房和设施
体育馆的辅助用房和设施应包括:
观众用房、贵宾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组织工作用房、新闻工作用房、广播电视技术用房、计时记分用房、其他技术用房及体育器材库等。
要求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当进行正式比赛时,辅助用房同时还应满足竞赛规则和有关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提出的各项要求。
在运动员用房、竞赛组织工作用房、新闻工作用房、计时记分用房、其他技术用房等用房的设计中,应具有一定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根据不同要求进行调整。
观众休息厅应满足使用、方便管理,其面积分配应与看台观众席的分区分布情况相一致。
当体育馆多功能使用时,在观众使用部分宜根据其使用性质和特点,增加服务用房相关内容。
在比赛场地的运动员人口处宜设供赛前点名、成绩登记的检录处,面积应根据其使用要求确定。
4、练习房
体育馆练习房与比赛厅之间应联系方便,练习房的规格和内容应结合比赛和练习项目的要求确定,以满足比赛热身或平时练习要求。
其更衣、淋浴、存衣等服务设施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与比赛厅合并集中设置。
训练场地净高不得小于10m。
专项训练场地净高不得小于该专项对场地净高的要求。
训练房除应根据设施级别、使用对象、训练项目等合理决定场地大小、高度、地面材料和使用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训练房场地四周墙体及门、窗玻璃、散热片、灯具等应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墙体应平整、结实,2m以下应能承受身体的碰撞,并无任何突出的障碍物,墙体转角处应无棱角或呈弧形;
(2)训练房应考虑减低噪声的措施;
(3)训练房可根据需要设置简易的计时记分设备;
(4)训练房宜充分结合当地条件,采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
(5)训练房应附有必需的厕所、更衣、淋浴、库房等附属设施,根据需要设置按摩室等;
(6)训练房的门应向外开启并设观察窗;其高度、宽度应能适应维修设备的进出;
(7)训练房可根据需要适当设置观摩席位(固定或活动);
(8)训练房的地面材料应根据训练项目和使用对象的情况而定;
(9)当训练房面积较大时,应考虑用灵活隔断加以分隔使用的可能性。
(二)结构设计
1、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的体育建筑等级为丙级,因此本项目拟定为丙级建筑。
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5~50年,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2、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要求。
3、基础选型
本工程拟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
4、结构类型
考虑体育馆建筑跨度较大,本项目拟采用钢结构。
(三)声学设计
体育建筑应根据其类别、等级、规模、用途和使用特点,确定其声学设计指标,并在设计中采用实现预定指标的相应措施。
体育建筑的声学处理方案应结合结构形式、观众席和比赛场地的配置、扬声器设置以及防火、耐潮等要求。
在处理比赛大厅内吸声、反射声和避免声学缺陷等问题时,应把自然声源、扩声扬声器作为主要声源。
体育建筑广播电视用房的播音室、评论员室、声控室等应按要求做声学处理,使之达到预定的指标;练习房(馆)、运动员休息室、教练室等设置有线广播和对讲系统应根据设施等级确定。
体育建筑应符合所规定的允许噪声标准。
体育比赛和体育设施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体育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体育馆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