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回事.docx
- 文档编号:2927040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6.90KB
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回事.docx
《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回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回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回事
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回事?
*导读:
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病因,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食管反流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造成食管损害有很多因素,可概括为。
1.食管裂孔疝在过去40余年,关于食管裂孔疝在胃食管反流的病理发生和病理生理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一个研究的热门话题。
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如。
食管裂孔疝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降低酸清除能力;②存留的胃十二指肠反流物逆流入食管;③损害膈脚对食管胃连接部的括约肌样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中等度和重度GERD病人中,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更多,50%~60%的食管裂孔疝病人有内镜所见的食管炎,90%的内镜所见食管炎病人有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的大小和LES压力,以及两者的关系是胃食管连接部关闭能力的决定因素。
一个既有LES压力低下又有一巨大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在突然升高腹内压力时,比一仅有LES压力低下而无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机会多数倍。
研究还证明,食管裂孔疝的尺寸增大,LES压力更下降。
现代观念支持这样的事实:
对有反流症状的病人,食管裂孔疝的大小是决定食管炎程度的主要因素。
LES压力和性别的影响就差一些,但仍是致病因素。
24hpH监测异常与食管裂孔疝的大小明显相关。
2.肥胖肥胖和GERD的关系还不清楚,肥胖病人是否更易患食管裂孔疝亦无定论。
有关肥胖与食管裂孔疝、食管炎、胃排空和pH监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研究。
例如,Wright(1983)指出体表面积与胃排空无关系。
Mercer(1985)认为肥胖反流者食管胃之间的平均压力梯度,较之无反流的瘦人明显为大;胖人的食管通过时间延长,增加了食管黏膜的酸接触时间。
Mercer(1987)又指出瘦人与胖人LES压力无明显差别。
过于肥胖(超过体重指数5%以上)多见于有食管裂孔疝和食管炎的人(SteneLarsen,1988)。
Maddox(1989)的研究证明与对照组相比,胖人的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胃排空延迟,食管排空也延迟。
Hutson(1993)的研究结果是两组胃排空率相似,平均体重下降8.3%也无改变。
Rigaud(1995)的研究是总反流次数与体重指数、脂肪摄入和胃排空延迟明显相关。
肥胖者的胃食管反流并不增多。
体重下降10kg,反流的主观表现和客观表现均无改善(Kjellin,1996)。
胖人体重减低之后,平均pH无改变(Mathus-Vliegen,1996)。
可见以上的研究结果莫衷一是。
但无论如何,普遍认为在胖人胃食管反流较为常见,不管诸多研究的结论如何,肥胖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的一个病理生理因素这一观念,还是被广泛接受的。
显然,有必要进一步对肥胖和反流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研究。
3.饮酒饮酒可抑制食管的酸清除能力,损害食管运动功能,降低LES压力。
Keshavarzian(1987)的实验证明,静脉应用乙醇0.8g/kg能中等度地降低食管收缩振幅。
Hogan等(1972)研究,给予350ml威士忌(含104g酒精)即能损害食管的推动性运动和降低LES压力。
酒精降低清除食管内酸的功能,减少腮腺的唾液分泌量,均有加重GERD的作用。
酒精能引起正常健康青年志愿者的胃食管反流。
其他的证据也证明饮酒有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均由于酒精降低LES压力和降低食管的酸清除能力。
根据对正常志愿者的观察,文献主张避免急速饮酒超过40~45g酒精,可防止胃食管反流。
此外,乙醇还不同程度地影响胃酸分泌和血清胃泌素的含量。
4.吸烟吸烟可致食管酸清除时间延长,此为唾液分泌量减少之故。
即使无反流症状,吸烟者的酸清除时间比非吸烟者也延长50%;吸烟者唾液中的HCO-3含量仅为同等年龄的非吸烟者的60%。
吸烟者唾液分泌减少是抗胆碱能作用所致,如同病人应用了抗胆碱能药物而唾液减少一样。
食管压力测定显示,连续吸烟2支引起LES压力下降,停止吸烟后2~3min内压力恢复正常。
Stanciu等(1972)用测压加pH监测的方法观察25名有烧心症状的长期吸烟者,吸烟1~4min内LES压力明显下降,吸烟结束后3~8min内压力恢复到原来水平,pH监测所测得的反流次数明显增多。
Pehl等(1997)研究了280名有反流症状的人,观察吸烟和戒烟是否影响其pH监测,结果证明均无影响。
目前尚不能十分肯定吸烟能加大胃食管反流的危险,但文献从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例证了吸烟能降低LES压力,咳嗽引起反流的发生,增多tLESRs,减少唾液分泌,从而延长了食管酸清除时间,烟草对食管上皮具有刺激作用等等。
许多研究表明,吸烟增加了反流的并发症,如糜烂性食管炎,也产生了严重反流的后果,如Barrett食管和腺癌。
5.药物许多药物影响食管胃的功能,促使反流的发生,这些药物的作用不外乎改变LES压力,影响食管运动和胃排空。
(1)抗胆碱能药物:
最重要的胆碱能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LES平滑肌,增大其压力。
另外,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借释放乙酰胆碱间接增加LES压力。
乙酰胆碱的拮抗药阿托品,能降低LES压力,易致胃食管反流。
有实验证明,在应用阿托品降LES压力时,引起反流的机制是tLESRs次数增多,并抑制了膈脚的张力。
但阿托品降LES压力并不使正常人发生胃食管反流,是借抑制tLESRs来减少反流频率。
(2)茶碱:
最常见的影响胃食管反流的黄嘌呤类为咖啡因和茶碱,均可降低LES压力。
实验证明,正常人口服茶碱可降LES压力14%,并引起反流。
茶碱还刺激胃酸分泌,在LES低张力情况下发生反流。
(3)钙通道阻断药:
有结构不同的3类药,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异搏定)和硝苯地平(心痛定)。
这些药物一方面能缓解食管运动障碍引起的疼痛不适,另一方面则导致反流和食管炎的发生。
地尔硫卓能降低贲门失弛症病人的LES压力,对健康成年人和胡桃钳食管病人则无影响。
而硝苯地平除对贲门失弛症有作用外,还对正常人和胡桃钳食管病人降低LES压力。
(4)其他药物:
其他作用于LES和易致胃食管反流的药物有许多研究。
Singh(1992)报告了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认为阿普唑仑(alprazolam)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深睡眠,使酸清除功能丧失。
其他如安定、咪唑二氮卓(静脉麻醉药)、羟基安定(替马西泮)等药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应慎用于GERD病人。
非类固醇抗炎药对胃肠道有许多影响,包括胃食管反流。
曾有研究证明PGE2抑制LES压力和降低食管收缩力,而PGF2α则有相反的作用。
因此,给予非类固醇抗炎药物,能干扰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LES压力升高或降低。
全身麻醉前给药引起反流或肺误吸的问题值得重视。
Hall(1975)用猴和人研究证明吗啡、杜冷丁、安定均降低LES压力,增加了反流的可能性。
Penagini等(1997)得到的结论则相反,认为吗啡并不影响LES压力,在反流病人,还能减少tLESRs的次数,纳洛酮的作用则与吗啡完全相反。
Gielkens(1998)观察到静脉注射氨基酸使LES压力快速下降;胃内注入氨基酸作用相似,但反应缓慢而短暂。
对tLESRs的频率、反流次数、反流持续时间则无影响。
氨基酸影响反流和使LES压力下降,其机制可能是L-精氨酸提供的一氧化氮使然。
对此,Horwhat(2000)认为GERD的发生原因很复杂,恐非一个简单的机制或一种普通的化学物质就能引起其发生。
6.妊娠伴随妊娠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中有胃肠道的反应,其中最常见者是胃食管反流。
48%~79%的孕妇在孕期存在胃食管反流(Nagler,1962;Bassey,1977)。
因缺乏大规模人群调查,准确数字尚不明。
在一组607例产前调查中,可见反流症状在孕期逐渐增多:
前3个月为22%,中3个月为39%,后3个月为72%。
研究者认为,孕期与激素有关的食管远端清除功能受损,是发生反流的主要原因。
Nagler等(1961)曾对孕期的LES压力进行过研究,发现半数有反流症状的孕妇LES压力低下,在孕期呈进行性下降,并在产后恢复正常。
后来,VanTheil(1977)亦有同样的发现。
学者们对妊娠期雌激素和孕酮在胃食管反流过程中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在动物实验和人体均观察到单用雌激素不引起LES压力下降,而雌激素与孕酮合并应用则使LES压力明显下降。
Filippone(1983)在男性身上也取得同样结果,即结合应用两种激素能降低LES压力,而单用一种则否。
孕期子宫的机械压迫对反流的发生似乎不太重要,因为胎头下降(入盆)后症状并无改善。
但过去曾认为,子宫增大升高了腹内压力,也使胃内压升高和延迟了胃排空。
Spence(1967)的研究证实孕妇的胃内压2倍于男性、儿童和非妊娠妇女,且在分娩后立即下降,认为是孕期子宫压迫所致。
但Lind(1968)的研究证明,非妊娠且无反流症状的对照组和无反流症状的孕妇LES压力因腹内压升高而升高,只是有反流症状的孕妇才出现LES压力下降。
对此种差别,作者未能进行解释。
VarlThiel(1981)观察肝硬化和腹水压力极大的男性病人,利尿前后均无反流和烧心症状,消腹水前LES压力升高,消腹水后转为正常。
这些观察提示,腹内压极高的情况下,如同孕妇的腹部,只能升高LES压力,却并不促进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对孕妇的胃排空和肠通过功能也有研究,尽管孕酮松弛平滑肌,但不能证实孕妇存在胃排空障碍,也不能肯定妊娠期胃肠运动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目前看来,孕期的反流还是与孕酮对LES的作用有关,而非机械性压迫所致。
孕酮水平在孕期不断升高,产后即恢复正常,反流症状便自行缓解。
7.进行性全身硬皮病硬皮病是一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特点是皮肤和内脏器官有过多的胶原沉积。
据报告,90%硬皮病病人的食管下2/3(平滑肌部分)出现蠕动减弱或消失,导致胃食管反流,以及酸清除功能降低,使酸在食管内的接触时间延长。
通过治疗,观察到用酸抑制剂能缓解硬皮病病人烧心症状和治愈其食管黏膜炎症,但不改善食管运动和缓解吞咽困难。
Hendel(1986)通过对55名硬皮病病人进行各种方法评估,认为食管测压的方法对决定有无病理性反流最不敏感;而pH监测应在每一病人使用,因其在发现病理性反流最为敏感。
Stentort(1987)亦有同样观察结果。
但Zamost(1987)的研究则认为食管测压最敏感,能显示病人食管无蠕动并有发生更严重食管炎的危险。
Murphy(1992)的研究证明,食管远端平滑肌蠕动功能低下对估量硬皮病病人酸暴露和食管损伤程度最为重要。
他们发现,硬皮病病人反流次数很少,但一旦发生反流,酸暴露时间却很长。
作者认为酸清除时间延长对硬皮病的食管炎病理发生至关重要,而硬皮病所引起LES压力低下在反流的发生上并不重要。
唾液分泌减少和酸中和能力下降也是一重要因素。
这与非硬皮病病人以LES张力低下和tLESRs为主要发病机制不同。
8.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Zollinge-Ellisonsyndrome,ZES)本病是一严重溃疡性疾病,有胃酸过多、高胃泌素血症。
早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早期,对胃泌素调节LES压力的研究很多,曾认为胃泌素具有升高LES压力的作用,但后来的研究不能证实这一点。
McCallum(1979)的研究表明正常人和ZES病人的LES压力相似;Snyder等(1977)也证实与ZES有关和无关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LES压力相似。
因此,LES压力和胃泌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难以确立;在GERD病人此两者之间的明确关系也不能证实。
1981年Richter首先研究了ZES病人存在GERD问题,认为ZES病人的LES压力与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关。
Miller(1990)研究了122例ZES病人,其中45%有食管症状(烧心、吞咽困难),另有报告ZES病人中61%食管受累,尚难解释此中病理生理变化。
研究表明L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管 反流病 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