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268552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23.01KB
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枣阳市鹿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满分60分)
1.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D.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在地球公转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4.此次期中考试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下图是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夜晚九点钟开始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到的寺庙照片,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拍摄者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5°。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根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者位于寺庙正北B.a恒星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C.照片印证了地球公转D.该寺庙位于华北平原
6.照片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拍摄者拍摄照片结束时
A.伦敦繁星点点B.纽约晚霞满天
C.开罗太阳西斜D.悉尼曙光初现
7.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卫星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D.气象台人工监测
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D.海陆性质
9.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
A.①水文站以上河段B.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
C.②、③水文站之间河段D.③水文站以下河段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
阴影部分为10月7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8日。
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其绕地球转动方向。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对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
B.M公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
C.M公转周期为24小时
D.在a点观察到M为自西向东运动
11.此时北京时间为()
A.10月6日8时B.10月7日16时
C.10月6日16时D.10月8日8时
12.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A、世界性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B、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
C、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
D、在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
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a表示甲、乙间相互作用,b表示甲、丙间相互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地自然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B.乙表示岩石圈
C.乙范围占有甲的全部D.乙影响丙的演化
14.据右图判断
A.图中岩石为玄武岩,具有层理构造
B.图示地区气温日较差大,风化作用强烈
C.岩石裸露地表,经历了长期的变质作用
D.该地貌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15.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总共184天。
在这期间,有关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图5),回答16~17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17.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18.下图是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C.地球到达B点时为12月22日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
19.2009年12月底,菲律宾马荣火山开始喷发。
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B.地壳C.下地幔D.软流层
20.2010年底至2011年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该国家回国;其中我国开展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3.2万余人全部安全回国。
其原因是( )。
A.该国发生大范围的“流感”灾害
B.石油资源大量开采,出现枯竭现象
C.此时期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暴灾害
D.政局动荡,使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民为充分利用光热和土地资源套种玉米和小麦,其农事活动时间为:
6~9月种植玉米,9月~次年6月种小麦。
2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B.黄淮海平原
C.西双版纳地区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2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低温冻害B.洪涝灾害
C.灌溉水源D.沙尘暴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区气压形势,图中天气系统逐渐向北移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图示气压形势下()
A.甲地吹偏西风,气温较低B.乙地处背风坡,风速较大
C.丙地处迎风坡,云系较厚D.丁地吹偏东风,天气晴朗
24.当此天气系统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时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天气B.华北平原春旱现象非常严重
C.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D.塔里木河正处于枯水期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同答下列各题:
25.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6.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7.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
28.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B.地势C.内陆D.昼夜长短
读“我国部分地区7月份气温和年均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下题。
29.从图中可以看出
A.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为4°C
B.①处气温略高于24°C
C.西安的年均降水多于郑州
D.太原、石家庄的年降水均小于600mm
30.形成②处与济南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夏季风B.洋流C.地形D.锋面
第II卷(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德班召开。
“绿色气候基金”是德班气候大会的核心议题。
2011年12月11日,德班结束谈判,会议宣布通过“德班一揽子决议”,同意《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生效,38个发达国家将继续作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影响。
下列事象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A.海陆间水循环 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
C.台湾海峡的宽度D.珠峰的海拔高度
(3)气候、石油、粮食成为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填写出下列框图中方框甲、乙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我国政府号召“节能减排”,请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32.(10分)下图表示某地2013年5月15日14:
00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5月14日夜间至15日,甲地出现降雪、降雨、大风天气。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4分)
(2)图示时刻,甲、乙两地气温较低的是地,简述原因。
(5分)
33.(10分)旅游地理
材料一普陀山风景区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陆地总面积41.3平方公里。
景区主要以佛教的观音文化和海岛自然风光构成的“海天佛国”为特色,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普陀山四面环海,寺庙建筑错落在山间海滨,与海天景色浑然一体。
岛上山石林木、寺塔崖刻、钟声涛音,皆充满佛国的神秘色彩。
材料二普陀山主要景点布局图。
(1)简述普陀山旅游资源的主要游览价值。
(4分)
(2)相比于其他三大名山,普陀山有哪些独特的区位优势?
(6分)
34.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表示地球的字母是____;与其相邻的两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
(填字母)
(2)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它们都属于______行星。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
地理答案
1-5.DDCBB6-10CACBB11-15DCDBB16-20BADDD21-25BCBAB26-30DDBDC
31.
(1)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原因:
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B
(3)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
(4)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等。
32.
(1)东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1分)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1分)西部气压低,有低压中心,(1分)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1分)
(2)甲(1分)甲地受冷锋影响,形成强降水,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2分)乙地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乙比甲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分)
33.
(1)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4分)
(2)地处中国最发达地区,距市场距离近;(2分)普陀山处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2分)只有普陀山拥有着丰富的海岛风光。
(2分)
34.
(1)C;A;D
(2)E;F;巨
(3)两;太阳系;太阳;质量巨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枣阳市 中学 地理 学期 期中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