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45套.docx
- 文档编号:29266945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0.13KB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45套.docx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45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45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45套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哪种课程定义的口号?
()。
A.课程即学习经验
B.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C.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D.课程即社会改造
2.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的经典实验。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3.人们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A.暗适应
B.明适应
C.嗅觉适应
D.感觉对比
4.不是凭借教授的知识,而是凭借提问,刺激对方思考,通过对方的思考亲自发现真理。
提出这种教育方法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5.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辩证统一的过程
6.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8.()是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即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
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A.功能固着
B.原型操作
C.原型执行
D.原型定向
9.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0.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
这种分组属于()。
A.内部分组
B.外部分组
C.交叉分组
D.综合分组
11.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言行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品德成长的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形象感染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2.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或个别性的前提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演绎法
13.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不包括()。
A.可提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真实证据
B.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习动机
C.非常有助于大型选拔性考试
D.有助于因材施教
14.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学原则
15.检验和考试应把握()。
A.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长离不开教育,由此看来,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做到()。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性
D.一致性
17.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这种途径的理论基础是()。
A.需要层次理论
B.强化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1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19.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20.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21.刘畅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
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其更符合大众权益。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取向
22.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
23.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
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关键期
24.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A.巩固知识的能力
B.审美能力
C.接受一切的能力
D.待人热情的能力
25.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心理学家是()。
A.潘菽
B.维果茨基
C.罗杰斯
D.马斯洛
26.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京师大学堂
B.学堂的出现
C.废科举,兴学校
D.壬寅学制
27.《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9.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30.儿童触碰了高温物体后,他就理解了“烫”这个词的意义。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这是()。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情景学习
D.无意识学习
31.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型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2.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33.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中立的课堂气氛
D.对抗的课堂气氛
34.某学生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了。
这一充气雨衣的构想,是从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得来的。
这种构想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35.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
B.理解性
C.计划性
D.调节性
36.“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
37.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形态
38.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B.观察学习
C.认知学习
D.认知同化
39.孩子喜欢吃肉,妈妈要求孩子先吃蔬菜再吃肉,妈妈的做法属于()。
A.消退
B.强化
C.惩罚
D.替代
40.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小明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体现了思维的()。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直观性
D.整体性
41.丽丽花了10分钟背会了一首古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
这种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复习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42.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43.班级、小组、共青团属于()。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44.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杜威
C.罗杰斯
D.凯洛夫
45.在教育活动中涉及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是()。
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评价
D.教育目的
46.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47.年轻的教师初登讲台时往往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是否能被学生和领导接受。
如果用福勒与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来解释的话,是因为这时教师还处在()。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48.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与个体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形成、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年龄段是()。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30岁
49.德国通过洪堡教育改革,为德意志的统一和腾飞奠定了基础;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帮助美国最终跻身世界第一的强国;苏联通过教育改革,经济在20世纪50~70年代与美国分庭抗礼……这些事实都说明,教育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实力
D.科技实力
50.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1.柏拉图认为,应该为国家统治者的教育开设众多实用性的教学科目,其中他最为重视的是()。
A.算术
B.哲学
C.体育
D.军事
52.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3.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4.临近考试,小明总是特别苦恼,感到心烦意乱、紧张不安。
小明存在的心理问题属于()。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55.学生通过认识乌鸦、麻雀、燕子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
这一思维形式是()。
A.推理
B.判断
C.综合
D.概念
56.“左手画圈,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A.广度
B.分散
C.分配
D.转移
5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58.在“对话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59.特级教师周老师的班级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在教务会议上周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管理模式,他总是先对班级进行一个总体的管理,通过班集体再去影响每一个同学,反过来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来影响整个班集体。
这种管理模式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0.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是()。
A.知觉
B.感觉
C.思维
D.想像
61.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62.孔子的弟子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
另一个学生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孔子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在教育中采用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3.从活动的性质看,课外活动具有()。
A.自愿性和选择性
B.灵活性和多样性
C.独立性和自主性
D.开放性和实践性
6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65.“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66.看电影是利用了()原理。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67.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其代表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68.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寻求发展
B.矫正行为
C.学会调适
D.开发潜能
69.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
B.具体逻辑推理
C.以自我为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70.假如你正准备一项测验,根据你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下哪一种学习策略能使你在测验中有更好的表现?
()
A.测验前一个星期内,每个晚上学习半小时
B.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半小时
C.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三小时
D.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六小时
单选题答案:
1:
D2:
D3:
B4:
C5:
C6:
B7:
A
8:
B9:
A10:
A11:
D12:
B13:
C14:
A
15:
B16:
B17:
B18:
D19:
C20:
D21:
C
22:
C23:
D24:
B25:
C26:
C27:
D28:
D
29:
D30:
A31:
C32:
C33:
A34:
D35:
B
36:
A37:
C38:
A39:
B40:
B41:
D42:
B
43:
B44:
B45:
D46:
D47:
C48:
B49:
A
50:
D51:
B52:
D53:
C54:
A55:
D56:
C
57:
A58:
C59:
B60:
A61:
A62:
D63:
A
64:
A65:
B66:
A67:
A68:
C69:
D70:
A
单选题相关解析:
1:
“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定义的口号。
这种课程定义是一种激进的定义。
按照这种定义,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
因此有人提出“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口号,主张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应关心、参与社会活动,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2:
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3:
本题考点为明适应。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这是明适应的表现。
4: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认为教育不是凭借教授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激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去发现真理。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主张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他强调理性,提出了回忆说。
5:
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A、B、D项均是正确的,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6: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
7: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
9: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10: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11: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12:
本题考察的是归纳法的概念。
归纳法是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或个别性的前提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式。
13: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
①能够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真实信息,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培养进一步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②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③重视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这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学习的内在动机。
14: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纲多本”的“纲”指的就是课程标准。
15:
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该把握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使检验和考试更加科学、规范,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16:
题干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好的环境,要做到渗透熏陶。
17: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强化能够促进动机的产生,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未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反馈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强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8:
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
在研究狗的消化腺的分泌变化时,他发现,消化腺分泌的多少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并且当铃声和喂食反复多次配对呈现后,只给狗听铃声,不呈现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19: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20:
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21:
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2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3:
最近发展区由维果斯基提出,指个体在成人帮助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生长高峰期指个体发展的某一时期,身高、体重等飞速发展的状况。
少年期一般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关键期是劳伦兹提出的,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题中所述为关键期。
24: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25:
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所谓非指示性,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26: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7: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
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8:
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9:
本题考查问题预防的概念。
30: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是指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全面渗入人格和人的行动之中的学习。
当儿童碰到高温物体后,他就学到了“烫”这个词的意义。
同时也学会了以后对所有高温物体都要当心,迅速学到的这些内容和意义都会长期保留在儿童的记忆中。
31:
题干表示林冲能忍耐,耐受性强,万般无奈才上梁山,属于黏液质。
32: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3: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泼、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有机统一。
34:
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都可形成“原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题目中的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就是“原型”,由此发明了充气雨衣体现了原型启发的作用。
35: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36:
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猛烈而时间短的情绪状态。
故选A。
37:
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其他三项都是社会因素。
38:
程序性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这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39:
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
”题干中妈妈的做法属于强化。
40: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题干中小明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是湿的,便推想昨天夜里下过雨。
“昨天夜里下过雨”这件事并未被直接感知,但却可以根据下雨的有关知识经验推论出来。
41:
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
熟记是通过对材料的反复学习实现的。
在重复学习时要掌握好“度”,这就是适当的过度学习。
适当的过度学习,指实际学习的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
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42: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3:
正式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分工。
班级、小组、共青团符合正式群体的特征。
44:
杜威的教育观点包含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45: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就是“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46: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和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47:
生涯关注理论的阶段不包括关注自我感受阶段,故排除D项。
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题干描述的情况符合关注生存阶段的特征。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喜欢我”。
48:
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处于少年期,少年期的人格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49:
从题干可以看出,德国、美国、苏联这些国家实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的教育改革,因此,这表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50:
本题考察考生对记忆过程的了解。
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资格考试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模拟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