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滚动复习实验部分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9256532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265.78KB
中考滚动复习实验部分分析.docx
《中考滚动复习实验部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滚动复习实验部分分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滚动复习实验部分分析
实验部分
1.如图(甲)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
(2)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5)此时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6)实验中,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的做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7)为了便于观察像,小明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选填“较亮”或“较暗”).
(8)若实验中换棋子作为物体实验时看不清棋子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9)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
答:
2.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______∠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______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______.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光学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选用玻璃板利用了它的透明性,使用玻璃板可以方便找到像。
2.在实验之前,不能选用厚度太大的玻璃板,否则会由于成多个像而干扰实验。
3.实验选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像。
4.找不到像的原因是“由于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或者填“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5.实验中选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原因:
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结论:
物像等大)
6.若在当时条件下无法看清像,可将透明玻璃换成茶色玻璃效果会更好。
7.变式习题中提出用棋子代替蜡烛,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由于蜡烛燃烧而导致物像不重合,由于棋子本身不会发光,所以可以将棋子用手电筒照亮模拟光源。
8.本实验多次进行实验的目的:
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性结论。
光学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第一次实验中,保持纸板不动,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沿着反射方向重新入射,观察入射光纤的位置。
第二次实验中,保持入射角不变,将纸板向后折,不能再纸板上得到反射光线,得出结论。
2.实验结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内
3.多次实验:
得到普遍性结论.
4.可折转纸板的作用:
显示光的路径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5.无法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同时呈现在纸板上:
纸板与镜面不垂直
光学实验——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
1.实验前要调节使蜡烛火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牢记透镜成像特点和相关应用,活用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合理进行解答。
3.实验中光屏和透镜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叙述时不要用“左”、“右”,应该用“靠近”和“远离”来准确描述。
4.透镜与眼睛矫正互相结合的习题要仔细分析题意,弄清是在放好眼镜后移动还是拿去眼镜后移动。
5.实验中若蜡烛燃烧时间长,像会向光屏的上方移动,此时应将光屏或者蜡烛向上移动。
6.若挡住透镜的一部分,仍能得到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会变暗。
7.确定焦距的方法:
平行光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二倍焦距法:
物像等大等距。
3.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三者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 ,可是在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如图1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 (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 的(填“倒立”或“正立”).
(4)实验中,小明做了如下改动:
将一凹透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此时移动光屏使像变清晰。
若拿去该透镜,要使光屏上像重新变清晰,则应该。
(5)若将透镜挡住一半,剩余的像.
4.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15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____g。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
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____cm3。
(已知ρ水=1.0×l03kg/m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g/cm3。
(3)受小亮实验的启发,小丽想在实验时如果不利用量筒,只用天平、水、细线、针和一个溢水杯能否测出木块的密度呢?
请写出主要的步骤、测量的物理量,并求出相应的表达式。
力学实验——特殊法测密度
力学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
1.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下滑的原因:
下落至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本实验说明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本实验的结论:
小车所受的摩擦力越小,停下的越慢,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4.本实验推论:
如果小车不受摩擦力将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5.牛顿第一定律实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到的。
力学实验——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书上的原始实验验证了“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和“方向相反”,并不能验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改动后可以减小摩擦力和纸片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验证“作用在同一物体”的思路是将物体一分为二。
拓展——相互作用力
1.特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要注意与平衡力区分。
3.相互作用力又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小亮想测出小木块(密度比水的小,表面经处理后不吸水)的密度.除了此木块,老师还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
与木块体积相同的铜块,足够大的量筒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仅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测量这个木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木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6.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______.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比较物块在三个表面上,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通过本实验得到的推论是:
。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______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7.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力学实验——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
1.实验中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目的:
保证测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原理:
二力平衡)
2.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实验改动: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木板(好处:
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力学实验——压力作用效果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2.实验结论:
(综合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注:
若单纯比较某两张图片则从后两个结论中选出一个写,具体问题具体对应,若分析整个实验三条都要写上)
力学实验——液体压强影响因素
1.实验所用仪器:
压强计(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页面的高度差来比较)
2.实验结论:
(综合)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当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当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下,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力学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2.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力学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定律
1.实验方法:
等量代换(等效替代)
2.实验顺序:
先称量小烧杯再称量石块(好处:
可以节省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力学实验——验证杠杆原理
1.将杠杆调至水平平衡的原因:
方便测量力臂,消除杠杠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多次实验的目的:
减少偶然性,得到普遍性结论
3.实验结论: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4.注意力臂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力学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1.对于滑轮组来说,动滑轮越多、动滑轮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2.对于斜面来说,斜面的倾角越小、总功越大,滑轮组的加些效率越小。
3.综上所述,机械越省力,越费距离,机械效率越低。
4.提升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提升重物重力一定,尽可能减小动滑轮个数和重力;当滑轮组形式一定,尽可能提升质量大的物体。
8.小丽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作了以下猜想:
A.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C.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步骤: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显示的读数是拉力F的大小,根据______条件可知F等于摩擦力f;实验中关键是要保证木块做______运动.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到: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要想验证猜想A可以比较实验______和实验______.
(3)若要验证猜想C,请你写出验证步骤:
;
本实验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很难控制做到匀速,请提出一个改进方案:
;
9.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
(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
(4)分析实验数据,若,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10..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_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力学实验——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控制小球下落高度或小球质量)
2.实验结论:
小球具有的动能与小球质量和速度有关;当小球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当小球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实验中通过控制小球下落的高度,使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不同的初速度,原理: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实验通过观察木块在水平面滑动的距离(或停下时的距离)来比较动能的大小。
5.汽车的重量和速度都会造成安全隐患。
电学实验——探究导体电阻影响因素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论:
导体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当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导体电阻越大;当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相同。
另外,导体电阻还和温度有关。
电学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实验过程:
连接电路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表的读数,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连续几组;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电压为定值,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实验结论:
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注意:
必须是电流在前,电阻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保护电路;调节导体两端电压值;保证导体两端电压为定值。
4.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图还可完成: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阻值。
电学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
欧姆定律I=U/R
2.注意区分伏安法测定值电阻和测小灯泡电阻。
3.测定值电阻是为了测量电阻值,需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4.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多次测量)目的:
得出小灯泡灯丝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5.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得到的图像并非一条直线:
说明灯丝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结论:
小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7.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还可以完成的实验: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电学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1.原理P=UI
2.连接电路图的时候要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尤其是电压表,要看清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合理选择。
3.实验中灯泡不发光的情况有两大类:
短路和断路,要仔细分析电路。
还有可能是由于灯泡两端电压过低,或者电源电压过低造成。
4.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的亮度都不变一直很亮(暗):
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上(下)两个接线柱,失去调节作用。
1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______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
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两个图进行对比.
(5)在图丙中,固定U型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
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
1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⑴小丽用重为3.2N的物体A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该实验验证了猜想_____是正确的。
可得出:
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________.实验中,物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N,方向________。
⑵下表是小丽验证猜想二时收集的实验数据:
液体种类
物体A在液体中的状态
弹簧测力计的求数/N
物体A受到的浮力/N
酒精
浸没
1.4
1.8
盐水
浸没
0.8
2.4
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和图-1实验中______(选填“甲”、“乙”或“丙”)的数据可知: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
⑶为验证猜想三,小丽选用了与物体A密度不同的物体B进行实验,她将物体B逐渐浸入水中,容器中的水面上升至图示O位置时,发现棉线松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如图-2所示。
取出物体B的,小丽又将物体A缓慢浸入水中,她在水面上升到____________(选填“O点之上”、“O点”或“O点之下”)位置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做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_____相同,以便判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5.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很暗(亮):
电源电压过低(高)
6.额定功率的求解,注意寻找相应的电流电压值。
7.本实验结论:
小灯泡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受实际电压的影响,实际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
电学实验——探电流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
焦耳定律Q=I2Rt
2.实验过程:
取两只相同的烧瓶,装入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煤油,放入不同的电阻丝,插入同种温度计(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取一只烧瓶装入适量煤油,放入一根电阻丝,插入温度计,调节滑动变阻器(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3.实验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产生电热的多少。
4.若煤油温度计可以用两根细玻璃管代替,观察液面的变化情况。
5.选用煤油而不选用水:
水的比热容太大,温度变化不明显。
6.实验结论:
当电流大小和加热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热量越多;当电阻值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7.本实验不用比较加热时间与产生热量的关系:
根据生活常识,通电时间越长,发热越多。
热学实验——探究晶体融化过程
1.晶体:
有固定融化温度的固体(熔点)
2.从图像中能够判断:
晶体的熔点、熔化所需时间。
3.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的状态。
热学实验——探究液体沸腾过程
1.从图像中能够判断:
液体的沸点、沸腾的时间。
2.封腾过程中气泡由下到上逐渐增大。
3.与熔化曲线不同,沸腾曲线不存在气液共存。
4.沸点可以看出当时的气压情况,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13.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
(1)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 。
(2)图中 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的大小。
(3)下面是小新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物体浸没水中测力计示数F/N
桶与排出水总重G1/N
空桶重
G0/N
浮力
F浮/N
排开水重
G排/N
1
1.2
0.7
1.1
0.6
0.5
0.5
2
2.0
1.5
1.0
0.6
0.5
0.4
3
2.4
1.7
0.6
0.7
0.7
①请你将该表格第三行数据补充完整。
②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N,G排的数据改为0.5N。
请你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估:
;
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是:
。
14.小刚和小明等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小刚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上翘,此时,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若每个钩码重0.5N,且杠杆上每格相等,小明在杠杆左端图示位置处挂上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在图中A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1,此力大小至少为 N。
(3)若撤去力F1,改在杠杆右端B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下的力F2(如图所示),仍使杠杆平衡。
请在图乙中画出力F2的力臂,与竖直方向相比,所施加的力的大小将。
15.小亮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小车上,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①斜面越缓越省力,是不是机械效率高呢?
②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对于同一个斜面,是不是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小亮与几个同学一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探究,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绪论
1.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读数:
精读+估读)
2.时间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第一章机械运动
参照物:
被选为标准的物体→1>客观性;2>假定性;3>多重性;4>任意性
运动和静止
相对运动:
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
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运动的快慢
计算公式:
单位及其换算:
机械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滚动 复习 实验 部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