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因电大在线.docx
- 文档编号:29252803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21.51KB
二病因电大在线.docx
《二病因电大在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病因电大在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病因电大在线
第四次网上教学辅导——循环系统疾病总论;心力衰竭;风湿热
课前导学与自学
一、导学内容与要求:
(一)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1、能够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作出正确评估。
2、能够说出循环系统疾病常见有关检查的目的。
3、能够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作出正确评估。
4、能够为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
(二)心力衰竭
1、复述心功能不全的定义及心功能分级。
2、描述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
3、说明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4、解释心力衰竭的治疗要点。
5、运用护理程序护理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三)风湿性心脏病
1、掌握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
2、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有关检查。
3、判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类型及主要合并症。
4、熟悉二尖瓣狭窄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及有关检查。
二、课前自学资料:
1、《内科护理学》主教材
2、各节内容IP课地址: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心力衰竭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http:
//61.178.59.209/gsddip/ipkejian8/nkhlx1/nkhlx6/Publish/Index.htm
心力衰竭的治疗与护理、风湿性心脏病:
http:
//61.178.59.209/gsddip/ipkejian8/nkhlx1/nkhlx7/Publish/Index.htm
心脏瓣膜病:
http:
//61.178.59.209/gsddip/ipkejian8/nkhlx1/nkhlx8/Publish/Index.htm
3、《内科护理学
(一)》网络课程地址:
电大在线
4、甘肃电大在线课程资源重点难点辅导
5、陈灏珠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5、生理学教材“血液”一章第一节的心电图、心肌生理特性内容;第四节的器官循环内容。
三、讲解和重点自学内容
第一部分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调节与疾病诊断
(一)血管功能:
动脉----阻力血管
静脉----容量血管
CAP----功能血管
(二)心血管活动调节
正性传导,正性肌力,正性变时调节: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钠、钙离子。
负性肌力,负性传导,负性变时调节:
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钾、镁离子。
(三)循环系统疾病诊断
病因:
说明了疾病的基本性质,对疾病的预防、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故应放在首位.(先天性,后天性)。
病解:
部位、范围、性质及组织结构改变、诊断时可按解剖部位分心脏及周围大血管的病变。
1.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原性心脏
2.病解:
二尖瓣狭窄肺A瓣关闭不全
3.病生:
心房颤动心力衰竭
4.功能:
心功III级心功IV级
5.并发症:
脑栓塞休克,心律失常
二、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1、呼吸困难:
是老年人心脏病最常见的主诉。
病理基础—肺淤血,肺组织弹性下降。
劳力性R困难:
由于肺淤血,肺组织弹性下降而出现在活动、劳动时发生或加重的呼吸困难,为左心功能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
端坐呼吸:
中,重度呼吸困难患者常因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而逼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有些HF的患者在夜间熟睡后1-2h突然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逼迫坐起的呼吸困难称之。
心源性哮喘:
HF的患者在发生夜间阵发性R困难时伴咳嗽、咯泡沫痰、气喘、紫绀、肺部出现哮鸣音等症状称之。
2、心悸:
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心前区不适感。
发生原因:
心脏搏动增强;心率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3、紫绀:
正常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绝对值)时,致皮肤、粘膜呈青紫现象。
LHF致中心性肺性紫绀,伴发RHF时为混合性,但以周围性紫绀为主。
周围性紫绀:
静脉淤血;动脉缺血(加温可减轻或消退)
中心性:
肺性紫绀;心性混血紫绀(左-右合流型心脏病)
4、胸痛:
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冠状动脉入口狭窄等导致心肌缺血所致。
评估时注意胸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缓解方式以及与胸痛发生的有关因素;胸痛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5、水肿:
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
应注意区分:
心功正常老年人的水肿;冠心病伴肝肿大者提示有右心室梗塞;全身水肿伴眼脸、上肢水肿及腹水者,考虑缩窄性心包炎或三尖瓣狭窄的存在.
6、晕厥:
是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O2引起的短暂,可逆的突然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一般<15秒。
由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出现的晕厥称为阿斯综合症(又称为心源性脑缺O2性晕厥)
晕厥常见原因:
⑴神经性:
自主N系统影响造成低BP而致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⑵心律失常或停搏;⑶劳力性晕厥:
老年人脑动脉粥样硬化;⑷颈动脉窦晕:
一般见于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对颈部轻微刺激引起严重低血压和外周血管扩张;⑸咳嗽性晕厥:
反复的咳嗽致胸腔内压力增高,使体静脉回流减少到足以使降动脉压下降到50mmHg或更低,使脑灌注不足可致晕厥。
7、咯血:
肺淤血、肺水肿。
可为二尖瓣狭窄的首发症状。
8、夜尿和多尿:
9、疲乏:
为一种主观感受,作为心排出量减低的一种现象。
主要见于:
⑴神经循环衰竭;⑵慢性瓣膜病伴有持续的右心衰竭和CO下降;⑶老年急性心梗伴肺动脉高压及CO下降的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过度利尿导致脱水以及低K+,低Na+
三、循环系统疾病的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1、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血清心肌酶谱(CPK、LDH、AST);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高LDL血症和VHDL血症、低HDL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2、ECG:
心律失常类型判断最有效的手段。
动态ECG活动症状+ECG;ECG活动试验
冠心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踏车试验(相对缺血)
3、超声心动图:
了解心脏结构、心内或大血管内血流方向和速度、心瓣膜活动度、瓣膜口面积及心功能等情况。
4、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
研究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和功能。
5、气囊漂浮导管检查术:
血液动力学检测、急性心梗、休克、HF等。
四、心理社会资料的评估
心血管系统中的某些疾病是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
许多研究证实A型性格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对急性心梗的诱因统计中也发现:
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是引起疾病发作最多见的诱因。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除与饮食习惯有关外,还与社会条件、生活变故、职业应激水平以及心理冲突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循环系统疾病多数为慢性疾病,不同阶段病人可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急性期可因疾病引起的疼痛、R困难等引起焦虑、恐慌;康复期部分病人易出现抑郁。
发生这种情绪反应主要是因为疾病带来生活上的限制,病情反复,职业改变甚至提前退休,家中角色位置的改变等使病人自尊受到威胁,进而产生抑郁。
评估内容:
职业、爱好、生活环境、支持的情况、对疾病的认识、情绪状态等。
四、护理问题
(一)心输出量减少:
与心功能不全有关
1、定义:
心脏泵出的血量减少,以致不能满足身体组织的需要。
2、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
BP下降,脉压差小;P快而弱,心律不齐等;尿少或无尿。
次要依据:
容易疲劳,烦躁不安,头晕或晕厥;有青紫和颈V怒张;R困难,端坐R,咳嗽有泡沫样痰;皮肤凉而粘,头皮和四肢远端有水肿。
3、原因和促成因素:
病理生理:
各种因素所致的心脏前、后负荷或心肌收缩力改变均可引起。
例各种心血管疾病;肾脏病患;体液电介质失衡等。
情景方面:
饥饿、迷走N兴奋、应激、过敏反应和休克时;手术麻醉、用利尿药、降压药、血管收缩剂或扩张剂时。
年龄因素:
儿童多见于先心病;成人多见于心肌缺血或梗死,肺心病等。
4、护理目标:
:
通过护理,病人的
⑴心输出量减少的症状和体征减轻;
⑵在护士的帮助下能够设计出自我保健计划以减少未来发生心输出量减少的可能。
5、护理措施:
⑴病情观察:
及时评估生命体征、精神状态、肺部罗音、R困难程度、咯痰情况、颈V充盈情况、心脏搏动的速度、节律等,此外还有对病人水肿情况、肝脏大小、皮肤潮湿度及颜色等进行的评估。
⑵做好出入液量的测量并记录,测量并记录体重变化。
⑶配合做好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电介质检查及血液动力学检测。
⑷采取减少机体氧耗,减轻心脏负担的措施:
A休息;B体位;C环境安静;D饮食应易消化、易咀嚼且少量多餐;E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F治疗,自理活动后安排休息。
⑸控制钠盐摄入
⑹控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
⑺药物护理:
利尿剂:
观察记录液体出入量、体重、电介质情况;洋地黄:
服药前测HR及观察服药后疗效及中毒表现;扩血管药物:
血压监测。
⑻避免诱因:
⑼自我检测病情及药物副作用
(二)活动无耐力
1、定义:
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限制,个体缺乏足够的能量去耐受或完成日常需要的或希望进行的活动。
2、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
活动后出现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HR加快。
节律改变,或在活动停止后仍未恢复。
自诉疲乏或软弱无力
3、原因和促成因素
病理生理:
疾病引起供O2异常。
卧床时间过长,情绪抑郁。
老年人的虚弱以及感受和活动缺陷。
4、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病人
⑴自诉活动时耐力有所增加;
⑵活动时HR、BP正常,无不适反应;
⑶能采用节省体力的方法。
5、护理措施:
⑴了解患者过去和现在的活动形态,以确定既往活动的类型、强度、持续时间、频度和耐受力,判断恢复以往活动的潜力有多大。
⑵鼓励卧床患者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以保持肌肉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⑶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和活动时的反应确定活动持续时间和强度。
⑷告诉病人活动或活动后出现什么情况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必要时找医生/护士交流以调整活动计划。
⑸在允许范围内鼓励患者尽可能自理,并说服家属对病人自理给予理解和支持。
护士还应为病人自理活动提供方便条件:
如抬床头,以利起身;教病人使用病房中辅助设备以节省体力和保证安全;将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教给病人保持体力,减少氧耗的技巧等。
⑹当患者活动量增加时应给予鼓励。
⑺出院前根据病人居家生活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修订活动计划及如何适应角色转换。
(三)气体交换受损
(四)知识缺乏
(五)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过多热量,脂类有关。
1、定义:
个体处于营养物的摄入量超过代谢需要量的状态。
2、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
体重超出正常10%为超重,超出20%为肥胖;三头肌皮褶厚度,男>1.5cm,女>2.5cm。
次要依据:
静止的生活方式,活动量少,摄入量超过代谢的需要量;病人陈述或护士观察到不良的饮食习惯。
3、原因和促成因素:
⑴饱食感异常
⑵饮食习惯不良
⑶活动量过少
⑷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
⑸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第二部分慢性左心衰竭
一、定义:
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病因:
(一)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⑴心肌缺氧、缺血、梗塞、心肌纤维化;⑵原发性心肌病:
扩张性、肥厚性、限制性心肌病,维生素B1缺乏、心肌淀粉样变;⑶感染或中毒性心肌病:
心肌炎。
2、心室负荷过重:
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
瓣膜返流性疾病,心内外分流性疾病,全身血容量增多性疾病(甲亢、贫血、脚气病等)。
后负荷(压力负荷)高血压、流出道狭窄、肺动脉高压等。
3、心室舒张充盈受限:
流入道梗阻:
心包受限,三尖瓣、二尖瓣狭窄,限制性心肌病;全身血容量不足。
(二)诱因:
感染中以病毒性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及肺部炎症和风湿活动最常见。
1、感染:
心肌收缩力减弱
2、心律失常:
快速心率失常;传导阻滞;SSS。
3、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4、环境、气候急剧变化。
5、心脏负荷加重:
如妊娠、分娩等。
6、内分泌失调和代谢增加,血容量增加。
7、其他:
输液、输血及摄入钠盐过多;洋地黄治疗中断、过量或量不足,应用利尿剂过量等。
三、发病机制:
v早期代偿过程:
HR加快CO增加
1、血流动力学异常:
早期FRANK-STANING定律,心室充盈充溢压增高个舒张末来期心肌纤维长度增加CO增加。
当左室舒张压>=2.0~2.4kPa时,,心室代偿功能消失,CO下降左房压、肺静脉压、肺CAP楔嵌压升高临床出现肺淤血的症状和体征。
2、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心功不全时,体内交感换神经系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及血管加压素水平均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加,CO增加。
长期神经内分泌活性增高不仅加重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可直接损害心肌,加剧心力衰竭恶化。
FRANK-STANING定律
3、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室壁应力增加,导致心室反应性肥大和扩大,即产生心室重构。
初期可对心功能起代偿作用,但肥厚的心肌在长期负荷过重的条件下处于能量饥饿状态,心肌缺血,细胞死亡,继之纤维化,便存活心肌细胞负荷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发展至不可逆的心肌损害终末阶段。
心力衰竭时神经体液代偿机制
心室肌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
四、临床表现
v在我国,引起慢性HF的病因主要为瓣膜病,尤其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居首,其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肌病。
(一)慢性左心衰竭(LHF):
1、LHF临床症状病理基础:
肺淤血,肺组织弹性弹性下降,心输出量降低:
肺淤血,肺组织弹性下降:
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
CO降低:
其表现原因主要是心,脑,肾等脏器血液灌注不足所致。
呼吸困难:
为LHF最早出现的症状。
开始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后期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此为LHF的典型表现。
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
采取的坐位愈高,说明LHF的程度愈重。
v咳嗽,咳痰,咯血,常伴白色泡沫状浆液性痰。
2、LHF体征:
左室增大,HR加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
肺A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肺部:
两肺底湿罗音。
有时伴哮鸣音。
BP一般正常,有时脉压减小。
(二)慢性右心衰竭(RHF)
1、临床症状:
病理基础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常有上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另外有浮肿、尿少、周围性紫绀等,见于肢体下垂部位及身体周围部位,按摩或加温可消失。
2、体征∶
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显示体循环静脉压增高。
肝脏肿大及压痛:
肝肿大常发生于皮下水肿之前,伴有上腹饱胀不适及压痛。
长期肝内淤血可导致心原性肝硬化。
水肿:
为RHF较晚期表现。
严重者呈全身性水肿,并伴胸、腹水。
腹水双侧多见。
单侧则右侧多于左侧,心功能好转后腹水一般都能吸收。
腹水发生于病程晚期,多半与心源性肝硬化有关。
右心室或全心增大:
心界向两侧扩大,剑突下可见明显搏动。
(三)全心衰竭(HF)
临床表现病理:
动脉系统供血不足,静脉系淤血。
HF早期常为一侧性的.
LHF+RHF表现,但紫绀以周围性为主,呼吸困难症状有所减轻。
第三部分治疗要点及护理
一、减轻心脏负荷:
1、根据心功能情况安排休息—减少O2耗;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避免钠盐摄入,减轻水肿。
心脏功能估计
2、吸氧;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输液量=500ml+前1天尿量;输液速度为20—30滴/分。
二、加强心肌收缩力
(一)洋地黄类药物:
1、作用特点:
正性肌力、负性频率(传导);反射性地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扩张血管;扩张肾动脉---间接利尿。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各种心脏病所致的中、重度HF(充血性),对伴有快速心率失常的HF效果尤为显著;
禁忌症:
洋地黄过量、中毒为绝对禁忌症;流出道梗阻,窦缓,预激综合征伴房速,房室传导阻滞,充盈不足等为相对禁忌症。
3、注意事项:
常用剂型及用药前监测:
HR<60次/分不能给药
地高辛:
常用,蓄积性较强。
缺O2明显时首选毒毛旋花子甙K:
起效快,蓄积性最弱。
心力衰竭治疗流程图
4、毒性反应与处理:
A、中毒常见原因:
缺氧;心肌损害;低血钾;肾衰;老年人有效血循量不足等。
B、中毒反应:
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
各种类型均见,但以室性早搏二联律最为常见。
为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反应.;神经系统反应:
头痛、头晕、视力模糊、黄绿视等。
C、中毒处理:
停药;停用排K+利尿剂;补充钾盐;纠正心律失常:
室性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缓慢型用阿托品。
v注:
若中毒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则禁用KCL,因K+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
5、洋地黄治疗的有效指标:
肿大的肝脏回缩;呼吸困难好转;P和HR变慢;下肢水肿消退;食欲增强等。
(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DA等
三、防治HF诱发因素:
感染、负重、精神情绪、输液种类和速度等。
四、治疗基础疾病
第四部分急性LHF
一、急性肺水肿的特征表现:
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二、治疗护理要点:
1、体位:
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2、镇静:
吗啡3-5mg,静脉推注3分钟注完。
扩张外周静脉和小动脉,促使肺水肿吸收,减轻气促窒息感。
3、吸氧:
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
4、利尿,扩血管:
5、强心剂:
应用速效洋地黄。
6、氨茶碱:
扩支气管及外周静脉,利尿,直接兴奋心肌。
7、激素:
减轻肺CAP通透性(主要作用)。
8、速度控制:
15—16滴/分。
第五部分风湿病:
一、风湿热的性质:
发病为全身性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疾病。
二、病原体:
A族溶血性链球菌。
发病前1-4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三、主要受累器官:
1、心脏炎心肌炎:
心悸、气短、心脏杂音、HR加快。
内膜炎:
二尖瓣、主动脉瓣。
反复发作为风心病。
心包炎:
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
2、关节炎:
多发性、对称、游走性、侵犯四肢大关节。
3、皮肤:
躯干部环性红斑是其特殊表现,可诊断急性风湿热。
皮下Osler结节提示风湿热活动。
4、CNS:
舞蹈病,多见于女孩。
四、治疗要点:
1、风湿活动期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
2、抗链球菌感染:
青霉素、红霉素,用药10—14天。
3、抗风湿治疗:
阿司匹林首选,激素适用于已发生风湿性心脏炎者以防止或减轻心脏瓣膜病的发生。
应用6-12周。
五、护理问题:
⑴体温过高:
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⑵疼痛:
双膝关节痛,与风湿热活动有关。
⑶潜在并发症:
HF
六、预防:
1、抗生素预防:
急性发作后预防性肌肉注射青霉素5年以上。
方法:
普通青霉素40-80万U/d,注射2-10d后,改长效(苄星)青霉素120万U/m1次,肌肉注射。
.
2、健康教育:
初发者治疗及时可彻底治愈,复发主要造成心瓣膜损害。
⑴病情预后与病因:
风湿热反复发作的危害;注意保暖;增强体质,防止受凉感冒,预防链球菌感染。
⑵避免干重活、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⑶彻底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发生扁桃体感染者劝其及早行手术摘除。
⑷定期随访,感冒或不适应及时就诊。
第六部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心病为最常见的病因
一、二尖瓣狭窄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LHF不全RHF
注:
二尖瓣狭窄并发咯血有淤血性咯血、大量咯血和肺梗死咯血三种形式,其中以淤血性咯血为常见。
2、体征:
颧赤唇绀的”二尖瓣面容”。
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心尖部舒张早期高调、清脆响亮和短促的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在左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于坐位或仰卧位、呼气时听诊最明显。
它的存在表示:
1、二尖瓣弹性尚好;2、病变主要累及后瓣。
(二)并发症:
1、HF:
为最主要的并发症与死因,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2、房颤:
左房扩大,心房肌束排列紊乱而引起。
3、栓塞:
脱落后栓塞于体动脉。
4、急性肺水肿。
(三)有关检查
1、X-RAY:
梨形心
2、ECG:
P波增宽伴切迹的双峰样二尖瓣波形。
3、超声心动图: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部闻及全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
三、主动脉瓣狭窄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轻者
(一),较重者有肺淤血及冠脉、脑供血不足表现。
2、体征: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主动脉瓣区触及收缩期震颤;听诊有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并向颈部传导。
SBP与脉压可降低。
(二)并发症:
心律失常;LHF与猝死;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初期CO增加心悸,头部搏动感增强等。
2、体检:
周围血管征阳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舒张早期高调叹气样杂音。
课后学习反馈
1、小组讨论:
第一组:
46岁男性,夜间睡眠中突然感到呼吸受”憋”而醒,被迫坐起,额头冷汗甚多,端坐呼吸,喘息。
面色灰白,口唇青紫,阵阵咳嗽,咯出粉红色泡沫痰。
近半年多来,已有3次类似发作,程度均较轻。
体检:
T36.8,P120次/分,R34次/分,BP21.3/18.6kPa。
两肺闻及哮鸣音,两肺底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扣诊呈靴形增大,听诊心尖闻及奔马律,心率124次/分,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及主动脉瓣区闻及II—I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肝脾未及,下肢无水肿。
解答:
⑴该患者的临床诊断与诊断依据。
⑵该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有什么?
⑶该患者的急诊处理原则及如何配合医生抢救?
第二组:
杨某:
女性20岁,发热、头痛、乏力、双膝关节疼痛3天,平素体健。
一直在家务农,无特殊不适。
体检:
T38.5℃,P96次/分心尖部有轻微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不传导。
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RBC沉降率50mm/h,ASO试验>500U,X线示心脏呈梨形增大,食管吞钡剂检:
右前位见食管压迹加深。
解答:
⑴分析该病人患何病?
其心功能如何
⑵列出2项主要护理问题。
⑶如何预防再次发作?
⑷如何对该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第三组:
男,65岁,因咳嗽、咯痰10年,心悸气促五年,神志不清一天入院。
患者近十年来反复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或脓痰,冬春季多发,每次持续一月至数月不等,近年来发作时伴喘息,五年前觉上楼或爬坡时气促并逐渐加重,偶伴心悸,近两年偶有双下肢浮肿,半月来上述症状加重,昨日起神志不清。
//查体:
T37.8℃,P120次/分,R28次/分,BP150/90mmHg,慢性病容,嗜睡,唇发绀,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呼吸音普遍减低,双中下肺闻及较多细湿罗音及哮鸣音,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心率120次/分,律不齐,早搏6-7次/分,腹平软,肝右肋下4cm,质中,轻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血常规:
Hb162×g/L,WBC12.0×109/L,N0.78,L0.24;动脉血气分析:
PH7.39,PaCO260.1mmHg,PaO240mmHg,HCO3-39mmol/L;胸片:
双肺纹理增多,并夹有斑点状影,右下肺动脉横径16mm;心电图:
肺型P波,高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33mV,房性早搏。
问题:
⑴试列出该患者的诊断;
⑵还应该作哪些必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⑶请提出该病人的处理原则
将以上讨论结果发布在课程论坛或发送至任课教师电子信箱
2、完成平时作业手册中的相关习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因 电大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