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之我见.docx
- 文档编号:2925129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39KB
农村养老问题之我见.docx
《农村养老问题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养老问题之我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养老问题之我见
农村养老问题之我见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农村面临着“靠谁养老”的尴尬境地;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我国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探讨农村养老实现方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对策
一、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我国属于典型的国家没有达到富裕但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展中国家。
养老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其中又以农村养老问题最为突出。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
农村不仅是中国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而且随着城镇化加速和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流迁,农村养老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养老问题重点和难点不在城镇而是都在农村,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也就解决了我国的老年问题。
1、我国农村老龄人口现状
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
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使农村老龄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但是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明显强于农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因此,中国老龄问题的重心在农村。
在农村,“未富先老”的矛盾更为突出。
和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比较低。
2、养老制度上的现状
我国1996年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被作为人口老化对策的基本方针,其内容主要是保护老年人的5种权利,即抚养、医疗、生存价值、学习和娱乐。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事业发展总日标。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尚属于城镇养老保险,主体是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城镇企业可能包括一部分农民,而只有极少数农民合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且这部分农民亦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后进程的少数民工,农民整体参加养老保险尚不可能。
3、衡量养老的相关指标现状
从宏观的养老指标角度看,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问题有:
农村养老的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少;农村养老面临医疗保健资源匮乏;相关连的农村养老社会服务滞后,基层组织服务于养老的意识薄弱;农村养老单纯强调物质满足,致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常年被忽视,一直较为单调;国家制度层面上,针对农村的养老法规欠缺或落实不当。
从微现的养老实现程度看,农村老年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实数不易。
收入方面,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其次才是子女的供给。
因此,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就显得很低。
此外,由于常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不少农村老人积累了不少疾病。
但是,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医疗条件差。
新时期下,年轻人外出带来的是传统尊老美德的缺失,常年在外的打工一族与父母关系日益冷漠,父母自己照料自己,以帮忙照料第三代来维系家庭关系。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中国的城镇养老形式严峻的是农村养老,中国养老重心要开始转移,要由城镇向农村转移。
3、老年人收入呈下滑趋势,老年人供养状况差。
农村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在同一村里,他们的收入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内部的代际转移,老年人经济供养来源对子女的依赖性加大,而农村居民收人又普遍较低,这就使得老年人供养状况相对较差幽。
4、青壮年大量涌向城市,农村呈以弱养弱趋势。
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今的农村家庭结构逐渐呈现出“4—2—1”的模式。
中间一代人不仅要承担起下一代人的教育、生活及今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须为赡养上一代四位老人支付巨大的开支,于是农村大多青壮年外出谋生,这是农村凸现以弱养弱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传统养老面临的几个问题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拥有8亿农民。
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尽然。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家庭结构形成小规模化,传统的家庭养老的负担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养老资金方面
首先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
但是在传统的文化思想影响下,农民把劳动年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投入了用于儿女婚嫁和盖房上,随着自身的年龄增长,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
这就造成了自身没有足够的积蓄和收入来维持养老基本生活等各方面开支。
其次各地方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城乡农民收入差别很大,各地区农民收入差别也很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供养人不但要维持子女教育等各方面家庭正常开支,还要负担老人的医药、护理和生活营养费用,经济负担非常沉重,农村供养人提供的家庭养老资金严重缺乏,老人生活质量根本无法保障。
2、生活照料服务方面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执行,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规模小型化,从而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空巢老人增多,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人照顾,尤其在老人生病住院治疗时,在外打工的子女根本无暇顾及在农村的老人。
另外,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一些家庭更愿意将精力和财力向独生子女倾斜,“重幼轻老”现象严重。
更有甚者,老人不但得不到子女生活照顾,还要承担照顾下一代子女和从事农活的双重劳动,生活非常艰辛。
3、土地保障功能方面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在逐渐减少,虽然农户得到了一部分失地补偿,但没有了土地,对于靠耕种土地生存的农民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
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
这就造成了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减少,养老面临更大的困难。
4、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方面
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管理水平较低,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村残疾人、“五保户”、孤寡老人由于历史等原因不断增加,这些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的老人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心照顾。
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生活料理服务等各项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系统化。
笔者了解到很多农村老人小病小痛根本不去医院,能抗就抗,能挺就挺。
得了大病,只拿最便宜的药维持,根本住不起医院。
5、传统思想观念存在的问题
“土地养老”,“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形成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导致了目前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窘迫和艰辛。
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由于老人生活质量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养人的自身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各地农村由于赡养问题而诉诸法律的涉老案件并不鲜见。
6、农村老人精神生活一片空白
目前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普遍是基本物质生活保障,农村老人除了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之外,基本没有精神娱乐活动。
老年孤独是普遍问题,可以说孤独是老年人最突出的感情障碍。
当老年人的这种感情障碍在家庭当中无法解决的时候,社区或集体就应该承担这种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还满足不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不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产生的原因
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严重的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
首先,长期以来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时一直采用城乡分治的处理政策。
在城乡分治的政策主导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这种政策导致了长期的农业支持工业,城市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政策过度的吸取农村剩余,致使农村经济一直无法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不但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农村养老保障一直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
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伴随而生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这一户籍制度明显的标出了农村人和城市人的身份不同,人为的限制了农村人口不能自由向城市流动。
在这种身份的限制下,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保障待遇。
其次,农村的养老工作一直是在家庭中进行,长期以来农村的养老问题处于隐形状态,因此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
以致国家把养老保障的政策一直往城市倾斜,有限的物力和财力也投入到了城市养老保险发展中,使得城乡之间在养老保障方面的差距逐渐扩大。
2.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
中国目前在农村推行的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养老保障体系层次的不完善。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政府没有因地制宜的根据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一套符合中国农村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可以从各个层次给农民提供不同程度的保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也能享受到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
但是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在农村建立这种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只是在几个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施行试点。
其次,养老保障体系内容的不完善。
养老保障体系内容应该主要包括:
社会养老保险,老年生活照料,老年医疗保障,老年生活救济,老年精神生活等。
一方面,对老年人来说最主要的应该是医疗保障,但是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医疗保障状况都十分不理想,曾经对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其赖以存在的集体经济遭到破坏而被大大地削弱了保障功能,同时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又没有完全覆盖全体农村人口,导致农村合作医疗保健网络出现了底破线断的局面,相当一部分农民医疗状况恶化。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又普遍在农村发生。
另一方面,由于打工潮的出现及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造成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打击,农村老人生活缺乏照料,精神生活一片空白;同时由于农村集体经济体制遭到破坏、国家财政投入过少等,导致农村社区养老缺乏必须的物质基础,农村救济体系不完善。
第三,农村养老保障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混乱。
目前已经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地区,只在县级以上才设立农村社会保险机构,乡镇还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各个行政村更是没有任何管理机构。
再加上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与技术落后,造成了管理机构的混乱管理,甚至还出现了违规现象。
3.农村养老保障缺乏法律支撑
立法先行是各国社会保障建立和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中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部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文件,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缺失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
没有法律的约束力造成了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无法操作,各地在制定本地农村养老保障时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只好各自为政。
没有高度统一的法律约束力,使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障政策产生了怀疑,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4.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责任一直由家庭负担,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及在中国实行了独具特色的计划生育政策后,造成农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核心家庭、空巢家庭大量出现,农村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
由于家庭养老是建立在农村大家庭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农村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造成家庭养老正在解体,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1991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比例为63%;2001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农村家庭变化课题组调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养老 问题 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