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魅力.docx
- 文档编号:29238815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3.51KB
重庆魅力.docx
《重庆魅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魅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魅力
目录
摘要…………………………………………………II
古代篇历史中的重庆……………………………III
1.1远古到封建时期的渝州…………………III
1.2陪都的由来………………………………VI
现代篇今天最年轻的直辖市……………………X
2.1中国西部最耀眼的明珠…………………X
2.2两江新区效应……………………………XIV
总结…………………………………………………XVII
参考文献……………………………………………XVIII
摘要
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魅力城市无时不在散发自己的光芒。
无论是生长于此的重庆人,还是客居于此的它乡人,无不倾服于重庆这座格调之都,性感之都,魅力之都。
它的魅力在于拥有3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底蕴,在春秋时期就是巴国国都;如今中国最年轻的的直辖市,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
重庆更是栖息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地势错落有致,建筑依山而建,独具风格。
景区繁多,北部长江三峡独领风骚,西南方向大足石刻闻名世界,东部少数名族景区别具一格。
重庆的气候冬暖夏热,雨季较长,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火炉之一。
重庆的魅力在山、在水、更在人。
大家都知道重庆多美女,且火辣、大方,但重庆的女子还拥有自己的坚强、能干、思想独立。
重庆的汉子耿直、爽快、且对爱人贴心,在重庆无论大小,都可称为“崽儿”,这个称呼虽然有显不雅,但却更显露出重庆男人的磊落、豪气。
凭着重庆人的激情、执着、冲动,重庆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能不美吗?
关键词:
重庆魅力性格历史
古代篇历史中的重庆
1.1远古到封建时期的渝州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共、獽(rang)、蜑(dan)等八个民族。
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
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
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的记载。
据相关资料考证,在文献中最早关于巴人的记载是在3100年前,巴人参加了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因公封爵,成为周朝的藩国。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设巴郡,后来成为三十六郡之一,巴国约八百年历史就此断灭。
在巴国的历史上不得不提一个著名的人物,那就是巴蔓子将军。
巴蔓子东周末期,巴国将军。
这有一个故事一起与大家分享。
东周末年,巴国内乱,巴蔓子将军为平息这场内乱向楚国借兵平息内乱,并承诺以三座城池作为回报。
楚王派兵救巴,待内乱平息后,楚国使者向巴王请求割让城池,巴蔓子说:
“凭借楚国的能力帮助我们克服了困难,我们确实许诺过割让给楚王城池,请将我的头颅献与楚王以示谢罪,城池不能割让。
”随后自刎而死,巴王将巴蔓子的头颅交与楚使带回楚国转交楚王,楚王叹息道:
“我有巴蔓子这样的大臣,有城池有何用!
”并以上卿之礼厚葬头颅,巴国也已上卿之礼厚葬其身躯。
现今巴蔓子墓位于重庆七星岗莲花池。
有巴蔓子将军这样的人在,重庆何成缺少魅力。
三国时期的重庆属于益州也属于蜀国的势力范围,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战火连绵不断,其中夷陵之战最为惨烈,吴军火烧蜀军连营百里,让无数巴郡男儿死于火海,也使蜀汉昭烈帝一病不起,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重庆在北宋时为恭州,南宋光宗继位前,于孝宗淳熙十六(1189)年被封于此,是年又受禅为帝,于是取"双重喜庆"之意,改恭州为重庆府,是为“重庆”得名之始。
两宋时期是重庆这个城市从都邑性质的城开始向工商业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这里有一个表可以看出在人口上重庆经济的发展:
地 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端拱二年(989年)户数 元丰三年(1080年) 户数 崇宁元年(1102年) 户数
渝州 19942 41080 42080
合州 26211 36643 48277
昌 州 13880 34463 36456
涪州 12048 18448
南平军 3637
从上表可见,从公元989年到1102年的113年问,渝州(治今重庆市区)户数增加185.4%,合州(治今合川县)户数增加84.1%,昌州(治今大足县)户数增加162.4%;从公元989年到1080年的91年间,涪州(治今涪陵市区)户数增加53.1%。
可惜未见到南宋时期的统计数字,但可以推测,南宋前期四川地区社会比较安定,重庆一带的人口数也应是逐渐增长的趋势。
根据人口增加的原理,人口生死之间的平衡度,是与社会生产提供的物资产品的多寡大体一致的。
一般来说,在古代人口随着生产能够提供和保证的粮食供给及其资源基础的改善而增长,随着社会物资产品的减少而下降。
因此,北宋时期重庆地区人口的增长趋势,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速度。
宋代重庆也是商业贸易中心。
这集中表现为重庆地区的市镇有了明显发展。
据《元丰九域志》所载统计:
渝州,3县,有镇23个,平均每县7.6个;昌州,3县,有镇38个,平均每县12.6个;合州,5县,有镇45个,平均每县9个。
渝、昌、合三州所属县的平均镇数均处在全川前列,其中昌州属县平均镇数居全川之冠。
唐代的镇,偏重于军事性质。
至宋,随着农村草市、集市的发展,旧的镇增加了工商业的成份,也兴起了一些以工商业为主的居民聚居的镇。
这些镇的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宋朝的商税务,也可以看到重庆地区商业贸易亦有发展。
据史载统计,熙宁十年以前,昌州设有38务(为全川府州设商税务最多者),岁收商税51057贯;合州设有1务,岁收商税137206贯;涪州设有6务,岁收商税71320贯;渝州设有3务,岁收商税48365贯。
当时全川共设213务,岁收商税5959138贯,重庆地区4州为48务,岁收商税307948贯,分别占全川的22.53%和5.74%。
在宋代重庆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早在殷周时期,就有巴渝文化的存在。
巴渝文化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足石刻在巴渝文化上耸起一座丰碑,从它每一刀、每一凿的痕迹里,我们似乎可以遇见到巴渝文化在千百年来发展的脉络。
1.2陪都的由来
中国的抗日战争(1931-1945),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也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对侵越者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
“陪都”一词始于我国古代,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同时又叫“两京制度”,它开始使用者是著名的周武王,他为了加强对东方各诸侯的控制以及防止商朝各残余势力的复辟,因而在洛阳修建陪都,东都洛阳的称呼由此开始。
以后各个王朝大都模仿周武王,修建陪都。
在我国抗战时期也出现了一座著名的陪都,那就是现在的重庆市。
在现在看来,当时重庆作为陪都有内外两部分原因。
一、内部原因
1.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丘陵地带,四周群山环绕,且东部又有三峡和大巴山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2.重庆是长江上游航运枢纽,交通便利,有利于战时物资的运输;
3.重庆属于“天府之国”的东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极大的战略储备资源;
二、外部原因
抗日战争是重庆成为陪都的主要原因。
在抗战以前,中国的首都是南京,重庆是行政院直辖市。
但是在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直逼国名政府当时所在地南京,形势非常危急。
随后,国府主席率领大小官员迅速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即时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
陪都的地位也首次确立。
1940年9月6日,国府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颁令“明定重庆为陪都”、“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既明确了重庆担负“战时首都”的法律地位,也宣示了即使还都南京后,重庆作为陪都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即“永久陪都”。
重庆,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却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
再次肯定了重庆的重要地位。
从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的八年半期间,重庆一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此外,在国府于1940年9月6日定重庆为“陪都”至解放军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庆的九年多期间,重庆也是中国的陪都。
在抗战期间,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驻扎重庆,美国顾问团也常驻重庆,同时当时重庆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所在地。
并且在抗战期间,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也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国民政府长期对日占区内迁师生实行“救济贷金”制度。
1938年国民政府颁立《公立专科以上学生贷金暂行办法》,对全国公立专科以上学生发予贷金,仅1938年一年,受政府资助的学生和教师共有5万多人。
贷金制度是确保内迁学生能够继续求学的必要保障,如李政道、杨振宁等世界知名科学家能顺利地完成西南联大的学业,皆得益于贷金制度。
这为当时及以后的人才的教育培养做出了重要作用。
此后,中国文化教育重心由东向西大转移,客观上改变之前中国教育的地域失衡,基本奠定了当代中国教育格局。
国民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方针和政策,确保了中国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并较为完整的延续了中国文化教育血脉。
当时中国几乎所有顶尖的艺术家都荟萃重庆,创作出一大批艺术精品,如郭沫若的《屈原》、陈白尘的《大地回春》等。
伴随着重庆作为当时中国政治中心的形成,重庆的文化与教育发展迅猛,空前繁荣,重庆也因此成为战时中国的文教中心。
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将它的资料交给每个成员国保管备份。
由于重庆是中国战时首都,1947年成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前身)自然也就成了联合国指定的资料寄存馆,一直未间断过,使重庆图书馆为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外,迄今为止中国保藏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另一图书馆。
抗战前,重庆只有重庆大学,陪都期间,北京、上海和南京的著名学府迁移重庆,使当地高等教育出现空前的繁荣,光大学数量就达到31所。
中国顶尖的教授、学者云集重庆。
当时著名的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都迁移到重庆。
在重庆的抗战史中不得不提日本侵越者的另一件残忍的事件。
“重庆大轰炸”,从1938年开始,日本空军对重庆进行了6年的大轰炸,至1943年日本轰炸战略的停止,重庆市损失惨重,仅市区市民死亡11889人,受伤14100人,房屋毁坏17608栋,重庆市区大半化为废墟,市区工商界的直接损失就达500万美元以上。
史学界最
新的统计数据为:
死亡2.36万人和受伤3.78万人,共6.14万人。
但是中国政府并未再做任何退让和妥协,对日政策始终保持强硬,民众各界也积极开展各种救亡运动。
最后日军进攻中国西南的战略计划破产。
细看今天重庆许多大企业前身,都是当年南迁的企业。
如当年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今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第25厂(今嘉陵厂)、第1厂(今建设厂)、第24厂(今特殊钢厂)、第21厂(今长安厂)、第20厂(今长江厂)等。
作为战时陪都确实给如今重庆留下了不少物资特别是在重工业上面,为重庆的经济发展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经济影响,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成为了重庆人民永存的精神。
重庆人民在抗战时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在坚持抗战,满足抗战中使自身得到发展,正是这种大发展才增强了抗战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实力。
而这样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深深地刻在了我们重庆人民的心中。
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认真研究这种精神认真学习这种精神,可以促使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才是我们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
现代篇今天最年轻的直辖市
2.1中国西部最耀眼的明珠
1997年6月18日对重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这天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也是我国最大的直辖
市。
至重庆直辖以来,经济不断发展,2012年,全重庆经济总量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七位,现在重庆已发展成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重庆、天津、上海、广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四大国际大都市(北京、重庆、上海、广州)。
亦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重庆追寻抗战时期的脚步,合理利用各种抗战留下的工厂资源,结合当代的创新精神,使一些萎靡不振的老企业再一次焕发青春,为现在的重庆的经济做出贡献,起着领头羊的角色。
利用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的机遇,重庆人坚强、勇敢、机智的发展自身经济,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看到一个重庆奇迹。
2012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1145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
6172.33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346.66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
53.9:
37.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83元,比上年增长12.4%。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4.6%。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5.45万人,比上年增长19.0%。
新增农业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31.00万人,比上年下降16.2%。
25.85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比上年增长43.6%。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截止2012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136.92万户(内资企业33.03万户,外资企业0.51万户,个体工商户101.7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1.63万户),比上年增长20.8%。
其中,微型企业8.05万户。
2012年新发展微型企业3.26万户,解决就业24.24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0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税收收入970.17亿元,增长10.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其中,民生财政支出160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2.6%。
《2012年重庆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统计公告》
2012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915.65亿元,增长20.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0%。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7家,中小型银行19家;中资
区域性中小型银行27家,其中村镇银行24家;外资银行分行13家;金融和融资租赁公司5家;担保公司153家;小额贷款公司157家。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423.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4%。
其中,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8361.64亿元,增长19.6%。
本外币贷款余额15594.18亿元,增长18.2%。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及透支4025.00亿元,增长22.0%。
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美食之都打造有声有色,初步形成市内外流通企业共同繁荣重庆市场的局面。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结算中心,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8.0%,居全国各城市第四位,不良资产率仅1%左右,位居全国前三。
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等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数量为西部各地之首。
目前已经有美国利宝、中美大都会人寿和中新大东方人寿三家大型外资保险机构在重庆设置地区总部,其中美国利宝更是将中国总部设于此。
重庆的保险机构以27家的数量在中国大陆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居第四。
现在的重庆经济较十年前已经大为改观,但对于现在重庆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在未来的重庆经济将会从多方面增长。
众所周知,重庆的工业制造业已经相当的发达,在中国已经名列前茅,但是随着工业的不断扩张,重庆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也是中国的老病了,先发展后环保。
但是自然环境是可以轻而易举的
返还的吗?
所以2008年7月20日,“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首次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浓墨重彩地提出,成为重庆的战略决策。
“五个重庆”的发展新目标,即:
“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
这“五个重庆”的目标建设,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追求老百姓的福祉问题上作出的顺应国情和民心的英明决策,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追求幸福的漫漫旅程上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1年12月26日,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庆典暨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上,重庆再度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为了表彰“五个重庆”建设成就,组委会还特地为重庆5区县设立了“民生贡献奖”。
这个事例再次证明,“五个重庆”建设不仅是重庆发展的战略决策,改变着所有重庆人的生活,它也在国内国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综合以上各方面,重庆的内陆型经济开发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这种模式将会在重庆这片土地上继续进行。
2.2两江新区效应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中国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行政上属副省级新区(另两个分
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并于2010年5月7日获国务院通过,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
位置:
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2010年6月18日,适逢重庆直辖市成立13周年。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于此间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在2011年3月14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
两江新区以:
城乡统筹先行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金融和创新中心、内陆对外开放门户和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来打造,提升重庆在世界大都市中的地位。
两江新区发展的产业模式将布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并设立国家级研究总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基地。
重庆市关于“两江新区”的发展目标是“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区内生产总值要连翻三番。
即,到2012年,
江北嘴金融区、寸滩保税区等5大核心板块取得突破性进展,地区GDP翻番,超过1500亿,常住人口达到230万人;2015年,10大功能区全面建设,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重大提升,地区GDP再翻一番,超过3000亿,常住人口达到300万;到2020年,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地区GDP再翻一番达到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分别占重庆全市的1/4以上,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量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1/3以上。
两江新区的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2009-2010为起步时期,这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并进行区域规划和布局,同时提高港口、铁路、公路的运营能力,加强城市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环境。
2011-2012是中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计划到2012年,进出口达到30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达到200家,利用内资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
2013-2020为全面提升阶段,这一阶段,“两江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简而言之,两江新区的建设对重庆来说有四个影响,一、有利于提高重庆的经济实力;二、有利于提高重庆的综合竞争力;三、有利于加速重庆内陆开放窗口的建设步伐;四、有利于解决重庆地区的就业问题。
所以两江新区将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会不断地推进重庆的现代化建设,为重庆注入新鲜血液,提高重庆的国际都市地位。
总结
在这座历史名城的发展史中,重庆人发挥坚强不息、不屈不饶的精神,使重庆重新散发魅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旧重庆的面貌一去不复返,但是就重庆的精神永存我们重庆人的心中。
当今这座有名的山城、雾都、桥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眼中,重庆的山、水、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这里。
参考文献
〈1〉《2012年重庆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统计公告》
〈2〉《中国古代史》人教版课本全日制教科书
〈3〉《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全日制教科书
〈4〉2011年3月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
〈5〉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6〉重庆两江新区发展规划
〈7〉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