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综合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9238126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75.75KB
选修四综合练习题.docx
《选修四综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四综合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四综合练习题
1.在100mL0.01mol·L-1KCl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1的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AgCl的Ksp=1.8×10-10mol2·L-2)( )
A.有AgCl沉淀析出 B.无AgCl沉淀析出
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AgCl
2.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
Cu2++CO
+H2O===Cu(OH)2↓+CO2↑次要:
Cu2++CO
===CuCO3↓
(2)CuSO4+Na2S
主要:
Cu2++S2-===CuS↓次要:
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uS
C.Cu(OH)2>CuCO3>CuSD.Cu(OH)2 3.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 Ksp(Ag2SO4)=7.7×10-5、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依次减弱 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 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 4.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下表为有关化合物的pKsp,pKsp=-lgKsp。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向AgNO3溶液中加入适量NaX溶液,得到沉淀AgX;②向①中加NaY,则沉淀转化为AgY;③向②中加入Na2Z,沉淀又转化为Ag2Z。 则表中a、b、c的大小关系为( ) 相关化合物 AgX AgY Ag2Z pKsp a b c A.a>b>cB.a<b<c C.c<a<bD.a+b=c 6.工业上采用湿法炼锌过程中,以ZnSO4为主要成分的浸出液中,含有Fe3+、Fe2+、Cu2+、Cl-等杂质,这些杂质对锌的电解工序有妨碍,必须事先除去。 现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 ①酸性KMnO4溶液 ②NaOH溶液 ③ZnO ④H2O2溶液 ⑤Zn ⑥Fe ⑦AgNO3 ⑧Ag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酸性KMnO4溶液将Fe2+氧化成Fe3+,再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B.用ZnO调节浸出液的酸碱性,可使某些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C.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入Ag2SO4可除去Cl-,是利用了沉淀转化的原理 D.也可以用ZnCO3代替ZnO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7.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中的c(H+)=1.0×10-13mol·L-1 B.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 C.所加的烧碱溶液pH=13.0 D.所得溶液中的c(Mg2+)=5.6×10-10mol·L-1 13.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pH=9.0时,c(NH4+)>c(HCO3-)>c(NH2COO-)>c(CO32-)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 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 C.随着CO2的通入, 不断增大 D.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 14.体积为1ml、浓度均为0.10mol/L的XOH和X2CO3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pH随lgV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XOH是弱碱 B.pH=10的两种溶液中的c(X+): XOH大于X2CO3 C.已知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远远大于Ka2,则Ka2约为1.0×10-10.2 D.当lgV=2时,若X2C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则c(HCO3-)/c(CO32-)减小 15.25℃下,向20mL0.1mol/LH2A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有关粒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A电离方程式H2A=2H++A2- B.V[NaOH(aq)]=20mL时,溶液显碱性 C.已知25℃时K2(H2A)=1.0×10-9.1,则V[NaOH(aq)]=VmL时,pH=9.1 D.V[NaOH(aq)]=20mL时,溶液中存在关系: (HA-)+C(A2-)+C(H2A)=0.1mol/L 16.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 右图是某同学用0.1mol•L-1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HCl和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示意图(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0.1mol•L-1K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 B.在A点的溶液中有: c(CH3COO-)+c(OH-)-c(H+)═0.05mol•L-1 C.在B点的溶液中有: c(K+)>c(OH-)>c(CH3COO-)>c(H+) D.在相同温度下,C点水电离的c(H+)大于A点水电离的c(H+) 17.常温下,用0.1mol•L-1HCl溶液滴定10.0mL浓度为0.1mol•L-1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微粒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当V=0时: c(H+)+c(HCO3-)+2c(H2CO3)=c(OH-) B.当V=5时: c(CO32-)+c(HCO3-)+c(H2CO3)=2c(Cl-) C.当V=10时: c(Na+)>c(HCO3-)>c(CO32-)>c(H2CO3) D.当V=a时: c(Na+)=c(Cl-)>c(H+)=c(OH-) 18.在常温下,0.1000mol·L-1Na2CO3溶液25mL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 c(CO32-)=c(HCO3-)>c(OH-) B.b点: 5c(Cl-)>4c(HCO3-)+4c(CO32-) C.c点: c(OH-)=c(H+)+c(HCO3-)+2c(H2CO3) D.d点: c(H+)=c(CO32-)+c(HCO3-)+c(OH-) 19.向0.1mol/I.的NH4HC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NaOH溶液时,含氮、含碳粒子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纵坐标是各粒子的分布系数,即物质的量分数)。 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阶段,HCO3-反而略有增加,可能是因为NH4HCO3溶液中存在H2CO3发生的主要反应是H2CO3+OH-═HCO3-+H2O B.当pH大于8.7以后,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同时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C.pH=9.5时,溶液中c(HCO3-)>c(HN3•H2O)>c(NH4+)>c(CO32-)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为2NH4HCO3+2NaOH═(NH4)2CO3+Na2CO3 20.常温下,向10ml0.1mol·L-1的HR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1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 B.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 C.b点溶液pH=5,此时酸碱恰好中和 D.b~c任意点溶液均有c(H+)·c(OH-)=Kw=1.0×10-14 21.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c(CH3COO-)<c(CN-) 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 c(Na+)>c(OH-)>c(CH3COO-)>c(H+) 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c(CH3COO-)-c(CN-)=c(HCN)-c(CH3COOH) 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 c(CH3COO-)+c(OH-)=c(CH3COOH)+c(H+) 22.常温下,向1L0.1mol/LH2A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含A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A的电离方程式为: B.0.1mol/LNaHA溶液中存在c(A2-)+c(HA-)+c(H2A)=0.1mol/L C.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与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3.0 D.pH=4.0时,图中n(HA-)约为0.0091mol 23.将足量的CO2慢慢通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pH随CO2的体积(已经折算成标准状况)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过量的CO2在水中的溶解和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B.NaOH溶液的体积为2L C.M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满足c(HCO3-)>c(CO32-) D.M、N点对应的纵坐标均大于7 一、滴定实质 1.酸碱完全中和时()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酸所能提供的H+和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C.酸与碱的质量相等D.溶液呈中性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一元酸和一元碱相互中时,溶液() A.显酸性B.显碱性C.显中性D.酸碱性无法判断 3.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C.溶液中含有OH-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二、仪器和药剂的判断 1.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mL刻度处,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流下排出,盛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的体积() A.大于40.0mLB.为40.0mLC.小于40.0mLD.为10.0mL 2.在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A.5mLB.20mLC.大于5mLD.小于5mL 3.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A.amLB.(50―a)mLC.大于(50―a)mLD.大于amL 4.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筒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D.50mL碱式滴定管 5.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三、指示剂的选择练习 1.以上是几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①甲基橙3.1~4.4②甲基红4.4~6.2③酚酞8.2~10,现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浓度相近的甲酸时,上述指示剂() A.都可以用B.只能用③C.可以用①或②D.可以用②或③ 2.(08高考)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 3.1~4.4;石蕊: 5.0~8.0;酚酞: 8.2~10.0。 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3.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中,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是() A.由黄色变为红色B.由黄色变为橙色C.由橙色变为红色D.由红色变为橙色 4.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碳酸溶液的pH=3.9,试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是() A.选石蕊作指示剂,颜色由蓝变红B.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橙变黄 C.选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的红色褪去D.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黄变橙 5.咖喱是一种烹任辅料,若白衬衣被咖喱汁玷污后,用普通肥皂洗涤该污渍时会发现,黄色污渍变为红色。 经水漂洗后红色又变为黄色。 据此现象,你认为咖喱汁与下列何种试剂可能有相似的化学作用() A.品红溶液B.石蕊溶液C.氯水D.KI一淀粉溶液 四、滴定操作正误的判断 1.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操作: 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⑥洗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⑥①②⑤④B.⑤①②⑥④③C.⑤④③②①⑥D.③①②④⑤⑥ 2.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 (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f)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2滴酚酞试液,(i)开始滴定,边滴边摇荡,(j)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k)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 (l)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 (m)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的体积为22mL。 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用编号表示) 。 五、误差分析练习 1.在滴定操作中,确定滴定管中的标准液起始和终了液面读数时,判断下列操作的影响: (1)起始时液面已调至刻度0处,终了时确定液面读数时俯视液面() (2)起始时确定液面读数时俯视液面,而终了时仰视液面() (3)起始时确定液面读数时仰视液面,而终了时俯视液面() (4)起始时确定液面读数时仰视液面,而终了时平视液面() (5)起始和终了时确定液面读数,均仰视液面() A.测得待测液浓度偏高B.测得待测液浓度偏低 C.测得待测液浓度正确D.无法确定滴定结果是否正确 2.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读数: 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 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 3.以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标准的盐酸溶液为例(即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用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 待测液在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酸式滴定管移取标准液时未经润洗;() ⑸滴定到指示剂颜色刚变化,就认为到了滴定终点。 () ⑹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不经干燥便直接盛盐酸溶液;() ⑺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瓶内壁。 () 答案 1.A 2.A 3.D 4.D 5.选B 根据沉淀的转化原理可知,溶解度小的沉淀总是向着溶解度更小的转化,再结合pKsp=-lgKsp可知Ksp越小其pKsp越大,故B正确。 6.选A 用酸性KMnO4溶液氧化Fe2+时,会引入K+、Mn2+等新的杂质,这些离子在后续反应中难以除去,影响生产。 生产中应该使用H2O2溶液氧化Fe2+,然后加入ZnO或ZnCO3调节溶液的pH,使Fe3+等离子形成沉淀。 Ag2SO4的溶解度大于AgCl,所以用Ag2SO4除去Cl-利用了沉淀转化的原理。 7.C 8.B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A.pH=9时,图象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c(NH4+)>c(HCO3-)>c(NH2COO-)>c(CO32-),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正电荷的总浓度等于负电荷的总浓度,则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为: 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故B正确;C.已知Kb= ,温度一定时,Kb为常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CO2的通入,c(NH4+)逐渐增大,则 不断减小,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开始没有NH2COO-,后来也不存在NH2COO-,所以NH2COO-为中间产物,即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故D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的应用、图象的分析与应用等,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图象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判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需要理解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 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 c(Na+)+c(H+)=c(HCO3-)+2c(CO32-)+c(OH-),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HCO3溶液中: n(Na+): n(c)=1: 1,推出: c(Na+)=c(HCO3-)+c(CO32-)+c(H2CO3);质子守恒: (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例如: 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 c(H3O+)+c(H2CO3)=c(NH3)+c(OH-)+c(CO32-)。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0.10mol/L的XOH的溶液的pH=13知XOH是强碱,A错误;pH=10的两种溶液中的c(X+): XOH小于X2CO3溶液,因为X+的水解很微弱,B错误;因为H2CO3的电离Ka1远大于Ka2,Na2CO3的水溶液中以CO32-的第一步水解为主,第二步忽略不计,CO32-+H2O HCO3-+OH-,c(HCO3-)≈c(OH-),0.10mol/LNa2CO3溶液的pH=11.6,c(H+)=10-11.6mol/L,c(OH-)=10-2.4mol/L,c(CO32-)=0.10mol/L-10-2.4mol/L≈0.10mol/L,则Ka2= = =1.0×10-10.2,C正确;当lgV=2时,若X2CO3溶液升高温度,CO32-+H2O HCO3-+O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碱性增强,c(HCO3-)增大,c(CO32-)减小,c(HCO3-)/c(CO32-)增大,D错误;故选C。 考点: 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像的相关知识。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中0.1mol/LH2A溶液中存在酸的分子,说明为弱酸,则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2A H++HA-;HA- H++A2-,故A错误;B.当V(NaOH)=20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溶液主要为NaHA,HA-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酸性,故错误;C.当V[NaOH(aq)]=VmL时,在HA- H++A2-平衡中(HA-)=C(A2-),则K2(H2A)=[(H+)×C(A2-)]/(HA-)=1.0×10-9.1,(H+)=1.0×10-9.1,此时溶液的pH=9.1,故C正确;D.当V(NaOH)=20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溶液主要为NaHA,且浓度为0.05mol/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HA-)+C(A2-)+C(H2A)=0.05mol/L,故D错误;答案为C。 【考点定位】考查酸碱中和、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溶液pH计算等。 【名师点晴】探究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的成分并判断溶液里微粒的浓度大小关系,明确图像信息并准确分析溶液的成分是解题关键,未开始滴加时溶液里存在未电离的H2A,判断此酸为弱酸,当完全生成NaHA溶液时,图表中体现了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确定此时溶液显酸性,再结合溶液里存在的电离平衡计算出溶液的pH,并借助于物料守恒判断选项D错误,据此分析解题。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A.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KOH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KOH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式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KOH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根据图知,曲线②代表0.1mol/LKOH溶液滴定HC1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①代表0.1mol/LK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故A正确;B.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H+)=c(Na+)=0.05mol/L,故B正确;C.B点时,混合溶液中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OH和CH3COOK,溶液呈碱性,CH3COO-水解但程度较小,结合物料守恒得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K+)>c(OH-)>c(CH3COO-)>c(H+),故C正确;D.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C点溶质为NaCl,A点溶质为醋酸钠,促进水电离,所以在相同温度下,C点水电离的c(H+)小于A点水电离的c(H+),故D错误;故选D。 【考点定位】以电导率为载体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等。 【名师点晴】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溶液导电性强弱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A点溶液体积是原来2倍,离子浓度降为原来一半,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7.AB 【解析】 试题分析: A.当V=0时为碳酸钠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H+)+c(Na+)=c(OH-)+2c(CO32-)+c(HCO3-),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Na+)=2c(HCO3-)+2c(H2CO3)+2c(CO32-),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得: c(H+)+c(HCO3-)+2c(H2CO3)=c(OH-),故A错误;B.当V=5时,碳酸钠与氯化氢浓度相等,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总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半,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CO32-)+c(HCO3-)+c(H2CO3)=2c(Cl-),故B正确;C.当V=10时,此时恰好反应生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综合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