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docx
- 文档编号:29233443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69KB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docx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
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
王弗生长子苏迈,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却不幸夭折。
朝云在闰之病逝后,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不幸病死于惠州。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朝杰出的词人、诗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是我国古代文坛上的巨星之一,几百年来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喜爱。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
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
王弗生长子苏迈,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却不幸夭折。
朝云在闰之病逝后,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不幸病死于惠州。
《蝶恋花》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
“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
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
“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
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
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
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
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
尾二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
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
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
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
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
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新婉丽。
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
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
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这首流传千古的《蝶恋花》,其实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出了名的大才子,礼部考试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的极力赏识,殿试中,得到了宋仁宗赵祯的称赞,成为新科状元。
当年苏轼的父母为了避免苏轼兄弟俩进京考试后,会被京城中的官宦富商选上乘龙快婿,就在进京前为他们兄弟办了婚事。
当时苏轼才18岁,他的新娘名王弗,16岁,那时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
苏轼心里想,自己连人都没有见过,光凭媒人介绍就结亲?
不行!
我得去看看。
他悄悄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王弗,约他在王家后花园的墙外见面。
王家离眉山二十多里,骑马一个时辰便到。
苏轼见绿水逶迤的王家苑外,园门紧闭,只听见墙内传出少女嬉笑之声。
他登上高处,往园里一看,见几个年轻女子在打秋千,不知其中有无王弗,更不知未来的妻子会不会开门与他相会......
时值暮春,从园内探出墙头的杏枝上,依然是红花凋落,成荫的绿叶丛中,缀满了蚕豆大小的以幼果。
溪边柳林的花絮正随风飘散......不知是惜春的伤感,还是对未婚妻子不来赴约的失意,苏轼心里不觉生起一丝酸溜溜的惆怅。
他没精打采的往回走,一路上,清风习习,乳燕翩翩,溪边坡上,碧草如茵,心中又升起一种清新的快意。
回到家,他便作了那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然而“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几句,却总能越过苏轼与王弗,想起王朝云。
苏东坡有三个妻子,一个最爱的人。
三个妻子都姓王,最爱的一个人的姓苏。
他的妻子的名字依次是:
王弗、王润之、王朝云。
他最爱的人的名字,不可考。
每个神气完足的人物的心底萦绕的那些甜蜜,总是那么隐晦而迷蒙,叫人望眼欲穿也捉摸不透、看视不清。
只知道那位女子是他的堂妹。
正因如此,
东坡才未能娶此伊人。
设若那个女孩子不姓苏,我实在想不出东坡娶不到哪一个聪明秀丽的女子。
因为,聪明的女子总会爱上东坡的。
或许他的堂妹才真可谓是“苏小妹”,美丽端方,机灵聪慧。
而传说中嫁给秦观的那位苏东坡的亲妹妹,则纯粹是捕风捉影,胡编乱造而来。
堂妹最终嫁给了柳仲远,名不甚大,才不甚高,品行端正,清贫一生。
她比颠沛流离的东坡早逝,香消玉损之际,东坡心如刀割,不顾年高体衰,往坟头吊谒,作祭文一首。
以前东坡也写过两首诗给她,但平常视之颇不易解,因为那实在像倾吐衷情、表达爱愿的情诗。
再说他的妻子。
苏东坡颇有女人缘。
当然这里不是讲他的风花雪月史,而是说,东坡的一生颇受女人的理解及照顾。
除了三个妻子,他所侧身的宋朝中,有两(三位?
记不清了,懒得查)位皇太后都曾在他受小人排挤之际努力保护过他。
女人最能理解男人,当苏东坡受到这么些女人的眷顾及帮助时,这些女人是值得尊敬的,她们不啻为“巨眼英豪”,而东坡更值得夸赞,只有他这么样的人,才具有让很多优秀的女人理解的能力。
王弗是东坡的结发妻子。
也是东坡的姨家表妹。
不知娶了表妹却不能娶堂妹的东坡在结婚的时候有何感想,他那时只有18岁,可能由于年轻气盛,未能留下诗文。
幸而王弗颇有才华姿容,且知书达理,明晓事体。
所以,在旷达豪放的东坡和生人晤谈时,总有王弗在“垂帘听政”,因为事后她能告诉东坡要不要和他见面的这个人深交。
林语堂曾经这样评价王弗:
“才华过人的诗人和一个平实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之时,往往是显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个诗人丈夫,而是那个平实精明的妻子。
”可惜红颜易老,王弗在26岁时归西,苏轼将之安葬在母亲坟旁,并在那里种植了3000株松树。
十年后,39岁的东坡写下了那首悱恻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王弗死后三年,东坡和王润之结婚。
之所以是三年,是因为期间东坡要为死去的父亲苏洵居丧。
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
她打小就佩服姐夫的文采风流,并且她也有一个对东坡五体投地的哥哥。
于是,因父母双亡有了婚姻自主权的东坡在润之哥哥的张罗下,和润之结了婚。
这时候,东坡大概是32岁,王润之20多岁。
王润之温柔贤惠,不比王弗善于识人,她事事迁就东坡,默默地支持苏轼度过了他一生中坎坷不已的二十多年。
其间,东坡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槛:
乌台诗案。
但是,王润之在死时也享尽了尊荣,因为那时正好是苏东坡被重新启用,且官居三品的时候。
王润之有一个风光的葬礼,更重要的是,东坡死后和她葬在了一起。
王润之对东坡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她在杭州时为东坡纳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妾。
这个小妾就是东坡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
她12岁时即被王弗收纳。
在王弗死后,东坡将之扶正。
朝云比东坡小了近三十岁,但还是比东坡早亡,在四十岁左右死于疫病。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可以说明王朝云对东坡的理解程度: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
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
“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
”一婢遽曰:
“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
又一人曰:
“满腹都是见识”。
坡亦未以为当。
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坡捧腹大笑。
之后,东坡为纪念朝云在西湖边建“六云亭”,并写楹联曰: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东坡晚年对佛法情有独钟,朝云亦是,且被东坡称为“天女维摩”。
东坡虽有娇妻三人,却都红颜薄命,让人唏嘘。
但如果,我们假设王弗能伴东坡终老。
或许,在这位精明的夫人的匡助下,东坡的人生
路途就不会那么崎岖了。
而路途一旦平坦,也许就没了那隐藏在诗文中的极致之美。
幸耶?
哀耶?
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
在时间的广淼之湖上泛舟的东坡,或许不会这么看,这么想。
知心知意的红颜知己——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东坡似乎与王姓颇为有缘,原配夫人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
王弗
王弗
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
化为苏东坡感情极深处的悲思。
王弗去世十年后,在密州的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苏东坡为她写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去世三年后,苏东坡续娶了王闰之,是前妻的二堂妹,她性情温顺,对王弗的儿子苏迈视如己出,是一位贤妻良母,也深得苏东坡敬重。
王朝云的地位虽不能与王闰之相比,但她在精神和艺术感受上,又比王闰之更能进入苏轼的精神世界。
她不是靠练达持家的处世经验,而是凭着对艺术生活的了解与体验,对细腻感情的把玩品味,与富有浪漫气质的苏轼相贴近的。
王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
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
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
东坡问何因,朝云答:
“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轼大笑:
“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古人认为,芳草为柳绵所化,所以枝上柳绵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随风而生。
这首词也暗喻了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的命运。
在政敌的迫害下,他生涯类转蓬,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击大。
朝云唱到那两句时,想起苏轼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对苏东坡忠而被贬、沦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于是泪下如雨,不能自已。
而东坡亦是知她的这份知心,才故意笑而劝慰,两人之知心,可见一斑。
如果说王弗努力在苏轼的仕宦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给予苏轼深深地关注和帮助;王闰之在苏轼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认同了苏轼的人生价值观,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那么,王朝云则以其艺术气质,能歌善舞,对佛教的兴趣和对苏轼内心的了解与苏轼相投契。
据毛晋所辑的《东坡笔记》记载: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
“汝辈且道是中何物?
”一婢遽曰:
“都是文章”。
东坡不以为然。
又一人曰:
“满腹都是机械。
”坡亦未以为当。
至朝云曰:
“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
”坡捧腹大笑。
赞道: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
说苏轼满腹文章,或满腹聪明才智,当然也对,但苏轼之为苏轼,其在新旧两党当权时
都受打击,确实因为他一肚皮都是些不合时宜的思想。
难怪苏轼捧腹大笑,把朝云引为知己。
朝云深知,经历生死沉静的人生变故之后,苏轼对于高官荣宠已视之淡然,在苏轼仕途上春风得意的背后,隐藏着他对人生祸福相倚的忧惧,对物质富有的厌弃和精神生活之空虚的种种感触。
能透视苏轼内心世界致此,称得上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了。
。
写这首词的时候,王朝云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小丫头。
多年后的一个秋天,层林尽染,落木萧萧。
朝云唱起这首老歌,竟突然泪流满面。
苏轼问她何故,朝云说:
“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就再也唱不下去了。
”苏轼大笑:
“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
古人认为,芳草为柳绵所化,所以枝上柳绵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随风而生。
这首词也暗喻了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的命运。
在政敌的迫害下,他生涯类转蓬,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击大。
朝云唱到那两句时,想起苏轼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于是泪下如雨,不能自已。
(1)“蝶恋花·春景”,元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春景”:
这是一首写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
上片写伤春:
触目红花纷谢,柳绵日少,青杏初结,普天芳草,充满了繁华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
下片写伤情:
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
此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
曹树铭《苏东坡词》以为作于苏轼密州时期:
“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东武城南)之上片相似。
而本词下片之意境,复与本集《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之上片相似。
以上二词,具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
铭颇疑此词亦系在密州所作,志以待考。
”李世忠则以为作于苏轼黄州时期。
张志烈则以为作于苏轼定州时期。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则以为作于苏轼惠州时期的绍圣二年(一〇九五年):
“《年谱》:
绍圣二年乙亥,先生年六十,在惠州。
柯常、林抃、王原、赖仙芝游白水山。
三月十九日自嘉佑寺迁居合江楼;《纪年录》、《年谱》、《总案》均失载,朱、龙二氏不编年。
按:
《冷斋夜话》与《林下词谈》均云朝云在惠州常歌此词(《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引《冷斋夜话》:
“东坡《蝶恋花》词云:
‘‘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岭),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棉’句,为之流泪。
病极,犹不释口。
东坡作《西江月》悼之。
’”),《林下词谈》姑无论,《冷斋夜话》作者惠洪与东坡同时而稍晚,其言或不误据。
果如此,当作于惠州时期或更早。
因乙亥为东坡在惠州所经第一春,暂编于此,以俟详考。
”邹同庆、王庆堂《苏轼词编年校注》则亦以为作于苏轼惠州时期的绍圣二年:
“绍圣二年(一〇九五年)春,作于惠州。
案:
朱本、龙本本词俱未编年,曹本有注云:
‘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东武城南)之上片相似。
而本词下片之意境,复与本集《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之上片相似。
以上二词,具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
铭颇疑此词亦系在密州所作志以待考。
’宋人笔记载此本事,均是苏轼贬官惠州事,如《冷斋夜话》云:
‘东坡《蝶恋花》词云:
‘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案,此处有误。
朝云死于惠州,东坡渡海时已不在人世。
‘海’应为‘岭’之讹)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棉’二句,为之流泪。
病极,犹不释口。
东坡作《西江月》悼之。
’(《丛书集成》本《冷斋夜话》无此条,见《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引)《林下词谈》亦云:
‘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青杏小’,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云:
‘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子瞻翻然大笑曰:
‘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
’遂
罢。
朝云不久抱疾而亡。
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见《琅嬛记》卷中、《青泥莲花记》卷一下、《词林纪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记载,则此词当作于贬官惠州期间。
又词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天涯’,是苏轼贬官岭南时诗文中惯用词语。
另如绍圣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诗云:
‘只知吴楚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
’绍圣四年惠州所作《次韵惠循二守相会》诗云:
‘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万里心。
’故本词中之‘天涯’,亦非泛言,当指地处偏远的惠州。
基于上诉分析,姑将此词编于绍圣二年春,以俟详考。
”
(2)“花褪残红”:
褪,脱去,花褪残红即花瓣落尽。
白居易《微之宅残牡丹》诗:
“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
“青杏”:
未熟的杏子。
因颜色青绿,俗称青杏。
杏树一般四月萌芽上旬,中旬开花。
至五月上旬,杏花凋谢,青杏结于枝头。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
“四月八日(农历)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夏饮,初尝青杏,乍荐樱桃,时得嘉宾,觥酬交错”。
“小”:
毛本作“子”。
(3)“子”,毛本误作“小”。
“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
(4)“绕”,元本注“一作晓。
”
(5)“柳绵”:
即柳絮。
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
“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
(6)“何处无芳草”句:
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离骚》: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
(7)“墙里秋千”五句: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
“恼,犹撩也。
……,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
”又卷一:
“却,犹倒也;谨也。
”“却被”,反被。
唐·胡曾《汉宫》诗: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
译文: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
“‘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
”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
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
只见燕子掠着
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
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
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
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
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
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时,曾收侍女朝云,时年十二,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随他颠沛流离、起起落落直至惠州。
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度过了无数艰难岁月,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
据相关文学资料记载,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于是,请朝云唱《蝶恋花?
春景》。
朝云歌喉婉转,满目噙泪。
苏轼就问:
“朝云为什么这样伤心?
”朝云回答:
“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说罢更不能成声,自此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
此后,苏轼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人唱此词。
全词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
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上阕“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意思是说,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这里,词人描绘了一片暮春景色。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
“燕子飞时,绿水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生 共有 三个 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