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docx
- 文档编号:29232445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9.39KB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docx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中外历史同步滚动复习·阶段复习设计之三: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张书林杨文南
一、设计意图说明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阶段,此后便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并存时期;中国这一时期处于清朝走向灭亡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包括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抵抗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影响之下,企图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但没有获得成功,这是中国真正落后于世界的转折时期。
复习这一时期的内容,首先把握世界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性扩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性扩张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及其争霸,然后以这一世界大背景作为指导来复习中国史: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扩展的表现,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日俄战争、日德战争都是列强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在中国的表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向中国扩展的重大事件。
这样复习世界史和中国史,既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史,又容易从细节上理解中国史的每一件大事。
二、关注新课标
2004年北京等十套高考题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新课标以重大关注,如北京题编写近代中国人权状况卡片、湖北题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等等,因此,我们的复习要将现行的教材教纲与不久就要进入高考的新课标新教材结合起来。
新课标必修课程这一部分内容有: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史实;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发展;中国近代报刊;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经典力学,进化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意义。
新课标选修课程这一部分内容有:
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特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观点的异同;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后果、影响;孙中山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作用。
三、高考分析
我们认为2004年的高考题代表了近几年出题专家对考点的关注重点,也将是今后几年出题的重点。
我们对2004年北京等十套高考题进行统计,垄断资本主义部分有31分,占2.6%。
考题概括为要点有垄断组织的实质、列强在垄断阶段的扩张特征及其成因、电器发明、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世界市场形成主要受益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标志、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
复习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特别是垄断和一战。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部分有59分,占4.9%。
考题要点可以归纳为义和团抗争、甲午战争、割台湾、《马关条约》、洋务派对采煤业的认识、清政府的采煤业政策及其效果、中国近代能源业发展情况、《马关条约》影响、义和团运动、康有为维新思想、近代上海。
总的说来,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对中国影响十分深远,是中国能否跟上世界潮流的关键点,出考题的频率最高,当然也就是复习的重点。
另外,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近代第二阶段的一个重要探索,也是经常出题的地方,注意把维新思想和当时的政治活动以及世界潮流结合起来复习。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部分有43分,占3.6%。
考题归纳为要点有:
保路运动、兴修铁路认识的变化、民族工业发展原因、北洋选举、近代报刊、留学教育、德日山东战争、南京临时政府、民国初政局、保路运动、袁世凯时期近代化努力及其影响。
这一时期高考内容集中反映在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表现,复习时注意将这一时期历史同世界潮流联系起来分析掌握。
总计1860-1918年间的中外历史出题几率占11%,尤其是这一时期的中国史出题几率占到8.5%,1860-1918年间是中国史内容最多最繁复的一个阶段,复习这一部分内容要投入比较多的精力。
四、主要线索概要:
世界史——
1.第二次工业革命。
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廉价原料产地扩大,劳动力素质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丰厚资本,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环境相对宽松。
内容:
新能源电力和石油,新动力电动机和内燃机,新工业部门电器制造、石油开采、汽车飞机制造、通讯、化学工业。
特点:
科学与技术开始结合,同时发生在美德英法比等国,日俄等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共运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在个别国家取得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对峙并存阶段;列强扩张转变为瓜分世界,导致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制度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扩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美德经济快速发展共因: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或巩固完善,资源丰富,市场统一扩大,劳动力充足,资本充裕,科技运用,政局稳定,垄断程度高竞争力强。
英法相对美德缓慢共因:
资本输出,国内投资不足;老工业部门设备陈旧,新技术运用不充分;过分依赖殖民地。
日本摆脱殖民化命运成功原因:
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并结合本国国情;扶持垄断企业,加强国际竞争力;甲午战争打败中国,获得割地赔款,弥补资本、资源不足;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吞并朝鲜,获得南满势力范围,弥补资源、市场不足。
3.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中国、土耳其、伊朗进一步半殖民地化,非洲仅剩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为独立国家,拉美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英法成为瓜分殖民地最多的国家,俄国是蚕食周边国家领土最多的国家。
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4.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亚洲的觉醒是指中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印度国大党领导的20世纪初反英斗争、伊朗和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等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的现代化运动。
朝鲜义兵运动、中国义和团运动、埃及和苏丹反英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都是旧式斗争,不能改变殖民化命运。
5.列宁主义的诞生。
条件: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成熟,国际共运发展,俄国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及其活动,列宁的天才及其实践活动。
内容:
无产阶级专政,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前夜,社会主义革命可在一国取得胜利。
6.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新的不平衡,为争夺殖民地、势力范围和霸权形成法德、俄奥、英德三对基本矛盾,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争斗,巴尔干等地方冲突,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直接原因。
经过:
1914年马恩河战役使德国速决战破产,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是同时进行的死伤最多的战役,日德兰战役是一战规模最大的海战,1917年俄国革命、美国等参战,1918年苏俄退出、德奥战败发生革命。
影响:
性质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造成巨大物质精神损害,削弱帝国主义,十月革命胜利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形成新的国际关系结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推动科技发展。
7.17-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转变的标志是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与牛顿、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近代科学形成,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
电磁学获得突破性进展是1831年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麦克斯韦建立系统电磁学,为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拉瓦锡正确解释燃烧,提出质量守恒定率;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哈维建立血液循环说,奠定近代生理学;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学说,施旺提出动物细胞学说;达尔文《物种起源》确立生物进化论;巴斯德确立微生物学。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量子论和相对论;伦琴发现“X射线”促进医学发展;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之一。
近代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尤其工业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生产发展,是生产力。
中国史——
8.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背景:
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建立,列强因执行不平等条约的需要而支持清政府;两次战败,对列强认识的转变,闭关政策的彻底抛弃,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洋务派形成。
洋务运动内容:
创办军工企业、民用企业,筹划海防,举办近代教育,开展新式外交。
洋务运动评价:
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近代化运动,企图挽救清朝统治未获成功;是工业革命在中国的扩展,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挽回部分经济利益;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未彻底改造封建制度。
早期近代企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集中在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民族资本有对内对外革命性、妥协性双重特点,中国工人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
9.中日甲午战争。
背景:
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急需原料、市场、投资场所,日本“大陆”政策;列强支持日本;朝鲜东学党起义邀请中日派兵镇压;清政府洋务运动有名无实,“以夷制夷”消极外交,和战不定。
经过:
丰岛之战标志战争正式开始,黄海大战导致日军掌握制海权,辽东之战、威海之战使清政府受到致命威胁。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免税。
影响:
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彻底破产,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控制中国经济命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突显,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实业救国、维新运动、革命运动兴起;日本获得割地赔款促进经济发展,标志明治维新获得成功,国际地位大为提高;朝鲜脱离中国,成为日俄半殖民地;三国干涉还辽导致日俄、日德矛盾,成为日俄战争、一战中日本对德宣战的原因。
10.戊戌变法。
背景:
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民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全面学习西方的维新思想产生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掀起救亡图存运动高潮,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推动思想解放。
经过: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施政纲领,保国会是资产阶级维新政党,《定国是诏》颁布标志变法开始,戊戌政变标志变法失败。
评价:
性质是资产阶级改革,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激发人民爱国救亡,抨击封建思想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失败是由于民资的妥协性,寄希望于皇帝和列强,脱离群众,改革方案过急过快、打击面过宽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破坏。
1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兴起于山东原因:
甲午战争,英德争夺,教会活动猖獗,官府“袒教抑民”。
“扶清灭洋”口号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八国联军在天津设立都统衙门、在北京设立司令部进行殖民统治。
《辛丑条约》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12.辛亥革命。
背景:
清王朝丧尽民心,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同盟会成立、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武装起义,三民主义形成及其对革命的指导,“皇族内阁”的倒行逆施,保路运动造成良机。
经过:
武昌首义标志辛亥革命正式开始,湖北军政府是第一个地方革命政府,中华民国成立标志同封建主义对立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正式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宪法,清帝退位标志封建帝制正式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孙中山辞职标志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获得成功。
意义: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的扩展,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13.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次革命原因:
袁世凯专权,国民党成立,宋教仁案,免除国民党人职务。
袁世凯称帝经过:
就任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洪宪帝制。
护国运动由梁启超、蔡锷领导,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民主革命,孙中山通过两次讨袁宣言参与护国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
辛亥革命提高民资地位,制度、政策保护,实业团体推动,一战列强忙于战争放松掠夺,实业救国运动,反帝斗争,提倡国货运动。
一战间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面粉业。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争回部分经济利益,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反帝反封的斗争持续不断,思想启蒙运动掀起新的高潮,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基础。
五、重要问题分析:
1.阶段历史特征。
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速度加快,超过英法,日俄接近英法。
工业革命向中国扩展,中国近代企业产生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分解但仍然占统治地位,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
政治:
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资本主义的政党政治和议会民主制度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趋于平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已经定型;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各国逐渐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美英法政治民主化进程比较充分,德俄日则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向中国扩展,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波折起伏,封建帝制被推翻,但资产阶级专政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被帝国主义分而治之。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各国加紧殖民扩张,到20世纪初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各国互相争夺原料产地、市场、投资场所和霸权,导致频繁的局部战争乃至世界大战;在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统治的基础上,世界变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中国频繁遭受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表明宰割中国的联盟形成,中国成为完全依附于资本主义各国的半殖民地,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一部分。
文化: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种科学门类体系基本建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创办近代教育,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思想启蒙,为民主革命进行思想动员。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
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厚资本、技术知识;矿物原料发掘和农牧业原料的发展;劳动力素质提高;自然科学理论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影响:
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并向亚非拉扩展;推动生产关系调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剩余资本投资场所的斗争日趋激烈,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开始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亚非拉被迫向欧美学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成为潮流;促进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各基础学科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3.从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源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直接原因是资本家进行的兼并、联合活动。
它是一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生产高度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从垄断组织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影响看,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所能提供的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更有组织、更有计划地进行,有利于科技的发展,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从主观动机看,建立垄断组织是为了攫取高额利润,但也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实质上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界限内所作的调整,同时,垄断组织也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垄断组织内部的组织性,在一定范围内克服无政府状态,提高垄断组织的竞争能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以前快得多。
垄断组织的消极面,如垄断形成过程中充斥暴力、欺诈等不公正行为,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资本主义国家出现食利者阶层,某些国家在某一阶段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垄断组织推动了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然而,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这些消极面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减轻。
因此,就主导方面看,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霸权地位的确立,也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大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模式;垄断组织由国内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由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在1929-1933年大危机中,很多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特别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为那些投资大、规模大的新兴高科技工业准备资本和进行有效管理,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更加社会化,在更大范围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企业所需要的巨额投资的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缓解了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可以在一定时期减轻经济危机压力,促进生产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联合的形式发展,表明资本社会化越出了民族国家范围,达到更高的程度,从而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同盟或一体化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阶段性的。
归根结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垄断资本统治的实质。
4.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意大利欧洲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
原因:
新航路开辟;葡萄牙、西班牙兴起。
(2)葡萄牙、西班牙欧洲经济霸主地位的获得与丧失
获得:
16世纪初,掌握东西方贸易主权。
获得原因:
最早形成欧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率先开辟新航路;垄断新航路。
丧失:
17世纪初,先后被英国、荷兰打败。
丧失原因:
手工工场不发达;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流入英法荷等国;法、荷、英兴起。
(3)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原因:
最早建立完整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工业产量超过法、美、德三国总和;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
19世纪末英国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丧失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设备改造老工业部门;生产关系的调整滞后;过分依赖殖民地;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4)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表现:
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掌握赔款主动权;二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组织关贸总协定。
原因:
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横财;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削弱。
(5)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表现: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
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发展相对放慢;苏联、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斗争。
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容和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历史概念,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国际关系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扩展,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侵略扩张和对亚、非、拉美的掠夺瓜分,形成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
这种体系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体系即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伴随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深入而逐步形成的。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孕育。
第二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势头更加迅猛,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4、15世纪欧洲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经过“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北美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移植。
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洲,到19世纪中期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表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亚洲、澳洲、北非、拉美,到20世纪初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争夺世界市场而爆发世界大战,表明世界市场正式形成,也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应用这些思想发动革命,少数国家如荷兰、英国、美国、法国初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完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向欧洲、美洲、亚洲扩展,到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高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战胜资本主义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政治体系最终完善。
资本主义世界文化体系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而传播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形成主流地位。
14-19世纪中期主要在欧洲和北美传播建立,19世纪后期开始向落后地区扩展,到20世纪初成为整个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殖社会的形成及特点
(1)开始。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政治上,中国独立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文化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文化上,西方列强开始利用侵略特权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客观上在中国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意识形态。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等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进一步丧失了领土、领海、内河、外交、司法、关税、贸易、文化等更多的主权,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内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西方侵略者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勾结。
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在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两大基本阶级之外,出现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3)加速。
甲午战败,清王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新阶段。
《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加速了半殖民地化的形成。
(4)完全形成。
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清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垄断资本主义 形成 时代 中国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