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期末综合.docx
- 文档编号:29225715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57KB
八上科学期末综合.docx
《八上科学期末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科学期末综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科学期末综合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
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
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
l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3.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2.水循环的涵义: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
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
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
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典型例题解析]
(1)海洋水通过B蒸发,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降水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
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降水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河流或地下河流人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蒸发形成大气。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
第二节:
水的组成
4.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中成为气态水。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
第三节.水的密度
(一)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
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l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ρ=—--(公式变形:
m=ρvv=m/ρ)
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
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
米3或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
1毫升=1cm3=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1×10-3升1升=10?
-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
ρ=m/v
密度=用符号表示为ρ=公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常用单位是克/厘米3,两个单位的关系为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或1千克/米3=克/厘米3。
水的密度=l000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为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4.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5.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不同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
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当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质密度大。
这说明在温度不同、气压不同的情况下,同一物质的密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密度与物质的熔点、沸点一样都属于物质的特性之一。
2.从表中可以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
一般地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相差不是很大,气体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
3.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
3,质量之比为2:
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6:
1。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5:
4,质量之比为3:
1,则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2:
5。
1.由于一种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用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这种特性就是物质的密度。
[例1]一个质量为4.5千克的铁球,体积是0.7分米3,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如果是空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ρ=7.2×103千克/米3)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而此题又问空心部分体积,所以从体积入手比较简便。
假设铁球是实心的,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得
=0.625×10-3米3=0.625分米3<0.7分米3
所以V V空=V物—V=0.7分米3—0.625分米3=0.075分米3 [答]略 [例2]一只空瓶质量是200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50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74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解析]由总质量分别求出水和液体的质量,再根据V=求出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就可求得该液体的密度。 m水=m水瓶—m瓶=500克一200克=300克 V水=V容=V液=300厘米3 m液=m液瓶—m瓶=740克—200克=540克 [答]液体的密度为1.8克/厘米3。 [例3]一枚镀金的铜质奖牌,质量为17.06克,体积为1.8厘米3,求这枚奖牌中铜和金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ρ铜=8.9×103千克/米3,ρ金=19.3×103千克/米3) [解析]奖牌的质量m=m铜+m金, 奖牌的体积V=V铜+V金, 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得答案。 m铜+m金=17.06克① ρ铜=8.9×103千克/米3=8.9克/厘米3,ρ金=19.3×103千克/米3=19.3克/厘米3 由①②两式可求得: m铜=15.13克 m金=1.93克 [答]略 [课内练习] 1.两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A球质量是20克,B球质量是0.1千克,则两球的体积比VA: VB=1: 5,两球的密度比ρA: ρB=1: 1。 2.油罐车的容积为每节100米3,若装煤油2001吨,则需26节油罐车。 (煤油的密度为0.8克/厘米3) 3.一运油车装40米3的石油,从车里取出30厘米3的石油,称得其质量为25.5克,求该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0.85×10千克/米3 m2=ρV2=0.85×103千克/米3×40米3=3.4×103千克 4.质量为7.9千克的铁球,体积为1.5×103米3,求中空部分的体积。 (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 V空=V球—V空=1.5×10—3米3—1×10—3米3=0.5×10—3米3 [课时小结] 重点: 1.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2.有关密度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 难点: 密度的计算方法。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2.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B) A.m1>m2>m3B.m1<m2<m3C.m1>m2<m3D.m1<m2>m3 3.一批金属板,每块金属长2米、宽1米、厚5毫米,称得质量是27千克,则金属板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 4.一只铜球体积是10厘米3,质量是62.3克,这个球是空心的吗? 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 [解]设铜球是实心的 所以是空心的 V空=V—V实=10厘米3一7厘米3=3厘米3 5.有一玻璃瓶,它的质量是50克,此瓶最多可装100克水,现用此瓶装油,装满油后瓶和油的总质量为130克,求这种油的密度。 m油=130克—50克=80克 7.一只空心铝球的质量为27克,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48克,求铝球的体积。 (ρ铝=2.7×103千克/厘米3) V球=V铝空+V水=10厘米3十21厘米3=31厘米3 8.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为250克,往该杯中放一小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杯中水和石块质量是300克,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这时杯与水的总质量为200克,求: (1)石块的质量; (2)溢出的水的质量。 (3)石块的密度。 [解] (1)m石=100克 (2)m溢水=50克 3.由铁铅合金铸成的金属球,体积是5分米3,其中铁的体积占总体积的30%,求这个金属球的密度是多少。 (ρ铁=7.8×103千克/米3,ρ铅=11.3×103千克/米3) [解]V铁=5分米3×30%=1.5分米3,V铅=3.5分米3 m铁=V铁? ρ铁=1.5分米3×7.8千克/分米3=11.7千克 m铅=V铅? ρ铅=3.5分米3×11.3千克/分米3=39.55千克 m总=m铁+m铅=51.25千克 1、压力的定义: 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 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 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压强的计算公式: P=――(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力的产生离不开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或没有物体是不可能产生力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作用在物体上,力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1.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的特点是: 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 重力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G=mg重心 压力接触且有挤压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由施力物决定受力物表面 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由压强的定义可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压强=压力/面积或p=F/S 式中压力F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5的单位是米2,压强p的单位是牛/米2,它的专门名称为帕斯卡,简称帕,单位符号为Pa。 1帕=1牛/米2。 常用的压强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兆帕。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帕约等于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 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多帕,100帕表示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牛。 [解析]砖块A对砖块B的压力大小等于砖块A的重力,砖块月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 A、B两块砖的重力,故FA: FB=1: 2。 A对B的受力面积是砖块的宽×高,B对地面的受力面积是长×宽,SA: SB=1: 4,则pA: pB==2: 1。 [答]A [课内练习] 1.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效果如何的量。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 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5帕表示的意义是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 5.有一图钉,钉帽面积为0.5厘米2,钉尖面积为0.05毫米2,现用20牛的力按图钉帽,则钉帽对手的压强和钉尖对墙的压强各为多大? [解]手和墙受到的压力都是20牛。 5.有一种规格的坦克,质量约为5×104千克,每条履带的着地面积为2.5米2,求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解]F=G=mg=5×104千克×9.8牛/千克=4.9×105牛 S=2×2.5米2=5米2 4.滑雪运动员所用的滑雪板每块长2米、宽10厘米,如果运动员的质量为50千克,每块滑雪板的质量为2千克,求他对水平雪地的压力和压强各为多大。 [解]m总=m人+m板=50千克+2×2千克=54千克 F=G总=m总g=54千克×9.8牛/千克=529.2牛 S=2×2米×0.1米=0.4米2 [例2]有一棱长为10厘米、重为12牛的正方体,放在面积为1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物块对桌面的压强。 [解析]对于本题,有的同学容易将1米2的桌面面积作为受力面积来求解,而没有真正理解受力面积的真实涵义。 同时还应注意单位统一。 S=(10厘米)2=100厘米2=10-2米2 F=G=12牛 [答]略 [例3]河面结冰后,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4×104帕,质量为60千克的学生想携带货物通过水面,他每只脚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175厘米2,如果他要安全通过冰面,最多能携带多少千克的货物? (g取10牛/千克) [解析]该学生要安全通过行走时只能是一只脚落地,且此时对冰面的压强不能超过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 由压强公式p=得 F=p? SF大=p大? S S=175厘米2=1.75×10-2米2 所以F大=p大? S=4×104帕×1.75×10-2米2=700牛 即G总=700牛 m物=m总—m人=10千克 [答]略 5.如图1—9,边长为10厘米、重为20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绳子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F=50牛,求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解]F支=G—F=200牛—50牛=150牛 F压=F支=150牛 S=(10厘米)2=100厘米2=10—2米2 小压强。 5.A、B立方体,A边长为1分米,重分别为50牛和100牛,如图1—10甲、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问 (1)甲、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之比F甲: F乙多大? (2)图甲A受到的压强p甲多大? (3)若图乙桌面受到的压强p乙=3750帕,B边长多大? [解] (1)F甲: F乙=1: 1 (2)F=GB=100牛 S=SA=(1分米)2=1分米2=10—2米2 所以B立方体边长为2分米。 7.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11,桌面受到的压力为176.4牛。 (1)求长方体的质量; (2)沿着如图虚线竖直地把长方体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再把其中的一个任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拿走另一个,求桌面受到的最小压强。 [解] (1)G=F=mg=176.4牛 m=18千克 (2)要求压强最小,压力一定,应使受力面积最大 S大=0.4米×0.2米=0.08米2 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 液体不仅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而且在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可用压强计来测量。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实验证明相同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是不同的。 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 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ρ排gv排 注意: (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 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②F浮>G上浮 ③F浮=G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漂浮此时V排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 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5.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 因为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课前练习] 1.简述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的浮沉情况。 [答]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 (1)当F浮>G物,物体就上浮,最后处于漂浮状态; (2)当F浮=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3)当F浮 而对于实心物体来说,则又有: (1)当ρ液>ρ物,上浮后漂浮; (2)当ρ液=ρ物,物体悬浮; (3)当ρ液<ρ物,物体将下沉。 [答]不一样。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而鱼则是利用改变体内的鱼鳔的体积来改变浮力大小而实现浮沉的。 二、密度计 1.用途: 测量液体的密度。 2.工作原理: 漂浮原理即F浮=G。 3.刻度值的特点: (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一艘质量为1500吨的轮船,装上5×103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的排水量分别是(D) A.1.47×103牛,1500吨B.3.43×103牛,3500吨 C.4.9×103牛,5000吨D.6.37×103牛,6500吨 [解析]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重加货物重;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所排开水的质量,数值上等于轮船装满货物时的总质量。 [答]D [例4]如图1—32所示,一木块上面放着一实心铁块A,木块顶部刚好与水面相平,在同样的木块下挂另一铁块B,木块也刚好全部浸在水中,则A、B两铁块的体积比是多少? (ρ铁=7.8×103千克/米3,ρ水=1.0×103千克/米3) [解析]可以先以A为研究对象,A受重力GA和木块对它的支持力N,由二力平衡条件 求出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出铁块A对木块的压力N'。 再以左边木块为 研究对象,木块受重力G、浮力F和压力N',由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G。 又以右边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受重力G、浮力F和绳子的拉力T,由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条件求出绳子的拉力T。 又以B为研究对象,铁块B受重力GB、浮力FB、绳子的拉力T', 1.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把它放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时,它排开的液体体积则较小(填“较大”或“较小”)。 9.一只烧杯中装有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块,当冰块熔化后,烧杯中的水面将如何变化? (ρ冰=0.9×103千克/米3) [解]冰块熔化前处于漂浮状态,则有: F浮=G冰,即ρ水gV排=ρ冰gV冰 即: 冰熔化为水的这部分体积刚好等于原来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冰在熔化前后,杯中水面将不发生变化。 e.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记录表中: 物块的重G物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读数F物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水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G-F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G排水=ρ水gV排水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F浮=G排水=ρ水gV排水(关系式)。 3.上述关系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它也适用于其他的液体。 (1)阿基米德原理的文字表达: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数字表达式: 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4.对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的几个注意问题: (1)公式中的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的V排液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是物体的体积。 当物体完全浸入(即浸没)液体中时,V排液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物;当物体只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液 (3)浮力大小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4)ρ液的单位只能是千克/米3 ,V排液的单位只能是米3。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将质量是2.34千克的钢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钢块的密度为7.8 ×103千克/米3) [解析]由于钢块浸没在水中,故V排水=V钢。 因此可以先根据钢块质量,计算出钢块的体积,即算出钢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 F浮=G排水=ρ水gV排水=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3.0×10—4米3=2.94牛 [答]钢块受到的浮力为2.94牛。 [例2]一只铁球在空气中重3.12牛,全部浸没在水中重为2.5牛,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ρ铁=7.8×103千克/米3) [解析]这类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 比较密度。 先计算出铁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再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球的体积,从而求出球的密度ρ球,再与铁的密度ρ铁相比较,就可知球是否空心。 F浮=G—G'=3.12牛—2.5牛=0.62牛 =6.3×10—5米3 5.05×103千克/米3 因为ρ球<ρ铁,所以此球是空心铁球。 解法二: 比较重力。 先由浮力知识求出铁球排开水的体积,然后求出具有这样体积的铁球的 重力,把这个重力与铁球的实际重力相比,如果大于实际重力则为空心。 F浮=G—G'=ρ水gV排水 G=m铁g=ρ铁gV排水=4.82牛>3.12牛 所以是空心的。 解法三: 比较体积。 先根据铁球在空气中的重力和铁的密度,求出有此重力的实心铁球应有的体积V应,然后由浮力求出铁球的实际体积,再比较这两个体积,即能判定铁球是否空心。 V实=V排水=0.63×10-4米3 因为V实>V应,所以此铁球是空心的。 [答]此球是空心的。 [课内练习] 1.阿基米德原理可用公式F浮=ρgV表示,式中ρ是液体的密度,V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弹簧秤的下端挂着一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袋本身体积和重力不计),秤的读数为20牛,若将它完全浸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F浮=20牛,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0牛。 3.如图1一23所示为一平底试管,长为l1,横截面积为S,倒扣并漂浮在水面上,其露出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期末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