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7.docx
- 文档编号:29224389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06
- 大小:232.98KB
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7.docx
《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7.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7
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审定:
王寿根
审查:
余学明蒲晓峰魏映瑜舒涌
校核:
郑岳岷谭可奇李庆华
编写:
冯军尹葵霞董瑜斐周小波
参加工作主要工作人员:
王晓安索慧敏姜媛媛李国善
王剑李菁孙璇邱玲
5.1设计依据及基本资料
5.1.1工程等别及设计标准
5.1.1.1工程等别
出居沟电站位于宝兴县永富乡境内,是西河规划梯级规划的龙头水库,为低闸引水式电站。
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806.00m,总库容32.3万m3,具有日调节性能,装机容量为2×37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3.32亿kW·h,年利用小时数4486h,出居沟电站的开发任务为发电,同时兼顾下游减水河段的生态景观用水及熊猫栖息地的相关要求。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本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等。
挡水建筑物为闸坝结构,最大坝高22m,最大闸高21m,挡水建筑物级别为3级,引水系统和厂房等主要建筑物按3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
5.1.1.2洪水设计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挡水建筑物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厂房洪水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
洪水标准及相应流量见表5-1。
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
表5-1
项目
设计洪水
校核洪水
重现期(年)
流量(m3/s)
重现期(年)
流量(m3/s)
闸址
50
284
500
427
闸址
30
251
厂址
50
434
200
561
5.1.1.3抗震设计标准
出居沟水电站工程设计烈度采用场地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其挡水建筑物按丙类设防,出居沟水电站坝址、厂址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分别为7.5度和7.7度,相应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值分别为0.149g和0.168g,覆盖层水平峰值加速度值分别为0.181g和0.202g。
5.1.1.4主要建筑物及结构的设计安全标准
(1)水闸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
水闸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
表5-2
运用条件
安全系数
基本组合
1.25
特殊组合Ⅰ
1.10
特殊组合Ⅱ
1.05
(2)厂房安全系数根据《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01)规定,非岩基上的整体抗滑和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
基本组合1.25
特殊组合Ⅰ1.10
特殊组合Ⅱ1.05
(3)边坡控制标准
表5-3
计算工况
稳定安全允许系数
天然边坡下正常运行工况
1.25~1.15
天然边坡下地震工况
1.05
加锚索支护下正常运行工况
1.25~1.15
加锚索支护下地震工况
1.05
5.1.2设计依据
5.1.2.1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结论及其审查意见
详见附件1-1。
5.1.2.2主要规程规范、技术标准
(9)主要技术规范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防洪标准》GB50201-94;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5058-1996;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L/T281-2003;
《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0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2009;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水利水电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186-85;
《混凝土坝监测仪器系列型谱》(DL/T948-2005);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5209-2005);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5211-2005);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7号);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3号);
《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施行细则》(能源电[1988]37号);
《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原电力工业部1997年颁发);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99);
《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D335-88);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5195-2004);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T5141-2001);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5058-96);
5.1.3基本资料
(1)气象
多年平均气温10°C
最高气温29.5°C
最低气温-11.0°C
多年平均水温6.9°C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4%
多年平均风速1.8m/s
最大风速17m/s
(2)水文
闸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m3/s
年平均径流量4.16亿m3
出居沟电站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5-4
位置
标准
Qp%(m3/s)
0.2
0.5
1
2
3.33
5
10
20
50
闸址
427
367
324
284
251
229
191
151
99
厂址
652
561
495
434
384
350
292
231
151
(3)泥沙
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2.26万t
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7.9万t
多年平均含沙量430g/m3
汛期(6~9月)平均含沙量727g/m3
(4)特征水位
闸坝:
正常蓄水位1806.00m
汛期排沙运用水位1803.00m
死水位1801.00m
厂房:
正常尾水位1319.32m
最低尾水位1318.95m
(5)主要地质参数
工程区河床覆盖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5-5。
工程区河床覆盖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表5-5
工程部位
层位
岩性
密度
干密度
允许
承载力
变形
模量
抗剪强度
渗透系数
允许
坡降
边坡比
ρ
ρd
【R】
E0
φ
C
K
J
永久
临时
g/cm3
g/cm3
MPa
MPa
度
MPa
cm/s
水上
水下
水上
水下
闸
址
Ⅲ
漂(块)卵(碎)石层
alQ4
2.25
~
2.35
2.20
~
2.30
0.55
~
0.60
45
~
50
29
~
31
0
2.69×10-2
~
5.79×10-2
0.12
~
0.15
1:
1.25
1:
1.5
1:
1
1:
1.25
碎砾质砂层
alQ4
1.70
~
1.90
1.65
~
1.70
0.27
~
0.30
18
~
22
20
~
25
0
2.32×10-3
~
2.32×10-4
0.20
~
0.25
Ⅱ
粉质粘土
lQ4
2.00
~
2.10
1.62
~
1.66
0.15
~
0.18
8.0
~
10
17
~
19
0.008
~
0.015
4.99×10-5
~
1.13×10-6
0.8
~
1.0
Ⅰ
泥碎砾石层
pl+alQ4
2.20
~
2.25
2.14
~
2.18
0.40
~
0.45
35
~
40
27
~
29
0
2.32×10-3
~
9.26×10-3
0.18
~
0.20
厂
址
Ⅱ
含漂卵砾石层
alQ4
2.33
~
2.43
2.20
~
2.25
0.45
~
0.50
35
~
40
28
~
30
0
2.31×10-2
~
4.63×10-2
0.12
~
0.15
1:
1.25
1:
1.5
1:
1
1:
1.25
Ⅰ
含漂卵的
泥砾石层
pl+alQ4
2.20
~
2.25
2.14
~
2.18
0.40
~
0.45
35
~
40
27
~
29
0
2.32×10-3
~
9.26×10-3
0.18
~
0.20
闸(坝)址区岩(石)体物理力学指标见表5-6。
闸(坝)址区岩(石)体物理力学性特性参数建议值表
表5-6
分类
岩性
天然
密度
变形
模量
泊松比
抗剪(断)强度
工程坡比
岩体
岩体/砼
ρ
E0
μ
F′
C′
f′
C′
水上
水下
g/cm3
GPa
MPa
MPa
Ⅲ
微风化~新鲜的玄武岩
2.76
~
2.78
6
~
8
0.22
0.9
~
1.1
1.0
~
1.2
0.9
~
1.1
0.8
~
1.0
Ⅳ
Ⅳ1
弱风化、弱卸荷的玄武岩
2.72
~
2.75
3
~
5
0.25
0.6
~
0.8
0.5
~
0.6
0.65
~
0.75
0.5
~
0.6
1:
0.5
1:
0.75
Ⅳ2
强风化、强卸荷的玄武岩
2.60
~
2.75
2
~
3
0.35
0.45
~
0.55
0.25
~
0.35
0.5
~
0.6
0.3
~
0.4
1:
0.75
1:
1.0
Ⅴ
构造破碎带
2.50
0.2
~
0.5
>0.35
0.3
~
0.4
0.05
0.3
~
0.45
0.05
1:
1.25
1:
1.5
引水隧洞围岩分类见表5-7。
引水隧洞围岩分类表
表5-7
分类
岩性
地层
代号
风化、卸荷
程度
结构
类型
岩石单
轴抗压
强度
(MPa)
岩体完
整性
结构面
状态
地下水
状态
主要结构面走向与洞线夹角
围岩
总评分
Ⅱ
绢云母石英岩
结晶灰岩
P1d2
C2+3
微风化~
新鲜
厚层状
结构
70~900
较完整
闭合、粗糙
渗滴水为主
>60°
70~75
大理岩
D2
微风化~
新鲜
厚层状
结构
40~45
完整
闭合、粗糙
渗滴水为主
>60°
65~70
Ⅲ
玄武岩
P2d
微风化~
新鲜
次块状~
镶嵌碎裂状结构
65~75
完整性差
闭合、粗糙
渗滴水为主
>60°
65~70
细晶灰岩
白云岩
结晶灰岩
P1d1
D12D11S2+3D12D11S2+3
微风化~
新鲜
薄~中厚层状
结构
50~70
较完整
闭合、粗糙
渗滴水为主
>60°
45~65
Ⅳ
Ⅳ1
玄武岩
P2d
弱风化
弱卸荷
镶嵌碎裂状结构
45~55
较破碎
较松弛
粉砂质板岩
P1s
微风化~
新鲜
薄层状结构
30~40
完整性差
~
较破碎
闭合、平直光滑~粗糙
干糙~渗滴水
>60°
40~45
绢云母石英
片岩
O2+31
微风化~
新鲜
互层状
结构
40~50
完整性差
~
较破碎
闭合、平直光滑~粗糙
干糙~渗滴水
>60°
40~45
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片岩及千玫岩
O2+32O12O11
微风化~
新鲜
互层状
结构
15~30
完整性差
~
较破碎
闭合、平直光滑~粗糙
干糙~渗滴水
>60°
30~35
Ⅳ2
玄武岩
P2d
强风化
强卸荷
碎裂状结构
30~40
较破碎
松弛
干糙~渗滴水
>60°
Ⅴ
断层破碎带
挤压破碎带
碎裂散
体结构
破碎
松弛
线状流水~
涌水
≤25
引水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围岩分类及力学特性参数建议值见表5-8
引水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围岩分类及力学特性参数建议值表
表5-8
分类
围岩基本特征
天然
密度
变形
模量
弹性
模量
泊松比
岩体
抗剪(断)强度
单位弹性抗力系数
岩体坚
固系数
稳定性
评价
ρ
E0
E
μ
f′
C′
K0
fk
g/cm3
GPa
GPa
MPa
MPa/cm
Ⅱ
微风化~新鲜厚层状绢云母石英岩(P1d2)、厚~巨厚层状结晶灰岩(C2+3)和大理岩(D2)等,岩石中硬~坚硬,较完整。
裂隙延伸中长~长,闭合,裂面新鲜、粗糙,间距0.5~1.0m,呈块状结构,围岩多湿润,且以渗滴水为主。
2.65
~
2.70
10
~
15
15
~
25
0.22
0.80
~
1.2
1.0
~
1.5
50
~
60
5
~
6
基本
稳定
Ⅲ
微风化~新鲜的玄武岩、薄~中厚层状结晶灰岩和白云岩(P2d、P1d1、D12、D11、S2+3)、板岩夹薄~极薄层状灰岩(P1s)、灰绿岩等,结晶灰岩和白云岩裂隙延伸中长~长,闭合,裂面新鲜、粗糙,裂隙间距0.3~0.6m,呈次块状~镶嵌结构,围岩呈干燥~湿润状态,局部滴水。
2.60
~
2.75
5
~
9
8
~
15
0.25
~
0.30
0.65
~
0.80
0.35
~
0.7
30
~
40
4
~
5
局部
稳定
性差
Ⅳ
Ⅳ1
弱风化弱卸荷的玄武岩,微风化~新鲜粉砂质板岩夹薄~极薄层状细晶灰岩(P1s),各类片岩、千枚岩(O2+32、O12、O11),镶嵌~碎裂结构或薄层状~互间层状结构,完整性差~较破碎,岩体呈湿润~渗滴水状态。
2.60
2
~
4
4
~
6
0.32
0.55
~
0.65
0.30
~
0.40
20
~
30
3
~
4
不稳定
Ⅳ2
微风化~新鲜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片岩及千枚岩(O11)与洞向交角<30°的洞段、弱风化的各类片岩和千枚岩、强风化强卸荷的玄武岩P2d。
O11岩体具薄层状结构,完整性差;P2d岩体松弛,裂隙较发育,呈碎裂结构,岩体呈湿润~渗滴水状态。
2.50
1.5
~
2.0
2.5
~
3.0
0.35
0.50
~
0.55
0.20
~
0.30
15
~
20
2
~
3
Ⅴ
断层及其影响带
2.45
0.2
~
0.5
>0.35
0.35
~
0.4
0.05
~
0.10
≤5
≤1
极不稳
稳定
5.2工程场址选择
5.2.1闸址选择
《出居沟开发方式研究》阶段,考虑如下因素,一期工程拟选闸址河段为灯笼沟与扑鸡沟交汇口至汇口下游500米:
如闸址往上移,闸址将进入灯笼沟与扑鸡沟,其中一条沟的流量不能利用或不便利用;灯笼沟与扑鸡沟目前未做规划,闸址往上移进入灯笼沟或扑鸡沟将影响两条沟未来的规划方案;闸址上移,将进入大熊猫世界遗产地保护区。
因此,拟选闸址河段上限为灯笼沟与扑鸡沟交汇口。
灯笼沟与扑鸡沟汇口至原规划坝址之间2500m长河段平均比降为2.84%,因此越往下水能利用越差;灯笼沟与扑鸡沟汇口下游500米右岸分布有代家沟和龙采沟两条泥石流沟,泥石流沟位于库区将直接威胁首部取水枢纽的安全和影响调节库容;此段河床愈往下游河床愈宽,首部建筑物长度愈长,首部挡水枢纽建筑物造价增加较多。
《出居沟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闸址进行了勘探调查,未发现有制约闸址成立的新的控制性因素,闸址选择控制性因素仍与《出居沟开发方式研究》阶段相同。
选闸址河段下限为灯笼沟与扑鸡沟交汇口下游500米。
该500m河段内,仅位于汇口下游中岗闸址两岸基岩出露且河床宽度小,其上下游建闸条件明显较差。
因此,可行性研究阶段仍推荐中岗闸址为代表性闸址。
2006年1月4日四川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川发改能源(2006)2号》文件同意中岗闸址为可研推荐的闸址。
《出居沟初步设计研究》阶段进一步对闸址进行了勘探调查,未发现有制约闸址成立的新的控制性因素,闸址选择控制性因素仍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阶段相同。
2010年12月,四川省发改委召开了《出居沟水电站装机容量专题报告》审查会,其评审意见认为因本工程建设区域处于世界遗产大熊猫栖息地附近,出居沟电站二期工程已不具备建设的条件,出居沟电站仅有一期建设的可能。
不建二期而仅建一期,对一期闸址选择无影响。
因此,本阶段仍推荐采用中岗闸址。
5.2.2引水线路选择
引水线路沿线山体雄厚,地形陡峻,沟谷深切,山顶海拔高度一般3000~3500m,临谷高差1000~1500m。
河道两岸冲沟发育,左岸有中岗沟、出居沟、木爪沟、阳山沟和若碧小沟;右岸有龙采沟、老鹰沟、巴斯沟和永兴沟,特别是巴斯沟规模较大,沟床长达18km,切割较深,沟内具长年流水。
线路沿线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碳系和二叠系,岩石为玄武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千枚岩、大理岩、结晶灰岩、白云岩、绢云母石英岩、粉砂质板岩等,此外还有后期辉绿岩脉分布。
物理地质现象以崩塌、滑坡为主,崩塌均发生在沿河两岸和深切支沟内的谷坡陡峭处,同时在阳山沟内左、右岸各发育一处滑坡。
线路沿线地下水基本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受大气降水补给。
基岩裂隙水的赋存与运移除与地形条件有关外,主要受岩性、构造所控制。
引水线路选择布置过程中,在河道的两岸各布置一条引水线路进行比较。
从工程地质条件来看,两岸线路所穿越的地层岩性、构造发育程度基本相似,其工程地质条件无质的区别,都具有布置引水线路的条件。
但右岸由于巴斯沟规模较大,沟床较长,切割较深,如满足隧洞过巴斯沟处埋深控制要求,隧洞在离河道约5km处过沟,其引水线路远长于左岸,因此,经综合比较,本阶段选择左岸引水线路进行布置。
5.2.3厂址选择
可研设计阶段以若碧小沟与西河交汇口为界,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进行了上、下二个厂址方案比较。
就地形、地质条件而言,两厂址布置厂房的地形、地质条件相似,但下厂址引水线路需绕行若碧小沟,引水线路比上厂址长1327.3米,压力管道长约500米,而且下厂址不利于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的布置。
同时,下厂址处于若碧小沟和若碧沟之间,受两沟的洪水和泥石流影响很大,对两沟的处理难度很大。
经综合比较,上厂址优于下厂址。
可研审查意见同意将上厂址做为推荐厂址。
本阶段仍以可研阶段推荐的厂址—上厂址为推荐厂址。
综上所述,推荐中岗闸址Ⅰ线、左岸引水线路、上厂址的枢纽布置格局。
5.3坝型、坝轴线和枢纽布置
5.3.1坝型、坝轴线选择
5.3.1.1坝型选择
(1)
当地材料坝
闸首地处熊猫保护区附近,环境因素异常敏感。
修建土坝需在岸边另辟溢洪道,本工程左右两岸山崖陡峻,工程量将十分巨大,对闸首原地貌地形改变大;同时,土石坝需大规模开采当地建筑材料,大规模进行边坡开挖、支护,对当地环境破坏较大,很难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同时坝址附近发现的防渗土料极少,仅代家沟土料场有少量分布,仅能满足围堰用料。
修建土心墙坝需要大量防渗土料,因防渗土料不足,放弃设计土心墙坝。
面板坝及沥青心墙坝或沥青面板堆石坝因环境因素都不可能。
(2)拱坝
因地基覆盖层太深,同时本地不具备修建拱坝的地形、地质条件,不选择拱坝。
(3)闸坝(重力坝)
挡水建筑物设计为闸坝时,大量建筑材料从建设区域外购买,对当地环境扰动较小。
坝身能布置泄洪,不用另辟岸边式溢洪道,减少对坝址区环境的扰动;同时可以节约工程量。
综上所述,本工程因地处环境因素异常敏感区域及地形地质条件不具备等因素,不具备修建土石坝及拱坝的条件,本阶段以闸坝为推荐坝型。
5.3.1.2坝线选择
中岗闸址两岸基岩出露宽度小,因此闸线选择余地不大,根据与上、下游水流的平顺衔接,拟定了Ⅰ、Ⅱ两条闸线进行比较。
两条闸线的位置见图5-1。
其中Ⅰ线闸轴线坐标:
A(556526.819,3388355.266);B(556597.217,3388404.663)。
Ⅱ线闸轴线坐标:
C(556608.803,3388420.308);D(556540.596,3388349.037)。
两闸线夹角11°12′5″。
两条闸线平面位置图
图5-1
Ⅰ线首部枢纽与Ⅱ线首部枢纽布置图分别见CD187CB-13-3(19~24),CD187CB-13-3(37~41)。
两条闸线首部枢纽的布置差异不大,均为覆盖层上建低闸,从左至右分别布置左岸接头坝、进水口、冲沙闸、排污闸、泄洪闸、生态放水管、右岸接头坝。
两闸线首部枢纽主要工程量稍有差别(见表5-9),Ⅰ线首部枢纽工程量比Ⅱ线首部枢纽工程量低;两闸线首部枢纽布置方案与上、下游水流衔接有差别,Ⅰ线首部枢纽布置方案与上、下游水流衔接较好,下泄水流能顺直的回归原河床;Ⅱ线首部枢纽与下游水流条件衔接较差,下泄水流要转弯才能回归原河床。
Ⅰ、Ⅱ闸线首部枢纽投资分别为4708.44万元和4803.10万元,Ⅰ闸线首部枢纽投资较低。
故本阶段推荐Ⅰ线。
Ⅰ、Ⅱ闸线首部枢纽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布置 建筑物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