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互联网 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219719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8.76KB
原创《 互联网 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原创《 互联网 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 互联网 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创《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
的研究成果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大趋势迅猛发展,教育资源实现“云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大大丰富了课堂。
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凝心聚力地研讨“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的创新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同发起“双师教学”项目与2013年8月启动,旨在依托互联网技术,为贫困地区引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体系。
自2013年8月启动以来,利用网络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优质课程同步直播到广西、重庆、内蒙古、河北、北京延庆县等省市区的13所实验学校。
该教学模式由人大附中教师远程主讲,课程结束后当地老师再根据本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教学。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试验,项目所在实验学校成果显著,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均有较大提升。
2014年,双师教学项目计划推广至全国18个省市的一百一十多所乡村学校,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使各地学校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索城市优质资源补充乡村的可能性。
“双师教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公益性的、创新型的教学方式。
“双师教学”项目尝试用远程的方式解决乡村学校师资不足,优秀资源匮乏等问题,从而探索城市优质教学资源补充乡村的可操作性。
多年来,人大附中为推动教育均衡进行大胆尝试,以多种形式开展帮扶活动,积极探索帮扶模式,经过10多年探索,人大附中为北京教育新地图的构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帮扶人大附中分校等北京市学校11所。
他们把优质教育资源用互联网输送到偏远贫困地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要求。
二、研究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2015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
随之,“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提供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变革。
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师分身乏术,只能服务于一个授课点。
而通过双师教学的课堂,一名教师单堂课可以服务于多个教学班级,一名老师在线上授课,一名老师引导学生在有网络的教室里有计划地听课,有效扩大了教师产能,将师资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
为此,我们以“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为研究方向,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有机结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目的就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倾听名师课堂的风采,通过双师教学实现共享名师资源,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稀缺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最终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优质资源库的建设。
(1)学校资源库建设。
学校建立一个至少覆盖系统的、完整的学科资源数据库,按照学校所开设的科目设置体系,优先考虑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作为构建资源库学科体系。
(2)教师个人空间建设。
课题组成员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做好“网络空间”的建设工作,定期上传优秀课例、微课或其他教学资源,充实“个人空间”,逐步形成特色的“人人通”共享教学资源,向其他一线教师或薄弱学校输送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2.探究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形式。
(1)“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双师教学模式,以优质课或微课资源为载体的双师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资源、名师录像课或微课提前备课、整合名师、骨干教师的课程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复讲复练、组织本班学生讨论、教学重难点的总结、答疑、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
任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聆听“名师”的课堂,任课教师老师起到监督、辅导的作用。
①以优质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例《芙蓉楼送辛渐》一课,执教教师在课中"吟唱诗文,感受经典"环节,巧用双师教学模式,播放音乐教师录唱的“芙蓉楼送辛渐”小视频,让诗与音乐巧妙地融合,让语文与音乐学科融会贯通,于是学生徜徉在诗情画意中意犹未尽⋯⋯数学课例《角的度量》一课中,执教教师运用了“双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简短小视频播放xxx老师对角的产生的介绍,并让学生寻找其中的数学元素,再通过各种各样的角,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心描绘角,体会到美术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英语课例《DreamJobs》一课中,执教教师运用“LS创新模式”,借助互联网资源,选取优质录像课中的精彩片段展开教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②以微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例《动物王国开大会》中,执教老师通过他人的精品微课学习“虎”,孩子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在语文随文写字指导课例中,执教教师用微课的方式,将“福建师范大学xxx分校书法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利练字法引进课堂,用十字口诀的方式学习常见汉字的结构规律。
数学课例《集合》,执教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双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简短小视频播放美术老师对两个不同颜色的圆重叠后颜色的变化的介绍,让学生寻找其中的数学元素,再通过各种各样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集合在美术与数学中的运用,体会到美术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英语课例“SportsDay”一课,执教教师运用“WS创新模式”,在课堂上结合李老师的微课“bedoing”进行语法教学,轻松突破重难点,让学生高效掌握语法知识。
在“SummerVacation”一课中,执教教师运用“WS创新模式”,薛老师的微课让学生直观感知willdo的用法,有效地节约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
(2)一主一辅的双师教学模式。
在“双师教学”的创新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
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其他老师自身的特长及学科特点,邀请另一名教师参与课堂中,两位教师共同执掌课堂,一为主,一为辅,分工合作;或者学生在完成练习时,两位教师分工合作,共同辅导学生,适时点拨,与学生产生互动。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在“当美术遇上数学……”跨学科的“双师”型综合实践课例中,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求异思维和独特的绘画兴趣,数学组与美术组老师通力合作,一年级数学老师教授几何图形,美术老师指导完成“快乐涂鸦”;二年级数学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口算题,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对数字符号进行变形、装饰,形成“灵动线描”的线描画;三年级数学老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元素,美术老师进行立体图形绘画的教学,完成“创意造型”的立体造型;四年级数学老师对“路程”的解决问题进行情境设定以及讲解,美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情境创作一幅有数学故事的美术作品,形成“轻描漫写”的卡通漫画;五年级数学老师教授完找规律、循环小数相关知识,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用夸张的纹样、生活用品装饰,完成“缤纷色彩”的色彩装饰;六年级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等数学知识,完成“民族印象”的装饰画。
数学与美术的跨学科的“双师”型课堂,体现了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成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也推进了学科间的深度融合。
英语课例《Meals》一课中,英语与美术老师同台亮相,为老师呈现一节精彩的双师教学课堂。
英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美术老师指导学生捏黏土,设计出各种食物形状并用英文写出菜名,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
语文课例《秋天的树叶》,执教教师邀请科学老师进课堂,让孩子通过双师教学,感受生动性表达以及准确性表达的不同,明确真实直白的叙述以及生动形象的描述。
语文课例《坐井观天》一课教学中,执教教师邀请同年级的语文老师演绎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展现了一段寓意深刻的故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优质资源作为老师备课的“第一课堂”资源,而带班任课教师不能全部照搬,而是该增则增,该减则减。
有的地方还要停下来,加入一些符合本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元素,才使得优质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缓解同步直播缺乏当堂互动的问题。
需放则放,需停则停,当学生在观看线上的名师精品课时,遇到本班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停下来由第二课堂的教师复讲。
名师课堂播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第二课堂教师手里至少会有20多分钟的时间。
这些时间主要用于本班学生理解困难之处进行复讲,与本班学生有针对性地交流,或用于小组讨论。
“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给因材施教增加空间。
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在前一天备课时根据本班学情对资源库里的精品课内容进行筛选。
体现国家课标要求的基础题全部保留,有一定综合性的提高题适量,提高题和拓展题会放入题库,等复习时有选择地讲,更难的题就给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或者把拓展题发给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
学校的带班任课教师作为“第二课堂”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聆听“名师”的课堂,“第二课堂”的老师起到监督、辅导的作用。
因此,第二课堂的老师们备课时要看优质课的录像。
但名师课堂在课上的使用却各有不同, 因师而异,因生而异,皆有所获。
思路一:
第二课堂的老师在课堂上不让学生观看优质资源中的精品课。
教师只将录播中有用的元素收入教案,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思路二:
将优质资源中的精品课主要用于备课。
课上放录播的时间不多,基本上只放教学过程的开头和结论部分。
放开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
现在我们开始和名师一起上课;放结论是因为第一课堂老师的结论部分非常精辟,自感不如。
至于分析部分,他会将录播中符合学情的内容,充实到自己的分析中,在课堂上完全由自己讲。
思路三:
优质资源除了在线课堂部分,还包括每堂新课之前,第一课堂任课教师的教案,配套习题以及该章节的测试题。
这些资源对第二课堂的教师提高备课质量和复习检测质量起到很大作用,日复一日,沉浸其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但如果给学生使用,各地各班教师还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教师可以在优质资源库的习题中筛选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习题。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
1.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一个融合过程。
“互联网+”促进了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深度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本质就是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
2.双师教学:
指的是在一个或多个线下班中,任课老师通过大屏幕在线授课,辅导老师在班内负责维护课堂秩序、课后答疑等工作。
通过双师教学,可以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稀缺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3.“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
“双师教学”创新模式,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套在传统教育的躯壳上,而是把互联网的理念浇灌和渗透到教育的最深处,努力催生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双师”是指每个试验班有两个教师一起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资源提前备课、整合名师、骨干教师的课程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复讲复练、组织本班学生讨论、教学重难点的总结、答疑、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
4.课题研究的意义:
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目的是消除各区域师资教学的不平衡、名校与薄弱校师资不平衡,校内平行班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师资不平衡。
三、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理论基础
1、国家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2、联通主义理论。
网络时代的到来,也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存在于各个连接当中,一种联通化的知识,正通过交流协作,发挥着群体智慧,提高整个教育教学环节效率,也是教育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
西蒙斯提出的联通主义思想,说明了学习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信息源的过程,正是“互联网+教育”理论的初衷。
(二)相关研究成果
1.推进校园“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1)课题负责人xxx校长十分重视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亲自主持校园文化建设、办公智慧化建设,使办学环境和条件发生巨大变化。
学校先后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师人员培训、学生特色活动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如何促进教学,为师生服务,形成独特的教育特色。
(2)作为“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我校在福建省地区率先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整体建设,在省电教馆、市教育局的部署指导下,逐步开展新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学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加快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
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逐步实现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双师教学”模式的创新。
2.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屡创佳绩。
2019年12月——2020年9月,xxx分别荣获福建省教师示范空间三等奖、福建省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省级优秀应用成果奖;福建省第十四届三优联评三等奖。
xxx、xxx的微课作品获得2019年xxx市中小学微课评选二等奖、三等奖。
2020年5月9日,xxx参加xxx市教学年会,执教的公开课“动物王国开大会”,获得好评。
2020年11月8日,xxx赴xxx市西山文武学校送教,执教的公开课“Meals”获得与会老师的好评、在场学生的喜爱。
2020年11月30日,xxx、xxx参加xxx市级课题研讨活动,开设讲座和执教公开课获得与会专家、老师的好评。
2021年3月,xxx赴甘肃省通渭县参加教育帮扶活动,开设的讲座和公开课受到广泛赞誉。
2021年4月,xxx老师参加xxx市第三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3.“双师教学”模式的深化和普及。
“十三五”期间,课题研究成员深入扎实的开展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发,积极培养本校的骨干教师作为“双师教学”中的第一课堂老师,录制微课或课例,充实资源库,积极鼓励一线教师作为第二课堂的老师,学习、借鉴名师的课堂,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
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稀缺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4.理论成果。
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来积极的探究和深刻的思考,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课题负责人xxx撰写的《“双师教学”课堂模式建构的探索与思考》、xxx撰写的《“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xxx撰写的《双师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创新与实践》都凝聚着课题组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和经验总结。
“双师教学”实现了教师之间优势互补的、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并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更能焕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的、弥补了教师之间学科渗透能力不足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不仅以有效促进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和共同研讨,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情感,在此过程中,又实现了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附:
成果统计一览表
论文:
序号
作者
成果
形式
成果名称
出版单位/
发表刊物
刊物级别
(CSSCI/核心)
出版时间
刊物期号
获奖
情况
1
xxx
论文
《“双师教学”课堂模式建构的探索与思考》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
CN15-1362/G4
2021.6
2
xxx
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
《考试周刊》
CN22-1381/G4
2021.8
3
xxx
论文
《双师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校园英语》
CN13-1298/G4
2021.6
4
xxx
论文
《关注情感体验,激活语篇教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SN2095-3267
2021.1
一等奖
5
xxx
论文
《聚焦文本让“能力”更实效》
考试周刊杂志社
CN22-1381/G4
2020.1
6
方航
论文
《定准教学节点激发思维潜能》
前沿科学出版社
ISSN:
2630-4686
2021.1
7
xxx
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四字诀”》
前沿科学出版社
ISSN:
2630-4686
2021.1
8
xxx
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英语双师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xxx教育研究院
JYZXR1806290239
2020.6
三等奖
9
xxx
论文
《多读书,读好书,用书香熏陶学生》
xxx市教师进修学校
2020.6
10
xxx
论文
《高效阅读精彩纷呈》
xxx市教师进修学校
2020.6
公课及讲座:
序
作者
成果
形式
成果名称
时间
组织单位
1
xxx
讲座
《小学英语中年级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12
xxx市教师进修学校
2
xxx
公开课
《StoryTimeScared》
2020.11
xxx教育研究院
3
xxx
公开课
《Unit6AnUnusualDayPartA》
2020.9
福建省教育厅
4
xxx
公开课
《Unit7AVisittoaMiddleSchoolPartA》
2020.9
福建省电化教育馆
5
xxx
公开课
《动物王国开大会》
2020.5
xxx市教师进修学校
6
xxx
讲座
《构建小学生英语课内外阅读统整的策略》
2020.11
xxx教育研究院
7
xxx
公开课
《Unit6MealsParA》
2020.11
xxx教育研究院
8
xxx
讲座
《解读小学英语新课标》
2021.3
xxx市教育局
通渭县教育局
9
xxx
微课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运用》
2020.1
xxx教育研究院
四、研究程序
(1)研究设计
该课题周期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研究时间:
2019年6月——2021年5月
第一阶段(2019.5——2019.6)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理论,明确落实每个成员的任务,申报并启动课题。
第二阶段(2019.9——2020.9)按方案制订各学科实验工作计划,开展研究。
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接受上级专家指导,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形成中期成果,迎接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20.10——2021.3)继续研究,对中期研究成果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第四阶段(2021.4——2021.5)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写好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结题鉴定。
(2)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本校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
(3)研究方法
观察法:
课题组成员相互观察对方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
实验法:
选择实验班级、制定实验过程的设计、记载过程性的资料,积累研究性成果等。
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
(4)技术路线
①注重运用优质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②“教-测”结合,构建完整教学闭环;
③大数据分析技术应引入双师课堂。
双师课堂并非仅仅是引入互动直播平台,要发挥双师课堂的效性,需要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下功夫,除了引入大屏幕及平板等,还应引入优质课程资源、在线测评等技术。
双师课堂构成完整的“教->学->练->测->评”闭环,让双师课堂回归提升教学效果的本质,才能真正发挥双师课堂的优势,让高昂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发挥应有的价值。
五、研究的结论
通过行动研究,我们达到了预期的各项研究目标,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为实现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的结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一)在“互联网+”视域下拓宽了小学课堂的授课模式: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1.“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对小学教学模式的补充、丰富和完善。
在过去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拓展,为大量知识搭建了网络平台。
2.“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使课内、课外的学习得到有效地衔接。
以前,孩子们的课内、课外阅读是分离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理念,““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的出现正好能使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到生活中去。
3.“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个性化学习,正是在尊重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做到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学习领会,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主人的能力。
4.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索的习惯。
有了这样一个互联网的平台,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学习体验。
(二)在“互联网+”视域下营造了师生双赢的课堂局面
1.课堂双师教学多维度结合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然后让学生趁热打铁做习题如此局限的课堂,学生获得的信息量相对单薄,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单调、呆板,丧失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到来了,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的优势,整合优秀教师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让更多地方的同学享受到名师讲课的资源。
这样的课堂在具体操作中有两个教师,一个负责给同学们讲解知识的重难点;另一个负责维护课堂秩序,组织同学们进行互动讨论以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工作。
如此两个老师相辅相成,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各取特长,拓展和丰富课堂的信息量,让同学们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式地深入学习和探究知识,及时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
2.课堂双师教学多形式呈现
①做好微课,打造双师。
双师型课堂两位老师合作。
都要做好自己的课前备课,在线教师要结合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形象展现方式,线下辅导教师也要提前预设学生在互动中会出现的基本情况。
这样才能让课堂更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优势互补,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效率。
为此,我们的微课设置不但要能抓住教学的主要任务,更要契合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
小学时期是系统学习的肇始阶段,此时,我们除了基本的知识传递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指导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和谐双师,丰富呈现。
教学过程中通过双师,还可以借助相关特长的名师来给同学们拓展知识。
然而课堂实际有限,两位教师一定要能做好合作安排,既要让知识丰富呈现,又能优差互补,多边互动,让同学们获得最大的知识收益。
通过“互联网+”资源邀请在线教师加入双师型课堂,来给同学们拓展课文中涉及到的其他知识。
这样比传统课堂拓展了知识含量,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考方法,更加有效地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③互动探究,辅师引导。
精彩的课堂除了重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 原创 互联网 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原创 视域 小学 课堂 教学 创新 模式 研究 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