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讲义.docx
- 文档编号:29216432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87
- 大小:110.73KB
教学论讲义.docx
《教学论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讲义.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论讲义
第五章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文教学达到一定水平、具有一定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它指导和制约着中语文教师和中学生在整个语文过程中教、学语文的各种活动,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选用、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等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语文教学目标。
本章将对语文教学目标的本质、构成、设计与陈述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目标概述
在我国以往的语文教学理论著作中往往把“语文教学目标”和“语文教学目的”混为一谈。
近年来,伴随着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科学语文教学理论的构建,一些研究者意识到,这两个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区别:
“目的”有“方向”“意图”之意,并带有一定的哲学意味。
语文教学目的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定的对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的总体规定和要求,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抽象性、概括性和广泛性,对语文教学发挥宏观上的指导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段话明确阐明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
据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中学语文教学目的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目标”则含有“标准”“指标”的意思,具有一种规范色彩。
语文教学目标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而预期的语文学习结果,它是语文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在微观上对语文教学操作活动应该达到的水平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定性、具体性和可行性。
本节所研究的对象即微观层面上的语文教学目标。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本质和类型
对教学目标本质和类型的认识是构成一定教学目标观的基础。
这种认识既对教师设计和陈述教学目标起到导向和制约作用,同时也是构成一定语文学习和教学观的重要因素,对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有潜在影响。
所以,本书首先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基本属性。
对教学目标来说,其基本属性是什么呢?
传统教学理论主张以以教定学,由此把教学目标的基本属性规定为对教育者提出的教学要求或应该完成的施教任务;现代教学论则主张以学定教,相应主张教学目标的基本属性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朝着预期方向发生的变化即形成一定的学习结果。
本书采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既然教学目标的本质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那么,语文学习结果就应该是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语文学习结果的本质相应也就是语文教学目标的本质。
下面,我们就对语文学习结果的本质作具体的分析探讨。
在我国语文教学理论界,有许多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学习结果的本质问题做过论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和吕叔湘先生的论断,他们早就在有关论著中论述过这个问题。
在他们看来,语文学习结果本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获得。
叶老曾经明确指出,语文学习“以学生获得实益,练成读作之熟练技能为要”1,“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技能……必须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着它,才是真正的受用。
”2吕叔湘先生也说过:
“使用语文(学习结果)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3如果说,我国的语文教育家对语文学习结果本质的论述是从感性体验或哲学思辨的角度提出的,那么,以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教学论则从科学分析和实证研究的侧面对语文学习结果的技能性本质作了更为明确的揭示。
现代教学论主张,语文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学习现象,对这种复杂的学习现象应该“作分类研究,用不同类型学习的原理解释不同的学习现象。
”4基于这一观点,我国的一些学者将语文学习结果分为知识(包括文章内容知识和语文知识)、语文动作技能、语文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态度(情感)五种类型,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这五类学习结果的获得和转化从而导致个体在内在能力和倾向及外在听说读写的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5。
在这五类学习结果中,语文动作技能和语文智慧技能显然是技能,那么,其它类型的学习与技能有无关系呢?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知识”中的文章内容知识涉及到日常生活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劳动生产知识和与政治、伦理、历史、地理、军事乃至数理化等其它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即通常人们所说的“道”,它们虽与语文学习中对篇章和话语的理解和表达有关,但实际上不是“语文”学习的本身,而是构成其它学科的重要因素;而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文章文体知识、文学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虽然在其学习的早期以记忆和意义建构的形式习得,但最终都要转化成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技能,变成语文动作技能和语文智慧技能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技能的本质就是运用语文知识(包括一定概念和规则的陈述性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换句话说,语文技能本身就包含着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运用)。
语文认知策略和语文智慧技能一样,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本质上都是一定语文概念和规则的运用——运用概念和规则调控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所以人们把认知策略称为执行控制技能,并把它和语文智慧技能共同构成语文认知技能1。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在语文学习结果中,态度虽然不属于技能领域,但是态度的形成与技能密切相关。
在语文学习中,态度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态度即对言语作品中所描写塑造的人物、描绘或说明的事物和景物、叙述的事件、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等是赞同还是反对、是肯定还是否定。
这种态度是建立在对言语作品字词句的识别、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与语文认知技能密切相关,且与语文认知技能结合起来构成语文审美技能即伴随着一定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听说读写技能;另一方面是对语文学习活动的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即指这种态度。
这种态度虽与技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态度产生于成功的体验……对于数学、作文或演讲的积极态度,伴随于这些活动中取得一次或多次成功经验之后而产生。
”2而学生能否在语文活动中取得成功显然与他们是否具备一定的语文技能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这种态度的形成也取决于语文技能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文学习本质上是语文技能的学习,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获得必要的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动作技能、语文认知技能和语文审美技能)的活动,技能性是语文学习结果的本质属性;而语文学习结果是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语文学习结果的本质决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本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技能性也语文教学目标的本质所在。
(二)语文教学目标的类型
明确了语文教学目标的技能性本质,我们再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目标的类型。
根据现代学习心理学研究,作为学习结果的语文技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语文技能的操作执行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
(1)语文智力技能,指运用一定的概念和规则进行语言理解的分析和综合活动和语言表达构思活动的能力;
(2)语文动作技能,指运用一定的概念和规则调控朗读、说话时口腔肌肉的协调活动能力或调控书写、打字时手指和手腕肌肉的协调活动能力;(3)语文审美技能,指运用一定的概念和规则进行审美感知、理解、鉴赏和创造活动的能力。
据此,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目标分为语文智力技能目标、语文动作技能目标和语文审美技能目标。
2、从语文技能运用时的自动化水平来划分,可以将语文技能分为语文基本技能和语文高级技能。
前者的心理实质是一定的语文概念和一定听说读写规则的自动化运用;后者的心理实质则是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概念和规则调控记忆、思维和学习过程。
据此,语文教学目标又可以分为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如流利地朗读的技能、流畅地书写的技能、语感技能等)和语文高级技能的教学目标(如阅读方法的运用技能、交际规则的运用技能和构思策略的运用技能等)。
我国新的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教学目标(必修课)进行分类。
以这三个维度目标为主线,同时又将语文教学目标分为“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和文章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五种目标类型。
在这五种类型的教学目标中,又分别从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两个层次做具体规定,并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机融合到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之中:
1、阅读与鉴赏目标
阅读与鉴赏的基本技能目标是: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阅读与鉴赏的高级技能目标是: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
阅读与鉴赏目标具体包括文章阅读(实用文章阅读和应用文章阅读)、文学鉴赏、浅易文言文阅读三种能力目标,这三种能力目标分别是:
(1)文章阅读能力目标
新的高中语文课标对文章阅读能力目标也是从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两个方面作出规定的,其中基本技能目标是: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高级技能目标包括: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渎、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等。
(2)文学鉴赏能力目标
用现代心理学来看,鉴赏的心理机制相当于认知活动中的评价。
按照布鲁姆认知目标的分类理论,评价属于认知中的最高层级。
所以,“课标”对文学鉴赏能力目标主要是从高级技能方面作出规定的,具体包括: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牛活和情感世界”“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等。
(3)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目标
新的高中语文中有关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目标主要是从基本技能这个层次进行规定的,“课标”中规定;“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显然这些话都是围绕着基本字词句的认读和理解来表述的。
2、表达与交流目标
“表达与交流”的总目标是: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等。
高中语文“课标”中所规定的“表达与交流”目标由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构成,二者的具体目标分别如下:
(1)写作能力目标
新“课标”对写作能力目标所作的规定也包含着写作基本技能和写作高级技能两个方面,其中写作基本技能是:
“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等;写作高级技能包括: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等。
(2)口语交际能力目标
口语交际能力目标中的基本技能是:
“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
敏捷应对”“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口语交际能力目标中的高级技能有“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等。
二、语文教学目标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中小学学科教学模式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
这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既揭示学科教学的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学目标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教学也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的设计、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教学过程的安排、语文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用以及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的准则和指南。
语文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整合作用、指导作用和控制作用等。
(一)整合作用。
语文教学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的因素众多而庞杂;即使是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也涉及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语文教学目标可以有机地把诸多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教学活动中的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使教学发挥出最大效益,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例如,《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并能够运用象征手法”就可以把如下诸多问题统摄起来:
(1)课文中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
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能够认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这样一来,生字词问题、语法修辞问题、文学知识问题、写作背景知识问题、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问题等等都将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或基础。
(2)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作用如何?
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象征手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方面的知识;还要涉及文章结构知识、写作方法知识等因素。
(3)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构思和表达?
该问题不仅与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有关,还与一定的写作策略性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通过它,可以把零散复杂的问题有机地整合起来。
(二)指导作用。
语文教学目标可以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有效地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指导教师的施教。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如何安排语文教学过程?
虽然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其教学过程会有所不同,但教学过程安排最终受教学目标制约。
侧重语文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知识意义的记忆和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运用等教学环节;侧重语文技能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则包括技能所蕴涵的概念和规则意义的学习、练习和变式练习、在一定情境中的技能运用等教学环节。
此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受教学目标制约的。
一篇课文的教学究竟是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还是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历来存在争议。
实际上,这两种方法本身的价值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关键是为什么教学目标服务。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语文知识的掌握,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方法,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讲述和讲解。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是侧重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则宜于选择探究学习方法,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和讨论等。
(2)指导测量和评价。
一节课、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通常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测量评价有许多标准,但最可靠和最客观的标准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一方面,教学结果的测量要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这样的测量才有效度。
例如,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侧重朗读技能训练,而测量的重点却是阅读理解能力,那么这种测量就是无效的测量;另一方面,对语文课的评价也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例如,有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语文公开课,看上去学生学得很活,热热闹闹,但是如果我们发现学生在课上并未习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或技能,那么这种课充其量只能算是练习课而不是严格意义的新课文学习课。
(3)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一般是一种目标指导的活动。
首先,明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达成目标上来。
其次,学生选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也是受教学目标制约的。
如果的背诵课文,学生往往运用记诵的方法;如果是拓展知识面,学生往往选择参观访谈、课外阅读或网上收集材料等方法。
最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测量和评价也是参照教学目标进行的。
(三)控制作用。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而这种控制是否有序和有效与有无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和明确等有密切关系。
(1)合理而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的确定,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份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以及思维坡度的高低等。
一篇课文的教学需要确定几个知识点和训练点,哪些知识该多讲、深讲,那些知识该少讲、略讲等等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控制着教学的进程。
包括教学过程阶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一篇课文究竟该上几个教时,哪些地方需要多花时间,哪些地方需要少花时间也是受教学目标制约的。
一般而言,基本技能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反复练习需要一定的时间;高级技能的获得需要进行变式练习,也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
而知识学习的目标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
(3)控制着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过程中,明确了目标即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管理和指导。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特征
语文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层次性。
现代学习论主张,学习结果按其复杂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层级;同时,不同时间跨度的学习结果也存在层次上的差别。
因而,从总体上看,语文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教学过程来看:
课程目标。
学期目标
单元目标
课文目标
这四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跨度是不同,其中课文教学目标层次最小,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指课文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文教学目标的同时,参照了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学
科目标。
在四个层次的排列次序中,较高层次的目标包括了较低层次的所有目标。
2、从学习结果来看:
高级规则评析
规则运用
概念理解
辨别识记
在这两个层次中,左边是根据加涅智慧技能学习层级理论设置的目标体系,右边的是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构建的认知学习目标系统。
这些目标都是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高一级层次目标包括所有低级层次的目标,低级层次的目标是高级层次目标达成的条件;学生在达到高一级层次目标前,必须掌握低级层次的目标,然后以它做基础,才能达到更高一级层次的目标。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是教学达标的重要条件,其意义在于:
第一,有利于构建科学的语文教学序列,使语文教学循序渐进地展开。
将语文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解成一系列子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单个目标的达成,不断提高语文能力,直至完整语文能力的获得,这样就可以使语文教学有“法”可依,有“序”可循。
第二,有利于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的目标是标志教学处于不同水平的台阶。
学习者通过一步一个台阶向最高层次目标前进,快的可以率先登上高层目标,慢的则应巩固后再向更高目标前进。
这就便于学习者根据自身实际展开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都能够最终实现最高层次目标。
(二)阶段性。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技能的获得需要有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因为,中学语文知识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该知识体系由若干知识群集(如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等)组成,每个知识群集又包含着若干个知识点。
因此,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此外,语文技能也是由不同层级的子技能构成的,而子技能的获得是技能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语文技能的学习也必须由部分到整体,由低级到高级,逐步累积。
既然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应该由一系列的子目标构成,将这些子目标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特征加以排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确定不同侧重点的语文教学目标,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例如,在初中阶段,编写结构提纲,其目标如果定为从一个层次到三个层次。
各年级的该项目标就要由易而难,随着年级的升高分段提出。
由于各种语文技能难易繁简的程度不同,训练时间的长短也有别,故宜制定时限目标。
查字典,认字、写字等,经过一学期或两个学期的精心指导和训练即可达到预定目标;标点符号的使用,需要分期分批,反复训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阶段性特征的意义在于:
能够针对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语文教学活动。
因材施教与教不躐等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将这一原则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明确每个阶段、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的放矢地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再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同时,还能够弄清各个阶段子目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语文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相统一的,阶段性体现各个学习阶段教学目标的区别,连续性体现各个阶段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
明确教学目标的阶段性,为弄清各个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提供了条件。
(三)可行性。
语文教学目标通常是以具体的行为来体现的,其陈述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应该学习的特定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量化,如每个学期从课本中增识的生字有多少、生词有多少?
每分钟应该默读多少个字?
每学期应该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有哪些?
每个单元应该学习的阅读技能是什么?
训练前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听说读写行为应该有何变化?
在材料具备的情况下,每小时应该写多长的作文,在一定情景中口头表达应该说什么样的句型、一分钟应该说多少个句子?
等等,这些均可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和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明确的量化目标。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师生顺利运用于课文和课堂教学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活动。
此外,量化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实施教学评估,学生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具体的操作行为进行测量和评价,这样的评测既有客观性又有针对性。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
设置和陈述教学目标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教材的编制者的事,更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常规性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语文教学理论缺乏对语文教学目标设置和陈述问题的专门研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设置和陈述语文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技术的指导,只能凭经验办事。
为此,本节将运用现代教学论有关教学目标设置和陈述的研究成果,系统探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的实质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
所以,学习结果既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面的论述可见,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包括语文内容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策略性知识三类广义知识。
设置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必须以三类知识为出发点或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