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docx
- 文档编号:29209453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15.07KB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docx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共3题;共36分)
1.(9分)(2019高二上·连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
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
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
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
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
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
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
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
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
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
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
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
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
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
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
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
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
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100年前,罗素曾说过:
“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
”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既需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需要以西方文明为圭臬。
B.对文明复兴来说,复现与新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文明的创新是其更为本质的一个方面。
C.中华文明复兴,不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而是要创造出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D.复兴后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起引领作用,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对象“中华文明复兴”及其主要观点,与下文的内容形成了“总-分”的论证结构。
B.文章第二段讲的是“传承”,第三、四、五段讲的是“创新”,第六段讲的是“引领”,这几段围绕着作者观点逐层论述,逻辑性强。
C.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近代以来的改良者的事例证明只有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D.文章引用罗素100多年前的话,提到当时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正面论证了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承传统文化不等于复古,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不一定是要像古人一样穿着、说话、行事。
B.一味地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人人皆知,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
C.一个文明只有对其传统文明扬弃、更新、优化或革新,才能成功复兴,否则只能是虚假的复兴。
D.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和人类的进步。
2.(12分)(2019高三下·来宾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孩子们“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玩网游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家常便饭”。
网游并非天生就是洪水猛兽,其危害在于“沉迷”。
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流行趋势”,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主要话题,孩子普遍认为不玩游戏就落伍了、掉队了,于是跟风攀比,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其次,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有些更是打工在外,鞭长莫及,孩子一旦缺乏家庭监管和约束,“放养”之下“游戏瘾”则野蛮生长;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协作不强,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了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最后,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以出租手机、出卖成年人身份证号等方式,诱导青少年沉迷游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在逐渐滋生的游戏热上“加了一把火”,恶劣影响愈演愈烈。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网络游戏更是特别容易让人上瘾。
对于自觉性和自制力尚很差的中小学生来讲,尤其容易着迷,因此必须集合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等做法,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
要把预防的篱笆扎紧,就需要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
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预防沉迷网络教育,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危害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
老师不埋怨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甩锅”给老师,而是共同负起责任,无疑将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堵”的同时如果缺乏“疏”的举措,难免会让孩子在好奇心和冒险意识的驱使下,钻空子、想歪点子去接触游戏,从而适得其反。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充实美满的陪伴、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降低沉迷的可能性。
当然,因为害怕沉迷网游而盲目排斥网络的做法也是要不得的。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调查发现,很多青少年学生对信息课堂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玩电脑就是聊QQ、玩游戏;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也缺少明确计划、有效益控和管理,放任学生上网娱乐。
长此以往,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就会狭隘和片面,对网络的使用也就容易限于游戏之类的娱乐。
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实施网络素养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创造价值,而不是被网络所牵制。
(选自《人民日报》《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认为“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关系密切,青少年玩网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游戏。
B.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有些留守儿童患上“游戏瘾”,与家长在外打工以致无法监管和约束孩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C.把孩子沉迷于网游的原因“甩锅”给老师和认为沉迷于网游是家长疏于管教都不对,家校合力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D.作者认为电脑课并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青少年学生不能仅仅把上信息课等同于玩电脑、聊QQ、玩游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指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的最好方式是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B.文章第二段作者从孩子自身、家长、教育部门和企业等不同角度,条分缕析地论述了导致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
C.文章第四段主要论述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的方法,认为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是应对青少年沉迷网游的一个重要方法。
D.文章第六段告诉我们不要因噎废食,不要因为害怕沉迷网游就盲目排斥网络,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日常生活中,网游是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孩子如果不玩游戏,就会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掉队了。
B.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为了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不惜出租手机、出卖成年人身份证号给学生,导致青少年沉迷游戏。
C.造成青少年沉迷网游有多种原因,内因主要是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外因主要与家长、学校及社会有关。
D.家长多陪伴孩子,多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兴趣,孩子用到手机上的时间和空间自然会少,孩子就不会沉迷于网游。
3.(15分)(2016高二上·冷水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良心的安抚
困难时期,粮食成了全社会的中心,天下事,再大也大不过粮食去。
“民以食为天”的平淡警句,在那个时候,彻头彻尾地被我们所理解,牢牢地记在心上。
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天要吃几两粮食,一顿又该怎样分配,成了大家要反复掐算计较的事情,决不可以有半点疏忽。
就是在粮食如此困难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奶奶突然意外地扛回了一袋粮食,是捡来的。
天上掉馅饼!
足足三十斤重的白面。
我们全家都愣了,呆呆地望着那袋粮食,不是大喜,而是惶恐。
是谁丢的粮食?
奶奶说,也许是从自行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毛驴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大卡车……奶奶伸出冻红的手,说我守着这袋粮食,在路边等了两个小时。
我们心情复杂地望着这袋粮食,谁也不知道怎么办。
奶奶说,要不,咱就跟这个人买点粮食,只买一碗,只一碗!
我们都不明其意。
奶奶拿起碗,从口袋里舀出一碗,又将口袋扎紧,拿出十块钱来,将粮食又扛了出去。
全家人如释重负。
奶奶拿着钱,背着粮食,又到路边上去等候了。
直到傍晚,夜幕降临,奶奶又将口袋背了回来。
没有人认领这袋粮食。
第二天,我们又从口袋里“买”了一碗粮食,奶奶又拿出十块钱……整整三个月,我们全家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将一口袋粮食“买”光了。
小柜上放下了一百多块不知该给谁的钱。
在那个冬天,奶奶的心情一直很不安,像做了天大的错事。
空空的粮袋,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她甚至神经质地一手攥着钱,一手拿着空粮袋子,三番五次地站在路边,等候那个丢粮的人。
岁月如梭,奶奶的不安,似乎一直都没有化解。
后来的年份里,奶奶总要拿出家里的吃食送给邻居。
甚至无故地塞给小孩子们钱,为他们买糖果。
有一天,奶奶将父亲给她的工资一分不剩地全丢了。
奶奶回来不是丧气,而是有些兴高采烈。
她不断唠叨着,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就算是还上了。
原来,她还是想着那袋粮食。
两件事情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奶奶却像是做了某种道义上的补偿。
奶奶的这种“交换”虽然可笑,甚至近于迂腐,但我们却能理解她的心情。
在奶奶的晚年岁月里,她因那一袋粮食,而做了许多的善事,很投入地去帮助别人。
她常常帮得生硬过火,令人不解。
但在奶奶的这些善举里,她的眉眼渐渐地舒展了,脸上渐渐地多了笑容。
在她临去世的那年,她终于开心地说:
奶奶到底还上了那袋粮食,一定是还上了,你们说呢?
我们随声附和,使劲说,还上了,还上了!
奶奶是用了多少代价去偿还那袋粮食,我们说不清,奶奶心里自然有她自己的计算,也许是十倍,也许还不止十倍。
从她津津乐道的言语中,我们觉得她是还上了!
是多少倍地还上了!
这件事,让我记了许多年,印象之深,永不可磨灭。
尽管奶奶的做法近于可笑和迂腐,尽管她的举动是那么不可思议,但左右思量,却又觉得十分对称。
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安抚的。
后来我发现,凡是世上的好人,忠厚的人,都会有这般的迂腐。
仿佛冥冥之中,与上帝早已签好的一张契约。
守规矩,讲良心的人,都会遵守着这张冥冥中的契约。
世上有些事,我们大概永远也找不到债主,永远也不知道那个我们该去感恩报德的人是谁。
甚至两下里,谁都不被对方所知晓。
但我们却躲不过良心的自审。
对于善良的人,活一生,莫过于良心上的安逸了。
它是一种温暖,一种可靠,一种约定,人生是万万不能失去的。
人自然需要许许多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往往更离不开良心上的安抚。
奶奶在还清了“债务”之后,每晚睡得特别踏实,夜夜香甜。
记得有一句话:
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响动,我们都可以安然入眠。
(1)“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安抚的。
”“良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把仁慈守信、感恩图报的奶奶作为中心人物来表现,为什么还要写到家庭其他人的“愣了”“惶恐”“惶恐不安”“尽情复杂”以及“如释重负”?
(3)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奶奶付出了哪些代价?
请分条表述。
(4)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我们怎样完好安抚自己的良心?
请结合实例谈一谈。
不少于100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共3题;共34分)
4.(19.0分)(2016·吉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
擢明经。
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
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
“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
”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
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
”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
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
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
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
“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
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
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
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
”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
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
得罪,滉势振朝廷。
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
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
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
帝怒曰:
“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
晋惶恐,上疏固辞位。
九年,罢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
会宣武‚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
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ƒ从之,即日上道。
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
及郊,惟恭始出迎谒。
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
汴士素骄怙乱,尝介勇士伏幕下,早暮番休,晋一罢之。
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
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注]①排笮:
排挤。
②宣武:
今开封。
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
③驺傔:
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
B.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
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
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
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
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B.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
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C.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
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D.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
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
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
帝怒曰:
“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
②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
5.(9.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咏风兰①
(清)纳兰性德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注】①原词以“咏风兰”为题,其副题为“题见阳画兰”。
张纯修 ,号见阳,擅画山水,当时正在湖南江华任职。
风兰:
寄生于深山树干上,叶似兰而短,夏开小白花,微香,无土亦可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别样幽芬”两句写风兰的香味清幽典雅不同寻常,它和那些浓艳的花朵一样惹人喜爱。
B.“凌波欲去”从姿态上刻画风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风兰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凌波仙子。
C.“忒煞萧疏”二句写风兰如此稀疏,难耐寒冷的清秋。
“忒煞”一词写出了词人对花之萧疏的惋惜之情。
D.上阕词人调动嗅觉、视觉实写所见风兰,下阕“还留取,冷香半缕”则是通过友人的画展开的联想。
E.风兰本非富贵之花,而词人却对其大加称羡,体现出词人落拓无羁的性格和格高韵远的词风。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6.(6分)(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表达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3题;共20分)
7.(9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越是在心中________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
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②凭借世界冠军对抗赛和女团世锦赛上的出色表现,中国“棋后”侯逸凡在最新的国际棋联世界排名中,超过印度名将科内鲁,________女子第二位。
③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节目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越来越多的“感动”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深入人心,________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茁壮成长。
A.灌注 跃居 昭示
B.贯注 跻身 揭示
C.贯注 跃居 揭示
D.灌注 跻身 昭示
8.(6分)(2017高一下·南溪期中)下面是某地“读书活动”宣传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80~100字)
9.(5分)(2017·涞水模拟)观察如图一幅漫画,说出其构图要素,并对其寓意进行简单评述。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共1题;共5分)
10.(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语文老师参加国庆70周年征文竞赛,喜获一等奖,领到两千元奖金。
朋友跟他开玩笑:
“钱是阿堵物,诱人作龟孙;书生不言钱,言钱不书生。
”语文老师亦笑着回答说:
“钱是阿堵物,你孙我不孙;书生亦言钱,言钱亦书生。
”两人哈哈大笑。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
请根据自己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共3题;共36分)
1-1、答案:
略
1-2、答案:
略
1-3、答案:
略
2-1、答案:
略
2-2、答案:
略
2-3、答案:
略
3-1、答案:
略
3-2、答案:
略
3-3、答案:
略
3-4、答案:
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共3题;共34分)
4-1、答案:
略
4-2、答案:
略
4-3、答案:
略
4-4、答案:
略
5-1、
5-2、
6-1、答案:
略
6-2、答案:
略
6-3、答案:
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3题;共20分)
7-1、
8-1、
9-1、
四、写作(60分)(共1题;共5分)
1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冲刺 模拟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