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29190229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10KB
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docx
《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
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
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1
“怎样做一个好的一分钟自我介绍”,这便是我上这门课第一个需要理清和解决的难题。
其实说真的,原来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地方会用到简短的自我介绍。
比如在课堂上的自我介绍、平时认识新朋友、填写报名表等等,随便说随便写是容易,可是要说到、写到点子上,还要吸引人,有自己的个性,可要好好琢磨了。
面对面的自我介绍应该注意的哪几个问题呢?
一是仪表,二是状态和表现,三是内容,四是声音和语调。
归纳起来是这么简单,仔细研究才知道,一个看似简单的“微笑”也可能是棘手的问题。
这一学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有关播音主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课程。
通过比较系统的学习,我对播音主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我想针对自己在这门课学到的东西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并且对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表达能力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另外,我认为对于播音主持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实践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谈一些关于自己在拍视频时的感受。
在语音方面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一些问题。
声母:
z、c、s与zh、ch、sh混淆,尤其是s和sh;合口呼音w发不准确;发舌面音j、q、x有时出现尖音。
韵母:
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发音有时区分不开,特别是in和ing尤易混淆;读元音的时候唇形不对,开口度不够;许多字音会不自觉的入声化。
声调:
字音普遍调值不够;上声多读不准;去声读得过于短促等。
在和这些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要想实现自己既定的学习目标就要从几个方面下手。
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肯下苦功夫,这是是学好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掌握普通话语音语言的内部规律,总结它与自己方言语音特点的对比规律。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也是需要实际行动的是加强训练,反复的认真听、细致读、大胆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为学习生活服务。
为了便于更好的把握播音主持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的兴趣,我更加注重在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体验。
比如说普通话的“轻声”,就需要在平时的对话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训练。
假如某个人胸有成竹地要去考试了,我对他说:
“容易是容易,你可千万别大意!
”这里的“容易”和“大意”要读轻声吗?
如果全部都念“第四声”的话,是不是感觉有点像绕口令,没有给我们那种亲朋好友之间那种真诚的温馨提醒的感觉呢?
反之,全部都读“轻声”则可以委婉亲切地表达出来,而且说话还省力。
说到亲切感,我就想起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强调的要求我们去学习和掌握的。
我们可以理解,由于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身份,听众对他们的发声也有较高的要求:
亲切,自如,优美,动听,感染力强并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
播音发声源于生活中口语的发声,和其他艺术语言相比是最接近口语的发声,但绝不等同于生活中口语的发声,它是生活中口语发声的规范,提炼和升华,却又不失生活化、口语化的亲切感,这就是播音主持的艺术性所在。
课堂上讲到,评判一个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有三个方面的标准。
首先要求语音准确,吐字清晰,语调正确,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然后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发音圆润,饱满有力,音质优美,富有感染力。
再进一步就要求主持人词汇丰富,逻辑严谨,遣词造句生动巧妙,富有形象感。
但口头表达又不仅仅指音质,音调等,重要的是驾驭语言的能力。
随着进一步的了解,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需要具备的素质可不仅仅是讲一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这么简单。
作为一名称职的播音员主持人,他应当具备好几种基本素质:
第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尤其对完成节目所需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研究;第二,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做到语言流利、语汇丰富、音色优美、语调自然,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穿透力;第三,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交际,敏于应变,临阵沉着,遇事不慌,能够用幽默的语言化解某些尴尬的场面;第四,对于执著的追求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除完成好本职工作,还要有奉献精神,热心公益活动。
为适应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发展,我认为播音主持人员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追求。
首先,增加知识储备。
在已经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拥有量将进一步呈现出迅速扩张的态势,贫乏的知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就要求播音主持的知识存量迅速积累,以便能与迅速扩张的知识量相适应。
其次,丰富知识结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对每一个播音主持来说,科学、技术、新闻、文学、艺术、哲学等等,都应在他的涉猎之内。
再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落实到广播电视传播上,必将导致传播工具的更新、传播条件的改善、传播媒体的增多、传播方式的变革。
这一切变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观念、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工具、创作手段、创作样式、创作依据、创作状态都发生变化。
因此,具有合理、完整的信息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播音主持专门提出的新要求。
最后,素质全面化。
电视主持不但要求主持人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临场发挥、现场反应、引导、沟通、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
有全面的素质不是对主持人的苛刻要求,也不是不可企及的目标,也可以这么说,只有素质全面才能在未来节目主持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
说了这么多理论的东西,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课堂上,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练习。
对于主持人必须掌握的三项基本功“呼吸”、“发声”和“吐字”,我们有绕口令练习《八百标兵》、《缝飞凤》、《牛郎恋刘娘》、《枪和糠》等等的练习。
针对语调,我们又对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新闻播报练习。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既体验到自己做播音主持的乐趣,又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的不足。
虽说自己以后很难跟播音主持这个行业挂钩,但学好播音主持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具有同样不同寻常的意义。
为了给我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这门课还有一个期末作业要求,就是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拍一个视频。
于是,我和晓萍、余丹、志敏这三位师姐以及泽锋师兄一起组成了一个小组。
对于我们如何完成整个期末作业,我深有感触。
首先,也是很关键的,就是如何确定我们的主题。
一开始我们打算模仿某些有名主持人,每个人演示两三个片段。
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确定主题,而且每段话的题材又不统一,所以我们另外考虑了录制一段“微电影”。
再三考虑之后,又以难度大,不太符合《播音主持与艺术》这门课的特点这两个原因,把它排除掉。
后来呢,有人提议拍一下“汕大的公共艺术节”,一下子为我们的主题找到了亮点。
最终,我们大伙都十分赞同这个选择。
既然选好了,那就要选景、找资料、安排一下分工。
一切就绪后,我们就在星期天下午开拍。
整个过程耗费四个小时,终于让我感到播音主持的不易,总之,在课堂上讲到的需要注意的东西我们都体会到了。
我们需要以什么形式来介绍公共艺术节,在介绍单件作品时主持人又该有怎样表情动作,镜头抓拍的分寸是否拿捏得当等等之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逐步讨论、实践,然后解决。
在拍摄过程中,我竟没想到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会对我们的“举动”感兴趣,有时他们会抢一下镜头,弄得我们哭笑不得。
我发现他们之所以会对我们感兴趣,是因为我们选的那个地方的特殊性。
正是草地上那些美妙的作品,那些五彩缤纷的“花”,吸引了天真可爱的孩子,这是汕大公共艺术节的魅力啊!
总而言之,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多多关注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说的话吸引人一些。
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2
此时的窗外是天地间浓妆艳抹的时候,阳光失了些先前纯粹的灿烂,仿佛染上了一点儿晕色,有种想要招惹些回忆的味道。
而此时的我手中翻启着厚重的专业书,感慨着自己的专业学习竟如此飞逝而去,付出了几许?
又收获了几分?
心中不觉像极了窗外交错的欣喜与无奈。
记得初学“气息控制”时,我始终都找不到“气息流动”的感觉,反复练习仍不得其法,而后,我的小课老师告诉我:
“现在你干脆忘记任何具体的理论指导,记住,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说的,从心里向外抽取的!
”我随即想起妈妈告诉过我的“为文只是因为心坎里的话要出来。
”是的,为文,为人,播音都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无论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苍茫,还是“八百标兵奔北坡”的生动,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有流动。
在专业学习里,从“气息控制”到“播音创作中的感受”,从“情感的引发和聚积”到“对象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彻着“言为心声”的真正含义,也领悟了它在稿件创作中的重要。
所有优秀的播音都是由于与受众形成了共鸣,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于传者与受众间精彩的沟通——“对象感”合适积极的把握。
专业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也在不断地摸索着“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状态。
今天在安静中梳理我专业积累中最深的体会,心有惶恐但仍无限感激。
仔细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对专业学习之路段落的献礼,也是在新的起程里再一次的抛锚吧
(一)
在西方传媒的定义里,播音员意味着一种职业性,权威性,个性化的力量。
作为传播者,宣传有的放矢,宣传深入人心尤为重要。
这要求传播者要与受众溶为一体,以“有人来听”为基础,成为“有人要听”。
说话是要看对象的,播音更应如此,努力地获得最准确最积极的对象感,才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不但悦耳悦目,而且赏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
“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
”所以,获取对象感是播讲稿件“有的放矢”的关键。
对象感也就是“心中有人”,为着他们而想着他们,时刻不忘记他们。
也就是受众群总在你心中存在着,做聆听状等待着传者的字字如珠。
关于对象感,播音学张颂教授是这样定义的:
“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对象感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
只有当你充分了解受众对你宣传的内容可能会有的反映,了解你所面对的受众的情绪和情趣之后,你的播音才会更有针对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传播行业对于“对象感”也极为重视。
英国广播公司教员罗伯特·麦克利什说:
“融洽的关系是靠着为观众设想建立的,寻求这种无形间的沟通是‘无线电波的延伸’。
”所以,融洽的氛围是交流的前提。
在当今大多数的听众都是以广播为背景声音的环境下,如何使”文字脱离稿件”飞入受众的耳朵,并引领他深入其中,几乎成为了所有传者的难题。
面对“去创造有生命力的语言,并让它以自由的个性与听者坦诚相见”这种极致化的追求,传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调动情绪,把心思放于受众”首当其冲地推为重中之重,这千锤百炼之后的“青睐”可见一斑。
在专业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
“你播音像自言自语”,或者经常会在播完稿件之后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对同组同学面无表情的反应,尴尬万分。
这些都是没有找到准确的“对象感”并没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带来的窘境。
没有动已心,又如何动人容?
没有在寻找对象时“入乎其内”,又如何在播讲中“呼之欲出”?
推而广之,凡能受到听众、观众欢迎的节目,其“对象感”都很强。
像《为您服务》这种服务性的节目,在聊天似的谈话中充分的实现了互动的交流感。
而且由于对象感的作用,使播音与主持具备了真诚热切,情感积极,语言丰富,平易亲切特点,其播讲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
“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
”“出乎其外”如果被称作是质的飞跃,那么“入乎其内”则定是积累质的基础。
“手到擒来”的前提依旧会永远是“铁鞋踏破”,这一点在播音创作中仍是真理!
(二)
获取对象感是一个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在播讲稿件之前,我们一般都要对受众进行具体的设想。
而设想的依据则是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
因此,理解语言内容是根本,深入主题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谈谈获取“对象感”使“言由心声”的途径。
从西方对于播音员的定义不难看出,“权威性”对于播音员的重要。
这里的“权威性”与“可信性”并不完全重合。
权威性是指一种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声音。
“权威性”是“你对你所谈论的事很了解,而且能给人信服的解释,并随时准备向别人解释清楚。
”它来自于冷静的头脑和丰富的内涵。
传者必须深入了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达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才可能在与受众交流时做到“言之有人”
“言为心声”。
所以提到“写作”的重要,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报道》的新闻主持人约翰·伊说:
“关键在于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东西,然后再开口。
如果你明白了,听众也明白了。
”熟悉播讲内容并且使自己的思索蕴含其中是播讲愿望有所激发的动力。
知道讲什么,才明白要讲给谁听;知道受众听什么,才明白要怎么讲。
英国ABC新闻的经理曾批评一些年轻的播音员并不理解所念的东西,把新闻节目做的像在猜谜,甚至错词不断,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闻人士应该犯的错误。
可见,在播音中做到“心明眼亮”并非易事。
《妇女时间》的主播珍尼·莫瑞说:
“如果你不能写的话,你就不是称职的主持人。
”——写作能力是一个传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这里,“写”所包含的不仅有语言组织能力及谴词造句的功力,还包含了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思考和角度。
同时”写”的过程也是传者消化信息的过程。
英国四频道主播认为“所有的信息新闻都要了如指掌,否则会影响其播音风格。
”“有些报道要动手写,使其可以适应我的风格。
”这种深入稿件,努力寻求对象感,挖掘内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美国新闻单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国则是“微蹙微蹙再微蹙”。
其实表情只是他们定位对象感的一种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达人”才是他们的真正意图所在吧!
(三)
获取对象感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创作主体——播音员要有“感”。
这是根据自我感受而言的。
你要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感”;要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要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的“感”。
感情是引发共鸣的全部体现,你要时刻感受听者的存在,并努力地把你的“感”与之交流,呼应,深切于一体,浑然于一体!
“感”中要有情。
有情的对话才吸引人。
如果播音员是画家,他一定会在用情处用水彩淡淡地涂抹一层再一遍遍地浸润,而不会狂甩几点火红的油彩了事。
情发于声,亦止于意。
“感”中要有“意”。
像极了古代的绢画,意在笔先,笔停意存。
比如我们最惧怕朗诵的“再别康桥”,在播音员陈醇老师的播讲中慢慢化为“魂断康桥”,意于情中,余音袅袅,绕于听者之梁。
“感”中要“畅”。
我们在播讲中总想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感觉,这样说起来才有动性,听起来也会舒展。
只有让受众在你的语言中觉得“畅”,才可能毫无阻碍地找到你所传达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视的节目里,一直难以忘怀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
曾经不懂得运用专业术语时,总以“舒服、惬意”来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词语——“对象感极强”来概括她的优秀。
她用她亲切温和的语言传达方式展示了一种东方的美,非明艳之美,非华丽之美,而是气质之美,人情之美。
记得在一次中央台庆的晚会上,张悦总结她的风格时说:
“每次上镜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门而入’,而是‘翩然而至’”。
现在回头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
心中有情,又怎会矫揉造作?
心中有意,又怎会虚张声势?
总之,获取对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据,“对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升华。
而这一切技巧手段的应用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踏实的付出。
我们思想就像是种子,如果你播种的是劣质的果核,就别幻想会结出大大的苹果!
寡情心枯才会有淡而无味,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溢于表!
我曾经一度以为“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优美之声才是播音的光环所在。
可一千多天的专业学习让我懂得了:
只有发自内心的声音,才是最美的。
现在的电视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点儿享受后的一缕余音,一点儿回味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众传播个性化成功先例在身边,网络传播个人化别致风景在眼前,我们还有许多希望可以创造,亦有很多艰辛要去闯荡。
路很长,古有“莫叹生不逢时,贵在奋斗不息。
”今日,让我们“莫叹生无奇迹,贵在奋斗不息!
”,且永不止息
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3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中国广播电视教育的最高学府,在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这次局里能派我去那里学习,心情十分激动,发自肺腑感谢局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
下面就谈谈我学习的三点感受吧。
一做播音员主持人之要义“做人”
我们去学校的时候正逢周末,校园里挺安静的,这也许是让第一次来这里的我一些思考的空间吧。
进了校门不久我走进了一片小树林,树林里齐越老师的雕像映入眼帘,我知道齐越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播音艺术家,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男播音员,是新中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
齐越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播音主持事业,为培养新一代播音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而现在,这些传媒大学的老师又把这些知识传递给我们新一代的播音员,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上一定要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为广播电视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正如齐越老师所说的:
“我是中国人民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
我传达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达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
我以此引为自豪。
”想到齐越老师的这些心声,我进一步坚定一个信念,做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学会做人。
事实也是如此,来到中国传媒大学,更加让我感受到这点内涵。
9月4日,我和麟麒来到学校报名处报道,接待我们的老师看我们的资料是来自湖南,脸上立马露出了一丝微笑,自豪的说:
“湖南我去过一次,就是招李湘,张丹丹,李锐他们那一批的时候去的,现在都成大明星了,你们两个小伙子要好好加油啊。
”老师的一席话首先就给了我们很多自信。
接着咱们去宿舍办公楼领钥匙,这里的工作人员也点了点头,说:
“又来了两个小伙子,这次培训班好象男生来了不少,终于实现“男女平衡”了。
在学校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不论是老师还是这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的亲切、平易近人,让你在外有一种家的感觉。
二做播音员主持人之关键“内功”
老师在课堂上说播音员主持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是综合素质问题,从政治素质来看播音员主持人这几年出现的低俗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些主持人希望通过外在形式刺激观众的感观,戏说、调侃、索吻,无所不用。
有的男主持人装扮、言行女性化,性别错位,跟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极不协调;有的女主持人身穿吊带装,模仿港台腔,说话嗲声嗲气,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
同时有的感情用事,不注意导向把握,这些都是不符合主持人的要求的。
从业务素质来说我这次收获也是很大的。
一是关于播音员主持人对象感把握的问题。
播音员主持人所从事的这项工作,首先是进行传播,就是把有声语言传播出去给人听,不是对空发言,也不是自言自语,更不是自我欣赏,受众就是我们的宣传对象,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对象感的特点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播音主持时思想感情要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
而且对象感是具体的,只有具体的对象感,才会对播音,主持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应该说,在乡村行这个栏目,通过这次的学习和以后的实践,会较好的找到这种感觉的。
二是关于播音主持人再创作的问题。
基本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1.创作者即包括播音员主持人。
2.创作素材即稿件、腹稿、画面等。
3.受众即包括听众、观众。
我明白了创作主体的作用。
就是语言和副语言传播系统,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提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
也要传递感情,吸引感染受众。
三是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发现自己的差距。
比如说自己在专业上的毛病是什么?
把他落实到自己能解决的层面来。
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总之要学会不断发现问题,掌握改进方法,培养感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播音专业的三个认识:
1.是一个改变习惯的过程,要坚持说普通话,用普通话去思维。
2.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
比如准时、正点、节制有度、善于倾听、善于交友。
3.要多练即早上要坚持练习20分钟,要多听即练耳朵学会倾听。
三做播音员主持人之根本“恒心”
抓住一个“恒”字,苦下功夫,不放松机会,逐步锻炼,这是通向成功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
曾国藩说“天道忌巧”,也就是要下笨功夫,持久努力,盯住一个目标,不断进取。
这次传媒大学的王老师告诫我们,一个月的学习不是来成佛的,而是来取经的,你们把真经取回去,能否消化和领会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这句话在我脑海里不断的涌现,我想通过这次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溶化到工作当中来。
这次我还很高兴担任了学习小组长,对自己的学习起了一个带头和约束作用。
今后,我一定和同事们一道,互相学习,多多请教,刻苦钻研,提高播音主持技巧,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看看书,练练笔,看看好的电视节目,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加强自己的策划意识,用自己的行动感谢局领导的栽培和同事们的关爱。
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4
第二周,学校教导主任雪丹老师组织各个课题主持人进行了一次培训。
这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雪丹老师等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这个课题主持方面的“菜鸟”精心地解答了许多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在课题主持工作中的难题,参加完培训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我们各个课题主持人欢聚一堂,气氛尤为热烈。
雪丹老师告诉我们,这次培训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里尽情交流自己主持课题工作后的一些心得、看法、想法等;二是通过培训提高各主持人的工作艺术、工作能力。
培训会上,各主持人争相发言,积极讨论,各自建言献策,使这次培训活动富有创意。
培训会由雪丹老师主持,首先选择几位在课题研究中取得明显成绩的主持人介绍经验,如勇奎老师,金凤老师等。
他们分别从科研方法、科研与课堂教学结合等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介绍,并且他们拿出各自主持的课题资料供我们学习:
勇奎老师那厚厚的资料盒,金凤老师那精美的资料封面及齐全的资料,无不让人记忆犹新,充满感叹。
然后我们在各课题组之间互动,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解答我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帮助我开展课题研究。
这次培训会更加坚定了我开展课题的信念,尽管我的课题“以童诗欣赏、创作提高六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研究”是一项较为艰难开展的专题,它与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不够相符。
但从儿童长远的发展来考虑,我觉得开展这个课题却是很有必要的。
诗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现在的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的形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它变得更加贴近我们现代人的生活。
如今,一首首活泼有趣、节奏和韵律感很强的儿童诗,具有一种挡不住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们的学生。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几声小感,便是他们呼之欲出的童心;几行小诗,便是他们自然纯真的童趣。
让孩子学童诗有两点好处。
第一,浅近的好诗,尽管儿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足以启发想象,开拓胸襟。
多念一些好诗,孩子们逐渐会感觉到语言的美,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从而培养他们爱好语言的感情,促进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增长他们思考、
想象的能力。
第二,诗的语言精练,一字一词都带有显著的色彩,组织配合又十分严密,因而揣摩起来,一字一词有着丰富的蕴含,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我们要在过程中认真读书,认真实践反思,认真写点体会,不断坚持,重在积累,那么,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就有了提高了。
我希望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使我能尽快发展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持人 培训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