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范文范文).docx
- 文档编号:29189320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2.77KB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范文范文).docx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范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范文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
文档信息
主题:
属性:
适用:
关于“行业资料"中"社科资料”的参考范文。
Doc-986AVV,doc格式,正文3873字。
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作为内容写作的参考文案,解决如何写作、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正文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①]
李利安王欣周玉茹
作为道教的核心经典和古代东方著名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并形成以无为、渐进、适度、均衡、非间断等为特色的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既可丰富和完善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能够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具体的实践借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并在积极扬弃的同时努力弘扬
合作者简介:
王欣,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周玉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陕西,西安710065
众所周知,由于人类长期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对自然的索取,全球环境恶化已成为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为此呼吁,许多科学家也开始了审慎的研究,为了地球的未来和人类的长久利益,人们开始寻找一条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之路。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一份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
此后,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并逐渐迈开了可贵而艰难的实践。
作为东方世界一种古老智慧的结晶,《道德经》中蕴涵着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既可丰富和完善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能够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具体的实践借鉴。
《道德经》围绕〃道〃与〃德〃建构起来,其中又以道为前提和基础,所以,道便成为全部道家思想体系的基石,《道德经》中所蕴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当然也是以道作为其逻辑起点的。
要理解《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必须首先理解道的基本特性。
道虽然具有许多神秘色彩,但其基本的原理则是理性的,其基本的精神也是科学的,所以,它的基本特征也是可以把握的。
首先,道是永恒存在的世界本原。
这种本原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和这个有限的世界相对应,它是无限的。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即有一种混然一体的东西,早于天地就存在。
《道德经》中描述这种道说,它空寂无声又没形质,它独立长存决不衰竭,不断地循环运行永不止息。
它是那样古老,又与众不同,因此根本就没有名字,也不能用通常的名称去指称它。
不过为了表述它,不得不给它一个名字,叫做道。
以《道德经》的理论来看,世间万物及人类的一切发展都建立在道的根基之上,所以,一切都离不开道,一切都应以道
为基础。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道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种永恒不息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但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也表现为道支撑万物运行,渗透于万物发展之始终。
道生万物是《道德经》中的著名命题,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正是道的存在和运行,才有了万物的产生、繁荣,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产生万物的道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是和谐而圆满的,即所谓〃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其意思是说,大道无处不在,它可操持一切。
万物都靠着它出生,但它却不发号施令管制他们,它在治理万物的功业完成以后,却不居功;它养育万物,却不主宰他们。
以道的这一特征来看,人类的一切发展都根源于道并应吻合于道,背道而驰就是离经叛道,就是自我毁灭。
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
《道德经》中说,〃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是万物运行的法则。
道是普遍存在的,即所谓〃大道泛兮〃,就是说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的,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
作为事物运动的规律和万物运行的法则,道主要体现在人、地、天、道、自然等彼此贯通、依次遵从的关系链条中,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
可见,
〃道〃的法则首先是〃自然〃的法则。
道的这一特征在向人们昭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道的法则,而遵循道的法则就是遵循自然规律。
从道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来看,道是"四大〃之一。
"四大〃即构成宇宙的四种要素,所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从四者关系来看,〃天地居一,人居其一〃,这就点明了自然与人具有同等主体地位。
就是说,以道相通,则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归因于自然,相互成为一个循环不息、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彼此共处于平衡有序、共生共荣的整体发展之中。
根据〃道〃这种最高的概念,我们发现,《道德经》其实蕴涵着一套完整的发展观。
首先,以道为根基,《道德经》坚持〃无为〃而为的发展观。
〃道〃是质朴、简约、寂静的,无为而无不为的。
与道相应,自然界本来也是简单、质朴、宁静的。
由此可推出人与自然的本来秩序就应该是宁静中的和谐、简单中的平衡。
人类只有恢复宁静的天性,为而无为,无为而为,遵道守徳,不轻举妄动,才符合道的法则,才是老子所说的〃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可见,以道为根基的〃无为〃是指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法则,是不草率妄为,是断除邪思妄念,消除高傲自满,断灭不择手段的贪欲,放弃奸诈与豪夺,不做那种只能给自然带来严重破坏的盲目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说,《道德经》的〃无为〃是以道为根基的明智之〃为〃
其次,以道为原则,《道德经》坚持渐进的发展观,既反对适时不为,也反对逞强急进。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是从未有到已有的过程,其间存在一个由微到著、由小到大的量变过程,如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干里之行,始于足下。
〃又说: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既然如此,做事就要着眼于量变之初,趁着事物还简易、细微之时开始着手。
与此同时,老子又说,〃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意思是贪图纵欲,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过分强壮,反而会加速衰亡。
这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则很快就会死亡。
第三,以道为前提,《道德经》提倡适度的发展观。
它说:
〃甚爰必大废,多藏必厚亡,知
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样样都想要,过分贪爱,必然导致〃大废〃。
取藏愈多,所遭致的亡失也愈多。
这里的〃知足〃不是消极保守、不思进取,而是进取中讲究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克制自己的过度欲望,制止为所欲为。
〃知止〃是要认清万物自身发展变化的限度,以限制人类自己的行为。
如果不按事物规律办事,贪得无厌,过度索取,就会导致某种单一因素极度膨胀,无法抑制,超过并打破事物的“度〃的极限,打破了事物的整体平衡和谐,破坏了事物之间的均衡关系,结果将是"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还说,面对事物,圣人的方式是〃去甚〃,即不追求量多;是〃去奢〃,即不追求奢华;是〃去泰〃,即不追求庞大。
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得道〃。
联系当代人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战争威胁等各种制约发展的问题,无一不是人类不“知足〃、不〃知止〃、无限制索取的贪婪欲望所造成的恶果。
第四,以道为支柱,《道德经》坚持稳健均衡的发展观。
《道德经》中说:
〃知和日常〃,〃复命曰常〃。
〃知和曰常〃指由阴阳二气交合而成的平衡和谐状态,失去了这种平衡状态,万物就会终止其生存与发展。
〃复命日常〃则强调的是万物在循环往复中〃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生生不息状态。
天地万物循环往复、和谐平衡的根本主宰就在于〃天之道〃,它调控、维持着万物的动态平衡,非常公平而无任何偏私。
如果出现不和谐不平衡,天道就加以损益,所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既然天地万物都是在这种周期性的动态平衡之中维持其生存与发展,就人类而言,人类也应返璞归真,〃复归于道〃,摒弃〃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
科学已经证明,地球生物圈中的各种生命体及一切具有生命发展能力的万事万物是互相依赖的并处于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动态平衡之中。
在地球生物圈中,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矿物资源、土地资源等各种环境资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有机联系整体,其中,这种循环交换的平衡状态一旦遭到破坏,都会直接、间接地危及人类的生存。
第五,以道为沟通,《道德经》坚持非间断的发展观,主要表现为主张和平发展,反对战争。
它警告世人,战争过后,必有终止发展的〃凶年〃。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时受到战争的威胁,因此倡导和平发展观,才能保障发展的不间断性。
总之,按照《道德经》的理论,世间万物以道为本,由道而生,依道而行,与道相伴,以道相通,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人类都应该以道为尊,以道为美,以道为亲,以道为归,而世间万事均应以道为纲维,以道为规范,以道为法则。
根据道的法则,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无为而为,循序渐进,知足知止,统筹兼顾,持续发展。
《道德经》的这种发展观是一种建立在道的理论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观。
这种和谐,以自然及其特性为核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框架,涵摄自然、社会、人心等多重要素,具有整体性、统摄性、圆融性、互动性、平衡性、舒缓性、恬静性等特征,这种和谐发展观可以为当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值得我们努力挖掘,积极扬弃,大力弘扬。
[①]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
06C008Z)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文档源于网络,本人编辑整理。
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商用。
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谢谢您的阅读与下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可持续发展 理念 及其 当代 启示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