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尚》陶艺作品创作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9189109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76MB
《典尚》陶艺作品创作说明.docx
《《典尚》陶艺作品创作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尚》陶艺作品创作说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尚》陶艺作品创作说明
景德镇陶瓷学院
本科生毕业创作说明
题目:
《典·尚》陶艺作品创作说明
摘要
当今时代时尚如同一个集市,鱼龙混杂,有待时间的考验;但经典是大浪掏沙后的黄金,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价值。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典•尚”进行阐述。
为了表现主旨,选用甲骨文及其骨片与智能手机为组合,通过翻模、印坯、压泥板、配制色料和釉料等手法以及采用透明的环氧树脂这一网络聚合物等综合材料制作出这套现代陶艺,以期抛砖引玉,让越来越多的人去理解只有经典与时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甲骨文现代陶艺时尚古典
Abstract
Withthecomingoftheinformationage,massmediatransmittingvariousmessagestimetobethetestoftime;buttheclassicrepresentativeofthevaluesofournation.Inthisthesison"classicandfashion"fromtwoaspects.Inordertoshowit,IchooseOraclepiecesandintelligentmobilephoneforthecombination,Throughmolding,stamping,makingmudplate,preparationofpigmentandtheuseofthiolcompounds,transparentepoxyresincompositematerials,letmoreandmorepeopletounderstandonlytheclassicandfashionharmony,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societycanbe.
Keyword:
oracleboneinscriptionsModernceramicartFashionClassical
《典·尚》陶艺作品创作说明
引言
这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这并不影响对于真善美的认知。
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他并没有撼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
任何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蕴含着对现实深深的思索,流行诞生于此,经典也从这里孕育。
经典意味着过去,时尚意味着新生;经典意味着成熟,时尚意味着创新;经典意味着总结,时尚意味着批判。
我通过对中国古文化和古汉字的源头—甲骨文具体分析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文化内涵和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古典美与时尚美让我震撼使我设计并制作了这套作品。
1《典•尚》陶艺作品的创作背景
1.1甲骨文---华夏文字起源,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对中国和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充分地体现出来,甲骨文最为中国最早的成体系文字,上启原始刻绘,下承青铜铭文,乃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见图1)。
“仓颉造字”的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智慧的华夏子孙将所有的荏苒时光以文字的形式镌刻在甲骨上,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幼时曾拜师杨光宇先生门下研习书法艺术。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十分喜爱与书法有关的事物。
当我见到甲骨文的第一眼,我便被深深吸引。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文字的诞生宣告了人类文明的开始,甲骨文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见图)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
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
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图1甲骨文
图2甲骨文与中国汉字、书法
1.2科技改变生活,手机连接你我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愈益多样化,面对西方文明,人们都积极去接受。
(见图)。
图3南京先锋书店图4吃西餐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大大的震撼了这个文明古国,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华夏儿女奋起直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
30多年前,一个叫“手机”的新事物腾空出世。
它的出现不仅是对于当代通讯业的一次革新,更是对于人类通讯概念的一次冲击。
曾经我们通过书信来传达爱意和牵挂,为了能够见上父母或者朋友一面而远走千里,也为了能够抢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而彻夜排队,甚至为了寻找一家好吃的火锅店而不惜奔波半个城市,曾经的种种或许让我们觉得累并快乐着,然而当手机出现之后,曾经那些让我们觉得辛苦的琐事都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而消失了。
可以说,手机这一媒介,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信使,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心与心的距离不再遥远。
如今,活跃而真实的智能手机已不再简简单单地代表着一个信息通信终端,它还代表了一种追求个性、多样性、信息立体化的生活态度。
图5全球迎来智能手机时代
1.3远古和当代交流媒介的交融
当我来到景德镇时就深深感受到了景德镇本身的陶瓷文化底蕴,正如这个城市也处在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之中。
故而我萌生了创作一个融合经典传统和现代时尚的作品。
经典能够永恒,是因为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受了非议与贬斥、批判与责难,最后成为共同的典范。
所以,时尚不一定会成为经典,但经典在某种意义上却是永恒的时尚。
为了在表现出古典文明与时尚潮流相互影响相融合并和谐发展,我采用景德镇传统制瓷的一种成型方式——泥板成型和印坯,抓住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甲骨文及其骨片的造型和色彩特点及其韵味,同时结合了现代科技领域的代表载体—手机,再运用现代陶瓷艺术与工程的制作和装饰手法进行《典•尚》这一作品的陶艺创作。
2《典•尚》陶艺作品构思
在当代社会,先进的科技也在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在今天世界被因特网练成了一个村,作为村民的我们越来越近。
这是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拉近了人的距离。
而苹果手机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当代科技产品,它贯串整个商业供应链的管理创新,往往比产品创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选择了甲骨文这个切入点,以当代的科技时尚界的代表—智能手机为载体,进行这一作品的制作。
2.1《典•尚》陶艺作品的创作图稿
作品突破了传统手机的造型,将其放大化,是为了突显主题,旨在突出远古和现代这两个文化交流媒介的特色。
每个载体的身上都有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甲骨文片,表达着不同的身份,不同层次,以骨喻人,以人喻骨,互相映衬,既生动又充满趣味。
在手机的屏幕部分加以不同颜色,让欣赏这组作品的人们一目了然。
(如图)在丁传国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小稿的创作,设计草图为手绘稿(见图)。
图6“典•尚”的草图
2.2甲骨文碎片和手机的细节特征
《本草汇言》有言:
“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岩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牙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
要皆石燕、石蟹之伦,蒸气成形,石化而非龙化耳。
”甲骨文碎片均是龟甲和兽骨,所以我所画出的骨片造型各异,表面凸起,上面有裂纹和字符,而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也可有长、有短。
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整体风格较硬,笔画较细,方笔较多,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在制作和装饰上,我准备选用硬度较大(可塑性则会较差)的泥巴,使用合适的刻刀,模仿古人刻字的韵味,尽量表现出其古朴、浑厚、自然和典雅的特点
而目前手机则是以大屏,超薄为潮流,巨大的屏幕让人过目不忘且易于操作。
所以我设计的手机长宽比为2比1,棱角圆润,符合人力力学。
手机上方是通话听筒和光线感应器,下方则是功能键按钮。
整个机身平整,造型硬朗又不失灵动。
为突出甲骨文,则准备在屏幕上铺上一层底色加以衬托。
整个组合看上去尽量做到浑然天成,达到甲骨浮现在手机的屏幕上的效果。
3《典•尚》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
3.1作品的成型方式及制作过程
《典•尚》采用雕、刻、画相结合。
作品主要材料是以瓷泥为主,配以陶泥,匣钵土和目结土。
(可塑性指数≥28)制作泥坯分为两部分,手机模型和甲骨文骨片。
首先手机形态开始我选用的是泥板成型,尺寸为长宽50*25厘米,厚度3.5厘米,尺寸较大,压泥机不好掌握,因此开始压的时候并不好控制尺寸,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成功的压制出了很多泥板。
同时由于泥板面积大,高度较厚,经过老师提醒,我在泥板的四周压上泥片以防边角翘起。
不过由于厚度太大,最后的泥板边缘还是略微翘起了0.5厘米。
泥板不能晾晒,所以泥板只能阴干,因为天气的缘故,开始压的泥板阴干了20天才干燥完全,在泥板干燥以后才能以长尺子做好标记,用小刀片细细刮平,并刻出屏幕、听筒以及部分功能按钮的效果,切出圆润的边角。
最后用砂纸细细打磨光滑。
在阴干泥板的这段时间里我着手做起了甲骨片。
首先我选择目结土先做模型,因为其细度高(达到800目)粘性强,无杂质,易洗光,是专业的雕塑用泥土。
在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根据设计草图加以修改,做出了甲骨片的模种。
选用硬度大细度高的白石膏进行翻模,由于模种造型的特殊性,只需要翻半块模。
翻模完成后,我把石膏模具晾晒了4天。
石膏模具晾干后的过程便是印坯,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割泥板,取20厘米平直木板一根,两头打上钉子,选一根长度为30厘米的细铁丝,用老虎钳缠绕紧。
这样割出来的泥板十分平整,厚度均匀十分适合印坯。
割完泥板后不能着急,不然很容易把柔软的泥板拉坏。
正确的方法是双手托起,轻轻放在准备好的布上面。
割好的泥板取出来以后,需要连布一起捧起,然后轻轻放在模具上面,然后取湿度为30%的毛巾一条,叠成方形,轻轻拍打泥板,使泥板与石膏模具完全契合,然后就是打撑子,揉一根泥条,粘上泥浆,均匀的铺在模具四周,并用手指压紧与模具中的泥片相融合即可。
因为甲骨片向上拱起,为了防止骨片在烧制的过程中变形,需要计算好甲骨片的高度,在甲骨片的背面打上鱼骨形状的撑子,最后用一根平木条把背面压平,保证脱模以后坯体的平稳。
大概过一个小时后,就可以把印好的坯取出来,晾干后对其造型加以修改,并刻上相应的文字。
图7作品的成型方法和制作过程
3.2作品烧成
本套作品采用高温梭式气窑烧成。
(如图)作品上完釉后,用高温还原焰在1310度左右烧成。
泥板施透明釉也置于1300-1320℃高温烧成。
同时烧窑方面,烧成要注意窑位问题,因为泥板容易变形,所以它最好不能放在窑边的,那里离火口近温度升的快,也不稳定,要放在窑中间的位置。
然后在泥板上绘画新彩再次入窑(新彩是中温烧成色料)。
于800-900℃左右中温烧成。
图8作品的烧成
3.3作品的问题及处理
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不足,刚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了较多的问题。
比如泥板容易开裂,在削泥板的过程中,泥板遇到了开裂的情况。
在老师的指导和我的思考下,我逐步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首先,在压制泥板的时候,垫底的木板必须保持绝对的平整,负责在干燥的过程中,泥板的四周很容易翘起来。
其次,在压好泥板以后,必须在泥板的四周分别压上一块小泥片以防止四周发生翘起的状况。
同时,为了保证泥板能够削起来不会裂,必须等泥板完全干燥,若是不能完全干燥,其硬度达不到要求,便会很容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功亏一篑。
所以,泥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确实是最难成功的,平均一个泥板从压制到成型需要十天由于其脆弱性,常常刮裂,或者是在装窑的时候由于硼板的粗糙,会发生断裂。
这个问题我选择了铺一层Al2O3粉减少摩擦力,这样装窑的时候就很轻松了。
在印坯工艺方面,由于开始印坯的时候对于基本情况的不熟悉,直接用捏的泥片上去印,这样的问题就是坯体厚度不匀。
后来用割泥线,也不能完全割平整。
在请教了雕塑瓷厂的印坯师傅之后,我自己动手学着做了一个割泥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制作甲骨文时,我严格按照泥板的尺寸进行制作。
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坯体的收缩率问题。
根据试烧,泥板的收缩率为21.35%比印坯成型的甲骨片收缩率12.33%要高。
具体原因是泥板的含水率较高,细度高,可塑性大,而甲骨片的泥巴是我自己配制,因此两个坯不能采用一起上釉一起烧制的方法。
在施釉方面,由于泥板的面积很大,刚刚开始施釉的时候,没有注意及时补水,坯体有粉尘。
同时,由于坯体可能存有气泡,釉面出现针孔。
在施釉的时候,应该注意釉层的厚度。
通过试烧我发现,薄的釉层坯体中张应力较小,有利于坯釉的结合,但是根据试片,釉太薄又会出现干釉情况。
另外在烧成的时候,由于对釉料的流动性考虑不足,对施釉技巧的不熟练,导致了在烧制第一块泥板和甲骨文的时候出现了缩釉的情况。
为此我特意请教了材料学院的刘阳教授和成岳教授,因而经过分析和思考,我觉得是釉料干燥时收缩过大,釉层过厚;坯釉之间的结合力不同导致的,坯料与釉料在烧成和干燥过程中会发生收缩,二者的收缩不相同。
如果坯料与釉料的收缩相差过大,便会发生釉料开裂。
4作品材料创新和装饰
这套作品我的装饰方法较为简明,并对部分材料和原料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在刚刚开始压泥板的时候,的确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均已在上文阐明,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我开始了尝试。
(见图)
图9自制压制泥板的工具
我用一块55*30厘米的木板做底板,然后用厚度为3厘米的木条,围成所需泥板的大小,将割好的泥片放入到围成的木条内,然后用锤子和木块砸实,以除去泥巴内的气泡。
阴干4天后晾晒3天。
通过这个方法所压制的泥板具有易于成型且不变形,不翘起,方便雕刻的优点。
缺点是费时间,费人力,不适用于批量生产。
印坯的坯体所用的泥巴,也是我自己配制的,其主要原因是普通的泥巴在干燥后修坯的时候常常出现断裂的情况,经过认真思考,我在黏土里面重新调进了SiO2。
在做试片时,由于SiO2量没有控制好,导致粘土可塑性变差。
经过试验,最终黏土SiO2含量控制在合理值,在试验甲骨片时,加入Fe2O3含量为7.82的紫金土,最终烧制得成色较为逼真的甲骨片。
(见图)
图10调制黏土后烧出的甲骨片效果
在釉料方面,为了能得到甲骨片所需要的效果,我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但是由于釉料烧成后的光泽度,颜色的深度以及釉面的气泡、缩釉等原因,我在制作其中一个甲骨片的时候,直接在坯体上做文章,不上釉一次性烧成,效果较好,在制作第二片甲骨的时候,为了体现出骨片的饱经沧桑的岁月感,没有选择施颜色釉,而是在坯体上喷洒了一层调制好的泥浆。
通过测试,减少泥浆中助溶剂SiO2的含量,加入少许长石和水,配以含Fe2O3量为3%的精陶泥浆,效果也基本令人满意。
是由于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的比率不同,在分开烧制后使用3010环氧树脂进行装饰。
环氧树脂及其固化物具有力学性能高、固化收缩率小、工艺性稳定性好的特点,按照2比1的比例进行调制,同时加上特级浓缩树脂颜料,搅拌十分钟后出去气泡,将甲骨片定位好以后缓慢倒入手机屏幕的凹槽里面。
经过24小时的固化以后,屏幕晶莹剔透,效果较好。
.
图113100聚酰亚胺类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
5作品展示
经过测量展厅的桌子为一张长四米,高一米二的台子,为了展示,我选择用木条做成了一个架子,一衬托其手机的造型,然后将作品斜置放在木架子上面。
最后,灯光从斜上方打下。
展示灯光要以柔和的桔黄色暖调为主,气氛温馨。
使人在光照的环境中更舒适,更安逸,不易疲劳。
光源、灯具不能引人注目,需将观众把注意力放在观赏展品上。
重点突出展品,采用局部照明以加强其周围环境的亮度对比。
作品背景亮度和色彩不能喧宾夺主。
背景应当是无光泽,无色彩饰面。
图12展示准备工作和效果
结语
在陶瓷设计中,造型、颜色、质感是三个重要元素。
而造型又是陶瓷设计美感中的关键一环。
这套作品在制作过程中着重突出的就是形体,对于形体的把握一直在创作中摸索,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期间有过成功也有失败,通过不断地思考、实验、总结,在潜意识里也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后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态度。
本套作品在我的指导教师丁传国老师的多次指导下最终完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在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之下还是一一的克服了。
在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比如自己对泥巴的掌握还是不够好,在泥坯衔接的时候干湿度掌握的不好导致泥坯开裂;还有在吹釉的过程当中,对釉面的厚薄度掌握的不是很好,有些地方吹太厚,有些地方吹太薄,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这次的毕业设计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性以及耐性和探索精神。
让我从中体味到陶艺创作虽有不易,但更重要的是想法如何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
让自己的生活感触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有内容可读。
这几个月,我学到的最刻骨铭心的教训就是“欲速则不达”,不仅是做陶瓷,做任何事情,这个教训都可以让我不断提高自我。
《典•尚》陶艺作品是对我大学四年所学的总结,更是我迈向陶艺创作的开始,以后还会有《典•尚》其他系列作品被创作出来的。
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朱骛涵.多角度的考释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研究综述[J].剑南文学,2011
[2]曹玮.周原新出西周甲骨文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3
[3]杨锁强.周原甲骨文的书法艺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4]崔波.论甲骨文的文献学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7
[5]胡冰茹.穿越经典——传统文化的理性传承与和谐发展[J].时代文学,2008
[6]李俊国.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艺术[J].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2
[7]秦锡麟,张婧婧.现代陶艺的世界性、民族性、地域性及个性[J].陶瓷学报,2005,
[8]刘芳,雍幼青.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J].中国陶瓷,2006
[9]金银珍.现代陶艺的哲理性阅读[J].中国陶瓷,2005
[10]黄胜,王鹤.现代陶艺与展示方式[J].艺术百家,2008
[11]龚保家,李青.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结合[J].中国陶瓷,2006
[12]张景辉,张微微.现代陶艺创作中的极限性思维[J].中国陶瓷,2008
[13]智睿.创新精神从何而来[J].中国青年研究,2012
[14]趋势对话:
从苹果手机的成功看智能手机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1
[15孙超.《窯火中的創造》.台北縣政府.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9年6月
[16]ChuckMartin.《TheThirdScreen:
MarketingtoYourCustomersinaWorldGoneMobile》.
NicholasBradleyPublishingLimited,2011
致谢
四年前,我怀着对景德镇陶瓷学院一如往昔的深爱、向往与期待重新踏入校园。
四年后,“崇德尚学,陶冶成器”的信念,让我必须满怀使命、挺起胸膛的说:
“我们,以及我们正在把握和即将把握的企业,理应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崛起的脊梁。
”
四年充实的生活告诉我,只有不断经历考验、挫折、甚至失败,才能逼近我们最终的理想。
生于斯时,长于斯境,唯有以双倍的努力、十倍的耐心、百倍的豪情和千倍的执着来完成原赋的使命。
在此,首先要对我的恩师——丁传国老师,致以最深的感谢。
在我懵懂时,他用振聋发聩的棒喝让我警醒;在我迷失时,他用循循善诱的教诲抹去我心头的尘埃;在我痛苦时,他的精神力量让我在心底始终拥有支撑。
生有吾父,教有吾师,幸甚。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慧文大姐怀着她那伟大的母性,无比耐心、无私无求的给予我持续的帮助,没有她,论文无法顺利完成。
也要感谢林则钦师兄,他同五年前一样的真诚与宽厚,在最后时刻对文章的指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还有我的同窗、朋友们,老李、老赵、老陈、老卢……是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实际的援助,帮我渡过了一处处的难关。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女友,他们期待的目光、未来的责任和时时可以寻求的慰藉,是我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即将结束再次学习的生活,相信等待我的是一片充满机遇、风险与快乐的土地;也相信我和同仁们的事业必将如涅磐之凤、浴火之凰;更加相信,不朽的民族精神终将引领我们创造新的奇迹!
“风雨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襟怀。
行方智圆煅内蕴,海阔天空铸宏图。
”这一切的一切又终难用“感谢”两个字来表达,唯有不懈地努力,以回报人生路上赐予我的种种暖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典尚 陶艺 作品 创作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