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188769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47.98KB
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含答案
清单一 德黑兰会议的落实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背景
(1)形势的根本好转:
到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反法西斯联盟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加强合作.
①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签署《开罗宣言》,宣布对日本作战的目的,提出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②德黑兰会议:
美、英、苏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
2、过程
(1)美、英盟军集结兵力.
(2)1944年6月,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
3、意义
(1)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2)使希特勒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大大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3)鼓舞了欧洲被占领国家,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大陆开辟的反德国法西斯的战场.确切地说,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直接对德军作战.这个战场就是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
清单二 其它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
欧亚各国的抗战和抵抗
1.欧洲国家
(1)法国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并建立“自由法国”委员会,坚决抗击德国法西斯.
(2)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一直坚持武装斗争.
(3)其他各国也普遍开展了抵抗运动.
2、亚洲国家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人民都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打击侵略者.
清单三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中国战场的贡献
1.地位
(1)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2)中华民族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抗击日本法西斯,是世界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
(3)七七事变后,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军主力.
2、贡献
(1)有力支援了其他遭受日本法西斯侵略威胁的国家.
(2)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减轻了盟军的压力.
(4)民族牺牲巨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对其他战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清单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
1.法西斯国家相继投降
(1)意大利的投降:
①背景:
北非战事结束,盟军进攻意大利.
②经过:
1943年8月,盟军占领西西里岛.意大利政变,法西斯政权被推翻.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③意义:
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2)德国投降:
①背景: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腹背受敌.美、英、法、苏四国军队进入德国境内.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对德作战行动.苏军发动柏林战役.
②经过: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日本法西斯溃灭:
①背景:
中途岛海战后,美军采取“跳岛进攻”战术,逼近日本.《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②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③意义:
标志着二战正式结束.
2、安排战后事宜
(1)雅尔塔会议:
①时间:
1945年2月.
②参加国:
美、英、苏.
③内容:
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2)波茨坦会议:
①参加国:
美、英、苏.
②内容:
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雅尔塔会议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
清单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性质
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影响
(1)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人类维持世界和平的新尝试——联合国诞生.
(3)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①德、意、日三国溃败;英、法严重削弱;美、苏地位凸显.
②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③世界重心由欧洲开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4)客观上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探究点一 二战期间的国际会议
[史料探究]
材料一 2004年6月,来自16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数十个国家的几千名来宾参加了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仪式.在庆典仪式中,希拉克总统为老兵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总统向老兵们致词说:
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
“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决定诺曼底登陆行动的是哪一次会议?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希拉克总统对老兵们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答案] 德黑兰会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了苏德战场苏军的压力;与苏德战场东西夹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
材料二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
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告》
(2)根据材料二,雅尔塔会议公告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答案] 根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
[结论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会议
名称
背景
主要内容
意义
开罗
会议
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为加速战争的进程而召开
签署《开罗宣言》,规定:
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各国协同对日作战,加速日本投降
德黑
兰会
议
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等
加速德国法西斯溃灭的进程
雅尔
塔会
议
苏军收复国土,已越出国境;美、英、法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德国败局已定
加快战争进程(如苏联出兵东北)、战后对德国的处理、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等
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雅尔塔体制
波茨
坦会
议
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的前夕;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加速日本的投降,巩固对德的胜利
探究点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致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8月6日,美国以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调查该市死伤总数,死者计6万人,伤者10余万人,而伤者亦大多数无法治疗.
——《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记》
(1)结合材料一、二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答案] 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因素,但起了加速日本投降和减少盟军人员伤亡的作用.
材料三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尼米兹海军上将认为:
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苏联方面认为:
苏联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但注定了日本命运的首先还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
——摘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2)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
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
为什么?
[答案] 美国海军的优势;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投放原子弹.不完全公正.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
[结论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根本原因)
协调了反法西斯各国行动,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优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4)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一战场之所以被称为第二战场,是相对于( )
A、苏德战场 B、北非战场
C、东南亚战场D、意大利战场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诺曼底登陆主要是针对德国法西斯的作战,当时,在苏德战场,苏军与德军正展开激战,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故新开辟的战场被称为欧洲第二战场.
2、下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 )
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
B、收回台湾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
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解析:
选B 由图片可知参加会议的是中、美、英三国,由题干可知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且其内容涉及中国,可知该会议是开罗会议,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
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因此答案为B.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关制止日本侵略的国际会议和文件有( )
①《波茨坦公告》 ②开罗会议 ③德黑兰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题干要求是“制止日本侵略的国际会议和文件”,德黑兰会议重点是研究对德作战,因此不符合题意,①②④都正确,选B.
4、下图是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柏林的场景,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A、法西斯德国的灭亡B、欧洲战场的结束
C、苏德战争的结束D、亚洲战场的结束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B、C三项都是攻占柏林的影响,只有B项符合题干的要求,D项与攻占柏林无关.
5、“性情和善的年轻男子,平常做梦也不会把刺刀插进任何乡下孕妇的肚子;一旦驾起飞机,却可以轻而易举对着伦敦或柏林的满城人口摁下按钮投下炸弹,或在长崎投下末日的原子弹.”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此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反思战争
B、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技术基础
C、德日法西斯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D、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解析:
选A 原本性情和善的男子,在战争中变成了狂人,因此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故A项正确.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
“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其中“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史实是( )
①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日本突袭珍珠港
③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
④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A 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德国残害犹太人的基地,故①正确;日本突袭珍珠港是发动的侵略战争,属于“破坏和平罪”“战争罪”;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是用平民进行活体实验,属于“违反人道罪”,故③正确;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属于“破坏和平罪”“战争罪”.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6分,共2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束后,有人主张对法西斯战犯一律处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尖锐地指出:
“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话,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整个审判耗资750万美元.从1948年11月4日起宣读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到12日才读完.判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执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京审判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重大意义.(6分)
解析:
第
(1)问,从审判持续时间、耗资、取证、结果等方面概括其特点.第
(2)问,结合对法西斯主义、法制思想、人类正义和世界和平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其意义所在.
答案:
(1)特点:
审判耗时长,取证困难,耗资巨大,部分法西斯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2)意义:
惩办法西斯战犯、消灭法西斯主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人类的正义,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纳粹政权的恶行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在大部分德国城镇,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火车站和公共事业设施被毁.粮食供应紧张,燃料缺乏,饥饿和寒冷成了居民的主要威胁.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爬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香烟成了抢手货,往往成为物物交换中的计量单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换中的“找头”.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
——据《解放日报》2012年2月2日
材料二 欧根·科贡的《党卫队国家》一书,条理清楚地向读者揭示了党卫队的真相;雅斯贝斯的《罪责问题》一书,提出每个德国人都有道德罪行和抽象罪行,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点.战后初期,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仅柏林一地就有2000多个,大多没有暖气,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
——据《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
(1)依据材料一,“纳粹政权的恶行”指的是什么事件?
如何理解其“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这句话.(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6分)
解析:
第
(1)问,“纳粹政权的恶行”指的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材料从二战对德国民众的生活水平、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第
(2)问,从战争中反思,从处理国际争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措施所在.
答案:
(1)事件: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理解:
城镇及公共设施破坏严重;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短缺;经济秩序混乱;民众的道德水平下滑;周边国家对德敌意严重.
(2)分析:
大国深刻反思反省战争;相关政府主动承担战争责任,致力于发展经济;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塑造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采取和平协商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一、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1、不同点
(1)背景:
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影响:
①一战后欧洲削弱,但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二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②一战后只有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二战后,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③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3)性质:
一战时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时,初期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后来随着苏联等国的参战,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法西斯制度,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4)规模:
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
2、相同点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各种矛盾交织,形成了军事集团.
③德国是挑动国.
(2)影响:
①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
②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欧洲在世界地位均下降,而美国实力加强.
③都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④都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⑥都促使社会主义与和平思想的发展.
(3)性质:
都具有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针对训练]
1、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战争的性质相同
B、德国和日本都是战败国
C、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D、最终都是正义战胜邪恶
解析:
选C 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日本是战胜国,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两次战争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体系,可知A、B、D三项错,答案选C.
二、三大战场的战争进程
1、太平洋战场
(1)开始:
1941年12月7日,日本轰炸珍珠港,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2)转折: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美国重创日军,美国开始掌握太平洋战争主动权.
(3)反攻:
1942年8月,美军攻占瓜岛,从此牢牢掌握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最早转折的战场,也是最早反攻的战场).
2、北非战场
(1)开始: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2)转折:
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英、美掌握战争主动权.
(3)反攻:
1942年美、英联军“火炬”两栖登陆,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顺利结束(最早结束的战场).
3、苏德战场
(1)开始:
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电袭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
(3)反攻:
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苏联红军开始反攻.
[针对训练]
2、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国领导人话中反映的史实,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兰西的抵抗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 ②我要求国会宣布……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存在着战争状态 ③第二战场的开辟对苏联有多重要呢?
……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④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战无不胜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①法国战败是在1940年6月;②指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③第二战场开辟于1944年6月;④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年10月.本题选B.
[时间:
5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
“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0年”可知,此时的德国正值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故A项正确.
2、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丘吉尔曾发表言论指出,“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丘吉尔“中立”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对纳粹德国存在着畏怯心理
B、遵守《慕尼黑协定》
C、支持绥靖政策以求国家安全
D、对集体安全落空的失望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丘吉尔采取中立的态度是二战前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体现,故C项正确.
3、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美、英、苏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行动开始于( )
A、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三国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
解析:
选A 1941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提供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标志着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故A项正确.
4、希特勒在二战初期极力鼓吹“闪电战”这一新战术的丰功伟绩.与这一新战术运用不符的是( )
A、德国在进攻波兰中首次使用
B、实行“施里芬计划”攻占法国
C、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
D、在莫斯科战役中宣告破产
解析:
选B 实行“施里芬计划”发生在一战期间.
5、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历时一年到达陕北吴起镇.这一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发生于此期间的重大事件是( )
A、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B、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C、西班牙内战爆发
D、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解析:
选A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1936年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6、某学者评价二战中某战役时说:
“1940~1941年英国得以避免全面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做出了一些明智的投资——特别是在战斗机、雷达和密码破译上,这帮助英国补偿了一些劣势.”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发生于英德之间的一场重要空战
B、该战役使德军的“闪电战”宣告破产
C、科技发展对战争结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D、丘吉尔在该战役爆发前出任英国首相
解析:
选B 1940年,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连续大规模空袭英国;1941年,莫斯科战役失败,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7、“到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正当士兵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这一战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
A、列宁格勒战役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库尔斯克战役
解析:
选C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
8、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及早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制止大战爆发 ②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③和平来之不易,不能让大战的悲剧重演 ④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依据史实正确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根据列举项再现有关史实作对应分析即可确定正确选项.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9月)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政府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选修 三教 第三 单元 12 反法西斯 战争 胜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