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167195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6.77KB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
1.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2.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
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报刊亭的老板,卖早餐的小贩……
你对哪些人印象深刻呢?
他们的那些事例让你记忆深刻呢?
二、回顾前文。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①通过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③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
这些方法你还记得吗?
我们今天就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注意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三、写作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写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他(她)的哪个特点让你印象深刻?
他(她)的这个特点是通过哪几件典型的事例表现出来的?
(自读课本中的图表,总结技巧)
2.让学生先确定写作对象(人),再确定文章线索(特点),最后补充作文素材(典型事例)。
3.列框架,先确定好框架,再动笔。
注意要正面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四、写作点评。
1.学生写完后与同桌交换交流,也可以小组内交换交流。
2.选择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
写作的重点在于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生动、流畅,等等。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选题:
对象(人)→特点→事例
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通过这次习作,学生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素材,要留心观察,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
我是吴宓①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
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
学生上课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
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
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
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
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xī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他就像是一座钟。
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
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
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⑤比起教学上的一丝不苟,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
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⑥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
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⑦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
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
“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
我还可以讲课。
”
⑧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
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
“我是吴宓教授。
”
【注】①吴宓(mì)(1894—1978):
陕西省泾阳县人。
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
中国学者、诗人、教育家。
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名鼎鼎()晨xī()
2.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①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勤奋
②
③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④
3.文段⑤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品味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1)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2)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
“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
我还可以讲课。
”
5.仔细阅读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dǐng曦
2.①潇洒(或功底深、才华出众)②半夜备课,早起诵读③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④为学生拦车,请学生吃饭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
(1)“连忙”一词,看出吴宓老师生怕学生出事,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意近即可)
(2)“急切”一词,表现了吴宓老师渴望走上讲台的迫切之情。
(意近即可)
5.体现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对于无法从事教学的不甘。
作者用该句作为全文的结尾,表达了他对吴宓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
3.
一棵树,三堂课
查一路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诞三尺地抬头望。
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
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桃树摔的。
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
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
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
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
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妹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
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你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
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请意,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
而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
那是一种青涩的溢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
于是,我只好等待。
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
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不翼而飞。
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
我对着桃树哭喊,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未成热的果子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热的鸭子往往也会飞。
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垂涎三尺:
窘况: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三堂课”的具体内容,再用文中的三句话分别指出“三堂课”给了作者哪些启发。
“三堂课”的具体内容:
“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
4.文中作者从挑树上感悟到的三个启发中,你对哪一个的感触最深?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垂涎三尺:
形容嘴馋到极点。
窘况:
非常困难又无法摆脱的境况。
2.用比喻手法将“鼾声”比喻成交响乐中的声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我们一家四口睡觉的踏实,引出下文自己的感悟。
3.“三堂课”的具体内容:
①爬树摘桃。
②看管桃树。
③等待桃子成熟,失去桃子。
“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
①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②财富是诱人的……让看管他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使人感到轻松,踏实。
③在生活中需要恰当的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4.略
4.
背后那双眼
①那一年,我读中二。
②清楚地记得:
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
③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因禁于文字的女孩——既爱读,也爱写。
握在手中的那管笔,仿佛藏了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④一日,我鼓起勇气,以“漪佩”为笔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⑤两周以后的一个早上,才踏出房间,使听到爸爸喊道:
⑥“过来。
”
⑦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
⑧“这漪佩,是你吗?
”
⑨爸爸那张好像“发霉面包”的脸,使我本能地起了战栗性的惧怕,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
①“是。
”
①接下来的那一周,信件惊人地多—不是一封一封地飞来,而是一叠一叠地涌来,信箱几乎都撑破了。
①爸爸坐在身边,拆信、读信。
然后,成堆地用橡皮筋子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
我很强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厖信从十多层楼上往垃圾桶扔下去时,发出了闷闷的声音,我明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阵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
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很大的一个疙瘩。
它连同生命里许多快乐与不快乐的事儿深深地埋葬在我记忆的底层里。
①事隔30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
“我怕地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
①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
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地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
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
⑦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
1.用一句话概括这件往事。
2.理解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
(1)第⑨段中“发霉面包”:
(2)第11段中“撑破”:
(3)第13段中“疙瘩”:
3.时隔30年,爸爸依旧记得“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明了什么?
4.文章16段的空白处,应填一个比喻句,请根据上下文将它写出来。
5.当“我”将信一捆一捆地往垃圾桶里丢的时候,你认为“爸爸”会想些什么?
请写下来。
1.回忆父亲不让“我”交笔友的事。
2.
(1)爸爸生气后的脸色难看。
(2)说明信很多。
(3)比喻很重的心事。
3.从侧面衬托出爸爸对“我”的关心爱护
4.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5.示例:
女儿,不要怪爸爸,虽然我也希望你能开朗一些,交到好朋友,但我更怕年幼的你不小心交友不慎,那会害了你一生的。
你以后一定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的。
5.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我被护士领着准备去八楼手术。
病房门口,一位小女孩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临出门那一刻,他又对同病房的人说:
“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我第二天清醒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
“帮帮我吧。
”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
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
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讨厌。
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
“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
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
“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做生意最忌讳强行推销的。
”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
“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样,我们越不买。
”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这天,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想,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我悄悄问护士,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
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
”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
“她智商不高,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
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
我说:
“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
”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改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______________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先前买了小女孩的面包,后来却不愿再买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而“我”最后给小女孩留下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人物心理。
(1)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
(2)“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
”我怯生生地问。
4.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我”的丈夫,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折。
5.在同护士的对话中,得知这个女孩的智商不高,她甚至不懂如何快速卖掉她的面包。
或许“我们”对她的冷遇她根本没感受到,那“我”为什么还要抱有深深的歉意和自责?
1.②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④“我”了解到真相
⑤“我”给小女孩留了钱和信(意思对即可)
2.误会小女孩是个心术不正的人“我”知道了小女孩的情况,误会解除
3.
(1)“忙”字写出了丈夫毫不迟疑的情态,表现了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2)“怯生生”表现了“我”对女孩的关心和歉疚之情,担心伤害到她。
(意思对即可)
4.我的丈夫是一个善良、关爱他人的人。
从情节上看,丈夫的数落为“我”的意识转变作了铺垫,才会有后面的牵挂与询问,最终留钱给小女孩。
从表现中心看,丈夫身上寄寓了作者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的美好愿望。
(意思对即可)
5.可能小女孩真的感受不到我们的冷遇,但我们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对待弱者,应该富有最基本的同情心。
(意思对即可)
6.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________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________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______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
“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
“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紧,猛地问道:
“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
”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
“干啥?
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
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______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
“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选择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
不紧不慢手忙脚乱饱受风霜争先恐后
2.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而______,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3.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4.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中提到我当时“鼻子有些酸酸的”,为什么?
5.作者写到第⑧自然段就可以结尾了,为什么又多写了第⑨自然段?
是否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6.“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
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
(2)
(3)
1.争先恐后手忙脚乱不紧不慢饱受风霜
2.恶作剧(或淘气)手忙脚乱河面结冰年老体弱
3.因为老人失去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他的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为“我们”摆渡,接“我们”上下学,仿佛为他儿子做的一样,所以“心里好受些”。
4.一来为老人的遭遇感到伤心,二来为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愧疚。
5.不会感到画蛇添足。
因为文章的最后是作者的真实感受,有了这句更加让我们体会到“我”对老人的思念以及老人对“我”的深远影响。
6.示例:
(1)父母把子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
(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3)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合理即可)
7.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
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
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
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
“张晓琴,你笑什么?
”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
“老师,他在画你——”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
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
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
”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
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
明天叫你家长来。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平静下来。
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
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
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
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
“老师辛苦了!
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
”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
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āiái)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⑪“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
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
他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
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
⑫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好几张奖状端端地贴在墙上。
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xiāoxiào)。
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
“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
⑬我笑道:
“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得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
⑭“对不起,老师!
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
”潘小锋说道。
⑮“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学习,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
”我还是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
⑯“我会的,没问题。
”他爽快地答应了。
⑰我欣慰地点点头,说:
“好了,我也该走了。
”他父亲忙说道:
“那我送送您吧!
”
⑱“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
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
⑲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yìmì)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
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五 单元 习作 一个人 特点 具体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