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docx
- 文档编号:29165585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24MB
电气安全.docx
《电气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安全
第一章
1.企业高压配电方式:
放射式、树干式、环式
2.电气事故类型:
(1)触电事故
(2)电击(3)静电危害事故(4)雷电灾害事故(5)频射电磁场危害(6)电气系统故障
3.电气火灾的扑救:
(1)干粉灭火器(NaHCO3或(NH4)n+2PnO3n+1)
二氧化碳灭火器(液态CO2)
泡沫灭火器(AlSO4、NaHCO3)
第二章
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分为绝缘、屏护和间距。
2.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就是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填空题)
3.绝缘的概念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4.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Ω·m
5.
(1)屏护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
(2)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遮栏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m,网眼遮栏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下表规定距离。
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1.2m,户外不小于1.5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m。
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m。
(注意里面的数字)
(3)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
”等标志。
6.电缆管线应尽可能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下方。
7.
(1)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
(2)间距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
在间距的设计选择时,既要考虑安全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要求
8.吸收比是加压测量开始后60S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与加压测量开始后15S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第三章
1.系统接地的型号说明: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
T: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
I:
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
(2)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
T:
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
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3)“—”后的字母用来表示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
S:
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C:
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2.IT系统概述
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高阻抗接地
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保护接地是应用最广泛的安全措施之一,不论是交流设备还是直流设备,不论是高压设备还是低压设备,都采用保护接地作为必须的安全技术措施。
3.
(1)接触电动势是指接地电流自接地体流散,在大地表面形成不同电位时,设备外壳与水平距离0.8m处之间的电位差。
(2)接触电压是指加于人体某两点之间的电压
4.跨步电压是指人站在流过电流的地面上,加于人的两脚之间的电压
5.考试时要求能找出图中的错误,写出原因并修改。
6.IT系统的安全原理
(1)
式中:
U—相电压;Up,Ip—人体电压和人体电流;Rp—人体电阻;Z—各相对地绝缘阻抗
讨论:
Z是绝缘电阻R和分布电容C的并联阻抗。
1.若绝缘阻抗中的容抗比电阻大得多,可以不考虑电容;
2.对于对地分布电容较大,对地绝缘电阻很高的情况,由于绝缘阻抗中的电阻比容抗大得多,可以不考虑电阻
(2)由于接地电阻RE和人体电阻Rp并联,且RE《Rp,则对地电压为:
因为RE《|Z|,所示设备对地电压大大降低。
只要适当控制RE的大小。
即可以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以内。
7.低压设备接地电阻
(1)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单相接地电流很小,为限制设备漏电时外壳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
(2)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由于配电网分布范围很小,单相故障接地电流更小,可以放宽对接地电阻的要求,取RE≤10Ω。
8.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接地电阻(了解)
(1)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的架空线路和高、低压共杆架设的架空线路,其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和金属杆应与零线连接,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宜与零线连接。
与零线连接的电杆可不另做接地。
(2)沥青路面上的高、低压线路的钢筋混凝土和金属杆塔以及已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钢筋混凝土的钢筋、铁横担和金属杆塔,也可不与零线连接。
(3)三相三芯电力电缆两端的金属外皮均应接地。
(4)变电所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可利用主接地网接地。
与架空线路连接的单芯电力电缆进线段,首端金属外皮应接地。
如果在负荷电流下,末端金属外皮上的感应电压超过60V,末端宜经过接地器或间隙接地。
9.TN系统的安全原理及类别
(1)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即外露导电部分)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ISS能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设备断开电源,消除电击危险。
(2)在三相四线配电网中,应当区别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
⏹前者即中性线,用N表示;
⏹后者即保护导体,用PE表示。
⏹如果一根线既是工作零线又是保护零线,则用PEN表示。
(3)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方式
10.TN系统速断和限压要求
(1)单相短路电流足够大
U——配电网相电压;
ZL——相线阻抗;
ZPE——保护零线阻抗;
ZE——回路中电器元件阻抗;
ZT——变压器计算阻抗;
Z——相零线回路阻扰,
Z=ZL+ZPE+ZE+ZT
(a)相零线回路阻抗Z不能太大,以保证发生漏电时有足够的单相短路电流,迫使线路上的保护元件迅速动作。
(b)就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而言,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致命的危险性越大,引起心室颤动所需要的电流越小。
因此,确定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应当同时考虑可能的接触电压。
(2)由接零等值电路可以求出保护装置动作前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为:
(3)由接零等值电路可以求出保护装置动作前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为:
如线路截面较小,保护零线与相线紧邻敷设。
对地电压可按下式简化计算:
RL——相线电阻;
RpE——保护线电阻;
Kc——计算系数,0.6~1
如导体材质相同,则m=相线截面/保护线截面。
对于电缆和绝缘导线,m≈1~3
(4)由于地面对地电压曲线分布规律随接地体特征及其施工方式而异,发生触电的位置受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最大接触电压可能难以确定。
(5)国家标准以额定电压为依据作了一个比较简明的规定:
⏹对于相线对地电压220V的TN系统,手持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的短路保护元件应保证相、零线短路持续时间不超过0.4s;
⏹配电线路或固定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应保证短路持续时间不超过5s。
⏹如配电箱引出的线路中,除固定设备的线路外,还有手持式、移动式设备或插座线路,短路持续时间也不应超过0.4s。
(6)为了实现保护接零要求,可以采用一般过电流保护装置或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漏电保护)。
11.重复接地(考接法)☆☆☆
定义:
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
12.重复接地的要求
☐重复接地可以从零线上直接接地,也可以从接零设备外壳接地。
☐户外架空线路宜采用集中重复接地。
☐以金属外皮作为零线的低压电缆,也要求重复接地。
☐线路上的重复接地宜采用集中埋设的接地体,车间内宜采用环形重复接地或网络重复接地。
零线与接地装置至少有两点连接,除进线处的一点外,其对角线最远点也应连接,而且车间周围过长,超过400m者,每200m应有一点连接。
☐一个配电系统可敷设多处重复接地,并尽量均匀分布,以等化各点电位。
☐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在变压器低压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10Ω的场合,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30Ω,但不得少于三处。
☐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共同敷段的两端应做重复接地。
13速断保护元件作用
(1)保护设备和线路
(2)防止间接接触电击
14.保护导体有哪些
(1)外露可导电部分;
(2)外部可导电部分;
(3)主接地端子;
(4)接地极;
(5)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
15.等电位联结
☐指保护导体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生产用的金属装备以及允许用作保护线的金属管道等不带电导体之间的联结(包括IT系统和TT系统中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之间的联结)。
☐保护导体干线应接向总开关柜。
总开关柜内保护导体端子排与自然导体之间的联结称为总等电位联结。
☐于用电设备或配电箱,如其保护接零难以满足速断要求,或为了提高保护接零的可靠性,可将其与自然导体之间再进行联结。
这一联结称为局部等电位联结或辅助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最小截面不得小于最大保护导体的1/2,但不得小于6mm2;如系铜线,也不需大于25mm2。
☐两台设备之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最小截面不得小于两台设备保护导体中较小者的截面。
设备与设备外导体之间的局部等电位联结线的截面不得小于该设备保护零支线的1/2
1-接地体;2-接地线;3-保护导体端子排(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或接地母排);4-保护导体(保护干线);5-主等电位联结导体;6-装置外露导电部分;7-局部(辅助)等电位联结导体;8-自然保护导体(水管等);9-装置以外的接零导体。
第四章
1.要知道2M欧、5M欧、7M欧姆这三个数值
a)工作绝缘,又称基本绝缘或功能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触电的基本绝缘,位于带电体与不可触及金属件之间。
(2M欧姆)
b)保护绝缘,又称附加绝缘,是在工作绝缘因机械破损或击穿等而失效的情况下,可防止触电的独立绝缘,位于不可触及金属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
(5M欧姆)
c)双重绝缘,兼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
(7M欧姆)
2.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保护(只要知道是哪5类就可以了)
(1)按照触电防护方式,电气设备外壳防护分为5类
0类、0Ⅰ类、Ⅰ类、Ⅱ类、Ⅲ类
(2)按外壳特征分为以下三类Ⅱ类设备:
(了解即可)
(a)第一类,全部绝缘外壳的Ⅱ类设备。
此类设备其外壳上除了铭牌、螺钉、胡钉等小金属,其他金属件都在连接无间断的封闭绝缘外壳内,外壳成为加强绝缘的补充或全部。
(b)第二类,全部金属外壳的Ⅱ类设备。
此类设备有一个金属材料制成的无间断的封闭外壳。
其外壳与带电体之间应尽量采用双重绝缘;无法采用双重绝缘的部件可采用加强绝缘。
(c)第三类,兼有绝缘外壳和金属外壳两种特征的Ⅱ类设备。
3.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安全电压额定值
区段:
交流(工频):
无论是相对地或相对相之间均不大于50V(有效值);
直流(无纹波):
无论是极对地或极对极之间均不大于120V。
限值:
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限值为50V、直流电压的限值为120V。
我国标准还推荐:
当接触面积大于1㎝2、接触时间超过1s时,干燥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33V、直流电压限值为70V;潮温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16V、直流电压限值为35V。
安全电压额定值:
具体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规定了安全电压的系列,将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规定为:
42V、36V、24V、12V和6V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
⏹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
⏹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
■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4.电气隔离的安全原理
电气隔离实质上是将接地的电网转换为一范围很小的不接地电网。
5.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场所
(1)带金属外壳的Ⅰ类设备和手持式电动工具,安装在潮湿或强腐蚀等恶劣场所的电气设备,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临时性电气设备,宾馆类的客房内的插座触电危险性较大的民用建筑物内的插座,游泳池,喷水池或浴室类场所的水中照明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以及医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疗设备(胸腔手术室除外)等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对于公共场所的通道照明及应急照明电源,消防用电梯及确保公共场所安全的电气设备的电源,消防设备(如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水泵、消防通道照明等)的电源,防盗报警装置的电源,以及其他不允许突然停电的场所或电气装置的电源,若在发生漏电时上述电源被立即切断,将会造成严重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应装设不切断电源的漏电报警装置。
第六章
1.电气设备故障类型:
短路、断路、过电压、低电压、过载
2用电设备外壳防护等级数字的含义
根据GB4208-84标准,外壳防护等级按如下方法标志
第一位数字表示第一种防护型式等级;第二位数字表示第二种防护型式等级。
仅考虑一种防护时,另一位数字用“×”代替。
前附加字母是电机产品的附加字母,W表示气候防护式电机,R表示管道通风式电机;
后附加字母也是电机产品的附加字母,S表示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第二种防护型式试验的电机,M表示在运转状态下进行第二种防护型式试验的电机。
如无需特别说明,附加字母可以省略
第七章
1.危险温度是因电气设备过热所引起的,而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是由电流产生的热量所造成的。
(了解)包括:
故障短路;负荷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铁磁损耗、涡流作用;绝缘材料的劣化;漏电;电热器具和灯具的过热。
2.电火花:
电极间的击穿放电。
电弧:
大量的密集的电火花汇集成的弧光。
产生原因:
(了解)
⏹工作原因:
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如电刷与滑动处的微小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的火花、开关切合等;
⏹事故原因:
当线路和设备发生故障以及不正常操作时产生的火花、电弧,如短路、绝缘损坏、误操作等;
⏹外来原因:
雷电、静电、高频感应电火花等;
⏹机械碰撞高温工作器件:
除此以外,外界存在爆炸性混合物,或变压器周围不合理堆放的易燃物,都会促成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
3.危险物质的分类标准与分类
根据爆炸危险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分为:
Ⅰ类:
矿井甲烷及其混合物;
Ⅱ类:
爆炸性气体、蒸汽、薄雾等;
Ⅲ类:
爆炸性粉尘、纤维等。
4.危险物质的分级方法与标准
(1)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对Ⅱ类分级。
对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根据其传爆能力,采用最大试验间隙法(MESG)和最小点燃电流比法(MICR)分为:
⏹ⅡA级
⏹ⅡB级
⏹ⅡC级
(2)按导电性和爆炸性对Ⅲ类危险性物质分类:
⏹ⅢA级
⏹ⅢB级
类和级
粉尘物质类别
ⅢA
非导电性可燃纤维
非导电性爆炸性粉尘
ⅢB
导电性爆炸性粉尘
火炸药粉尘
(3)按引燃温度分组:
爆炸性物质的分组是按在用标准的试验方法试验时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划分
5.电气火灾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三类八区)
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及危险物品状态,将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三类八区。
☐第一类(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
⏹0区:
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
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
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第二类(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0区:
指正常运行连续或长时间、短时间连续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环境。
⏹11区:
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偶尔出现爆炸性粉尘、
☐第三类(火灾危险环境)
⏹21区:
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
具有悬浮、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23区:
存在固体可燃物质,并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6.防爆电器设备类型(掌握d、e、o、p、i、q分别代表什么类型)
⏹隔爆型(标志d)
⏹增安型(标志e)
⏹充油型(标志o)
⏹正压型(标志p)
⏹本质安全型(标志i)
⏹充砂型(标志q)
⏹无火花型(标志N)
⏹特殊型(标志s)
7.防爆标志的表示方法(简答题)
☐防爆型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须设制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
设备铭牌的右上方应有明显的“Ex”标志。
☐防爆标志表示法:
防爆型式类别级别组别
⏹dⅡBT3——表示Ⅱ类B级T3组的隔爆型电气设备;
⏹iaⅡAT5——表示Ⅱ类A级T5组的ia级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如有一种以上复合防爆型式,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然后标出其他防爆型式。
⏹如epⅡBT4——表示主体为增安型,并有正压型部件的防爆型电气设备。
☐对于Ⅱ类电气设备,可以标温度组别,可以标最高表面温度,也可两者都标出。
⏹如最高表面温度125℃的工厂用增安型电气设备可标志为eIIT4、eII(125℃)或eII(125℃)T4。
8.选择适当的灭火剂:
CO2、干粉、七氟丙烷、三氟甲烷、纯净水雾、1211,1301、CCl4、IG541
9.人体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
水雾枪喷口到导电体的距离,110kV应≥3m,220kV应≥5m
10.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防爆类型选型
爆炸危险
区域
适用的防护型式
电气设备类型
符号
0区
本质安全型(ia级)
ia
其它为0区设计的电气设备(特殊级)
S
2区
适用于0区和1区的防护型式
无火花型
n
10区
适用于2区的各种防护型式
尘密型
11区
适用于10区的各种防护型式
IP54(用于电机);IP65(电器仪表)
爆炸危险
区域
适用的防护型式
电气设备类型
符号
1区
适用于0区的防护型式
隔爆型
d
增安型
e
本质安全型(ib级)
ib
充油型
o
正压型
p
充砂型
q
其它为1区设计的电气设备(特殊级)
s
第八章
1.防雷的分类
建筑物按其重要性、生产性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三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凡制造、使用或储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的建筑物,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制造、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如油漆制造车间、氧气站、易燃品库等。
2区、11区及某些1区属于此。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气罐和油罐。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省级档案馆。
⏹年预计雷击次数等于和大于0.012次,小于和等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人员秘密的公共建筑物。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和等于0.06次,小于和等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和等于0.06次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考虑到雷击后果和周围等条件因素,确定需要放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年平均雷暴日15d/a以上地区,高度为15m及其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
年平均雷暴日15d/a及15d/a以下地区,高度为20m及其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
2.防雷装置
(1)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
(2)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3)上述的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而避雷器是一种专门的防雷装置。
3.接闪器滚球半径的选取
建筑物防雷类别
滚球半径/m
避雷网网格/m×m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30
≤5×5或≤6×4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45
≤10×10或≤12×8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60
≤20×20或≤24×16
4.计算题(原题)某一类防雷建筑物,如图示,在距其一边5米处有一30米高的独立避雷针,问此针能否保护该建筑物?
解:
已知h=30,hx=4,因为该建筑物为一类防雷建筑物,故hr=30m由该避雷针在hx高度上的保护半径
得
建筑物最远点所需保护距离
显然rx>r,故该建筑物能得到保护
5.防雷接地电阻
防雷接地电阻一般指冲击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视防雷种类和建筑物类别而定。
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Ω;对于不太重要的第三类建筑物可放宽至30Ω。
防感应雷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防雷电侵入波的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30Ω,其中,阀型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10Ω。
6.静电消失的方式
静电的消失有两种主要方式,即中和和泄漏。
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发生的;后者主要是通过带电体本身及其相连接的其他物体发生的。
7.防静电的措施
☐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
☐工艺控制
☐接地和屏蔽
☐接地和屏蔽
☐增湿
☐抗静电添加剂
☐静电中和器
第九章
1.高压验电器不能直接接触带电体,而只能逐渐接近带电体,至灯亮为止。
2.临时接地、庶栏和标示牌的作用
临时接地线一般装设在被检修区段两端的电源线路上,用来防止突然来电,防止高压线路的感应电以及用来放尽线路或设备上可能残留的静电
遮栏主要用来防止工作人员无意碰到或过分接近带电性。
也用作检修安全距离不够时的安全隔离装置。
标示牌用绝缘材料制成。
其作用是警告工作人员不得接近带电部分,指明工作人员准确的工作地点,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以及禁止向某段线路送电等。
标示牌种类很多,如“止步,高压危险”、“已接地”、“禁止合闸”等。
案例分析要求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气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