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乳病.docx
- 文档编号:29165582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53.78KB
第五章乳病.docx
《第五章乳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乳病.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乳病
第五章乳病
乳房不仅是女性最显著的第二性征,也是广义生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乳房的发育及其功能与妇女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乳房疾病也常常是妇声科病理变化的表现之一。
历代不少妇科专著帮设有“乳病门”,许多医学家都对乳病极为重视乳病的含义及范围:
伴随月经周期而发生乳房胀痛,乳房泌乳功能失调,或乳头异常溢液及乳部出现肿块等病症,统称为乳病;本案的范围有:
产后缺乳、乳痈、乳癖乳痛、乳头皲裂及回乳等。
产后缺乳
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
亦诱∥产后乳无汁”、“产后乳汁不行’缺乳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千哺乳期。
临床中柏缺乳多以新产后的缺乳最为常见。
缺乳有如下特点:
(1)产后开始哺乳时觉乳房不胀,乳汁稀少,“后稍多但不够婴儿哺乳。
(4)产后哺乳开始时即金无乳汁。
(3)新产后哺乳正常,因竟然高热或七情等所伤后,乳汁骤减,不足以-喂养婴儿。
临床诊断;产后哺乳时;乳汁缺乏或全无,不足于喂养婴儿为主要表现。
中医分型:
(1)虚证;乳少或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而无胀痛,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舌淡无苔,脉虚或细。
(2)实证:
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胸胁胀满,脘闷不舒或有微热,情志抑郁.苔薄白,脉弦或涩。
【治疗方法】
一、耳压法。
处方:
耳穴;①胸内分泌。
肝脾、肾、玉焦②胸肝‘胆,,脑,皮质下,交感
方法;虚证者用①方,实证者用②方.将王不留行籽用适当大小的胶布贴于选好的穴位上,并进行按压3-5分钟,便有胀痛感,每日l次,至乳汁增加为止,一般6天乳汁即通,可满足婴儿吮吸。
功效主治:
处方①益气补血;通乳。
处方②疏肝解郁,适应于气血虚弱及肝郁气滞型之乳少病症。
资料来源:
《百病耳穴诊治秘诀》
二、艾灸法
处方1穴位:
膻中乳根药物:
艾条1支
方法:
以艾条灸上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3天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
通经下乳,适应手乳汁不足。
资料来源:
《新编妇人大全良方》
处方2主穴:
乳根膻中。
少泽配穴:
足三里,期门呻俞。
台各内关等。
”
方法:
芟卷温和灸:
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次每穴施灸10-20分钟,每日灸治1-2次,3欢为一疗程,艾炷隔姜灸。
每次选用2-3个穴位,置姜片于穴位上(钻孔数个,,每穴每次施灸3-5壮,艾炷如枣棱大,每日灸治1次。
艾卷隔葱灸;取惹白适量,捣如泥膏状,敷于穴位上,上置艾卷点燃后,按温和灸法施灸。
每次选2-3个穴位,每次每穴施灸5-15分钟,每日灸治1次。
功效主治;补益气血、通经下乳。
用于乳汁不行、缺乳。
资料来源:
经验方
三、灯火灸法
处方1取穴:
乳根膻中足三里关元气海少泽
方法:
用阳灯灼灸法,每日施灸1-2壮,灸至乳汁通行为止。
功效主治:
补气益血、通乳络。
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产后缺乳。
注意事项:
施灸后应局部保持清洁,局部微红、微热者用普通消炎膏涂之。
灸后应适当增加营养,可用民间验方:
木瓜、猪蹄;黄豆各等量,慢火煎汤服,每周1一3次。
资料来源:
《灯火灸疗法》
处方2取穴:
少泽乳根膻中太冲“期门.
方法;用明灯爆灸法:
隔日施灸1次,每穴1壮,7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通乳络。
适用于肝部气滞、乳络阻闭而致产后缺乳,
注意事项:
同处方1
资料来源:
《灯火灸疗法》
四、针刺疗法
处方1取穴。
膻中、双侧乳根少泽
方法:
针刺上三穴;每日1次,刺激,留针15-20分钟,针后再热敷乳房,以助通络下乳,经1-3次均获显效。
(双).功效主治:
舒经通络、下乳,适用于产后无乳。
资料来源:
期北中医杂志.、1989一
(1);32.
处方2:
取穴:
(1)乳根(双)膻中
(2)屋翳(双)少泽
方法;两组穴轮换,每天针刺1组,.其中膻中穴用左右横刺、少泽穴点刺出血,肝郁型加太冲,平补平泻汽血不足加足三里用,补法:
无症可辨者不加配穴,先做通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母乳育婴的优点,哺乳对母亲体形健美的促进作用。
不论何型;针后均加艾条灸,每次6-10分钟,5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
活血行气,化瘀,疏通乳络。
促使垂体分泌足量的催乳素,适用于产后缺乳症。
资料来源{陕西中医1991(5):
228.
五、拔罐法
处方1取穴。
乳根薏中肩井:
少泽。
方法:
食欲差者加脾俞、胃俞;血虚气弱者加障俞、足三里;肝郁气滞型者加肝俞、期门或太冲、内关。
先取少泽穴施行三棱针点刺或毫针浅刺;留针20分钟,针刺毕,在其余穴位上采用单纯罐法或毫针罐法、皮肤针罐法(血虚气弱型,皮肤宜轻叩;肝郁气滞型宜重叩)等.,留罐10-20分钟,1---2日施术1次,3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
功效主治:
补益气血,疏肝行气,通络下乳,适用于产后缺乳。
资料来源:
《拨罐疗法》
六、浸洗法
处方1-京三棱1500克.
方法:
水2碗,煎汁1碗,洗奶,汁出为度,极妙功效主治:
活血行气、通乳络。
适用于窿滞型乳开不下。
资料来源;《外台秘要》
处方2麦芽120克
方法:
以水500毫升}煎汤洗乳房,并用木梳梳千遍。
功效主治:
通经下乳。
用于乳不通,乳汁不行。
.
资料来源:
《中医外治法类编》
七、敷贴法
处方1金针花根30。
克通草20克‘当归6克芙蓉花叶60克
方法:
上药捣烂,敷贴于乳房胀痛部位,1日2次,3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
舒肝解郁,活血通络。
适用于肝郁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
资料来源:
《中国民间草药方》
处方2酒酿1杯菊花叶适量
方法:
将酒酿炖热,另以菊花叶洗净,捣烂,取半杯汁液,冲入酒酿服之,并以上2味之余渣搅和匀,敷于患处,1日2次。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通经通乳络,适用于乳水不通,乳腺阻塞胀痛。
资料来源,《家用偏方治百病》
处方3蒲公英适量
方法:
捣烂敷于肿处,势欲成脓者,可按“乳痈”处理。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通络,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欲发乳痈。
资料来源: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料学》,
八、热敷法
处方1鲜蓖麻叶200克
方法:
将上药加水适量,煎约50-60分钟,取药汁热敷于乳房上。
功效主冶:
通络下乳,用于产后缺乳。
资料来源:
《中国民间疗法》
乳癖
乳癖是指乳房出现形状、大小、数量不一的硬结肿块,又名“乳粟”、“奶癖”。
为乳中结梭之^。
《疡医心得录》指:
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
乳癖是妇女的常见病,各年龄均可发生,乳癖包括西医的“乳房囊性增生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和“乳房纤维腺瘤。
乳癖多有经前乳胀,又常兼有不孕证或与青年少女的月经不调及更年期综合症等并见;
临床诊断:
乳房内出现肿块和乳房胀痛或不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
肿块皮肉不相亲,推之能活动,经前或恼怒时肿块可增大,经后缩小。
可发生在一侧乳房,也可在双侧乳房,任何象限均可出现,以外上象限多见。
【治疗方法】
一.耳压法
处方l主穴:
肝胃乳腺+配穴:
内分珏1卵巢
方法:
在上耳穴选定后,用王不留行耔或用逍遥丸水丸贴压、揉按,3-5天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
每日自我按压4次,以耳穴出现胀痛、灼热感为好。
功效主治:
琉肝解郁,化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主治肝郁气滞型乳癖。
资料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7(4):
46
处方2取穴:
交感内分泌皮质下乳腺垂体卵巢子宫肝
方法:
常规消毒后,甩伤湿解痛膏剪成0,5×0.5厘米大小,将王不留行耔粘压、固定于所取穴位,拇指、食指分别置耳穴内外两侧进行揉、压,直至耳廓潮红发热,一般于月经前半月开始治疗,每隔3日换药1次,每日按、揉3次。
每次15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功效主治:
舒肝、化瘀,通络,适用于乳癣、
资料来源;江苏中医1989(8)31
二、薰脐法
处方丹药:
硫黄粉30克朱砂12克雄黄12克丹座药:
法夏.南星各30克术香两头尖各18克蜂蜜适量
方法:
(1)丹药制法:
将硫磺粉放铜勺中微火烊化,和入雄黄、朱砂调匀,趁热倾注在乎盘中冷却即成片状。
(2)丹座制法:
将上述丹座药共研为细末,蜂蜜调成膏状,捏成中心凹陷如粟子大之丹座。
将丹座置于脐中穴、乳核表面,安放平稳,取瓜子大的丹药片,放在丹座凹陷.中点燃,以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熄火用油纸和纱布外敷2小时,每天1次。
功效主治;行郁散结,适应于乳癖(妇女乳腺纤维瘤),乳房内有可触及椭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质地稍硬,皮色不变,推之活动。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忌吃生冷、酸辣,豆腐乳、发菜、生鸡、鲤鱼、狗肉、猪头肉等发物
资料来源:
《中医药物黠脐疗法》.
三、拔罐法
处方病侧背部乳房相对应的压痛敏感点天宗库房乳根膻中
方法;①采用单纯罐法或毫针罐法,涂云香精罐法、贴伤湿止痛膏罐法等,留罐10-15分钟,月经前l周治疗者应为每1-2日施术1次,其他时间治疗隔3-4日施术1次,②每月经前数日和月经干净后约72周;取2一3个穴位先施行挑罐法,然后再于其余穴位施行单纯罐法,或各种有散结作用的药罐法等,留罐10-15分钟。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疏通乳络。
适用于乳癖
四、敷贴法
处方1消炎膏冰片月石山楂三七下香等
方法;用消炎膏配上药(共研细末)。
膏药涂在棒崩纸上,长约6-8厘米,宽4-5厘米,然后把碾碎的粉末散在膏药上,敷于患者的肿块处,每周换药1次。
加配合辨证分型给口服汤药。
功效主治:
现代医学机理探讨认为:
药物通过皮肤、牯膜吸收入血,可使患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促使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和整体功能,能使局部炎症清除;肿块缩小,使之阴阳平衡、扶正祛邪,起到直达病所作用。
适应于乳癖,用以消肿块。
注意事项:
少数患者局部有搔痒感,药停即恢复正常。
资料来源:
天津中医1992
(2):
9
处方2白花草叶15克一点红叶15克水芙蓉叶15克了哥王叶15克入地金牛根皮15克羊角拗叶20克钩吻叶20克。
方法:
以上诸药共捣烂,再用醋适量拌搅均匀,外敷贴于患处,24小时后换药一次,其中钩吻叶、羊角拗叶、了哥王叶三药均有大毒,不可内服。
敷药后如患处皮肤发生瘙痒,或见皮疹者即停药。
改用三丫苦叶20克、大叶柽树叶20克、青蒿20克、九里明20克。
以清水1500克煎至1000克清洗患处,早晚各1次,每日l剂,待皮疹消失后再继续贴药。
功效主治:
主治乳辩。
资料来源;广西中医药1988
(1):
33
处方3取活鲫鱼1条(重约60-90克)鲜山药60-90克麝香1-1.5克
方法:
将鲫鱼除去内脏及骨捐,与山药(去皮)共捣如泥,收容器内备用,视乳房肿块大小,剪生白棉布(双层稍大于肿块)一块,将上膏摊于布上,约有5分硬币厚,再用麝香粉0.3功效主治:
散结消毒,疏通乳络。
适用于治疗乳癖
注意事项:
①此膏以鲜为佳,随用随配,不宜过久放置,以免变质减效。
②贴敷期间,若觉局部痒极,勿搔抓,可隔衣轻轻揉之。
资料来源:
四川中医1991.(7r):
38、
处方4山慈姑15克白芷9克鹿角9克山甲g克血竭9克麝香0.6克
方法:
诸药共研细末,醋调成糊状,敷于患部,外盏纱布,胶布固定。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软坚化结。
适用于乳癖。
资料来源;《哈荔母妇科医囊医话选》
处方5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各等份冰片少量
方法:
诸药用研细末,鸡蛋清调敷患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功效主治:
活血,凉血,化部清结。
.适应于乳癖。
资料来源;陕西申医1982(6);41',
七、热罨法
处方,术香·生地各适量。
方法:
上药捣饼敷患处,并用熨斗热熨。
功效主治:
行气,活血,散结。
适用于乳癣。
资料来源:
《理瀹骈文》
八:
药包热敷法
处方1大黄芒硝香附红花寄生鸡血藤泽兰连翘丝瓜络瓜萎川芎当归各30克
方法1上药分装两个布袋内布袋大小以盖过乳房为宜,置锅内蒸热,洒以少量酒精或白酒,外敷乳房部。
.袋的热度以能耐受为度,以防烫伤,每次热敷30-60分钟。
1日1—2次。
两袋交替使用10次后更换新药。
可配合汤药内服逍遥散或越鞠丸;随症加减。
功效主治:
行气活血,艋络消坚。
适用于乳癣。
:
资料来源:
江西中医药1992
(1):
64.
处方2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苏木刘寄奴海藻昆布穿山甲,鹿角霜橘络
方法:
上药每日l剂,两煎取计500毫升1分上次温服;余药渣再煎,纱布包在病变部位湿热敷。
20剂为-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兼以理汽化痰,通用于乳癣。
资料来源:
中原医刊1992(3)12.
处方3白芥于30克。
川芎120克,王不留行20克.香附15克.
方法:
诸药置于锅中,炒至烫手,加食盐5毫升,拌匀装入事先缝好的布袋内。
在肿块局部以热敷,每晚1次,每日半小时。
配合服汤药。
功效主治:
舒肝理气,活血通络,化痰散结。
适用于乳癣。
资料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
(1)10
处方4白芥子30克川芎20克一醋炒柴胡18克香附15克王不留行20克没药15克.食盐300克
方法;诸药置于锅中灼至烫手,装人事先缝制好的布袋中,局部热敷,每日1-2。
次,每次半小时,另内服厣苠3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18克、鹿角霜20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白芥于l9克、浙贝母15克、甲珠9克(研末吞服)。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通乳络,散结。
适用于乳癣。
资料来自: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3);11
处方5瓜萎连翘川芎香附.红花,泽兰寄生大黄、芒硝丝瓜络鸡血藤
方法:
上述12味中药各30克,装两千白布袋中.其大小以敷盖乳房为宜,置锅中蒸热,外敷半小时至l小时,每日1-2次,热敷完毕,将药袋用塑料袋装好留待再用.10天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
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适用于乳癖。
注意事项:
药袋不宜过热,以皮肤能耐受为度,谨防烫伤。
资料来源:
福建中医药1982,
(1);30
处方6大黄30克。
芒硝5克冰片0.1克。
方法;每天l剂,水煎液外溻乳癖处,每日2-3_次。
另口服乳癖汤:
夏枯草30克、大贝20克、公英30克、地丁20克,穿山甲10克、花粉15克、白芷12克、橘核20克、王不留行20克、漏芦20克,甘草12克、全瓜蒌20克、皂角刺20克,每天l剂,水煎8OO毫升,分早晚两次服用。
功效主治散结止痛。
适用于乳癣。
资料来源:
国医论坛1987|
(2);45
九、涂搽法
处方1煅蚶子壳粉适量
方法:
将煅蚶子壳粉以酒调涂患处。
功效主治;适用于乳癖。
资斟来源,《理瀹骈文》
十、药带法
处方1川乌.商陆大黄:
王不留行樟脑等
方法;将上药加工成细末,按一定比例混匀,分装入半圆形纱布药袋内,每袋重2-5克,经消毒后;置于密封的塑料袋内备用,选择与患者胸围合适的特殊胸罩,将药(乳乐)插入与病变部位相应的夹裂内,务使佩戴胸罩时药袋能紧黠乳房患处每次月经前15天开始用药。
7-10天换药袋11次,经期停用。
1-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功效主治:
江苏中医,19924):
封底三
处方2磁石末300克
方法:
用双层纱布袋。
盛药外贴,1周捩药1次。
功效主治:
消肿块,止疼痛,温经散结。
适甩于治疗乳癣,肿块疼痛。
资料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1992:
.(3)_:
29。
十一、按摩法
处方取穴:
大杼风门心俞厥阴俞督俞膈俞肝俞肩井等穴
方法:
患者脱去上衣,裸露背部,骑坐在椅子上,术者站在患者背后,先取肩井穴,用手指将皮肤提起,反复揉提数次,然后分别取大杼、风门、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由第一胸椎旁开1.5寸开始至第十胸椎旁开1·5寸止)。
术者双手握成半拳状,以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肤,如此交替由大杼亢向下移动,边提边放,至肝俞穴止,再反过来依此法向上移动,至大杼穴止,反复3遍,如此按摩4次后,用两食指中节抠住肩贞穴,反复按揉数次,再甩食指按揉乳根穴数次,结束治疗。
无论是揉、提,还是按、揉,均要达到有疼痛感为度。
功效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消瘀。
适应于治疗乳癖。
资料来源:
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2
(1):
22
十二、电热针法
处方XW-I型射频温控热凝机
方法:
患者仰卧,按无菌操作进行肿块穿刺,治疗方法的选择是根据活体动物实验数据确定,温度自控范围.65-75°c,中心反馈温度62-72℃,;治疗时间4-6分钟,正负极电热针间距1厘米,由肿块边缘进针,直达肿块中心部位,使电热针前端裸露治疗部分全部进入肿块。
两次治疗间隔14天。
功效主治:
利用电场的能量转变而达到加热治疗目前,适应于乳腺增生症。
资料来源: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6):
359
十三、穴位注射法。
处方‘取穴:
气海三阴交肝俞期门药物:
川芎注射液
方法:
注射方法,每穴注入20%川芎注射流0.56毫升(其顺序为先胸腹后背、腰;自上而下依次取穴),胸背部亢位应采用斜刺或透穴法,避免深刺,以免穿透胸壁造成气胸。
注射时间于每个月经周期第7、15、23天(或前后l天),各注射治疗1次,9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主治:
疏世肝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和气血功能。
主治乳癖日久不愈。
资料来源}杠苏中医、/990(3).11.
乳痈
乳房患痛肿脓疡,称为乳痈。
乳部患外痈,是妇女常见乳房病之一。
往往发生于产后小满月内,尤以初产妇特别是农村的妇女为多见。
由于乳痈发生时间和病因的不同,中医把乳痈分为三类:
一是外吹乳痈,即在哺乳期因乳汁蓄积而发病,二是内吹乳痈,因胎气旺而上冲所致,三是非哺乳期乳痈,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生,乃肝经郁滞与阳阴之热互结,使乳络阻塞壅积而成。
乳痈虽有多种名称,但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基本一致。
临床诊断:
(1)外吹乳痈:
多为产后来满月的初产妇女。
初起患乳排乳不畅,或乳窍不通,乳房胀痛、结块,触痛明显,兼见虚热、头痛、烦躁口渴。
如未消散,几天后,乳房结肿渐大,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由胀痛转为搏动性跳痛,高热不退,口渴便秘,则巳为酿脓阶段,此时,如能及时合理治疗,尚可消散而愈.若继续发展,十日左右不见好转,硬块中央渐软,不波动感,已为脓熟阶段。
排脓后大多渐愈,但也要警惕脓流不畅,肿势不消者,遂会有袋脓转乳痈之变,或疮口不敛,而转为乳漏.
(2)内吹乳痈:
多见于妊娠中晚期妇女。
初起乳房结块肿痛,皮色不变,后渐转红,如未消散,亦可化脓而溃。
临床外治一般不分型。
【治疗方法】
一、鼻嗅法
处方半夏6克大葱10克.冰片3克
方法:
半夏研细末,大葱捣如膏,和入冰片末调匀,分成7份,用塑料薄膜卷成长倚状,按压健侧鼻孔,以患侧鼻孔嗅之,或装瓶嗅之,如法将7份药膏嗅完为1次,约需30分钟左右,1日1次,3天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
通阳行气,解毒化结。
适用于乳腺炎初期。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二、吹鼻法
处方1牙皂20克白芷5克生南星1克
方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时取o.1克吹鼻,左病吹右,右病吹左,双侧发炎同时吹双鼻,1日1次,连用3天,用后能打喷嚏效更佳,用药15分钟疼痛减轻,第二天肿块消退,如用药1次未见明显效果,可结合其它疗法治疗。
功效主治:
行气化结,主治急性乳腺炎。
资料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87(11):
499
处方2贝母
方法:
研末吹入鼻内,1日3次,3天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
解郁化瘀。
适应于吹奶作痛,急性乳腺炎初期。
资料来源;《本草纲目》十三卷
三、塞鼻法
处方1生半夏10克细辛30克斑蝥3克
方法;上药共研和匀,装瓶备用,甩时将药棉摊如5分硬币大小,牛皮纸厚薄,均匀无洞,取1克左右药粉裹于其中,如枣核状,塞人鼻孔,每攻1被,病在右,寒左鼻孔,病在左。
塞右鼻孔,病在双侧,左右交替塞,至鼻腔灼热感时取出,间塥10分钟左右继续使用,每天用2枚,停用其它药物。
.
功效主治:
散结,消肿,止痛,下乳结。
足阳明经起于鼻芽,在承浆左右交叉,其宜行者过乳,因此药物作用的发挥与经络的传输有关,也与呼嗳道粘膜对药物的吸收有一定的关系,主治乳痈早期未化脓者。
资料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0(10):
452
处方2砂仁10-20克
方法;将砂仁研成细末,密贮于瓶中备用,用时取糯米饭
步许和砂仁末拌匀,搓成索条状,如花生米1大小,外裹以消毒
青布(必须用棉织品)塞鼻。
左乳腺炎塞右,右乳腺炎塞左,亦
可左右交替塞用,每隔12小时如法更换1次,直至炎症消失
为止。
功效主治:
行气,散结,、止痛。
适用于乳腺炎。
资料来源:
江苏中医1987。
(n):
10-
处方3生半夏半粒.白芥子5粒王不留行15粒生姜少许
方法:
上萄共捣烂,用两层纱布包成椭圈形,塞入患者患乳对侧的鼻孔,每天1次,每次2-3小时,一般1天内症状减轻,3-5天可禽,双侧乳房同病,则双侧鼻孔转换塞。
功效主治:
行气活血、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乳痈。
资料来源:
吉林中医药"1989
(1):
2b
处方4公丁香
方法:
取公丁香研细末,包人干棉球内,塞鼻(患侧)每次1.5克,每日2次,每次6小时,2-4天便见效。
在治疗前吸尽巍汁,并配合局部湿热敷。
功效主治:
行气散结。
主治急性乳腺炎。
资料来源:
中国农村医学1'986(5):
13
资料来源:
《中药制剂汇编》
四、隔药灸法
处方葱白或大蒜
方法:
把葱白或大蒜捣烂敷患处,用艾条熏灸,1日2次,每次10一ZO分钟.3天一疗程。
功效主治:
通经行气,软坚消痈,主治乳腺炎初期。
资料来源:
《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五、针刺法
处方1取穴:
乳腺相应点(下称乳腺点)
方法:
从患侧乳中穴(第四肋间)向背部划一平等弧线,直向肩胛骨内沿,距第四胸惟间2寸处,即为“乳腺相应点”,亦可直接在第四胸椎下(患侧)旁开三横揩处取穴(约在厥阴俞与膏盲俞,穴之中点),取一寸30号毫针,用75%酒精消毒备用,取患侧乳腺点局部常规消毒。
先用拇指较用力压住穴位,让患者自己检查肿脓之乳腺,如患侧乳腺压痛消失,即为该穴,也可边压后背相应区边让患者自检取穴。
毫针斜刺0.5--O.8寸捻转进针,得气后患侧乳腺之肿胀压;痛感可立即消失,留针40—60_分钟,间隔5-10分钟,可行针1次,用泻法。
功效主治:
背俞穴是脏腑(包括胸、腹部)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也是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部位,具有反映内脏疾病和治疗相应内脏病变前作用。
:
折以内脏(包括胸、腹部)有病者,在相应的背俞穴处可出现阳性反应区:
点和反应物,以诊断和治疗疾病。
治疗方法具有行气、肖睽、消肿之作用,适用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注意事项:
本法对病程越过4天,或化脓期效果不佳,应采用其它方法治疗。
资辩来源:
中国乡村医生1992。
(2)24
六、药带疗法
处方1过路黄1克
方法:
装布袋制成囊佩戴在乳旁。
功效主治;芳香散结:
甩手乳霸韧起.
资料来源:
《中国民间疗法》。
处方2玄明野:
500-1000克
方法:
根据乳房大小,先缝成较稍大些的纱布袋,然后,将玄明粉装入袋内封口,患处用温水洗净擦干再置药袋;其厚度以1公分为宜,每日更换2-3次。
另内服麻蒲散:
炙麻黄6克,丹参、川芎、青皮各6克,公英24克,生甘草6克。
表热者加牛芽子。
连翘,乳汁壅滞者加王不留行,气郁胀舯加香附,红肿热重加野菊花,败乳酿脓加生麦芽回乳,成脓溃时加生黄芪托里排脓。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敢结,软坚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急性乳腺炎各期。
资料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
(1):
23
七、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对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章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