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自测题及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915659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47KB
第45章自测题及分析.docx
《第45章自测题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5章自测题及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5章自测题及分析
第四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语法:
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
例如英语book如果是复数,就要在后面加上词尾变成books,这就是词的变化规则。
2、后缀:
词缀的一种,黏附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新词,例如汉语“轮子”中的“子”、“歌手”中的“手”就是后缀。
3、词尾:
词尾是变词语素,它附着在词干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working,其中的ing就是词尾,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4、复合词:
复合词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工人、电话”都是复合词。
5、语法xx:
语法范畴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he”的语法意义是主格,“him”的语法意义是宾格,它们都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语法)是大家说话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完整的语调)。
4、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组合的词组叫(自由词组)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7、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们分为三类,例如happinesses中,es是(词尾),ness是(词缀),happy是(词根)。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词根和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
9、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方式,例如“研究问题”是(述宾结构),“跑得很快”是(述补结构),“火速准备”是(偏正结构),“我们努力”是(主谓结构)。
10、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___。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xx、(英)railway
C、瓶子、xx、(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答案:
A
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是___。
A、Heamastudentes.
B、Sheisastudents.
C、Iwereastudent.
D、Youareastudent.
答案:
D
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___变化。
A、性
B、数
C、格
D、体
答案:
B
4、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___。
A、阳光的温暖
B、已经开始
C、Thesunrise
D、Workerandpeasent
答案:
C
5、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一般有5种,但动词be的变化形式有___。
A、8种
B、4种
C、7种
D、6种
答案:
A
6、“Johnisreadingthenewspaper”变成被动语态是___。
A、ThenewspaperisreadingbyJohn.
B、ThenewspaperisreadedbyJohn.
C、ThenewspaperisbeingreadbyJohn.
D、ThenewspaperisreadedbyJohn.
答案:
C
7、下列句子没有多义的是___。
A、甲方在今年为乙方培养四个试验室工作人员。
B、日本保留和尚使用的庙宇不多了。
C、我今年还欠款500元,明年就好过多了。
D、我的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喜欢我拍的这部片子。
答案:
D
8、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___。
A、很明显,他这个人谁都认识。
B、新的教师宿舍已经修好了。
C、热爱人民的周总理向我们招手。
D、靠山吃山总有吃光的一天啊。
答案:
D
9、英语“Hewritesaletter”中动词write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___。
A、性数格
B、体态时
C、数时人称
D、格体时
答案:
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一般不词尾叫做变词语素。
B、语法意义是反映语法形式的。
C、语法范畴中的“格”即语法格式。
D、从语法特点看,英语属于孤立语。
答案:
A
四、分析题(20分)
1、分析下列合成词的构造方式(6分,每个词1分)
地震:
陈述式看见:
补充式
忘记:
并列式司令:
支配式
拖鞋:
偏正式伤心:
支配式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句法结构层次及关系(10分)
年轻的我们意气风发地走进了不同凡响的新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正
|____||____________|
述宾
|__||___||_______||_____|
述补偏正
|___||___|
偏正
3、用变换分析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4分)
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
分析说明:
这个句子的多义是因为“王书记”的施事还是受事身分不能确定,他可以是“支持”这一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是“支持”这一动作的涉及对象,两种含义在这里都讲得通,造成了多义。
因此可以在前后适当增加成分,明确“王书记”是施事或是受事,而不会既是施事又是受事。
变换之一:
我们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
(王书记是受事)
变换之二:
支持我们的是党委王书记。
(王书记是施事)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词?
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这个定义说明,词具有造句的功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例如“好”,可以说“好生活”,也可以说“生活好”,“好”在这里都充当了句法成分,这是语素所不具有的功能。
并且词又是最小的,不能再分析的造句单位,这里把词同语素区别开了。
2、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组合规则是符号与符号互相组合时所应遵循的规则。
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
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
比如汉语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这个组合规则就是客观存在的,是汉语中的客观现实,使用者不能改变这种规则,不能像日语那样把宾语放在述语前面。
聚合规则是同样性质的语法单位的归类规则,是符号与符号的替换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
比如同样是述宾这样的组合,我们在不同场合通过潜在的同类词语,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具体的组合来,比如“吃饭、看书、洗衣、打油、买酒”等等。
3、简述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
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等等。
选词要求在词与词组合时,各个基本结构的一定位置上要求与其功能相当的词类,例如述宾结构的述语位置,要求出现动词,又如汉语语气词“啊、吗、呢”等,只能出现在句子末尾。
词序就是词在线性组合中的先后顺序,词序不同,体现出的语法意义就不同,例如“大中国”和“中国大”,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虚词也是重要的组合手段,同样的词语,用不用虚词,用什么样的虚词,也能体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
词形变化就是词的形态变化,是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4、举例说明孤立语的主要特点。
孤立语最突出的特点是缺少屈折语那样的形态变化,由此延伸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词序严格,词序不同,语法关系不同,意义也不一样;第二,虚词十分重要,同样的结构,有没有虚词,意义差别很大;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汉语就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由于没有词形变化作为标志,词序和虚词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雷锋学习”是主谓结构,“学习雷锋”就成了述宾结构;“他们工作”是陈述句,“他们工作吗’就成了疑问句;汉语词汇中,合成词要占绝大多数,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只有很少一部分。
第五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基本词汇:
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3、多义词:
多义词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4、同义词:
同同义词是一组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5、反义词:
反义词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二、填空(30分,每空2分)
1、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2、(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3、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中心意义)。
例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本义),其余的是(派生义)。
4、派生义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隐喻)和(换喻)两种。
5、反义词可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类。
例如“老年”与“少年”是(相对反义词)。
三、分析题(30分)
1、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5分)
①铁窗:
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
引申方式:
换喻
②天堂:
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引申方式:
隐喻
③矛盾:
本义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
引申方式;隐喻
④泰山:
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指岳父。
引申方式;换喻
⑤红领巾:
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
引申方式:
换喻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5分)
①团结――勾结:
感情色彩不同,“团结”是褒义词,“勾结”是贬义词。
②得到――受到:
搭配对象不同,“得到”同“认可、支持”等搭配,受到同“批判、批判”等搭配。
③父亲――爸爸:
语体色彩不同,“父亲”具有书面语色彩,“爸爸”具有口语色彩。
④眼红――嫉妒:
语体色彩不同,“眼红”具有口语色彩,“嫉妒”具有书面语色彩。
⑤秘密――绝密:
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词义轻,“绝密”词义重。
3、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4分,每小题2分)
①我特别喜欢煎鸡蛋。
A.你喜欢煎什么?
我喜欢煎鸡蛋。
B.你最喜欢那种食品?
我最喜欢煎鸡蛋。
②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A.非洲学者很注意研究自己的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B.非洲学者特别注意研究人类的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4、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6分,每小题3分)
①儿子:
妈妈,我出去玩一会儿吧。
妈妈:
明天就要考试了。
妈妈的回答隐含有不能出去玩的意义。
②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把剥削统治阶级比喻为毒蛇猛兽,表示了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5、请用矩阵图方式对下列几组词语进行义素分析(10分)
叔父-姑父:
叔父:
[+男性+长辈+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姑父:
[+男性+长辈-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舅父-姨父:
舅父:
[+男性+长辈+与母亲具有血缘关系]
姨父:
[+男性+长辈-与母亲具有血缘关系]
姑妈-姨妈:
姑妈:
[-男性+长辈+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姨妈:
[-男性+长辈-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哥哥-姐姐:
哥哥:
[+男性+平辈+年长+具有血缘关系]
姐姐:
[-男性+平辈+年长+具有血缘关系]
嫂子-弟媳:
嫂子:
[-男性+平辈+年长-具有血缘关系]
弟媳:
[-男性+平辈-年长-具有血缘关系]
以上各个词语的义素可以综合起来进行比较:
义素
对比词男性
+长辈
+平辈
-父系
+父系血缘母系
-母系血缘年长
+叔父+-
姑父
舅父
姨父
姑妈
姨妈
哥哥
姐姐
嫂子
弟媳+++--+---+++++---------+++++--+-++++---+-++---++-+++++-+--+++--++++++++-说明:
以上“年长”栏目,有些项也可以用“”表示,因为年长与否有不确定性。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举例说明基本词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相互之间的影响。
基本词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灯、电视、电话、电流、电力、电线、电解、放电、发电”等词。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
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为什么词义会有模糊性特点呢?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例如“大-小、多-少、长-短、好-坏、冷-热、咸-淡、明-暗”等等,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给交际造成影响,因为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从
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中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例如“那个高个子、身材魁梧、宽脸膛、浓眉毛、厚嘴唇的小伙子是我男朋友”,这之间出现了一系列模糊词语,但听话人根据这些模糊信息综合加工分析,往往能十分容易地从一群人中把那个特定的人找出来,如果使用十分精确的词语去替换上面的模糊词语,反而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只能使听话人迷惑。
比如说那个人身高1.785厘米,重81.5公斤,脸膛宽10厘米,唇厚1.5厘米等等,听话人不但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印象,反而模糊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描述人的外形是不需要具体数字的。
因为对听话人来说,一般情况下,他只关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区别的大致特征,而不是具体的数字,像上面描述小伙子的五个特征,可能别的人也具备一两个,但只有他具备全部,这就区别开了。
同时,词义的模糊与精确与否也是相对的,只要词义的核心部分明确了就可以,使用语言时,人们需要是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主要特征的区别,而不是具体的分界,例如我们说“老人”,约定俗成认为60岁以上就是老人,至于59岁算不算老人,则不是人们理解这个词义所关心的,人们只要知道老人的核心意义不同于中年、青年就可以了。
3、词义的全民性的内涵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先生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
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
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反映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是全社会的成员所认可的,自然也就没有阶级性可言。
相反,如果词义具有阶级性,同样一个词的意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不同解释,那么交际中必然要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同阶级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效沟通的,语言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
说词义具有阶级性,就等于说语言具有阶级性,这是十分谎谬的。
比如“爸爸、妈妈”这样的词的意义,地主资本家有一种理解,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是另一种理解,试想那怎么去沟通呢?
词义的全民性实际上是语言没有阶级性的具体反映,语言属于特殊的社会现象,既不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属于经济基础,没有阶级性,词义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没有阶级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词义没有阶级性这一具体问题反过来认识语言没有阶级性的特点。
4、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多义词虽然有多项意义,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会造成歧义,不会产生误解。
因为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或句子中,由于前后文的限制,使得它只有一种意义适合上下文的需要,其他的意义都排除了。
例如“保管”一词,有“保藏和管理”、“在仓库中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
“完全有把握”这样的意义,但在“他是我们公司的材料保管”中,就只能是“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这样的意义,在“你只要认真学习,保管你取地好成绩”中只能是“完全有把握”这样项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5 自测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