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915578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81KB
《新编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
《《新编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编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之父----卢卡·帕乔利,意大利数学家,
《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复式簿记。
一、会计概述
1.1会计含义
信息系统论:
会计包含若干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技术,处理价值运动形成的数据,产生信息并运用于经济活动的监督,预测,规划,分析,评价。
(反应性:
总结归纳信息,用于控制经济活动
管理活动论:
会计具有管理职能,是从事管理的活动。
会计包含会计主体(会计人员和客体(会计工作,主客结合形成活动,活动目的是进行经济管理。
(管理控制性:
反映是基础,目的在于管理控制
会计的本质:
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搜集、处理、报告相关经济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影响相关决策,在某种意义上进行经济管理。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同时借助实物指标
2、按经济活动的时间顺序连续(依次反映、系统(科学分类、全面(无遗漏、综合(记录汇总比较的反映
3、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收有凭,付有据,符合会计法规
会计的职能:
会计本身具有的功能。
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反映职能:
是基本使命。
通过货币量度价值,核算价值量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控制职能:
控制监督,干预校正
两种职能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反映是前题和基础,控制是延伸和发展。
1.2会计学两大分支:
1、财务会计(外部会计:
记录和总结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反映和监督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准则”,为企业外界提供信息。
2、管理会计(内部会计:
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及其他资料,计算对比分析后提供给内部经营管理人员,用于决策、计划、控制。
二者区别:
管理会计是内部使用,不受原则约束,面向未来,时间跨度多变,报告内容详尽,业务范围不定;财务会计反之。
1.3会计目标与对象
会计的目标:
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报告内容包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其他应当披露的信息和资料。
报告使用者包含投资者
、债权人、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公众。
会计要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
会计要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
会计对象:
因单位实体性质不同,再生产地位不同,经济业务有差异,
故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不同。
制造业企业:
引起工业企业资金运动的经济业务,即供、产、销。
产品流通企业:
引起商品资金和货币资金循环运动的业务,即购、销。
行政事业单位:
引起该单位资金收支运动的业务,即收、支。
1.4会计规范体系
最重要的规范:
会计法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我国的会计法,颁布于1985年,执行于2000.7.1,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
会计准则:
2007.1.1在上市公司实行《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包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
指导制定具体准则,指导处理无具体准则的不规范交易,针对一般要求做原则性规定。
具体准则:
就会计处理及其信息披露做具体规定。
会计制度:
依赖于会计准则,更具体详细的规定会计工作。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除上述准则与制度,财务部会根据会计实务需求,做出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
二、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和方法
2.1基本假设四项
1、会计主体假设:
确定所处理和提供信息的空间实体范围,即明确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
区分:
法律主体是所有注册登记的企业,一般,具有独立经济意义的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假设:
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而是按照既定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
3、会计分期假设:
人为把企业的连续经营期间划分成若干相等的时期,分期反映各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编制各期财务报告。
如我国按年、季、月分期结算账目。
4、货币计量假设:
企业的会计核算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
两重含义:
会计核算采用名义货币单位;币值本身保持稳定。
总之,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
2.2会计基础:
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归纳为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2项。
1、权责发生制:
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为标准,我国行政单位会计采用该制。
2、收入和费用配比:
根据二者内在联系来确定和计量。
因果配比(收入与对应成本配比,期间配比(一定时期的收入和同期费用配比。
2.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
性,谨慎性,及时性。
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2.4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审查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三.会计核算模式
3.3按模式2核算,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可提供会计报表。
但利润表不能直接编制。
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3.4按模式3核算
账户基本要素:
名称、增加、减少、余额;日期、序号、摘要。
丁字账户分左右,左记增加右记减,余额记在增加方。
借贷规则与账户:
资产增加记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借贷复式记账法
4.1复式记账法:
对应于单式记账法来说,它对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以上的账户中登记,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记账方法。
3特点:
根据会计等式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来龙去脉,过程结果
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根据记账符号的不同分三类:
借贷记账,增减记账,收付记账
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借贷记账法基本内容:
记录模式:
复式记账
记录事项:
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
记账符号:
借、贷
记录程序:
经济业务、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4.2会计等式与要素
会计等式:
揭露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规律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2、利润=收入—费用
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收入、费用、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为了反映企业的获利状况而单独提出,会在期
末结转到所有者权益中,同时等式3变为等式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在会计期间的期初或期末(某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关系。
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有关项目发生增减,但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
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报告要素,对会计对象所做的基本分类,用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
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财务状况类会计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利润是经营成果类会计要素,构成利润表。
资产:
预期(直间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由企业拥有、控制的资源;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把资源确认为资产还需满足: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认作资产;该资源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资产按照变现能力分两类:
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存货
非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
负债: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把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还要满足: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会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利益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
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来源通常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体现剩余权益,所以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资产和负债
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有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
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来源包括收入减费用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4.3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核算不能在会计要素层面上进行,必须把要素分类为具体标志或名称,也即设置会计科目,既提示了经济业务的性质,又实现了经济业务的分类连续记录和反映,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
5原则:
合法性、完整独立、满足需要、经济效率、相对稳定。
会计账户:
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的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4.4借贷记账法
会计分录:
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明确经济业务的账户、借贷方向、金额后在会计凭证中编制会计分录。
这是会计核算的第一步。
试算平衡表:
在编制会计报表前,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检查前续的核算工作。
有三类:
本期发生额两栏式,期末余额两栏式,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六栏式。
五、企业经济活动核算
主要经济活动分四类:
筹资活动、资产购置与产品生产、资产换取收益、利润分配。
1、企业筹资方式:
债权筹资、股权筹资。
以股权方式筹资的核算:
企业资产增加记“借方”,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
以债权方式筹资的核算:
资产增加记“借方”,负债增加记“贷方”。
2、资产购置活动,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
3、产品生产活动,设置账户为生产成本(借记费用,贷记入库产成品成本和制造费用(借记管理费用如水电费修理费,贷记制造费用,期末无余额
4、资产换取收益活动
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形成利润,费用进一步分类:
销售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营业税3%-5%、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费0.07x、教育税附加0.03x、资产换收益活动分为:
营业活动(主营附营、投资活动、其他活动
主营业务:
待售商品的出售或出租、待售劳务的提供
附营业务:
固定资产的出租、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转让或出租、其他劳务的提供。
5.6期末财产清查的核算
目的是账实相符,账实不符的原因分自然和人为,所以要不定期或定期清查。
实物资产清查:
存货,固定资产的清查。
2种方法:
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盘点法。
先编制盘点表,如果账实不符则编制实存帐存对比表。
对于各种盘亏,按保险或赔款,借记其他
应收款,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按管理原因,借记管理费用,贷记营业外支出。
对于盘盈贷记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收入。
库存现金的清查:
实地盘点法。
核对实存数和现金日记账,做到账款相符。
如果账款不符将短款或长款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查明原因后,即使更正,出纳人员赔偿计入其他应收款无法查出原因的短款计入管理费用,长款计入营业外收入。
银行存款的清查:
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
但一般都不一致,因为一方错帐漏帐或者正常的未达账项。
有错补错,未达账项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验证调节后余额是否相等。
如果不相等则进一步核对并使用错帐更正方法更正。
银行存款调节后的余额表示企业实际结存余额。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可作为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往来款项采用函证核对法进行清查。
期末结账及利润分配
结账:
结算收入和费用,转入本年利润,再将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工作。
或者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期继续记录的工作。
结转账户时,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进行借贷记账。
收入类减少,贷记本年利润。
费用类减少时,借记本年利润。
年终,企业应将全年净利润从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没有余额。
借:
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借: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或股利贷:
盈余公积贷:
应付利润
年终结转后,除“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明细账户有余额,其他都没有。
六、存货发出的核算
存货:
日常生产经营中持有以备出售、在生产、将消耗的原材料。
存货的明细账页采用数量金额式。
(原材料明细账同之
确定存货实物数量的方法叫存货盘存制,分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成本的流转假设有4种
个别计价法:
适用于不可替代使用的存货
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期期初和本期增加的存货的加权平均成本,要等到月末不利于管理。
移动加权平均法:
上次结存和本次结存总金额除以总数量。
核算量大。
先进先出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折旧方法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净值和利润表上的利润金额,影响国家税收。
平均年限法:
(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年折旧额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双倍余额递减法:
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最后2年均折旧额=初值
—净值/2。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直接冲减资产成本,而要设置“累计折旧”账户。
按月计提折旧时,借记制造管理销售费用,贷记累计折旧。
八、会计凭证
定义:
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登记账簿时,先依据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把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便于记账并有效防止记错帐。
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账簿是会计报表编制的凭证。
原始凭证按来源不同:
外来、自制。
按填制内容:
一次、累计、汇总。
记账凭证按用途不同:
专用记账凭证:
收款、付款凭证(关于现金存款、货币资金、转账凭证(无关现金存款;通用记账凭证,反映所有经济业务。
记账凭证的内容包括会计分录和原始凭证。
如果一项经济业务同时涉及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付,为避免重复记账,只填写付款凭证。
九、会计账簿按帐页格式:
三栏式(借方、贷方、余额)、数量金额式(反映金额和实物数量)、多栏式(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反映成本费用的变化)。
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补充和具体化。
原始依据相同,会计期间一致,借贷方向相同,金额相等。
往来账项较多时,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账发生额和余额对照表,检查总账明细账余额。
错帐的更正方法:
划线更正:
适用于记账凭证无误,而记录中数字、文字错误红字更正:
适用于记账凭证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补充登记:
适用于会计科目无误,但入账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简答题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它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3、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
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
4、会计恒等式的内容是什么?
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
资产=权益。
由于企业的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
上述会计等式中的权益又可变换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
5、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第二,会计记账基础;第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四个: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6、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四个: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我们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并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8、会计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
会计方法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它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及会计决策。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思考题7、什么是会计循环?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通过运用复式账簿系统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来完成的。
在这个系统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
习惯上,人们将这种依次发生、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对会计循环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从会计期间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开始,依次经过计量、记录,实现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下一会计期间依然按此顺序进行会计循环;第二,从具体记录方法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依次经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加工程序,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次会计循环。
13、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必须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是。
因为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初次确认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发生变化,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需要经过再次确认才能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例如,对于账实不符的调整,期间费用分配计入成本。
14、如果按照确认的标准会计要素可以确认,但是无法准确计量,这个要素能够确认吗?
当然不能。
能够计量是确认的前提条件,如果无法计量,确认也就不可能进行。
15、什么是会计报告?
它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报告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留下等的报告文件。
通常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表包括: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相关资料的进一步解释说明,以及其他不能列入报表但按照规定又必须予以报告说明的资料。
16、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它包括哪些内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
资产负债表内容包括:
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负债总额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筹资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合理性、财务状况的优劣;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等等。
17、什么是利润表?
它包括哪些内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
利润表内容包括:
企业某一段时间内的利润(亏损)总额及其形成过程;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
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形成的合理性;评价经营业绩的优劣。
18、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由于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而不问款项的收付,所以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19、会计记录包括哪些方法?
会计记录是在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经济活动轨迹描述的方法和手段。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它主要包括下列专门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设置与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
20、采用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会计记录方法会产生差别吗?
手工记账和计算机记账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差别。
思考题2、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答: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
(1)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
(2)记账符号是“借”、“贷”二字。
(3)账户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4)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试算平衡是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余额试算平衡。
5、根据账户余额判断账户性质这句话是否正确?
举例说明。
答:
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是正确的。
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指示着账户记录的方向是左方还是右方。
一般来说,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即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因此,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来判定账户性质,成为借贷记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双重性质的债权债务账户的期末余额来说,如果出现借方余额,一般判断为资产类账户,但是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又可以判断为负债类账户。
6、“通过试算平衡肯定能够发现记账错误”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
这句话不正确。
通过试算平衡表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借贷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
但是如果借贷平衡,却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
如果在有关账户中重记或漏记某些经济业务,或者将借贷记账方向弄反,就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错误。
20、为什么采用借贷记账法可以利用编制试算平衡表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
答:
经济业务发生后,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来记账,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是相等的。
不仅是每一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编会计学原理 新编 会计学 原理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