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地十首古典爱情诗词.docx
- 文档编号:2914669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05KB
最美地十首古典爱情诗词.docx
《最美地十首古典爱情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地十首古典爱情诗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美地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最美的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译文】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
我们年龄相差悬殊,不能谈婚论嫁,所以当我们相逢时,您遗憾我出生的太迟,而我遗憾您出生的太早。
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
遗憾不是同一时期出生,年龄相差不大,可以天天与您相携手而行。
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
我在天涯遥望着您,您远在海角。
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
恨不能一天化为美丽的蝴蝶,夜夜歇在花草上。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
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
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这首诗是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
我觉得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还有距离的远近,此诗和流传于网络的《最远的距离》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远的距离》全诗如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出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做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却还装做毫不在意,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
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
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
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
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
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
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友谊,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独我从军奔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久久不能把家回,忧心忡忡心儿碎。
哪里停军把营扎?
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
荒野林下卧芳草。
生死离别啊聚散悲欢,我们曾经许下山盟海誓的誓言:
“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我声声叹息今离散,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至今为世人所传诵,几乎成为了成语或习语。
该诗叙述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
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
执手千山万水骤然缩短,执手恩怨情仇悠然消散,执手泪眼不忍相看,执手相思,相思难眠。
执手之时,冷暖两心知;执手之时,悲喜两忘。
无奈的是执手后的悲哀,无奈的是分手时的凄绝。
执手因为爱。
爱的越真,心越清纯;爱的越深,情越质朴。
执手时,绝不疯狂,绝不偏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生死两忘!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
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
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上天呀!
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磨平峰棱,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翻飞白雪,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之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长沙王吴芮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妃子叫毛苹,在去世那年过生日时,吴芮与毛氏苹泛舟湘江。
远望青山,近看碧水,想想这么多年征战在外,打打杀杀,夫妻聚聚散散,毛氏和吴芮都陷入了一种未可名状的伤感境界。
毛氏对着丈夫即兴吟道: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吴芮听罢竟然想到了死,称:
“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
”
本篇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
“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
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
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
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
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
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
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
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
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本篇可分作两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
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
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
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
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
“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
她日益消瘦、衰老和“游子不顾反”形成对比。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
最后两句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
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
六、《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
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
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
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
“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
这里,秦观却写道:
”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
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
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
”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
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
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
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转载]最美的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七、《雁邱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译文】天啊!
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
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更是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汉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经无济于事;女山神因思君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飞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
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坟,纵情高歌,尽情的喝酒,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
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
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这是一首咏物词。
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
‘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
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
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
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
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
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
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
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
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
元老夫子在为殉情于他面前的两只大雁写下这首词时,不会想到它成了现在男女失恋时的自我慰籍之语。
经过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广为人知,看到痴男怨女的总代表李莫愁毅然跳进火坑时,夫复何语?
爱情真是一个火坑?
不管怎样,要感谢那两只大雁,感谢它们引出了这首经典的问情妙词!
八、《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来我们人鬼殊途,纵然不去刻意想念,亦是难以相忘。
你的坟墓孤单地立在千里之外,又有谁能同你聊起那凄凉的日子。
即使我们现在能够相见,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吧,我已然尘土满面,鬓如寒霜。
昨夜清冷的梦境中我突然回到了故乡,而你还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
你我纵有千言万语,相对时却只是默默无言,唯有涕泪千行。
想来那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所在的小山岗吧。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
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
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
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
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
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
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
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
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九、《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
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
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
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
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 爱情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