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实践能力.docx
- 文档编号:2913800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45.65KB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能力.docx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专业实践能力.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
1、管型检查时至少应观察多少个低倍镜视野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E、25个
解释:
管型检查至少20个低倍镜,细胞计数应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
2、精浆果糖浓度降低常见于
A、尿道炎
B、膀胱炎
C、附睾炎
D、精囊炎
E、前列腺炎
解释:
男性双侧射精管梗阻、先天性精囊缺如或发育不良,果糖测定阴性;精囊炎、不完全射精或射精过频时,果糖含量降低。
果糖结合其他检测指标(如:
精浆中性a-葡糖苷酶),可对梗阻无精子症患者梗阻部位惊醒定位。
精浆果糖是精囊分泌功能的评价功能指标,睾酮的水平影响精浆果糖的分泌,雄激素不足可造成果糖含量降低。
精囊分泌功能可导致精液量降低。
精囊分泌的果糖是精子能量的主要来源,精液中果糖量减少可导致精子供能不足而影响活动力。
3、前列腺液检查见到白细胞、前列腺颗粒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轻度增高,卵磷脂小体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前列腺癌
B、前列腺结石
C、前列腺结核
D、前列腺炎
E、精囊炎
答案解析解析:
前列腺炎:
前列腺颗粒细胞明显增多并伴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分布不均,有成簇分布现象。
4、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电离辐射
B、大叶性肺炎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溶血
E、记性失血
⒈增加见于骨髓增殖综合症、细菌感染、某些寄生虫病、组织局部缺血或坏死、癌和何杰金氏病、急性出血和急性溶血之后、代谢性疾病(痛风危象、糖尿病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炎症综合性、变态反应和各种中毒。
⒉减少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造白细胞组织增生、部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缺铁、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放射线(如:
定位治疗)、粒细胞缺乏症(中毒:
匹拉咪痛、吩噻嗪、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等;免疫-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3.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结核感染,以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流感,麻疹,某些药物损害,中毒.
5、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见于
A、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B、再障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伤寒
E、钩虫病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
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导致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3).皮肤病: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
(4).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某些恶性肿瘤:
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6).某些传染病:
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其他:
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义甚小。
6、ICSH推荐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
A、HICN法
B、SDS法
C、HIN3法
D、AHD575法
E、沙利酸化血红蛋白法
7、下楼哪项符合漏出液钟LD裕血清LD比值
A、<0.4
B、<0.5
C、<0.3
D、<0.6
E、<0.1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混浊
比重
低于1.018
高于1.018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李凡他实验)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
<25g/L
>30g/L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常<100×10^6/L
常>500×10^6/L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学检测
阴性
可找到病原菌
积液/血清总蛋白
<0.5
>0.5
积液/血清LDH比值
<0.6
>0.6
LDH
<200IU
>200IU
8.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物质
A、清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y球蛋白
D、b球蛋白
E、胆固醇
解释:
血浆中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尤其是长链状结构的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有显著的桥连作用,易使红细胞聚集呈缗钱状。
9、病毒性脑炎CSF检验的特点
A、外观多透明
B、蛋白明显增高
C、氯化物含量增高
D、有凝块
E、葡萄糖含量增高
解释:
CSF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正常或增高,可达(10~1000)×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10.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最明显的是
A、化脓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炎
C、隐球菌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脑脓肿
增高:
糖尿病,静脉输入葡萄糖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
降低:
低血糖症(胰岛素瘤、糖原累积病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寄生虫病,脑肿瘤等。
11.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不宜超过
A、0.5h
B、1.5h
C、1.0h
D、2.0h
E、6.0h
12.干化学尿酮体检测采用
A、硝基铁氰化钠法
B、偶氮反应法
C、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D、酸碱指示法
E、醛反应法
13.粪便为果酱色常见于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直肠癌
D、胆道梗阻
E、胃溃疡
14.关于痰液显微镜镜检,正确的是
A、正常痰液中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B、正常痰液中物上皮细胞
C、正常痰液中有少量红细胞
D、正常痰液中有少量淋巴细胞
E、正常痰液中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15.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哪项叙述不正确
A、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采集
B、先用单层纱布过滤,8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标本
C、上清液用于生化和免疫检查
D、沉淀物只用于细胞学检查
E、沉淀物用于显微镜检查
16.正常胃液显微镜检查可见到
A、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
B、红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
C、白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癌细胞
E、纤维柱状上皮细胞
17.抗人球蛋白直接反应阳性,应考虑
A、地中海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G6PD缺乏症
D、阵发性睡眠性蛋白尿
E、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18.血型物质不存在于
A、组织细胞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E、脑脊液
19.新生儿做血细胞计数,多用下列那个部位采血
A、手背
B、耳垂毛细血管
C、足跟毛细血管
D、肘部静脉
E、颈静脉
20、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质
A、类圆柱形
B、细胞团
C\草酸钙结晶
D、细菌
E、白细胞
21、不属于溶血性黄疸的实验室特征的是
A、尿中尿胆素阴性
B、尿中尿胆原增高
C、尿中胆红素阳性
D、血清胆红素增高
E、粪中粪胆原增高
解释:
溶血性黄疸
血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正
尿胆原
明显强阳性
尿胆红素阳性
粪胆红素
阴性
粪胆原
阳性
粪胆素
阴性
肝细胞性黄疸
血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尿胆原
轻度或明显阳性
尿胆红素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梗阻性黄疸
血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正
直接胆红素↑
尿胆原
阴性
尿胆红素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22、正常血细胞的过碘酸雪夫反应染色反应正确的是
A、嗜酸性粒细胞的嗜酸性颗粒呈阳性
B、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呈阳性
C、大多数淋巴细胞呈阳性
D、巨核细胞呈阴性
E、大多数浆细胞呈阳性
①原始粒阴性,早幼粒后呈阳,逐强
②嗜酸粒颗粒本身不着色胞质呈红色;嗜碱粒颗粒呈阳性
③幼红和红细胞均呈阴性
④单核巨核血小板阳性
⑤淋巴大多阴性
⑥浆细胞阴性
23、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下列哪项符合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A、细胞由小到大
B、核质比从小到大
C、核染色质有细致到粗糙(疏松到紧密)
D、核仁从无到有
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24、以下疾病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的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恶性淋巴瘤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
D、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E、再障
解释:
除中性粒细胞外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
生理变化:
年龄、性别、应激状态、月经周期、妊娠分娩等
病理变化:
增加:
细菌性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疾病期)、再障、骨髓转移癌、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雌雄激素治疗后等。
降低: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放射病以与退化性中性粒细胞等。
25、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
A、PHA实验
B、RPHA实验
C、SPRIA实验
D、RIST实验
E、Coombs实验
26、男性。
20岁,平日体健,每于进食蚕豆后便出现面色苍白,尿液呈深褐色,发作时HGB45/L,巩膜黄染,尿隐血阳性,下列何项不符合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A、尿含铁血黄素(Rous)实验(+)
B、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大于75%(下降)
C、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D、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降低升高(升高)
E、网织红细胞升高
1.血象
①血红蛋白急剧下降。
重者降至10克/升以下。
②红细胞最低降至0.5×1012/升以下。
③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0.20。
④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增多。
⑤白细胞升高,可达(10-20)×109/升,甚至呈类白血病反应;
⑥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高。
2.骨髓象
①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均明显增生,年龄越小粒细胞系增生愈明显。
②红细胞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尿检查
①尿呈酱油色、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洗肉水色、黄色等。
②尿隐血试验阳性率可达60%-70%。
③尿检验可见蛋白、红细胞与管型,尿胆原与尿胆素均阳性。
④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结合珠蛋白减低。
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减低。
27、男性,25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一年余,检验:
RBC2.5X1012/L,HGB65g/L,血涂片见较多球形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最需要进行下列哪项检查。
A、骨髓穿刺检查
B、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阵发性睡眠性蛋白尿)
E、血红白蛋白电泳
28、患者,贫血,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淡染,转铁蛋白饱和度为13.5%,全血游离原卟啉为52ug/dl。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再障
C、铁粒幼细胞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
29、男性、25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一年余。
检验:
RBC2.5X1012/L,HGB65g/L,血涂片见较多球形红细胞,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再障
C、铁幼粒细胞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
30、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再障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MCV(fl)
MCH(pg)
MCHC(g/l)
举例
正常细胞性
80~100
27~34
320~360
急性失血、溶血、造血功能低下、白血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6
<320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海洋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
<80
<26
320~360
感染、中毒、慢性炎症、尿毒症
大细胞性
>100
>34
320~360
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
RDW
MCV
举例
正细胞均一性
正
正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失血、肝硬化、尿毒症引起的贫血
大细胞均一性
正
↑
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小细胞均一性
正
↓
慢性病性贫血、轻型海洋性贫血
正细胞不均一性
正
↑
早期造血物质缺乏、骨髓纤维化、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不均一性
↑
↑
巨幼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小细胞不均一性
↑
↓
缺铁性贫血、HbH病、RBC碎片
31、AML-M1骨髓中原粒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
A、20%~30%
B、30%~80%
C、30%~90%
D、>80%
E、≥90%
32、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描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数显著升高,以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并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B、Ph染色体是本病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所有慢粒患者均可检查出该染色体
C、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提示为加速期
D、属于多能干细胞水平突变的克隆性疾病
E、NAP积分明显降低,甚至为0。
解释:
以中幼粒和晚幼粒为突出,杆状粒和分叶核也增加,原始粒细胞<10%,嗜碱粒达10%~20%。
嗜酸粒和单核也可增多;加速期:
原始细胞增多,可≥10%,嗜碱性粒细胞≥20%;急变期:
原始细胞≥20%。
90%以上患者Ph染色体阳性,9号染色体长臂3区4带的癌基因abl易位到22号染色体长臂1区1带的断裂点簇集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为多能干细胞水平的病变,可向各种类型白血病转变,多为急粒变,其次是急淋变。
NAP积分明显减低,若合并感染或发生急变,妊娠情况时积分可增高
33、男性,22岁,头晕乏力,鼻粘膜与牙龈出血1周。
化验:
WBC42X109/L,X1012/L,HGB85g/L,PLT23X1012/L,外周血片中有幼稚细胞,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50%,早幼粒细胞21%,POX阳性,NAP(-),NSE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FAB分型诊断是
A、ALL(WBC一般大于100以上)
B、AML-M2(部分分化:
原始粒30%~90%,单核<20%,早幼粒以下阶段>10%)
C、AML-M5(急单)
D、AML-M3(急性早幼粒:
以分化异常的早幼粒为主,可高达90%,Auer小体易见)
E、AML-M7(急性巨核)
3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5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
POX(++),NAP积分为2,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a-NBE(-),则下述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慢性淋白细胞白血病
解释:
:
POX染色:
增加:
再障、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急淋和慢淋白血病
减低:
急粒和慢粒白血病,急单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与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NAP积分:
增加:
细菌性感染(急性>慢性、球菌>杆菌)、类白血病反应、再障、某些骨髓增生性疾病(慢中粒白、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白加速期或急速期、急淋白、慢淋白、恶心淋巴瘤、骨髓转移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雄激素治疗后等
降低:
慢粒白慢性期、阵发性睡眠性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PAS: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原粒细胞呈阴性,原粒以下幼稚细胞多为弱阳性反应。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单核细胞一般呈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与幼稚淋巴细胞常为阳性反应。
因此该试验可以做为急粒、急单与急淋鉴别试验。
巨核细胞白血病时,其各阶段巨核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而急粒的原始细胞PAS反应均呈阴性。
因此当形态学上难以鉴别时,通过PAS染色,有助于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红血病、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较强阳性。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PAS积分增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积分稍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均为阴性。
故借此有助于红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再生障等鉴别。
(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红白血病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呈阳性反应,阳性率高,反应强;成熟红细胞有时亦可为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幼淋巴细胞PAS染色多为红色颗粒或块状阳性反应;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呈阴性或胞质呈弥漫淡色阳性反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PAS染色为阳性反应;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幼单核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呈弥漫分布的红色细颗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PAS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
(2)各类贫血的鉴别MDS、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曾称地中海贫血)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为阴性反应,有时可出现阳性反应;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的幼红细胞PAS染色为阴性。
(3)其他细胞类型的鉴别戈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PAS染色为弱阳性,空泡中心阴性。
非霍奇金淋巴细胞PAS染色呈阳性反应;R-S细胞则为弱阳性或阴性反应。
骨髓内转移的腺癌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
35、WHO在血液肿瘤新分型中,将急性白血病诊断中骨髓原始细胞数量规定为大于
A、105
B、15%
C、20%
D、25%
E、30%
36、符合t(8:
14)特异性畸形核性的是
A、AML-M1
B、AML-M2
C、AML-M3
D、AML-L7
E、Burkitt淋巴瘤
37、遗传性因子XIII缺乏症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B、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
本病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男略多于女,往往有近亲婚配史。
纯合子患者血浆中因子Ⅷ低于正常人的1%时则发生出血。
临床表现为延迟性出血,新生儿患者以脐带残端出血为多见,其次为皮下出血,血肿与外伤后持久出血不止,或外伤后延迟至12~36小时后才出血,伤口愈合不良。
自发性出血或关节腔出血少见,严重缺乏者亦可有关节积血、颅内出血。
实验室检查:
血凝块可以溶解于5mol尿素溶液或1%单氯醋酸溶液中,观察其溶解时间,如在30分内完全溶解,提示因子Ⅷ完全缺乏。
因子Ⅷ含量的测定可确诊。
重症患者血栓弹力图的检查异常。
治疗:
输少量血浆、血浆冷沉淀物、因子Ⅷ浓缩剂,均可获得止血效果。
因子Ⅷ在血浆中相当稳定,其生物半衰期约4~7天,有效止血浓度约5%~10%,因此每kg体重输注4ml血浆,有防止出血的效果。
38、内、外凝血系统形成凝血活酶都需要哪种凝血因子
A、FVII
B、FVIII
C、XII
D、FX
E、TF
39、下列哪项不符合甲型血友病的检查结果
A、凝血时间(试管法)延长
B、APTT延长
C、血浆复钙时间延长
D、PT延长
E、TT正常
①凝血时间延长(轻型者正常);
②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④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异常。
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HAG)缺乏症或第VⅢ因子缺乏症。
是血友病中常见的类型。
HA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自由发病,部分轻型病人发病可较晚。
皮肤粘膜出血,往往缓慢持续渗血,肌肉出血,关节血肿为本病的特征,以踝、膝、肘关节多见。
常在活动后发生关节肿胀,疼痛、多次出血后关节可变形。
出血往往广泛(胃肠道、泌尿道、皮下等)。
临床还可出现出血引起的压迫症状,肌肉萎缩,呼吸困难等。
甲型血友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FVⅢ基因缺陷所致。
40、诊断肝病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必备指标是
A、血小板计数<100×109/L
B、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低于1.5g/L
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超过20ug/L
D、3P试验阳性
E、血浆因子VIII活性低于50%
4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时,下列结果哪一项是不符合的
A、出血时间延长
B、血小板计数减少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血块收缩不良
E、束臂试验阴性
42、下类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论述中正确的是
A、测定血糖的标本在冰箱中(4℃)保存,不需要先分离血清
B、健康人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葡萄糖尿中也不会检出葡萄糖
C、邻甲苯胺法不适合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D、空腹血糖浓度正常就能排除糖尿病的诊断
E、糖尿病人常见血清TC增高和HDL-C降低
解释:
邻甲苯胺法:
也属铜还原法,此法利用氢氧化钡和硫酸锌使血浆蛋白沉淀,同时使血糖中绝大多数非糖物质与抗凝剂中的氰化物沉淀下来,结果较准确。
此法毒性较大,现已很少应用。
糖尿病常出现脂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脂血症为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VLDL的糖尿病性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而同时伴有HDL-C降低。
43、正常血乳酸波动范围
A、0.3~0.6mmol/L
B、0.6~1.2mmol/L
C、1.2~1.6mmol/L
D、1.6~2.0mmol/L
E、2.0~3.0mmol/L
解释:
正常乳酸波动在0.6~1.2mmol/L这一狭窄范围,空腹时叫餐后低,运动后可一时增高,很快恢复正常。
44、下列因素中可导致IIa型高脂蛋白血症发病的是?
A、ApoE异常
B、LDL异化障碍
C、LPL异常
D、ApoB异常
E、ApoD异常
45、关于I型高脂蛋白血症描述错误的是
A、CM升高
B、血清外观奶油样表层下层浑浊
C、电泳原点深染β
D、常见原因是LDL活性降低
E、以上都对
解释:
I型高脂蛋白血症:
CM升高、TG升高、TC正常或轻度增加、血浆外观浑浊,4℃过夜上层奶油状下层澄清,临床上罕见,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从婴儿期即可出现,发病原因:
LPL遗传缺陷或缺乏LPL的激活剂。
易发胰腺炎。
IIa型高脂蛋白血症:
血浆中LDL升高,血浆外观澄清,TC升高,临床常见。
易发冠心病
IIb型高脂蛋白血症:
LDL和VLDL升高,血浆外观澄清或轻度浑浊,TC\TG菌升高,临床常见。
易发冠心病
III型高脂蛋白血症:
又称异常β-脂蛋白血症,主要由CM和VLDL残粒水平升高,外观浑浊。
TC、TG升高,血脂蛋白电泳图谱上β-脂蛋白和前β-脂蛋白带融合,呈一个宽而浓染的“宽β带”,临床少见。
易发冠心病家族性混合型血脂异常症和家族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存在胰岛素抵抗,伴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退或高尿酸血症;III型高脂蛋白血症常合并糖尿病或甲减。
IV型高血脂蛋白血症:
VLDL升高,外观澄清或浑浊,4℃过夜无奶油状表层,TG升高,TC正常或偏高。
易发冠心病
V型高血脂蛋白血症:
CM和VLDL升高,4℃过夜,表层奶油状,下层浑浊,TC、TG均升高,以TC为主。
易发胰腺炎
IIb与IV型区别:
LDL-C>3.65mm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检验 专业 实践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