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docx
- 文档编号:2913724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2.26KB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docx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
《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否老实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
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
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时间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
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译文: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乡亲们说:
“当政的人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为什么去参与呢?
”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曹刿说:
“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单独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答复说:
“这种小恩小惠没有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老实。
”曹刿答复说:
“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曹刿答复说: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
“不可以击鼓进军。
”齐军击过了三次鼓。
曹刿说:
“可以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
曹刿说:
“不可以。
”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又登上车厢前边的横木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答复说:
“打仗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就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害怕他们有伏兵。
我看到齐军车轮压出的印迹杂乱,远看到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
《孟子三则》
1.《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那么,我会舍掉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会为生存不择手段。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然而我厌恶的事情还有比死亡更为讨厌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也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但凡可用求得生存的方法,为什么不使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讨厌的,那么,但凡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为什么不去做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通过这些方式就可以生存下来,有的人却不使用,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有人却不愿意这样做。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因此,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讨厌的。
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思想感情,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感情,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不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hū)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你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的行人不会接受;如果你践踏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为了优厚的俸禄就不分辨一下是否合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
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为了美丽的宫室,妻妾的侍奉,为了我认识的贫困者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过去我为了道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现在却为了美丽的宫室而接受了;过去我为了道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过去我为了道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也不能停止了吗?
这就是说丧失了人的本性。
2.《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子说:
“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数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单独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性情改变,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在田地间被任用,傅说在筑墙期间被选拔,胶鬲在卖鱼和盐期间被任用,管仲在狱官手里被任用,孙叔敖在隐居海边时被任用,百里奚在集市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降临到这样的人的时候,—定要先使他的心灵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所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常常犯错误之后才能改过;内心困惑,思绪阻塞,之后才有所作为;他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表现在声音上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内就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就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作为忧患的话,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然后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灭亡。
《庄子》一则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假设垂天之云⑤。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
其视下也,亦假设是则已矣。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
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假设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
“好啊!
高耸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
宽广的样子像江河!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慨地说:
“好啊,好啊!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他妻子说:
“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我同徐公比,谁美?
”妾说: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
“我和徐公谁美?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奉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老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波效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
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假设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一天,他沿着小溪向前走,忘记走了多远的路程。
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惊讶,又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似有些光线。
〔渔人〕就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敞明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孩子们都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村中的人看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他从哪来的。
渔人详细地答复了他,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人〕都感慨惊讶起来。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开。
临别时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
到了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刻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成功,不久就因病而终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古文 20 原文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