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条文.docx
- 文档编号:2913459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27KB
中医经典条文.docx
《中医经典条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典条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经典条文
《内经》条文精选(4条)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也,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也,谋略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膳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2.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3.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4.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月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伤寒论》条文精选(27条)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6.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7.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8.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乾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9.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0.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1.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2.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3.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4.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16.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17.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18.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19.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0.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2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23.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24.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25.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26.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条文精选(59条)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3.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4.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5.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6.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主之。
6.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
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7.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8.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9.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1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3.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14.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5.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16.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八
17.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18.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19.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20.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1.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22.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3.问曰:
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
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
四饮何以为异师曰: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24.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5.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26.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7.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28.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9.师曰:
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30.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31.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32.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33.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动聂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34.……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
35.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36.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假令脉浮,宜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37.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38.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
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39.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40.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41.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42.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43.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44.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45.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46.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47.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48.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49.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
……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
桂枝茯苓丸主之。
50.师曰: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
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51.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52.问曰: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
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53.产后腹中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54.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55.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56.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57.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58.问曰:
妇人年五十所,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
此病属带下……当以温经汤主之。
59.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温病学》精选(10条)
叶天士《温热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叶天士《温热论》: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3.薛生白《湿热病篇》:
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4.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
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求皮薄荷牛蒡子等味。
头不痛者去羌活。
5.吴鞠通《温病条辨》:
温病者:
有风温、有温热、有瘟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6.吴鞠通《温病条辨》: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吴鞠通《温病条辨》:
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8.吴鞠通《温病条辨》: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9.吴鞠通《温病条辨》:
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10.吴鞠通《温病条辨》:
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
益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经典 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