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docx
- 文档编号:2913350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02KB
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docx
《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
新闻采访学课程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
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新闻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2、隐形采访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
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隐性采访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
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3、新闻要素
六大要素:
五个“W”一个“H”.
4、瞬间印象
记者到现场采访,切莫错过一个可以获得有用材料的机会,特别要用心捕捉容易被忽视而值得报道的“瞬间印象”、它包含变动着的事件细节,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环境气氛与背景,现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和神态。
5、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
新闻线索是发现新闻的重要途径,是记者进行采访前的先决条件。
6、交叉采访
记者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采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收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经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这种做法叫做交叉采访。
7、观察
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观察中有访问,访问中有观察,通常二者结合。
8、采访的“透视”法
是采访中抓本质的一种方法,要调动眼睛、耳朵等各种观察器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而写出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报道。
9、迂回式提问
在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就要放弃正面提问,采取从侧面迂回,逐渐引入正题“曲线救国。
”
记者以一种假象来消除采访对象的戒备心理,通过巧妙提问曲折反射采访主题的提问方式,提问貌似无关主旨,却能由对方的反应推测和判断。
10、激发式提问
与激将法相似,通过各种方法,以激发对方情绪、感情。
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
通常适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屑于谈等采访对象。
第二部分:
简答题
一、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及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
第一: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
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
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新闻线索只是一种片断的情况,只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者一些零碎的材料。
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由于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存在,有很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就会失去价值,新闻线索的出现也常常是短暂的。
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新闻线索这种信号、征兆,只是表示"发生了什么事".4、反应现象,变动性大。
线索是记者看到、听到或触到的某个事物的表面现象,这种现象经过实地了解以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化。
第二:
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直接途径,即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
二是间接途径,主要有:
1、上级来源。
2、书面渠道,这是从书面材料中发现线索。
3、社交渠道,这是靠"新闻信息网"提供线索。
4、会议渠道,这是记者从各种会议中了解线索。
5、传播渠道,这是从新闻媒介的公开报道中引出线索。
二、记者的任务是什么?
1.报道事实和意见,为社会公众服务
2.提供知识,教育人民。
3.介绍和阐明社会目标和社会美德。
4.开展社会批评,进行舆论监督。
三、新闻采访的特点?
采访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来:
1.新闻性
新近发生的,有明显的公开性和普遍意义。
2.突击性
时效性,受时间限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
3.广泛性
记者采访涉及面,接触面十分广泛。
传媒的受众广泛、兴趣需求广泛,
扩大采访面,以提高可读性、收听率、收视率。
4.灵活性
采访形式、采访内容、采访对象、采访选题。
5.持续性
多侧面、多角度的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
四、采访的作用有哪些?
采访是联系事实和新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对记者来说,采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发现识别和落实线索。
新闻采访有时效的要求→快
有目的要求→准
而它的工作范围又广阔如海,在这样的大海里寻“针”,没有一个路标、向导、索引、就摸不着边际,线索就是路标、向导、索引,它是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讯息或信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可以是一个电话,一封家书中的小事、几句闲话,街上的怪事,甚至是广告中提到的人、事、单位,别的传媒中提到的东西,只要能反映新闻信息,都可以成为新闻线索。
线索只是一鳞半爪,一星半点的影子,却要顺藤摸瓜、追捕到猎物,线索不能不信,也可全信。
线索,不等于事实,只是告诉你有物可寻的途径,让你去接近所发生的新闻,一个记者手里线索多,选择的余地大,采访起来就主动。
2.获取第一手材料
直接采访,耳闻目睹客观事实,获取准确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增加真实感,获得真知灼见。
增强感情认识,真切了解事物,抓生动的情节、细节。
4.核对新闻事实
五、记者的素质包括哪些?
(一)政治素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3.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4.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二)业务素质
1.社会活动能力。
2.职业敏感性。
3.逻辑思维能力。
4.文字功底和口才
(三)心理素质
1.好奇心理。
2.竞争意识。
3.冒险精神。
(卧底、暗访)
4.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决心。
六、记者应该有什么样的修养?
(一)、知识修养
记者应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既是杂家通才,又是专家专才,不懂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知识就不能胜任记者工作。
1.政治理论
2.新闻学
3.社会科学
4.自然科学、生活知识
(二)作风修养
1.求实、正派、勤奋
2.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3.待人真诚、谦虚谨慎
4.遵纪守法
5.艰苦奋斗
(三)职业道德修养
1.报道内容健康,有益于社会进步
2.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
3.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
七、为什么说采访要有准备?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应加倍重视准备工作,难度主要表现在:
第一,记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新闻事件有多方面的原因和复杂背景,特点是快:
稍纵即逝,毫无准备就会心中无数,难以搞好采访。
第二,采访有记者与采访对象,服务对象之间的多向人际交往关系。
要接触并很快熟悉各色人等,就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和服务对象(受众)的关系,对记者如何选角度、定主题、用材料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采访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繁杂,记者的知识结构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
八、采访准备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第一,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第二,做好准备,能尽快接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第三,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第四,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第五,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广度,将最有价值、最有特点的新闻挖出来,这也离不开资料,知识等多方面的准备。
九、采访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1.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2.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3.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4.对同一类型的采访要选择典型对象。
十、拟定采访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因人因事而定,目的是获得充足的材料。
第一,明确采写的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规定总的采访要求和各单项采访的要求。
第二,确定采访重点对象、一般对象及涉及的领导、部门和现场。
第三,设计采访的方式:
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现场观察。
第四,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十一、访问有哪几类?
1.因事件访问。
重点在事,着重弄清五要素
由于突如其来,准备不足,注意灵活性。
变化是重点。
2.因人物访问:
重点在人。
新闻人物著名人士的访问
3.因经验访问
介绍经验,指导性强
4.因问题访问
研究某问题或批评某错误
5.因争论访问
多听各方意见,一般会有一个偏向重点。
十二、简述访问的心理过程。
1.接近阶段
2.融洽阶段
3.沟通阶段
4.激发阶段
十三、提问的方法有几种?
1.开放式提问
2.闭合式提问
3.诱导式提问
4.激发式提问
5.设问式提问、激问,
6.迂回式提问
十四、采访活动要领是什么?
1、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2、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3、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4、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5、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十五、采访记录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1.记要点
不可能也没必要记下采访对象所述的全部内容。
注意地放在要点上。
2.记易忘点
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名、数字的各类业务的专用术语等。
这些材料不太容易长时记忆,也容易搞错,应该当场笔录。
3.记疑问点
对象叙述前后矛盾或者与事实不符,或与记者掌握、旁人介绍的有出入,要核对笔录,在所记的该材料旁,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或简短文字注明,等对方谈话告一段落时,再请对方作补充说明,或向知情者核实。
4.记有关原话
(记采访对象有关思想和有个性的语气)“闪光点”的展示中引人物有个性的原话,可增强报道的亲切感和可信性。
生活中的真正的人物。
应当逐字逐句记录,不要变形、走样。
5.记典型情景
十六、新闻观察的特点是什么?
1.观察的直接性
眼见为实,要求直接深入到新闻发生的现场,直面事实,进行直接的观察,积累大量丰富生动的新闻材料。
2.观察的综合性
不仅是和眼看,主要是用眼看,品酒师。
3.观察的客观性
不要用有色眼睛看,而应实事求是。
4.观察的经常性
贯穿记者整个职业生源,日常生活中就注意观察生活、社会、身边人。
5.观察的敏感性
针对新闻事实观察,为新闻报道服务。
十七、简述现场观察的作用
1、辨别真伪,收集素材
验证、核实访问中获得材料,准确为首要标准。
2、印象深刻、生动再现
把抽象的材料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报道和再现事物发生的情节,使新闻写得具有形象性、可读性、可信性。
3、获得亲知,深化认识
增进对采访对象所介绍的情况的理解,加深理解主题,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触景生情,寄情于文
记者有了真情实感,才可能去打动别人。
5、见多识广有利积累
少见多怪,“识广”的前提是“见多”。
十八、采访要抓什么样的问题?
1.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3.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4.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十九、如何营造采访中良好气氛?
二十、为什么要强调采访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需要很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十一、记者的现场观察有什么意义?
二十二、怎样理解新闻记者应具有的业务素质?
第三部分:
论述题
一、何谓新闻敏感?
试举例说明。
新闻敏感含义:
又称“新闻眼”或“新闻鼻”,它是成熟记者所特有的职业性敏感。
它能使记者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透过重重迷雾一下子“看到”、“嗅到”哪里有新闻发生,或者哪里会有新闻发生,从而迅速地去捕捉。
新闻敏感的表现:
具体地说,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
受众关心注意的事实(学生宿舍掉下墙皮;学生从楼上被扔下;在校园中征婚)。
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之的能力(造假:
造假洗发水、造假烟、造假酒、造假矿泉水)。
3.判断某一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关于出售假发票、关于出售摇头丸、关于找枪手、关于出售枪支)。
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从一篇有关深圳ABA的报道到卧底发现一个惊天骗局)。
新闻敏感的作用:
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
能“慧眼识珠”,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
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新闻敏感来自何方
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
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
来自记者的理论修养、政策学习和业务实践。
二、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要素是什么?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社会的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新闻价值的定义告诉我们:
①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注意研究事实。
②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和受众的关系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受众,了解受众需求。
③新闻价值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随着实践、地点、条件等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熟悉社会,研究社会。
新闻价值的四大要素:
1、所谓新鲜性:
既是新闻事实所具有的客观属性,又是需要记者在事实的变动中考察和把握的一个价值要素。
通常情况下,它是指一般人尚不了解的,而不是人所共知的事;或者是一件事情有了新变化、新发展,而不是老样子、一成不变的;或者是事物在运动中有了新的意义,而不是无意义的重复。
事实发生或变动的时间及其所含的新闻信息量。
这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必备要素。
新鲜性的规定:
(1)强烈的时间性(韩国军舰沉没、俄罗斯地铁爆炸事件)
(2)提供给人富有新意的信息(两会、亚运等)
2、所谓重要性:
是指事实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普遍程度,或与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密切程度。
(通胀问题、房价问题)
其意义:
重要性是决定新闻价值大小和有无的关键因素,也是有别于资产阶级新闻价值观和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特色的主要因素。
重要性比起新闻价值其他要素更能体现一个记者的政治倾向,从而反映新闻传播机构的政治态度。
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判断重要性的标准
影响性——影响社会的程度愈大,影响到的人数愈多,其新闻价值愈大(治理珠江污染)。
显著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愈突出,或者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愈大,其新闻价值愈大(住房、医疗、教育)。
反常性——不合常规的事件。
它往往预示了事物的某些重大突破或突变(火车相撞、灾前预兆:
唐山地震:
老鼠、蛇、鱼的反常)。
3、所谓接近性:
指新闻事实与新闻受众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具体而言,即新闻事实与受众在信仰、经历、心理、职业、性别、年龄、地域等方面的重合或近似的程度。
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是与这些重合或近似的程度成正比的。
有关接近性的分类:
地理(或距离)上的接近性;(同城、同乡:
外地人的故事)
职业的接近性;(同行:
某个行业的故事)
性别的接近性;(同性:
女性美容、性别歧视)
年龄的接近性;(同龄:
老年保健、学生就业)
心理的接近性。
(同感:
打工一族)
4、所谓趣味性:
指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情趣和意味,亦即情感的吸引力。
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趣味性和思想性密切相关,并融于知识性之中,讲究人情味。
•(两个神童的故事,两个袖珍女孩的故事,换心的故事)
•
三、为什么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关系采访成败的问题?
试举例说明。
四、隐性采访应注意什么问题?
你如何看待隐形采访。
五、提问有哪些技巧?
结合实例谈谈你在提问中的体会。
六、媒介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谈谈你对媒介数字化的认识。
(1)数字化再造地市报传播流程
(2)创新地市报新闻运作模式
(3)扩大和细化地市报受众群体
(4)数字化带来盈利新模式
(5)造就多面手的“背包记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采访 复习 重点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