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docx
- 文档编号:2913226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09KB
论文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docx
《论文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OnthevalueofFolkSongsoncampus
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
专业班级:
12音乐学
学 号:
124060141
姓 名:
鸿淳
指导教师:
王冬阳(研究生)讲师
师大学
年 月
摘要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与容
写作思路及论文框架
第1章校园民谣的起源及流行的原因
1.1校园民谣的起源
1.2校园民谣流行的原因与背景
第2章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2.1发展
2.2没落
2.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容和艺术特征
2.1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容
2.2校园民谣的艺术特征
第4章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4.1校园民谣的美育功能
4.2丰富校园文化
4.3校园民谣的正向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
摘要
中国的校园民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当下流行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最初的一盘卡带至今成为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期间经历了时间和艺术的多重考核,作为校园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笔,其代表了校园文化中重要的青春精神,同时也是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珍藏。
本文通过对于校园民谣的起源发展以及后期的衰落直至如今的现状进行了述分析,对于校园民谣在校园文化中起到的价值引导进行分析,校园民谣的发展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推进,是当下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本文对于校园民谣存在于校园文化中的价值意义的述和探讨,希望可以对于之后校园文化的发展有所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民谣流行音乐校园文化高晓松
Abstract
China'scampusfolkmusicdevelopmentintoanimportantpartofthecurrentpopmusic,startwithacassettehasbeeauniquestyleofmusic,experiencedaperiodoftimeandtheartofmultipleassessment,asthecampusculturecannotbeignored,onbehalfofthecampuscultureinthespiritofyouth,atthesametimeisalsoagenerationindeliblememories.
Inthispaper,thestatus-quountiltheoriginofthedevelopmentanddeclineofthelatefolkschooltodaywasastatementanalysis,forfolkschoolcampuscultureplaysValueguidetheanalysis,thedevelopmentofthecampusfolkcultureisaneraofprogress,isthecurrentcampusanimportantpartoftheculturalconstruction,anddiscussedhereinbystatingforthefolkschoolcampuscultureinthepresenceofsignificantvalue,hopingforafterthedevelopmentofthecampusculturehasaguidingrole.
KeywordscampusfolkPopmusiccampuscultureGAOXiaosong
研究目的
当今社会人们观念日益趋于物质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往往只注重视觉审美、对真正心灵层面上的东西追求不断减弱。
现在大众对于歌曲本身的要表达意义和其中对生命人性的思考并不看重视,演唱者要有着出众外表,独特的路线、讨喜的事迹或者极具争议的事迹等与歌曲无关的都因素才可以在娱乐圈有一席之地,演唱者一般都比较简单低调朴素,通过浅吟低唱在舞台上默默表达灵魂传达思想的民谣逐渐不能迎合大众口味了,只能被人们所淡忘。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校园民谣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表达对校园的追思,从美学和社会学角度展现校园民谣独特迷人的风格吸引大众重新发现其暗藏的魅力。
然后借助校园民谣唤起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丢失的十分重要的情感部分,摆脱现在大学生均被利益物质蒙蔽双眼的现状。
事实上,现在学生过于世故早熟,为个人发展,在选择朋友过程少了真诚多了计算,互相利用、提防成为大学生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手段,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孤独的心深处更渴望真情真爱渴望真诚纯洁,校园民谣中的情感正是他们缺失的在苦苦追求的。
研究方法与容
本文主要通过定性分析法和描述性研究法阐述了校园民谣的流行文化价值。
在准备本文之前以及过程中查阅了前辈们关于校园民谣的著作、论文、以及相关评论,借鉴了其中一些研究。
借鉴和引用的主要有:
谭娜老师对校园民谣背景、主要思想和传播特点的阐述,《校园民谣的前生今世》对民谣发展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家金先生在其关于校园民谣著诉中对其教育意义进行了系统解说,著名作家王小波依次从校园民谣身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两方面对它的失落进行理论的论述,以及《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校园民谣:
生命与时间的对抗》《校园民谣的流行及其灵韵的消失》中对校园民谣的研究分析。
写作思路及论文框架
本文主要在对校园民谣历史起源发展衰落等因素的研究中结合当时社会环境、经济情况、政治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
然后单独从艺术的角度对大陆校园民谣,运用类举方法对经典校园民谣进行赏析,由于本文主要是对其文化价值意义进行探讨,并非研究其艺术领域的造诣,因此艺术方面的分析未能具体到更深层次。
最后结合前面几章的铺垫,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本文对首先从外原因叙述民谣起源,然后结合市场需求民谣本身特性以及当时校园环境对校园能风靡一时的原因进行分析。
之后从历史兴衰的角度研究校园民谣的生命总线,并针对它的没落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再通过分析校园民谣在艺术层面上的独特美感与具主要思想容,引出本文中心论点--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的研究结论。
第1章校园民谣的起源及流行的原因
1.1校园民谣的起源
1.1.1.外部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文化层次方面也开始重视大量对于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和本土化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日益显示,过去在经济控制阶段中,对于文化的压制十分严格,主流文化停留在《红》等慷慨激昂的“红色”革命歌曲,这种文化的专制造成了我国过去一段时间的文化处在一种贫瘠无法进步的阶段中,缺少生命力和创造力。
而随着改革的浪潮逐渐席卷全国,外来文化对于地本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港台流行文化的涌入带给地的人们以极大的文化上的刺激,首批进入地的歌手是以邓丽君为代表的艺人,引发了极度的追捧热潮,对于邓的追捧成为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随后以罗大佑、齐等为首的校园民谣歌手的作品大量传入地,对于地校园民谣文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1.2.部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国恢复了高考制度,经过文革十年动乱,国现存有的人才十分稀少,群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在改革开放以后急需大量的人才来投入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事业中,所以当时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相对比较而言极高;同时,施行高考制度的初期,一方面是因为文革期间社会的教育事业被搁置,群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一方面由于高校还未扩招,录取制度十分严格,造成了当时录取的比例非常低,国家对于大学生给予了优待政策,所以大学生相对比较而言是有许多空闲时间的,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闲暇时间受到外来校园民谣文化的熏,以高晓松为代表的一群校园民谣音乐人大量涌现,这些开始音乐创作的学生大部分取材于校园生活,又受民谣文化与港台流行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地校园民谣应运而生。
1.2校园民谣流行的原因与背景
90年代后,大批当时校园民谣的创始者从校园中进入社会,带着当时的民谣作品纷纷成立了相关文化企业或投身相关事业中,对于校园民谣的发展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经过数年的发展,校园民谣开始从校园走出社会,快速第占领了流行乐市场,其发展之迅速背后其实存在有包括了市场、自身以及受众人群等潜在因素的推动。
1.2.1.市场的需求
对于1994年之前的地流行音乐市场进行总体观察,发现其量流行并且起到领导作用的音乐多是外来或港台音乐,地自己的音乐发展十分缓慢,文化产业还在起步阶段,无法与当时的港台音乐所匹敌,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希望通过对于港台音乐进行复制的音乐,但是由于运作手段还不够成熟,最终这种模仿运作还是失败了。
但是港台流行音乐大部分都是对于国外流行乐的继承,虽然在配乐和制作方面是有其超前之处,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厚度不够,同时当时大部分的音乐创作出品都过于急功近利,所以当时大部分的港台音乐涵是不足够的,歌词容上更是呈现出了苍白贫瘠的现象,对于当时的校园文化起不到正向引导,所以虽然这些音乐一开始十分迎合于大众的口味,但是在后期由于无法突破和形式的重复,部分群众终于开始厌烦这种单一的音乐,音乐市场中急需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来唤醒沉寂重复的市场。
这个时候校园民谣的出现,无疑是一股春风吹过了流行音乐市场,大陆的民谣文化孕育于校园本土文化中,继承了校园文化中本源的味道,清新自然的风格在过往的流行乐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大量的青年以及学生们的追捧和喜爱,于是在该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民谣歌曲,包括《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大学自习室》、《窗外》、《青春舞曲》、《小草》、《心愿》、《七子之歌》、《青春无悔》、《白桦树》、《往事》、《小芳》、《一生有你》、《朋友》、《恋恋风尘》、《一无所有》、《深呼吸》、《冷酷到底》、《白衣飘飘》、《未名湖是个海洋》、《彩虹》、《那些花儿》、《最美》、《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一封家书》、《姐姐》、《蚂蚁》、《中华民谣》……
1.2.2.鲜明的个性
民谣文化相比于流行文化而言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早在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过歌和谣的区分——“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在古籍中对于歌与谣的区分有明确记载,在《毛诗故训传》中记载道“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总体而言,“歌”更加注重对于旋律的创作和把握,词依附于旋律,它十分注重对于演唱过程本身所具备的表现力,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相对而言“谣”对于旋律的要求没有“歌”的高,在曲调的创作上不需要追求过于有表现力,在词的选择上也比较松散自由,节奏明快紧促,而正是因为在“谣”中对于曲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其词的创作比较具有表现力,能够迎合大部分群体的心声,引发其共鸣。
校园民谣的创作者们多是在读大学生,文化层次水平比较高,一方面其继承了民谣固有的通俗、明朗的词风,一方面又通过自身文化水平来进行了民谣创作中的思想文化涵,将校园民谣文化推进了一个更为高的层面中。
通过木吉他的演奏,在简单和弦的伴奏下,关于校园中的青春情愫也就从民谣里流淌了出来。
起初校园民谣只是一种在校流传的形式出现,创作的初衷多是于青春期对于异性的仰慕、未来的迷茫等,功利性不强,所以在演出时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旋律明朗清新,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由于其歌词贴近校园生活,引发聆听者关于校园生活、青春期萌动的回忆和共鸣,得到了广泛追捧。
1.2.3.校园文化正向引导的需求
校园民谣的创作者与受众人群的年龄、经历以及时代背景相同,其思想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在某一些意识观念上可以达到共鸣和重合。
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宽松,经济发展的跃进,外来文化的对于思想观念的扩大化的推进,过去的单一价值观受到了冲击,作为改革中的一代人,他们的心态从集体主义至上转而开始对于自我意识和需求进行关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校园文化的正向引导十分需要,民谣文化的创作中多是体现出一些含蓄省的心态,一反流行文化中空洞苍白的无病呻吟,是以受到了当时青年们的喜爱。
第2章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2.1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一种由罗大佑等音乐人带领的音乐形式在校园中悄然兴起且以无双的势头发展着,这就是校园民谣在我国最早的雏形。
正式被赋予“校园民谣”这个称谓,是在1994年。
这一年,大陆一家名气不大的小公司推出了一无论在当时的音乐界还是整个社会都激起一片狂热的专辑,这就是《校园民谣》。
从此之后,校园民谣甚至达到了一种白热化的程度,广大学生群体争相传唱,媒体报道铺天盖地,这段时期也涌现了一大批如老狼、高晓松等优秀的陆校园民谣人,其中有一些人至今仍活跃在歌坛上。
2.2没落
让人扼腕的是,校园民谣这一音乐流派却只是如流星般划过音乐界,虽然闪耀一时,却也急速没落。
在如飓风一般盛行一年多后,校园民谣虽在挣扎却也慢慢的隐匿在大众视野中。
虽然仍有一些公司推出新的校园民谣歌手,但盛景难以再现。
除了朴树、许巍等才华横溢的歌手外,被记住的已经寥寥无几,大批原本驻扎在校园民谣环境中的歌手与公司纷纷选择撤离与转行。
到21世纪初期,唱着学生时代被束缚的心情和难以与人道的秘密情感的校园民谣已彻底退出音乐舞台。
如今虽然校园里仍有怀有梦想的年轻人抱着吉他敲打着手鼓,弹唱着自己填词作的曲子,却已是雨中的的星星之火,难以形成大片燎原之势。
2.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此一音乐流派的迅速盛起与悄然而逝,究根到底原因都极为相似。
一是题材选择围狭窄,基本就定格在友情与爱情中,尤以爱情为主。
虽然唱出了当时学生心中难言的情愫,却也因选择单一,且此类歌曲一般旋律悲伤,作词者都有着年少时代特有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词曲皆伤感低落,此番种种原因而难以为继。
原因之二是在校园民谣兴盛的背景下,大批自由人投入其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是专攻音乐的专业学生,对音乐全靠自己的欣赏感知与热忱,对涉及专业性的知识了解不多;还有一批人则是只追求市场,循着大众口味推出口水专辑,只求一时利益不求包含多少音乐涵义,这就导致作出的乐曲难以融进大众的视野。
除此之外还有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在此不作过多讨论。
第3章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容和艺术特征
3.1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容
正向上文讨论过的一样,爱情这一主题是校园民谣的两大主攻方向之一。
凄美的浪漫的相思的都是可以歌唱的,都是抒发心情感的载体。
校园的爱情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由与纯洁。
身处象牙塔中,尚没有机会去体验外面世界的狂风骤雨,世界与爱情在他们眼中仍是可以自由描绘之物。
在最和善的环境里,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里,爱情可以轻而易举的改变他们的心绪,一个回眸一次相遇就可以吟诵成诗,谱写成曲,这样的温床自然而然就滋养出校园民谣这一流派。
以《同桌的你》为例:
这是首歌唱男女同桌情谊的歌曲,歌词中把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展望交织在一起。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以叙述的方式重现昨日的美好,这种直白质朴的表述反映了主人公心无限的柔情。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通过提出四个疑问表达出主人公当下伤感的思绪,也间接反映出他对往昔的万般感慨和丝丝悔意。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在一番回忆后回归现实,表明主人公尽管饱含牵挂,但不沉湎过去,而是直面未来,体现了歌词创作主题的积极意义。
除此之外,校园里接触最多的同窗之谊,意气风发的少年们凑在一起惺惺相惜,朴实的感情最为真诚,也最值得纪念。
许多歌手在走出校园后怀念这种互帮互助彼此鼓励扶持的情感,《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就是其中代表。
3.2校园民谣的艺术特征
诞生在校园里,就必然带有校园的气息。
校园民谣围绕着学生时代的心绪及生活而存在,不掺杂社会中的功利因素,首先一个特征就是歌词纯真自然,功力深厚。
象牙塔中的学生将语言功底运用的出神入化,押韵双关等随处可见,朗朗上口。
其次就是感情深厚,身心投入。
学生将音乐作为爱好,付出绝对热忱,遇到演唱的机会总会将一腔感情都融进歌声里,感染观众是对他们最大的评价。
相对的职业歌手则已经有了演唱的利益目的,或多或少总会掺杂进别的东西在里面,感情已经不是他们的第一考量因素。
最后一点则是需求简单,一人一吉他,或配手鼓,或席地而坐或随性而站,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第4章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4.1校园民谣的美育功能
谈及美育之前,不得不先简谈美誉的概念,美育顾名思义是在审美方面的教育问题。
既然涉及到审美与教育两方面,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一定的审美能力,其后就是在审的基础上获得美的享受与质的提升。
由此,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加强人关于自身的审视与了解,促进心灵的升华。
当然,美育对人的作用与情感的碰撞密切相关,单就学生群体来说,某一样美的事物呈现在他们面前且在审美的过程中与该事物发生共鸣时,即其中蕴含的某些情感能够触动他们,激起他们的心绪随之变化起伏,两种情感在碰撞中摩擦出新的火花,这就是美育的目的。
校园民谣毕竟萌生在校园里的流派,因而容也多围绕校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容易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乍一诞生便流传甚广。
校园民谣流行之时,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不谓巨大。
校园民谣盛行在各大校园之时,激起无数学生为之创作与弹唱,无数才华的光芒闪耀在词曲创作中,为学生在课业之余提供了新的爱好与舒展横溢才华的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中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脍炙人口的乐曲,还有心的满足、自信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创作,他们会不停地汲取知识,如何更好地运用文字来表达情感,如何用旋律的变化衬托心情,乐器的弹奏技巧,演唱的技巧,与志趣相合的伙伴彼此交流成长,都是他们在校园民谣中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哪怕稍微欠缺才气的人,也在校园民谣的氛围中学会了欣赏与鉴别,有了欣赏与追随的歌手,课余能通过校园民谣来舒缓压力,也都是校园民谣带来的美育作用。
当然,校园民谣除了广泛盛行于学生群体,凭借其真诚的情感与对学生时代的追忆也打动了社会阶层人士,受到了普遍欢迎。
例如春波的《一封家书》,口语化、书信式的歌词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游子在外对家的依恋通过无华的词句跃然纸上,感情真挚细腻、自然朴实,其真实性迅速拉近了生活与艺术的距离,引起了听众的共鸣。
校园民谣以其诗意与青春打动人的心灵,在这里音乐与文学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曲是音乐,词是文学,两者都来自于人心深处悸动又无处安放的情感,迫切需要被表达,因而无可避免都一定程度上带着作者的烙印,作者的心绪、对爱情友情亲情的观念,都或明或暗的体现在词曲中。
两者又都是诞生与生活中,所以在创作中也难以避免代入了时代背景。
学生时代的审美恰与校园民谣相适,美育的作用被放大到极致,除了让学生自发自动地吸收更多文学知识与音乐知识,提高自身文学底蕴外,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音乐家与词曲作者。
4.2丰富校园文化
文学是集诸多美学在的一门富有深度的学科,具有博采众长之美,能沉淀学生的底蕴,散发出知性之美。
校园民谣由学生自己作词,所有文学功底都折射在十几行文字中,极其考验作词者的能力。
而校园民谣掀起一阵狂热的同时,也让更多人重视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高晓松为例,最早成名在校园民谣盛行之时,在之后这一流派没落之时却凭借自己的一腔才气渐渐在不同的圈子都打出了名气,词曲创作人、影视制作人、节目主持人都是他的标签,满腹经纶形容他不为过,在参加节目时经常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除了高晓松之外,得益于校园民谣的人也是不胜枚举,文学改变一个人是由而外的,像一块朴实的璞玉。
由此可见,文学塑造一个人是永久的,不随时间而流逝的。
除此之外,音乐塑造人又是另一个方面。
声乐对于人而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每个人都会哼唱几句,每个人都活在声乐的世界里。
在当时校园民谣作为一个贴近校园的新流派兴起时,无疑为当时的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抒发情感的方式。
每个人总能找到恰巧唱到自己心坎里的旋律或歌词,每个人都在哪一首歌中哭泣过与醉过,这种情感的共鸣就是声乐带给人的美育作用之一。
在慷慨激昂的旋律中一起振奋过,在凄哀婉转的旋律中一起感伤流泪过,在欢快明亮的旋律中找寻自己遗落的明快,在节奏紧凑的旋律中一起动身摇摆过。
这种在情感的碰撞与交流中感受艺术美带来的多彩与动人,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小小的美好与失落,释放自己的压力与痛苦,平复心境,提升心境,就是声乐的美育功能。
4.3校园民谣的正向引导
随着校园民谣文化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属于校园民谣的独特魅力所在,在当下我国流行乐文化这个绚丽的大舞台上,校园民谣清新脱俗、感情真挚、怀念过往的歌曲风格已经成为独特的一派,成为了当下人们音乐赏美中的一个独特标杆。
在校园文化中,校园民谣的出现开拓了一个属于校园领域的独特的情感宣泄方式,通过校园民谣的方式,学子们开始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平台,校园民谣承担起了在新时代中的学子们情感上的寄托,给予其正向的引导。
与此同时,校园民谣的出现也是一种对于校园文化的开拓和丰富,在文学艺术的领域,校园民谣的出现对于当下我国新时代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注入了新的血液,并且造成了其中深远的影响,通过校园民谣开始及诗歌、小说等文化创作的革新,学子们通过这种新奇的表达方式和独特容的选择,来在学习生活中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通过校园民谣的正向引导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得到成长。
结语
校园民谣不仅仅是中国的地音乐长河中一抹绚丽的颜色,更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成长步骤,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民谣风格的校园民谣到当下我国的校园,民谣,从清新朴实的吉他弹唱发展至如今的各种形式、各种创新的民谣歌曲,校园民谣一直在向人们昭示其自身独特的魅力。
每每有人提及校园民谣,还会想起当年白衣飘飘的年代里最为珍贵的学生时光,它开启了一个时代里人们心底里最为珍贵的回忆,同时也深藏了一份关于时间和青春的情怀。
参考文献
[1]寇冠宇.大陆校园民谣的兴衰及其原因分析[D].首都师大学,2011.
[2]霞.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感伤情调论析[D].西南大学,2013.
[3]朋.当前中学校园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大学,2013.
[4]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行音乐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规律分析[D].东北师大学,2013.
[5]周晓燕.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D].大学,2013.
[6]王欣丛.基于校园偶像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师大学,2012.
[8]梁仪,亚兰.青春散场,歌声飞扬——校园歌曲与大陆校园民谣比较谈[J].青春岁月,2012,18:
22.
[9]武丹.岁月深处,又听见那些歌唱——校园民谣再回首[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3:
14-15.
[10]丁博.校园民谣的衰落只是商业概念——访音乐制作人宋柯[J].艺术评论,2007,09:
58-59+52.
[11]王冰.浅析校园民歌与大陆校园民谣的共性与区别[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6:
67.
[12]LyversMichael,CholakiansEmma,PuorroMegan,SundramShanti.Beergoggles:
bloodalcoholconcentrationinrelationtoattractivenessratingsforunfamiliaroppositesexfacesin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浅析 校园 民谣 流行 文化 中的 价值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