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美术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13225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0.99KB
六年级 美术教案.docx
《六年级 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 美术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形色协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
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2、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
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师归纳
2、归纳:
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3、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
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
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
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
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
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学生讨论,交流,师归纳
4、作业练习
运用行和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的主要特征。
5、作品展示
六、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反思:
第二课时
1、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
吴冠中先生的《双燕图》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
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
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2、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
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为什么?
学生观察,分析
2、赏析中国画:
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
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三、赏析探究
康定斯基的《小小的喜悦》和吴冠中的《双燕图》有何不同?
学生观察,分析
归纳:
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对具体实物形体特征的描绘不再是重点,他希望完全借助色彩、线条与形状,不以具象造型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他赋予色彩、线条、形状等音乐般的节奏。
四、作业练习:
课本第4页右图中事物的形体已经消融在色块之中,发挥想象,你觉得画中表现的是什么事物?
学生讨论、分析
五、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反思:
第三课时
1、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
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
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
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
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2、赏析分析
1、仔细观察朱德群的《灿烂》,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
2、归纳:
朱德群的作品素以线条与色彩著称,他以流畅的运笔在画布上推着色块和线条游动,线条与色彩所形成的韵律与动感在画布上跳跃,宛如钢琴家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3、活动探究
尝试着用宽笔在纸上涂上一层清水,然后用笔随意描画点染,使色彩自然渗透混合,形成一幅抽象画。
四、作业练习:
1、作业要求: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五、展评拓展
1、典型展评:
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
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
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
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六、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反思:
第二课 俯仰之间
教学目标:
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
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大家边欣赏边思考:
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
平视、仰视、俯视。
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
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
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
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
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
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3)教师小结:
a.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2、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
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
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
(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
示范引导
4、作业练习
试想有一天你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置身井底,这时,你仰起头会看见什么呢?
结合做学知识,把它描绘下来。
5、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六、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反思:
第二课时
1、欣赏图片,设疑,引出新课
欣赏课本第9页三幅图,左、下、右三幅图由远及近的向我们展示了一片河谷中的一座村落里的一个房间内的情景,这三幅图都是俯视视角,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别,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讨论、分析,师归纳
二、自由创作
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评价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反思:
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
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直观感知 导入课题
通过一张图片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
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
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小结):
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
遥远的地平线)
2、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有趣的透视规律。
小结:
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
三、作业练习
绘制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四、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评出优秀作品
五、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反思:
第二课时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平时生活中,我们从室外回到室内,视线被墙壁阻隔,无法望到远处的地平线,但室内的景物与室外也一样发生了近大远小的变化
2、欣赏图片,设疑
1、欣赏课本12页作品,让学生了解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2、提问:
什么叫视平线?
学生分析讨论,师归纳
归纳:
艺术家在作画的过程中,于眼睛等高处画出一条假想的水平线以替代被阻隔的地平线,这条水平线在透视中被称为“视平线”也就是与眼睛平行的线。
3、试着说出12页中拍摄者所站的位置,并确定视平线的位置。
4、在探究练习中让发现透视规律,并能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
三、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画面近大远小的排列方法。
2、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明白画面的主次关系。
四、作业练习
注意:
1、主体物要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并且重复排列在画面中
2、情境添加简洁有趣
3、颜色要有对比,近处的鲜明,远处的灰暗
五、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评出优秀作品
六、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反思:
第四课 壶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
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教学难点:
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2、分析结构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
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
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作业练习
欣赏画家作品,自己画一幅以壶为主题的画,注意构图要美观大方。
五、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评出优秀作品
六、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试体验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二、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
教师巡回指导。
3、观摩交流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4、作业练习
1、倾听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做一个造型独特的茶壶。
五、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六、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反思:
第五课瓶花与水果
(1)教学目标1.知道怎样的画叫铅笔淡彩画,并掌握其画的步骤方与法。
2.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与法,进行绘画表现。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
4.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
5.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搜索瓶花与水果的图片进行欣赏并分析(可以找一些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等画家的作品),找出瓶花与水果上的色彩造型。
2.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法。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课前准备电脑、图片、有关资料学习过程活动第一课时一、展示部分瓶花与水果图(情境导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闻闻大自然的气息)1.师:
老师叫你们回去找一些瓶花与水果的图及资料,有谁找到了?
生1:
让我展示我找到的瓶花与水果的图给大家看。
(体现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2.教师通过学生搜索出来的众多瓶花与水果图,让学生都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抽其中一幅出来,铅笔淡彩画:
让学生就看着的图说一下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说:
非常的美。
(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审美能力)3.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设疑展示作品,动手尝试。
1.师:
有些同学回去有预习过,哪个同学可以说一下我们这一课书中所展示的画家有谁呢?
现在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位吧。
其他的呢,相信大家在家也搜索来认识过了吧。
教师简单介绍一下黄铁山画家2.欣赏黄铁山的另一幅瓶花,让学生说说色彩的特点。
3.课件展示本课书中黄铁山的瓶花《水仙》与冯晓阳的《瓶花与水果》,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谈论、对比。
(培养观察能力及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幅画区别在哪呢?
接下来学生接二连三提出问题:
怎样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呢?
花朵太复杂了,怎样表现?
怎样调准色彩?
4.教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看着画,讲解了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步骤,说明注意事项,启迪学生如何一步一步来进行。
然后让学生动手亲自尝试。
(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自主选取临习的作品,用铅笔框取临习的那个部分。
让学生说出意图,教师提出建议并作指导。
第二课时三、学生作品欣赏。
教师给予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不同好评。
(激发创作热情)四、通过学生的作品比较,教师小结须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物体暗皴线不宜太密,明暗转折关系随形体结构而变化,避免画成被刀割成黑白两块现象。
设色基本采用平涂,避免反复涂抹使颜色灰暗,需要添深色时,色彩衔接要自然。
五、小结步骤与方法。
第五课瓶花与水果
(2)教学目标1.知道怎样的画叫铅笔淡彩画,并掌握其画的步骤方与法。
2.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与法,进行绘画表现。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
4.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
5.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搜索瓶花与水果的图片进行欣赏并分析(可以找一些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等画家的作品),找出瓶花与水果上的色彩造型。
2、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法。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课前准备电脑、图片、有关资料学习过程第三课时一、欣赏相关的瓶花与水果静物画(培养审美能力)这些静物画与杨云龙《静物》水彩中的水果着色有着相同的地方,都要区分明暗色调。
边欣赏边让学生讨论画的表现手法及作画方法。
二、课件出示画家杨云龙的作品《静物》,进行知识抢答。
(培养观察能力) 色彩知识1.请仔细辨析图中哪处采用了干画法?
哪处采用了湿画法?
2.在原画中提取小果子放大,这个小果子用了哪几种颜色?
这些颜色分别画在哪个部分?
工具使用知识3.出示名家水彩画作品的三个局部,辨析连线,这几处用的是哪种笔?
为什么这么用?
(扁头笔作大面积铺色,圆头笔画浑厚的点和粗线,尖头笔画细线) 区分扁头笔和尖头笔:
三、尝试设色,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1.观察分析实物的基本色相。
2.学生掌握干、湿画法,任选一种方法尝试设色。
3.教师在每组中选出一张最好的作品,进行比较观察。
4.请四位学生上台讲述设色体会,分析水彩的干湿画法。
5.学生质疑,请优秀作者答疑,教师补充。
第四课时四、教学示范(采用课件)1.利用两组瓶花与水果(一块衬布、一个长方形花瓶、一枝郁金香和三个苹果),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的课件,说出总的色彩倾向(色调)。
归纳几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注意掌握配水比例和涂薄色的基本功。
2.小结水彩画的步骤与方法:
先用铅笔起稿,再着色。
六、自主表现:
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用水彩颜料写生画一组瓶花与水果。
(课件出示要求)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七、评价交流:
1.学生互评点:
形体(要塑造,色彩运用)2.可以选居室,说说自己的作品会挂在哪个房间好看,体现情感升华。
(也可以采用教材“学习屋”的内容展开评价)3.教师加以点评,鼓励学生课后可以深入大自然中去观察花与果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六课 唱大戏
(1)教学目标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
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
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欣赏京剧唱腔片断,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提问: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2)展示图片:
包拯提问:
为什么包拯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3)教师总结: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我们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新授1.脸谱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
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
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
纹样、着色。
3.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
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
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
4.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
(脑门眉形眼窝鼻窝嘴形)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
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
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
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B`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
(请学生上台画)小结:
祥云纹样。
5.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
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
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
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
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
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
6.比较两张作业。
7.学生讨论 第六课 唱大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
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
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1.了解脸谱绘制方法提问:
(1)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那怎么画呢?
2.介绍脸谱画法:
(师示范)①先画出人物的脸形。
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画出人物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分块勾画出花脸各部位的图形。
④涂色。
学习脸谱制作方法,初步了解戏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3、学生作画,老师巡视4、欣赏评价第六课 唱大戏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
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
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
说说自己知道的戏剧,有什么特点?
和现代人比较有什么区别?
2.学生交流。
3.欣赏短片。
注意仔细观察短片中戏剧人物服饰、装扮、动态的特点。
看从短片中你能学到一些什么。
4.学生总结。
师:
好,看完了短片,大家一定又有新的收获。
谁来总结戏剧人物装扮、服饰的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板书化妆的特点:
强调人物特征,夸张,程式化。
服饰的特点:
宽松,修长,色彩艳丽。
5.观看戏剧,模仿表演。
师:
自由模仿唱腔、动作,体会戏剧中人物的亮相、身段、眼神。
总结: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我们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
第七课 标签与品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
1.教师用图片展示商场、超市整齐美观的货架和具体产品美观的包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包装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提示学生思考:
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
二、深入教学:
1.教师演示教科书中形式多样的包装盒,提示学生思考:
这些商品的包装有什么作用?
2.教师再展示一组中外优秀包装盒设计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包装盒的形式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演示边讲解包装盒的形式与特点。
3.重点演示包装盒的设计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已制作好的包装盒,并把包装盒展开,使学生了解包装盒的设计结构,并进一步讲解包装盒的制作过程。
4.教师演示色彩鲜艳、装饰美观的包装盒设计作品。
请学生讨论:
包装盒装饰有哪些特点?
(包括装饰的文字、图形、色彩、商标等。
)第二课时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设计示意图,要求体现作品形式的创新,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课堂延伸:
请学生到超市做一个调查报告,介绍某一类专题包装,如绿色食品、陶瓷产品等。
第八课 发现美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抽象画,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
一、艺术实践表现抽象:
实践提示:
创作一幅点、线、面有对比有变化的抽象画。
强烈推荐利用橡皮泥制作半立体的抽象画。
抽象之美秘籍:
1.多样的面。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美术教案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