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912664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58.79KB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9年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
2、病毒分三类:
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5、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7、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8、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9、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0、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1、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2、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3、牛奶中加入醋、啤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都不能喝,加入盐和糖可以喝。
1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5、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
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6、动物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上是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在空中是飞行。
17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是地心说。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9、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四季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20、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1、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编制了一个花钟。
22、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23、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24、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2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
26、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个天体就是地球。
27、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28、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29、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约38.4万千米。
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30、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河。
31、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32、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度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度一下。
月球上没有空气、液态水,也没有生物。
33、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3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35、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36、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37、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38、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
39、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临灭绝。
40、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水杉、银杏等。
41、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身原因;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
法律、保护区、人工养殖。
42、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
46、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47、环境、食物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4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5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5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53、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5、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
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7、常见的食用菌有:
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9、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0、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1、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12、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4、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15、游泳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方式,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
16、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1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8、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1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20、月球是个球体,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表面高低不平。
21、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2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3、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24、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25、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大量珍稀物种在我国都能见到,我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主要有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6、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仿生的过程是:
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D)是正确的。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惯性也就没有了
D、任何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2、一列由西向东行驶的列车,经过某一电线杆时,一乘客从窗口放下一小石块,让其自由下落,其(B)。
A、石块正好落在电线杆旁边B、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东边
C、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西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C)是正确的。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4、两只轮船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B)。
A、甲船B、乙船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
5、下列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C)。
A、纸燃烧B、光合作用C、面塑
6、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
A、腐生细菌B、酵母菌C、病毒
7、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细菌都能使动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
B、细菌中,少数种类有害,多数种类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
C、腐生细菌能毁坏食物,因此它是有害无益的
8、将粮食堆放在(A)中,不容易发生霉变。
A、较低温度的干燥环境B、较高温度的潮湿环境C、较低温度的潮湿环境
9、腐烂的水果散发出的酒香是(C)引起的。
A、青霉菌B、乳酸菌C、酵母菌
10、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金属热胀冷缩B、煤炭燃烧C、纸折叠
11、产生月食的原因是(C)。
A、月亮被黑云挡住B、月亮被太阳挡住C、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D、月球自身出现了一些变化
12、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3、变色龙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自身颜色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属于(A)。
A、保护色B、警戒色C、拟态
14、向日葵的花盘会跟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这是植物的(A)。
A、向光性B、向水性C、向肥性D、向性运动
15、(B)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A、扬子鳄B、大熊猫C、藏羚羊D、金丝猴
16、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的方向生长。
A、有水B、无水
17、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B)。
A制造者B生产者C消费者
18、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B )。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19、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B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0、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C )。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
21、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B)。
A、灰色B、绿色C、黄色D、褐色
22、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A)。
A栖息地B居住地C生活区
23、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C)。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
三、判断题:
1、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
2、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霉菌的繁殖、生长。
(√)
3、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
4、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
5、蜡烛燃烧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
6、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既发生了形态变化,以产生了新物质。
(×)
7、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
8、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
9、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
10、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
1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
1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
虎→羊→草。
(√)
1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
1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
1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
1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
1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
1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1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2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2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2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四、简答题:
1、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看颜色看形状看分泌物闻气味。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
烘干、冷藏、密封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改变物质形态?
把水变成冰把木头变成家具把小麦变成面粉
4、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涂油喷漆镀金
五、画出移动、振动、转动、滚动、摆动的轨迹。
六、铁生锈的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我的实验方法:
高温加水
我得出的结论:
潮湿腐蚀
七、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画图说明。
日食是由于月亮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挡住了太阳光。
月食是由于地球在月亮和太阳之间,挡住了月亮反射的太阳的光。
附送:
2019年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解决两步分数乘法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世界遗产为现实背景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提出想解决的问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通过对比,明白整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分数除法问题有算术法和用方程解。
教材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
教师要因势利导,从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与方程的解法的特点等角度,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
四、课时安排:
9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分数乘法的两部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难点;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能够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
2、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好吗?
学生独立解决
3、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1:
30×7/10+30×2/15
=21+4
=25(处)
生2:
30×(7/10+2/15)
=30×25/30
=25(处)
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讨论交流)
对于生2的方法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理解。
(略)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4、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你能试着用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吗?
5、让学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6、小结: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策略的多样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稍难的问题,我们可以画线段图来理解,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点题并板书:
分数应用题。
8、小结:
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三、师生合作,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
课本76页第9题。
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法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生1:
生2:
272×1/4=68(公顷)272×1/4+4
68+4=72(公顷)=68+4=72(公顷)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生1:
生2:
30×7/10+30×2/1530×(7/10+2/5)
=21+4=30×25/30
=25(处)=25(处)
第二课时
一、通过回忆梳理旧知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生:
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方法。
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先指几名学生说,再让全班学生说。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共同订正。
2.自主练习7
先让学生观察并自己做一遍,然后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并说出理由。
3.自主练习12
学生独立做,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好的给予表扬
4.自主练习5和6
全班学生读题,再让几名学生分析题意,然后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
三、综合应用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8、9、10、13
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如8、10、13题,让生画出线段图,然后再解答。
2.自主练习15
先让学生读题,问;题中哪个量是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生:
单位“1”是未知的。
问:
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除法)
让生列式解答。
3.自主练习16
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全班交流。
4.聪明小屋
上下两层书架,如果从上层取出15本放入下层,这时下层的书正好是上层的5/7.已知下层原来有书35本,上层原来有书多少本?
学生齐读题,然后让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解题思路,最后师边画线段图边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题意。
最后同桌交流列式解答。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与大家一起分享)。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35+15)÷5/7+15
=50÷5/7+15
=70+15
=85(本)
两步分数乘法问题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生活情景的理解,生活信息的提取、加工,培养学生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问题的数量关系。
3.通过学生灵活选择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操作,培养学生完整的数学思维和清晰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分数乘法两步问题的数量关系。
2.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1.下面各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
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3/5。
(2)一条公路,已修了4/7。
(3)小明有一些零花钱,用去一部分后,还剩下3/4。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
2.口头列式
(1)32的3/8是多少?
(2)120页的1/6是多少?
3、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世界文化遗产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目前已发现3个兵马俑。
2.课件出示兵马俑资料
(1)1号坑内有6000尊陶俑、陶马,已清理出它的1/6。
(2)1号坑面积最大,比2号坑大5/9,2号坑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
(3)2号坑内的陶俑、陶马数比1好少3/4。
(4)3号坑最小,内有陶俑66尊。
3.让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并思考:
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
1号坑还剩下多少尊陶俑、陶马没有处理?
生2:
1号坑占地面积约有多少平方米?
生3:
2号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马?
……
4.同学们的提问都很好,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生1的问题。
课件出示:
1号坑还剩下多少尊陶俑、陶马没有处理?
5.学生选择有关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的方式。
6.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呢?
师和学生一起边画图。
(图略)
7.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师巡视)
8.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生1:
先求出清理出多少尊,再用总尊数—已清理出的尊数=剩下的尊数。
6000—6000×1/6
=6000—1000
=5000(尊)
生2:
先求出未清理的尊数占总尊数的几分之几。
6000×(1—1/6)
=6000×5/6
=5000(尊)
要求汇报时,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单位是表示单位“1”的量。
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生1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解决生2的问题。
1.课件出示:
1号坑占地面积约多少平方米?
2.让学生根据有关信息,自己画线段图,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图略)
3.师生检查线段图画的对不对。
4.尝试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
强调:
谁是单位“1”?
5.汇报展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六年级 上册 科学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