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912353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54KB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说课稿.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说课稿
13.《古诗两首》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中的一首古诗。
本课还编排了一首《绝句》,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著名的两位大诗人。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蕴,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
短短28字,就展现了一幅气势宏伟的写意山水图。
本诗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李白并不陌生,肯定也会背诵他写的许多古诗,但是学生只是会读会背,并没有真正了解古诗中蕴含的深意。
因为唐朝毕竟是遥远的过去,学生对于古代社会环境和生活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欠缺,造成了学习古诗的障碍。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首先就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诗歌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古诗的进一步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出示李白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层全面地领悟诗意,体会情感。
课标对于第二学段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李白的诗歌风格热情奔放,本诗以大胆夸张的想象和豪放的语言构成一幅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字里行间都飘荡着浪漫主义色彩,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知道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从诗句的关键字词展开分析,领悟诗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由于本诗中充满大胆奇特的想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根据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学会“紫、尺、疑”三个生字,结合画面,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体会夸张比喻的表达效果。
3.领悟本诗的主要内容,想象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体会诗人李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种古诗学习的基本模式。
这首诗我使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目标第三、四点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轻松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
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
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
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三、说学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阅读体验:
1.朗读感悟法。
对于古诗的学习,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一共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阶段,初读感知诗意;第二阶段,再度加深理解;第三阶段,诵读深化诗意。
反复朗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古诗,从不断地朗诵中感悟诗歌。
2.想象理解法。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透过语言文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加深理解,深化感悟,真正做到学到了一首古诗,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会以“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基本模式来学习古诗。
我将分为五个步骤来详细介绍。
(一)以旧引新,知诗人
上课开始,我会说“大家都知道大诗人李白吧,谁能来背一背他的诗”学生应该都能背出几首诗来。
“大家都背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简单介绍一下李白及创作背景,李白是隐居庐山时,观赏庐山瀑布而生发感叹写下了这首诗。
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的教学,新旧联系,进行知识的衔接。
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兴致高涨地背诵李白的诗歌中进一步了解诗人。
(二)观赏风景,解诗题
板书课题后,教师提问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先解字,解释“望”的意思,说明诗人是在远处观赏瀑布。
再说说“瀑布”是什么,情学生描述一下你见过的瀑布。
教师说明瀑布是从山的高处水流倾泻下来,速度很快,像一块白布挂在山前。
引导学生自己解释诗题,由字及词,联系生活实际,既能认识瀑布,又为接下来诗句的分析做铺垫。
最后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光,亲眼目睹瀑布的形态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庐山之境。
(三)朗读古诗,明诗意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先指名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再全班齐读。
通过这几次的朗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了古诗,初步感知诗意。
2.默读古诗,逐句理解诗意。
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
(1)默读古诗,请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
“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生紫烟”中“生”的意思是产生,香炉峰产生了紫烟。
整句翻译: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阳光透过,就好像紫色的烟雾在环绕着。
(3)出示紫烟环绕山峰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解释更加明显直接,容易理解。
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场景的优美。
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说说诗句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
“遥”说明诗人从远处看,观赏距离之远。
“挂”是悬挂的意思。
整句翻译: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块白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是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的,写出了山之高,瀑布挂下来好像有三千尺。
此时告诉学生夸张的修辞并不是实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当时诗人看到此景的感叹。
整句翻译:
高崖上飞泻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
“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银河。
“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整句翻译:
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说明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来说一说,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
(3)出示图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
3.再读古诗,想象诗境。
在逐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请学生再读一遍古诗。
古诗的学习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体感受诗意。
化零为整,让学生掌握诗歌大意。
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
通过想象,将文字还原成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想象画面,试着背诵。
(四)漫游诗境,悟诗情
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那诗人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诗人对于庐山瀑布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把景物写的这么美,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啊。
告诉学生这就是借景抒情。
最后,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朗诵,请学生闭上眼睛,再次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不仅巩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还陶冶性情,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五)拓展迁移,总结古诗学法
教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出学习古诗的基本模式“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课后请学生一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按照这个方法自主学习,组织全班交流。
语文学习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应该灵活把握教材,以课堂为主,并延伸到课堂外,课内课外实现联系,拓展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实践和运用。
(六)学写生字
出示三个生字,重点范写“紫、疑”,讲解注意点,学生描摹仿写。
至此,我已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疑是银河落九天。
(比喻)
以上就是我对《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设想。
在掌握古诗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融入古诗,感受古诗。
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体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感受古诗的意蕴和魅力。
以上设想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绝句》
一、 说教材
《绝句》是苏教版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
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诗人居住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和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对古诗的鉴赏和感悟却容易只停留在表面,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游戏中传诗情,在表演中悟诗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课程阶段的目标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心境,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背诵课文 3、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四、说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巩固延伸——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或看到过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它们都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
(引导学生想象)(课件播放音乐)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课题,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
(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学习生字:
要想走进杜甫的古诗,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了。
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
花中带有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自查工具书识字,然后运用,在这里可以采用(如开火车、玩纸牌)等多种游戏来熟记生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
(三)感悟意境, 品读古诗
1.播放意境图一:
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
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
课文中的哪行诗写了这幅图?
这两只可爱的小鸟该怎么读呢?
指导学生读诗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2.播放意境图二:
一行白鹭在天上飞。
交流:
你还看到了什么?
一行白鹭在天上是怎么飞的?
指导学生读诗句:
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指导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
3.播放意境图三:
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
交流:
窗外有什么?
指导学生读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你读懂了什么?
4.播放意境图四:
江中停泊着船只。
交流:
江中还有什么?
这只船是从哪里来的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出诗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
5.指导学生读诗句,注意评价的语言有指导性。
【生动形象的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了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
】
6.采用游戏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诵读,至背诵。
7、在全班展示诵读情况。
【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
(四)拓展迁移 ,开阔眼界
1.给古诗配上音乐。
学生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就是看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
2.根据古诗贴图,考察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程度。
3.根据古诗出示练习题。
4.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
(五)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我采取的是板书和板画相结合的方式,既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又符合中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板书设计略)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拓展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13 古诗 两首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