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环文75号河南省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现场监察指南和备案管理办法.docx
- 文档编号:2912180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42.75KB
豫环文75号河南省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现场监察指南和备案管理办法.docx
《豫环文75号河南省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现场监察指南和备案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豫环文75号河南省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现场监察指南和备案管理办法.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豫环文75号河南省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现场监察指南和备案管理办法
河南省环境风险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试行)
针对当前环境风险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普遍存在质量偏低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其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其他环境风险单位的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本指南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等,制定本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危险物质
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
3.2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3环境风险源
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3.4环境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3.5环境保护目标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应对中,企业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3.6环境事件
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3.7次生衍生环境事件
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事件。
3.8突发环境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3.9分类
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类别。
3.10分级
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3.11环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12应急救援
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3.13应急监测
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3.14恢复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15应急演练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联合演练。
4.预案编制程序
4.1预案编制基本要求
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预案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指南中的全部内容。
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环境风险分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预警、应急相应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现场处置预案应当包括环境风险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预案应当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风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
4.2成立预案编制组
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
工作组至少应当由企业生产技术、安全环保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
企业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4.3调查和资料收集
包括厂区内现场调查、厂外环境调查和资料收集等内容。
4.4预案编制
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
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
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单位的预案相衔接。
4.5预案的评估、发布与更新
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暂行办法》和《河南省环境风险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有关要求、程序进行评估。
预案经评估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明确实施时间、抄送相关单位,并按规定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如企业改、扩建项目等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预案,并重新进行评估、备案等。
4.6预案的实施
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5.预案主要内容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
5.1.2编制依据
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适用范围
说明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级别。
5.1.4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基本情况调查
5.2.1企业基本情况及厂区布置
(1)企业简介
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河流的岸边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及其他情况说明。
(2)企业总平面布置
5.2.2企业生产现状
(1)企业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贮存量和加工量,以及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2)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直接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平面布置图,雨、清、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
(3)企业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4)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的委托处理手续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等)。
(5)企业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处置方式。
(6)企业危险固废场的储存量,三防措施情况。
5.2.3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居民点、社区、自然村等)和社会关注区(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周边企业、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给出上述环境敏感点与企业的距离和方位图。
(2)企业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执行的环境标准。
(3)企业下游水体河流、水库名称、所属水系、功能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情况,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区域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
(4)企业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地下水取水情况、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5)企业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
(6)企业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
(7)企业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
(8)如调查范围小于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波及的范围,应当扩大范围,重新调查。
5.2.4预案关系分析
明确本应急预案与企业内、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5.3环境风险分析
(1)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阐述企业单位的环境风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中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点范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等内容。
此部分内容可参照环评报告相关内容。
(2)潜在环境风险分析
说明企业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环境风险类型和程度,可以结合同类企业已发生过的事故类型、程度进行说明。
基本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说明自然灾害(高温、寒冷、暴雨、雷击、地震)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类型程度;应详细说明(或列表说明)厂区内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位置、危险物质名称等。
(3)企业应急能力评估
包括现有事故防范措施分析、应急装备能力评估、综合应急能力评估等内容。
5.4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5.4.1组织体系
依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当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依据自身情况,成立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车间可成立二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生产工段可成立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对于环境风险较大的企业,可将外部环境应急专家组纳入企业应急组织体系内,并建立联系。
应当以组织结构图的形式将构成单位或人员表示出来。
5.4.2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5.4.2.1指挥机构组成
明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总指挥,环保、安全、设备等部门组成指挥部成员单位;车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车间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环保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生产工段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工段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环保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
5.4.2.2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环境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4)负责预案和安全、消防等其他专业预案、上级预案及其他预案的衔接及联动;
(5)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储备;
(6)检查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7)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审定企业内部各级应急预案);
(8)负责组织预案评估;
(9)批准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10)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1)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2)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3)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14)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5)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6)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7)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社区(或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在明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成员的具体职责。
5.5预防与预警
5.5.1预防及措施
(1)环境风险源监控
明确厂区内监控设备设施、监控内容、监控人员、物资配备等内容。
(2)预防措施
明确厂区内生产、储存、运输、管理及操作、职业卫生等环节风险预防措施内容。
5.5.2预警及措施
明确事件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以及进入预警状态后企业各部门,以及报请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采取的措施等。
5.6应急响应与措施
5.6.1响应分级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单位内部(生产工段、车间、企业)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企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
根据事件等级分别制定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如生产工段、车间、企业应急预案),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件应急响应。
5.6.2应急程序
根据不同响应级别,分级阐述应急程序。
给出应急响应程序示意图。
5.6.3应急措施
在环境应急专家组未抵达现场前,企业自身救援队伍和当地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应做好如下应急工作;待应急专家抵达后,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处理。
5.6.3.1突发环境事件厂区内现场应急措施
(1)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2)明确防止污染物向外部扩散的设施、措施及启动程序;特别是为防止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环境应急池的启用程序,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和应急排污泵启动的相应程序;
(3)明确减少与处置污染物的措施;
(4)明确事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如消防水、事故废水、固态液态废物、危险废物等)的处理措施;
(5)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6)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
(7)应急过程中,在生产环节所采用的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事件发生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
(8)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措施;
(9)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和隔离;事件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事件现场隔离方法;
(10)明确事件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及安置地点;
(11)明确应急人员进入、撤离事件现场的条件和方法;
(12)明确人员的救援方式及安全保护措施;
(13)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5.6.3.2突发环境事件厂区外应急措施
(1)废水或泄漏物流出厂外的应急措施
①明确厂区内事故废水三级(车间级、厂区级、流域级)拦截措施,说明三级拦截措施的可靠性。
②对于直排入地表水体的企业,根据直排入地表水体的功能、规模、流量等情况,明确事故废水或废液流出厂外后进行设坝拦截的可能性;如果可以进行拦截,明确可以设置拦截的地点、拦截后的污水处理方法和措施等。
如果不可以进行拦截,根据应急专家、环保等部门意见进行处置,明确可能的应急措施(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
③对于通过园区污水管网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企业,明确事故状态下废水或废液出厂的可能性;若有可能排出厂外,应明确位置、处理措施。
若事故废水或废液通过管网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应及时通知园区污水处理厂采取相应措施。
(2)大气污染事件应急措施
①根据风险评价内容及污染物泄漏预测结果,结合泄漏物质的挥发性、毒性、当时的天气情况(风向、风速等),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和最短响应时间;
②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③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
④明确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
⑤明确周围紧急救援站和有毒气体防护站的情况。
5.6.3.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依据事件类型、级别及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现场救护程序、现场急救站位置。
(2)明确不同类型伤员(如烧伤、中毒)现场救护方法;
(3)根据企业内部或附近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情况,明确不同类型伤员(如烧伤、中毒)转运救治方案。
列表给出企业内部或附近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等急救资源联系方式、位置、距离等内容。
5.6.4应急监测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当地环境应急监测部门或企业内部环境应急监测组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事件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废水和废气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企业单位应根据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性质,配置(或依托其他单位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
(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
(2)明确主要污染物现场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
(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采用的仪器、药剂等;
(4)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5)明确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的方法,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6)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7)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8)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5.6.5信息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应明确以下内容:
(1)内部报告程序
明确企业内部报告程序和人员,主要包括:
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和通报程序。
(2)信息上报
当事件已经或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时,明确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件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3)信息通报
明确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通报事件信息的方式、程序、内容。
(4)事件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报告至少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5)以表格形式列出上述被报告人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方式。
5.6.6应急终止
(1)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后,经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2)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和措施;
(3)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方案。
5.7后期处置
应明确以下内容:
(1)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
(2)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生态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企业应根据专家建议,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3)应急过程评价。
(4)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5)提出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环境应急预案的修订;
(7)维护、保养、增补应急物资及仪器设备。
5.8应急培训和演练
5.8.1培训
依据对本企业员工、周边企业、社区和村落人员情况的分析结果,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各类人员培训内容方法、时间地点和频次等。
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如消防专家)进行培训。
主要包括:
(1)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和方法;
(2)应急指挥人员、监测人员、运输司机等特别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员工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4)外部公众(周边企业、社区、人口聚居区等)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宣传的内容和培训方法;
(5)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考核表。
5.8.2演练
明确企业单位根据环境应急预案进行演练的内容、范围和频次等内容。
(1)演练准备内容;
(2)演练方式、范围与频次;
(3)演练实施过程纪录;
(4)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5.9奖惩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0保障措施
5.10.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10.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队伍的组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及志愿者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10.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10.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如培训、演练经费,应急物资购置、维护费用和事件处置费用等)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10.5其它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
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11预案的修订、评估和备案
应当明确预案的修订条件、评估方式方法、备案部门与时限等要求。
5.12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列出预案实施和生效的具体时间;预案更新的发布与通知,抄送的部门、园区、企业等。
5.13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包括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性定量分析);
(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及委托处理合同;
(3)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
(4)重大环境风险源、应急设施(备)、应急物资储备及分布一览表;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平面布置图;事故废水处理流程图。
(5)企业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6)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7)外部(政府有关部门、园区、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人员、电话;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8)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
(9)其他。
6.格式和要求
6.1格式
6.1.1封面
预案封面主要包括预案编号、预案版本号、企业名称、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6.1.2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6.1.3目录
6.1.4预案内容
6.1.5附则
包括名词与术语定义、预案的管理和更新以及预案的实施日期。
6.1.6附图附件
6.2基本要求
(1)使用A4白色复印纸或胶版纸;
(2)正文使用4号仿宋字体,单倍行距;
(3)电子文档及打印文本。
河南省环境风险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试行)
为指导和规范我省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环境风险源企业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的评估工作。
相关部门、其他行业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等,制定本指南。
3.引用标准、技术规范
《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豫环文 75 河南省 环境 应急 预案 编制 评估 现场 监察 指南 备案 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