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911883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38.07KB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导学须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
一、导学“八认真”
1.认真搜集资料2.认真备导学案3.认真上高效课4.认真辅优补差
5.认真实习实作6.认真批改作业7.认真考核评价8.认真反思总结
二、导学“六要素”
1.教材要让学生读2.问题要让学生提3.过程要让学生说
4.规律要让学生找5.实验要让学生做6.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导学“五原则”
1.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
四、学习“三方式”
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
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
它表现为: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
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
导学计划检查
1、导学计划,从页至页。
2、设计质量:
(优、良、及格、不及格)
3、优点:
4、改进处:
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月日
第一次导学案检查
1、备节课,从页至页。
2、备课质量:
(优、良、及格、不及格)
3、优点:
4、改进处:
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月日
第二次导学案检查
1、备节课,从页至页。
备课质量:
(优、良、及格、不及格)
2、优点:
3、改进处:
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月日
第三次导学案检查
1、备节课,从页至页。
备课质量:
(优、良、及格、不及格)
2、优点:
3、改进处:
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月日
学期导学计划
一、导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至)
导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练习)
1
数数
4
2
写数、读数;认识算盘、大小比较
5
3
较大数估计、整理与复习
5
4
千米的认识
3
5
整十、百数年加减与估算
5
6
三位数加法
5
7
三位数减法
5
8
探索规律
5
9
解决问题
5
10
整理复习
5
11
半期考试
5
12
认识图形
5
13
有余数的除法
5
14
时、分、秒
5
15
解决问题
5
16
统计
5
17
总复习
5
18
总复习
5
19
期末测试
5
20
总结
二年级下期数学导学计划
一、导学内容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写数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
整理与复习
(二)千米的认识
综合与实践:
体验千米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三位数的加法
三位数的减法
探索规律
问题解决
整理与复习
综合与实践:
参观南春养鸡场
(四)认识图形
(五)有余数的除法
(六)时、分、秒
时、分、秒
问题解决
整理与复习
(七)收集与整理
综合与实践:
每天锻炼1小时
(八)总复习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程目标。
2、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3、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德育目标
1、数学文化《算盘》,学生了解算盘的起源、发展及应用的优势等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中国的故乡,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和算盘的价值。
2、千米的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测量活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
3、数学文化《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有规律的事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规律可以改善生活,美化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4、数学文化《七巧板》,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和七巧板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5、《时分秒》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爱惜时间的意识,让程合理安排时间的行为习惯。
四、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第四单元“千米 、毫米”是继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
“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
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在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五、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
1、认识千位和万位,建立初步的数为顺序表。
掌握读数写数的基本方法。
2、建构1千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
3、掌握三位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5、认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的除法。
6、认识钟面时刻(几时几分),计算经过时间。
7、用画“正”的方法整理数据。
导学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写读数中,关于0的处理。
2、体会千米的含义,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4、辨认平行四边形。
5、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6、建立单位时间概念。
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刻。
7、正确的整理数据。
六、具体措施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
用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认识数。
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教学。
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2、重视长度单位体系的构建,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3、充分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认知需求,利用认知基础,培养迁移能力。
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链,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独立思考。
4、加强学会生观察与操作活动,重视学生探索中的合作交流,把握教学要求。
5、结合具体实例,充分认识除法竖式的特殊性。
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注意活动经验的积累,建立时间单位的概念。
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七、导学课时安排
章节
课时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11课时
二、千米的认识
3课时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17课时
四、认识图形
4课时
五、有余数的除法
4课时
六、时、分、秒
7课时
七、收集与整理
4课时
八、总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计划
导学内容
本单元导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
1、数数。
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
2、写数读数。
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大小比较。
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
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在边操作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迁移等方法探察新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材出现的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导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学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3、关键: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
(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
导学措施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时安排(共11课时)
数数(3课时)
写数读数(3课时)
大小比较(1课时)
较大数的估计(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课题
数数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通过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从教材的插图和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导学
重难点
重点:
认识“千”、“万”等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难点:
理解并掌握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导法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在边操作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
类比推理、迁移
导学准备
小棒记数器PPT课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学检测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
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书: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2学生观察、汇报
学生回顾旧知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初步感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
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
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
板书:
计数单位。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
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
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
10个一百是一千。
说明:
“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
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
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谁来数数看?
然后出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
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
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
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
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
教师提问:
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一、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学生跟着数数并思考:
几个一百是一千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汇报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
通过让孩子接数后面的数,自己体验感受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千与万之间的关系。
让孩子自己归纳总结
当堂检测
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知识对比,巩固新知。
除了这五个计数单位外,还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坦率是10?
互相说一说。
再填一填。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3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同桌相互说一说
通过说一说巩固知识
课堂总结
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孩子们总结,了解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数数
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计数单位:
一、十、百、千、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写数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写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写数的方法。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能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0地写法。
进一步建立数位概念,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不同含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会正确地写数,体验数学的价值。
2、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导学
重难点
重点:
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0地写法
难点:
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0地写法
导法
引导、探究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学准备
计数器
教案来源
借鉴《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
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呢?
(出示数位顺序表)。
个、十、百、千、万
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出示计数器。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怎样读写百以内的数,老师来考考大家。
在计数器上拨数:
85。
请你们在草稿本上写出这个数。
在草稿本上写数
3.哪一位上有几颗珠子我们就写几。
谁来说说不同数位上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十位上的8表示8个十。
4.看来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挺错,今天我我就一起来学习比百更大的数怎样写。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旧知,并根据计数器写数
通过旧知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新知
一、例1
1、拿出计数器,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八十五这个数?
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在计数器上拨数
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十位上的8表示8个十,百位上的2表示2个百。
2、那么你能把这个数写下来吗?
在书上试一试。
写数
3、和我们百以内的数一样,哪个数位上有几颗珠子就在那一位上写几。
4、用计数器拨出3247这个数,并说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在书上写出这个数。
拨数并说说数字表示的意思。
写数
5、通过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师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