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910441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69.65KB
贵阳市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研究.docx
《贵阳市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研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研究
贵阳市高职院校
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研究
目录
摘要4
第一章绪论5
1.1背景5
1.2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5
1.3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现状5
1.4贵州农业信息化的现状5
第二章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意义与特点7
2.1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教育的意义7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农业意识的培养7
2.3有利于农村教育工作的发展7
2.4有利于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劳动者7
2.5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特点8
2.5.1目标上侧重于知识和技能领域8
2.5.2内容上着重学生的技能培养8
2.5.3形式上要丰富多样8
2.5.4高效的投入产出9
第三章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改进措施及目标和方向10
3.1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改进措施10
3.1.1及时调整学科结构,适应信息化需求10
3.1.2增强教育观念和信息化意识11
3.2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目标和方向11
3.2.1构建农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11
3.2.2与地方各级政府合作密切11
3.2.3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较大12
第四章贵阳市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13
4.1样本调查13
4.1.1样本情况13
4.1.2样本分析总结16
4.2意识现状分析17
4.2.1农业信息化知识状况17
4.2.2院校学生调查卷答结果分析18
4.3农业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18
4.3.1以农学专业为主,信息技术课程薄弱18
4.3.2课程建设陈旧,实践性有待增强19
4.3.3农业信息化教育边缘化,空洞化19
4.3.4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20
4.3.5社会对农业信息化教育的影响问题21
4.4课程教学方法及分析21
4.5教学设备情况及分析21
4.6师资配置方面分析22
4.7课程模式设置方面分析23
第五章改进贵阳市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建议26
5.1培养水平具有较高的农业信息化素养的师资力量26
5.1.1师资队伍的现状26
5.1.2改进措施26
5.2农业信息化教育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28
5.2.1课程的知识结构30
5.2.2丰富校内农业信息化课程教育资源31
5.2.3实践与教学相结合32
5.2.4更新授课方式32
5.3将农业信息化教育列入学校评估指标33
5.3.1学校的评估体系简述33
5.3.2将农业信息化教育融入学校评估指标33
第六章、总结35
摘要
贵州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4/5左右。
农业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农村信息消费水平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相对较低;同时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非常典型,山高坡陡,石漠化程度较高,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城镇化水平还较低,农村人口多且居住分散,信息闭塞是山里人走向大市场的瓶颈。
知识经济时代的降临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引发的社会变革,需要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自主设计的个性化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知识建构,因此,传统的高等农业教育体系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改变了传统教百的信思资源的分布方式和人们的教育关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体系。
推广与实施教育信息化,涉及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变革。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的前沿阵地,更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可以说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
本文结合贵阳市职业农业信息化建设阐述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贵阳市高职院校教育的现状、特点,指出现代农业信息化教育存在的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和社会上所存在的不足,对目前国内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描述,对农业信息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在农业信息化教育领域的成果,提出通过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更改农业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农业信息化教育列入学校评估指标等途径来具体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建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广农业信息化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文章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教育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改革措施
第一章绪论
1.1背景
世界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第二阶段是70~80年代,主要是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开发;第三阶段是90年代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主要标志是: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出现。
1.2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美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网络覆盖了美国国内46个州、加拿大的7个省和美国以外的7个国家,收录60多万种植物样本资源。
农学类信息资源是指用于农业技术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精品课程、农业新闻、农业专家数据库等。
没有农学类信息资源,农学类信息化教育和现代化人才培养就难以开展。
1.3贵州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贵州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4/5左右。
农业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农村信息消费水平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相对较低;同时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非常典型,山高坡陡,石漠化程度较高,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城镇化水平还较低,农村人口多且居住分散,信息闭塞是山里人走向大市场的瓶颈。
目前,全省1452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站,443个村寨建成信息服务示范点。
llO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建立了信息服务中介联系点,形成了以乡带村、以村带户、以户带户的信息服务模式。
为了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各级部门配合。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在2004年积极争取成为全国“村村通工程”试点省份后.率先牵头建立了由省和各市州地级政府、电力、林业等相关部门及通信运营企业组成的“村通工程”联席会议制度。
有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村村通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
2005年底。
贵州省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85%,比2000年增长了1.6倍:
2008年全省100%已覆盖移动通信网络,乡镇基本开通了互联网宽带,2087个行政村也开通了互联网宽带。
在全国通信行业“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实现“乡乡通宽带”目标的情况下。
贵州通信业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各级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重视。
第二章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意义与特点
2.1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农业信息化教育的前言阵地,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农业信息化教育,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农业意识的培养
课内、课外的农业信息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教育的一个很好切入口。
当代学生物质富足,生活条件优越,浪费严重,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基本是空白,因此让学生多了解认识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了解我国农耕生产的不足,了解我国粮食的危机感,养成促进节约、杜绝浪费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集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很大的益处。
2.3有利于农村教育工作的发展
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带有职业性,学生在了解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后,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意义,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广泛宣传,使农村的孩子知道、了解、熟悉信息化的作用,加大普及信息化知识,从而推动农村教育工作的发展。
2.4有利于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劳动者
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重点是针对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的特点,将这种职业与所学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对国家经济,对农业发展,对农村教育都有深远的影响,以及提高这种影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有了这种明确的认识,学生就会主动加强学习,提供自身素质,在将来工作中利用所学的信息化知识,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大幅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5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特点
2.5.1目标上侧重于知识和技能领域
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农业和信息化问题的知识,使他们有能力作出科学的判断。
技能目标是指发展学生识别、分析和尝试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技能。
价值目标是指树立学生对待农业信息化的正确价值与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对人类农耕生产的重要价值,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以上目标在实践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应侧重于技能领域的培养和教育。
2.5.2内容上着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现在的农业信息化教育包括农业生产、电子技术、信息化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农业生产是指帮助学生获得农业耕种、时收季节、货物贮存的相关知识;电子技术是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生产中碰到问题的基本技能;信息化管理是要求学生懂得或掌握如何收集市场信息,如何抓住收获季节实现货物销售,为农民争取最大利益的方法。
2.5.3形式上要丰富多样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也成了最头疼的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只要考生过了专科提档线就可以上,所以其文化基础可想而知。
职业技术学院许多学生人生目标模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对农业生产和技术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农业信息化教育时,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目的。
2.5.4高效的投入产出
从国家基本国策和农业经济的角度来看,对高职院校这个层次进行农业信息化教育是收效最大的环节,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国家的一号文件均涉及农业问题,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学生,直接工作在农业一线。
如果他们都有积极参与农业生产、销售的意识,可以大大提供粮食产量,盘活农业销售市场,则整个国家的农业水平会显著提高。
因此在高职院校加强农业信息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决不可忽视的一个层次。
第三章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现状
3.1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
通过对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发达地区学院的走访或电话咨询得出的结论为例,来分析讨论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
3.1.1初步构建了农业信息网络体系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网络资源越来越发达,信息的传播速度也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而得到不断的加快,因此,相关的信息主管部门已经开始注意到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重要性,并且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建成。
但是在农村地区,网络信号在绝大部分区域虽有信号塔,但是由于纤维光纤难以接通导致网络信号比较弱。
所以,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
3.1.2已建立农信通E-Switch数据集成解决方案
农业信息资源不仅包括各种形式的农业信息,还包括一切与农业信息生产、采集、处理、传播、提供和利用相关的各种资源。
其主要类型有反映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两大类。
自然资源信息包括气候信息、土壤信息、水分信息、作物生长分布信息等自然方面的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资源环境方面的信息支持。
社会经济信息包括农业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农业科技资源信息、农业政策与管理信息以及农业农村统计与社会经济信息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经济信息支持。
这些信息往往由不同部门归口管理,又由于传统体制所造成的条块分割,使部门之间信息封锁,再加上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来整合,从而使得这些农业信息资源封闭在单位部门内部不能得到充分共享,造成大量信息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针对这样的状况,在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建设推进中,农信通科技在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调研及相关的实践经验可得,针对农业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共享性低的问题,提出E-Switch数据集成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一个逻辑的数据库,为业务系统平台和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基础。
3.2中等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中等地区学院的走访或电话咨询得出的结论为例,来分析讨论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
3.2.1改善教学方法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十分严重的。
首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
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农民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故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
其次是科技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畅,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项目不能在农村中迅速推广,致使一些人趁机利用假科技信息、栽培和养殖信息欺骗农民,甚至利用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使农民遭受巨大损失。
第三是政策信息不对称。
大部分农民对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再加上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低,这不仅使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及时表达,权益得不到充分实现,而且也使政府难以准确制定出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政策。
针对这样的农业信息现在,一些中等地区的学院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的调查和获得能力,并且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真假分辨能力,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2.2培养信息专门人才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大批掌握网络技术、熟练农业经济运行规律、能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及时准确信息的专门人才,但由于农村有知识的青壮年大批外出打工谋生,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
对于这样的现状,学院开始健全培养机制,同时重视对农村信息人才的培养,并且积极的培育出专门充实网络开发、管理和维护的人才。
3.3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
通过对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欠发达地区学院的走访或电话咨询得出的结论为例,来分析讨论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
虽然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新疆、西藏等西部等钱,土地广阔、农户居住分散、政府投入少、农民无力投资等原因,使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低于工业,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还局限于低层次上,对于带领市场前进的高校来说,提高农业信息化教育的质量就更加重要。
改善农业信息化教育的评估指标,学校积极的向政府争取更多的教学经费,并且开始注重引入更高层次的师资力量。
第四章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改进措施及目标和方向
4.1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改进措施
农业院校的设置是以农为主,培养目标是面向农业,培养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但是目前涉农的高职院校质量参差不齐,除了几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学院外,更多院校是由原来农业中专、职(技)校独立、合并升格而设立的职业院校,而这些院校又是我国农业教育的主战场,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课程的设置如:
涉农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信息收集、管理等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体现高职培养的特色——实用+技能。
1
2
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高等农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农业高质量人才的重任,应针对农业信息化发展形势,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发展新兴学科,实现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
4.1.1及时调整学科结构,适应信息化需求
多数高等农业院校都已经发展成以农业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大学。
高等农业院校应紧跟当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瞄准“三农”问题实际需求,优化和重新组合教学、科研资源,凝炼学科方向,调整专业布局,充实和改造传统学科,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比如设立“农业信息科学”等专业,以培养农业信息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农业信息化教育以培养各种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目标,以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为导向,来考虑专业课程的设置。
调查中发现,教学中对实现农学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相互融合远远不够,缺乏整合。
所谓农学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专业课程之中。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学科界限,采用整合能力,并且注重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尤其是某些信息技术软件在农业上应用的课程,要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
就目前行业领域应用现状、发展及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需要大力加强对农业信息化教育的引导。
4.1.2增强教育观念和信息化意识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高等农业院校要提高信息化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扩大视野。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生产领域的科研基地与思想库,更应是农业信息化领域创新源。
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应用较少”。
在调查中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更新了教育观念以能力为主线。
在农业信息化教育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信息化需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体现农业现代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内容的课程,所设置的课程性质具备实用性和探索性,课程特点以实验为主,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2我国农业信息化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4.2.1构建农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实现农业信息化的主力军,在农业信息化的浪潮中,高等农业院校已经率先开发出农业生产技术模拟专家系统、智能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资源环境系统、农业监测预测和报警等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了一个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统一技术标准的农业信息平台,从而使农业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4.2.2与地方各级政府合作密切
高等农业院校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合作密切,构造了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支撑平台。
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领导决策、引导农民生产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提高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实现政府资助、高校出智、农民受益的“三赢”互动。
4.2.3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较大
推进农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
人才已经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高等农业院校及时增设了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业,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注意提高现有人才的从业能力,加强对农业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途径,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需要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
第五章贵阳市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
由于受到时间,财力和个人精力的限制,所以本文选取距离最近的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市城乡建设学院为调查样本,邀请本校的学生帮忙调查,
本文对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市城乡建设学院为调查样本,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对我国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5.1样本调查
5.1.1样本情况
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位于贵阳市金顶山,是财政全额拨款保障的事业单位,以培养建筑行业复合型中等专业学历技术人才为目的,是一所公办的建筑中等专业学校。
其前身是贵阳农业学校,创建于1979年,当时是贵阳市唯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学科综合性农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经省政府批准具有开设以下专业的资格:
农学、园艺、园林绿化、土肥、水产、畜牧兽医、农机、农村水利水电、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财会统计、乡镇企业管理、农职师资、农业技术与开发、土地管理、房地产经济管理、物业管理、会计统计、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等。
为了了解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自行设计问卷,对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农业知识、对农业的态度、对农业信息化的理解、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前景,对农业信息化活动的态度和参与程度等五个项目。
本次问卷以贵阳农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参与调查的学生有485人。
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至表8所示。
调查样本男生为312人,占了64.3%,女生为173人,占了35.7%。
表1样本学生人数和性别比例
序号
调查类别
人数
比例
1
总人数
485
2
男生
312
64.3%
3
女生
173
35.7%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其少数民族数量仅次于云南省位列我国第二位,而少数民族集聚区有多属于贫困地区,为了本次调查带有普遍性,所以调查中将人数最多的四个民族列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表2样本学生民族情况
序号
类别
汉
苗族
土家族
布依族
其它
1
人数
331
59
32
26
37
2
比例
68.2%
12.2%
6.6%
5.4%
7.6%
本次调查以与农业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其中与农业信息化关联最紧密的专业有农业技术与开发,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而园艺专业和会计统计专业的关联性要相对弱一些,但这些专业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与农业信息化课程。
表3样本学生所学专业情况
序号
类别
城镇规划
环境规划
项目管理
园林技术
环境艺术
建工技术
1
人数
93
97
82
71
77
65
2
比例
19.2%%
20%
17.0%
14.6%
15.8%
13.4%
学生的家庭,父亲、母亲的文化水平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本次调查统计也对被调查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收入进行了统计,由于贵州地理位置偏远,封建残余思想也比较严重,妇女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父亲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明显高于母亲。
表4样本学生父亲文化程度
序号
类别
本科
及以上
大专
高中专
高中
中学
小学
及以下
1
人数
25
33
92
127
95
113
2
比例
5.2%
6.8%
19.0%
26.2%
19.6%
23.2%
表5样本学生母亲文化程度
序号
类别
本科
及以上
大专
高中专
高中
中学
小学
及以下
1
人数
13
17
46
74
172
163
2
比例
2.7%
3.5%
9.5%
15.2%
35.5%
33.6%
本次调查中,将父母的工作职务也列入到询问表中,从中可以看出贵州地区农村孩子的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和服务行业的人数最多,占据50%以上的比例,而国家干部或者国家公务员占据的比例小于10%,其中母亲的比例不到
表6样本学生父亲职业
序号
类别
国家
公务员
国企单
位干部
私营业主和
个体劳动者
服务行业
工人
农民
1
人数
9
24
7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阳市 高职 院校 农业 信息化 教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