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资丘.docx
- 文档编号:2910128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10.92KB
生在资丘.docx
《生在资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在资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在资丘
生在资丘
------------------文化传承
收集整理小组信息:
组长:
刘妍珣(2427154632)
组员:
罗艳杰(2726287858)田星宇(2698129431)王涛(2665922253)
田竹美(2010228675)田霖鑫(1921283218)陈江涛(2539180708)
刘焱冰(2584207627)覃世博(1960354554樊海燕(1785972469)
田白露(1446330371)刘忠地(809262183)田金模(1021435091)
陈田璇田徐田恒兆
土家文化介绍
1.土家族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南曲:
南曲亦称“丝弦”,是粤西地方小曲中较为古老的曲种之一,起源于资丘,主要流传于长阳和五峰两县,尤以资丘最盛,因此资丘又被称为“南曲之乡。
”
山歌:
山歌,是普通老百姓的歌,形式简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在农村广泛传唱,尤以柿贝.杨家桥.泉水湾.天河坪.五房岭.中溪等地最为普遍。
撒叶儿嗬:
跳“撒叶儿嗬”又叫“打丧鼓”。
在农村老(意即死)了人,四山五岭.左邻右舍的乡亲听到“报忧”铳,就会主动汇集到孝家,正所谓“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
诸事安排停当以后,”丧鼓一响,脚板发痒”,人们就会在亡人的灵柩前,击鼓唱歌,踏着鼓点,和着歌韵,边歌边舞,欢快热烈,通宵达旦,称为“跳丧”或跳“撒叶儿嗬”,是土家族传承千年的丧葬习俗。
花鼓子:
花鼓子是土家人喜庆场合休闲时表演的一种娱乐性舞蹈。
无伴奏,不用化妆,男女双双上场,手持小帕或小扇,男人的那块手帕主要用来挑逗女方,女方手里的那块手帕者用来遮掩羞容。
2.资丘的南曲传承人有哪些
当天上午9时许,长阳南曲掌门人、81岁的南曲大师田卜栋气沉丹田,一支支优美动听的南曲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资丘小学的20多名学生一一登台,与老艺人们一决高下,来自镇11个村(居委会)的14支代表队依次上场,为观众上演了一场视觉盛宴,在《渔家乐》、《悲秋》、《夏日炎炎》、《会友》等经典曲目中,演唱会落下帷幕,一部分资深艺人职称晋升,一部分南曲新秀崭露头角。
据了解,2007年9月30日,该镇举办首届南曲大师选拔赛,百余民间南曲艺人同台打擂,20名民间艺人分别被授予“南曲大师”、“高级南曲艺人”和“中级南曲艺人”称号,另有10人被授予“初级南曲艺人”称号。
该镇近年来不定期集中举办长阳南曲演唱传承等活动,旨在推陈出新,选拔培养民间艺人,让土家族文化薪火相传。
相关链接:
“长阳南曲”原名南曲、丝弦,源于明清南北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被誉为我国曲坛一枝“郁香的山花”,2008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丘镇是“长阳南曲”流传最为集中的地方。
该镇近年来通过建立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高龄民间艺人发放生活补贴,设立“带徒传艺奖”、“学艺有成奖”等多种奖项鼓励政策,使得“长阳南曲”这一濒临绝迹的民间雅乐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全镇南曲艺人如今已增至200多人。
3.资丘撒叶儿嗬传承人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15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一位老民间艺人正在教当地孩子跳“撒叶儿嗬”。
土家舞蹈“撒叶儿嗬”成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长阳县在该舞蹈发源地资丘镇建立了“撒叶儿嗬”传习基地,传承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
资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土家族撒叶儿嗬是土家人以欢乐的歌舞来祭祀亡人的礼仪,是一种艺术化的风俗、风俗化的艺术。
它不仅是民族文化传习的空间,优美艺术继承的载体,还能体现村寨间的和谐交往。
尤其是他们表现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民族心理和豁达的生命观念。
所承载的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都表明土家族撒叶儿嗬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价值和意义。
为了传承好非物质文化,我校校本课程每年必选撒叶儿嗬,12月3日上午,国家文化部、省、县文化局领导、专家到资丘参观非物质文化生态保护情况,资丘小学、资丘中学部分学生参加镇文化站组织的“撒叶儿嗬”、“南曲”迎检演出活动。
同学们轻快的步伐、粗犷的舞姿、婉转的歌声得到领导专家学者的好评。
(资丘小学供稿)
资丘小学学生表演“土家撒叶儿嗬”
(刘妍珣收集)
怎样来传承土家文化
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
当前,在举办弘扬某类传统文化的活动时以发扬“传统”为名刻意“仿古”的现象,在中国各地是比较常见的。
其实,刻意模仿古代的某些形式,却忽视对现代生活的反馈和交融,其效果往往有限,甚至流于“形象工程”亦或市场逐利之嫌的作为,传统文化不是“濒临野生动物”,他并不缺乏载体,可以说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可以做传统文化的载体。
(罗艳杰收集)
非物质文化的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如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一般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
在这些领域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
传承人可能是家族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也可能是社会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
至少在前面所举的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手工技艺和民间知识这些类别中,传承人的传承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不限于这几个类别。
因为这些领域是比较适宜于个人技艺发挥和体现个性化创造的领域。
传承人之所以成就为传承者,固然环境(家族中有传承的传统,有师傅的带和教,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当事者的超人强记博闻、聪明智慧、心灵手巧、独特匠心等的能力与个性,也比较容易在这些领域里突显出来。
总之,这些领域里的文化传承,不是单线的延长或原质的移位,而是既有衰减又有增量,以创新达成文化的积累。
积累是传承的结果,而积累的核心是传承者的创新。
(田星宇收集)
资丘土家文化名人
在田玉成的努力的引领下,资丘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将资丘建设成土家族传承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通过保护民间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和特色文化赛事,创建了一大批文化品牌,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资丘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使得资丘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逐步实现了从探索到规范再到创新的实质性跨越。
(王涛收集)
资丘镇成功举办第38届民族文化节
9月29日,长阳资丘镇成功举办了第38届民族文化节暨撒叶儿嗬擂台赛,来自资丘各村社区、机关和学校的19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
350名参赛队员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仅8岁,他们中有的是父子同台竞技,有的是师徒携手“秀艺”,粗狂豪放的表演和原汁原味的献艺,将文化节喧嚣得鼓声震天,迎来了台下1000余观众的掌声如潮。
撒叶儿嗬擂台赛分为上午的初赛和下午的复赛,赛况精彩异常,经过激烈的角逐,有2个代表队荣获最佳表演奖,有2个代表队荣获最佳风格奖,有2个代表队荣获最佳传承奖,有4个代表队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文化节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言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覃远新等四人被聘为民间文化顾问。
县委县政府为了鼓励民间文化进校园,还现场拿出两万元给参加比赛的4所中小学校分别颁发了5000元的传承奖金。
(田竹美收集)
资丘镇第38届民族文化节暨撒叶儿嗬擂台赛活动现场
长阳“原生态”民歌
随着长阳“农民兄弟”的走红,长阳“原生态”民歌逐渐在全国打响知普通市民到音乐爱好者,纷纷被土家族民歌高唱低吟中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征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等,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正面临失传的窘境。
当年事已高的老艺人带着老祖宗留下的民族文化瑰宝离开后,谁还能再唱响这千古绝响?
民族民间文化未来的路又在哪里?
连日来,湖北工业大学15名师生专程利用暑假组队到长阳调研民歌发展现状。
在感受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对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长阳民歌如何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他们也有一份忧虑。
(田恒兆收集)
土家文化进校园
“民歌是民族的记忆,是历史的痕迹。
但在大学校园里,各种学生社团、课外文化活动、课程设置中均难觅民族民间文化的踪影,而西方流入的街舞、摇滚、圣诞等外来文化和时尚文化却充斥着校园的各个角落。
”湖工大实践队指导老师李亚丹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但许多人对自己本民族、本地的文化都不了解,自然无法承担传承和保护的重任。
这次调研一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认识民族民间文化;另外也是希望能切实记录长阳民歌发展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促进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陈田璇收集)
土家文化传承的困境
“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导致山歌的生存环境变了,习俗淡化了;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意识的淡泊、多元文化媒体形式多样化;民歌传承记谱难,简单的谱子不能完全反映出其韵味等,都影响着长阳民歌的发展。
”巴山舞创始人覃发池说,虽然长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设有数据库,但关键是传承时如何把活的、动态的东西传下去,像现场传承、民间文化进课堂、艺人上讲台、文化村等,传承的渠道多,如何传得更好是个问题。
(田徐收集)
“薅草锣鼓要失传了!
”说起民歌传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家文父子很忧心。
赵家文已年届8旬,其子也已50多岁,两人都是从12、13岁开始跟随父辈学习薅草锣鼓、花鼓子戏等。
“现在带了很多徒弟,大多是中壮年人,年轻人很少愿意学,孙子也只是稍微有所了解,对西洋乐器更感兴趣。
此外,教徒弟难度很大:
学时长,调不好教,音高,弯儿多,没有好的嗓音条件也学不来。
(陈江涛收集)
“与老百姓生活结合紧密的小调传承和生存情况较好,如一些情歌、请茶歌、哭嫁歌等,曲调平稳,风格诙谐幽默,难度不高,有利于在百姓中传承。
”但他也表示,目前长阳许多民歌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
比如山歌,以前是在山野田间成歌,劳作时喊歌提神,现在现代化发展快,失去了劳作而歌的土壤,加上唱腔较难,对于演唱者的声音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山歌传承难。
而搬运号子、船夫号子、放排号子等劳动号子,同样因不能行舟,几近消亡。
(刘焱冰收集)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日益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资丘是长江流域著名的“长阳人”故乡,也是长阳土家山歌、长阳南曲、撒叶儿嗬“三件宝”的发祥地。
资丘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土家族特色,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价值。
保护传承本地民族非物质文化,能增强本地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并能带动本民族地区和民族成员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田霖鑫收集)
资丘从1976年开始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时,也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他们主要采取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及传承人普查等措施,并整理资料,进行档案式管理,每年举办大型的民族文化艺术节,并颁布了保护传承的有关条例,走上了法律的保护道路,建立了“保护区”,形成了“保护区”的模式,提出了“原生态”保护传承的观点,并开始走民族教育保护传承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道路。
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问题依然存在:
传承渠道不畅,民俗流变冲击大;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缺乏自觉,保护性破坏、建设性破坏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资丘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中;民族教育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脱节。
(覃世博收集)
民族教育与非物质文化存在着互动关系,但往往被人们忽视,通过民族教育的手段保护传承本民族非物质文化,能使这些民族文化很好的内化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灵魂里,使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和文化基因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为民族文化的“杂交”打下基础,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这正是民族教育的特殊功能所在。
民族非物质文化在民族教育领域的活跃,能在民族教育的观念、制度、目的、管理、内容等方面促进民族教育的整合,实现民族教育的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民族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民族成员的发展以及民族地区的发展。
构建二者的互动机制,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工程的新途径,同时也能促进资丘民族教育的整合和改革,使民族教育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实现民族教育双服务的优质化:
民族成员的最大发展,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樊海燕收集)
繁荣资丘土家文化
长阳土族自治县资丘镇第38届民族文化节于9月29日胜利落幕。
文化节前后该镇抓住文化底蕴丰厚、群众积极参与等有利条件,先后成立组委会、组建参赛队、制定赛事规则等基础工作。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培训演练,各表演团队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实现了民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展示了该镇的文化风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原动力,标志着该镇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四镇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的源泉在民间,原生态文化挖掘与保护靠平台——文化节提供的不仅仅是民间艺人施展才艺的舞台,更是推陈出新、切磋技艺、相互交流的大学校、大课堂,还是鼓励发展群众文化、保护历史文化瑰宝的动员令。
要理由相信,本届文化节后,一个新人倍出的文化春天,将会更加绚丽多彩、姹紫嫣红,为繁荣资丘文化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
(田白露收集)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纵观本届文化节,热情高涨、参与性强、关注度高、组织有序,无时不刻不体现在每一个环节,让资丘的形象、声音传播久远、回味悠长。
环环相扣、丝丝合缝,五大特点贯穿始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文化节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肖发喜代表县委、政府到场指导。
镇委、政府领导十分关注筹备工作的每一个节点,不仅拿在手上,放在心上,还巡回指导落实在行动上;二是县职部门给力。
县文体局、县文化馆、县文联、县民族文化保护中心派出专家学者,为文化节撒叶儿嗬擂台赛,书写了一份公平与公正的评委答卷;三是勤俭节俭办节,文化节没请歌星、“外援”,全部节目均为自编自演;四是现场没布置花卉彩飘;五是各参赛队自愿参加、群众性强。
(刘忠地收集)
激扬高亢、雄浑阳刚、豪迈奔放,至今仍余音绕梁。
本届文化节的核心是撒叶儿嗬擂台赛,参赛队共19个,参赛队员350人,全部来自各村、社区、机关和学校,参赛队员均为本镇居民。
撒叶儿嗬擂台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部分,与此同时,社区、学校还在表演了长阳南曲、巴山舞等精彩的文艺节目。
在初赛中,19支代表队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场,决出7支代表队参加决赛。
经评委打分现场亮分,最终产生最佳表演奖、最佳风格奖和最佳传承奖。
活动坚持群众办节,倡导原生态属性,充分展示了土家优秀的民族文化,达到了传承土家族文化和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目的。
文化节取得了圆满成功!
(田金模收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在资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