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学科简报第1期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909394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2.37MB
初中思品学科简报第1期模板.docx
《初中思品学科简报第1期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学科简报第1期模板.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思品学科简报第1期模板
河北省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
第1期
主编:
高晓娟许爱青
责编:
谢德润王彦芳
有一则佛教故事这样讲到:
悟由禅师刚上山时被分派了一个敲钟的工作,他便专心致志敲钟。
一日,悠扬的钟声引起主持奕尚禅师的注意,便传来悟由问:
“今天早上你敲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悟由道:
“我没有刻意要想着什么,在我还没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说:
‘做什么事都要用心,打钟的时候想到的只能是钟,因为钟即是佛,只有虔诚、斋戒、敬钟如佛,才配去敲钟。
’”奕尚禅师面露喜色,提醒他道:
“敲钟是这样的,做任何事也要这样。
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以后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从此他事事恭谨,无论做任何事都牢记禅师的教诲,保持敲钟的禅心,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了得道禅师。
读了这则故事,联想的我们的研修,莫不如此。
我们在内心先要保持对研修的“敬”,字,才可能学有所得;对同仁们的作品要体现一个“赏”字;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表现出一个“精”字,才能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
研修提升自我,研修丰富人生,让我们在专业成长之路上携手前行,怀揣梦想上路,让梦想和我们一起飞翔。
温馨提示:
各位老师,2014远程培训已经开始了,现将本次培训的活动内容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出色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一、磨课坊
拟定活动时间:
8月中旬-10月中旬。
请您关注活动过程,给种子教师意见,从中获得可借鉴的教学经验
二、书林大会
时间:
7月下旬—11月中旬。
请您浏览学科专家发布的主题帖,选择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参加“读书帮中的活动,如果您的见解比较独到,比较经典,读书中表现的比较活跃,您将有机会成为该帮的长老。
三、问题研讨
拟定时间:
7月—11月交流研讨解惑答疑。
提出在教学中困惑你的问题;与其他老师交流,回答你擅长的问题;关注学科专家发布的问题解答专刊学科简报
四、我的课堂我做主
拟定时间:
8月初—10月底,分析我的课堂,提升我的教学能力
录制自己整节课或片段的视频,上传到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获得播放链接;在工作室“我的课堂我做主”栏目中发布视频播放链接和本节课的介绍;与专家和同行一起交流,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课堂,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学科在线研讨
具体时间请关注学科公告,每次集中研讨2小时。
2次学科范围的主题研讨。
请您关注主题研讨时间,及时参加主题研讨,根据主题帖的内容进行回复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
一本好书,能给人带来一生的财富。
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会让我们变成一个幸福的人。
感悟经典,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阅读中追求知识的真谛。
我们推荐的图书:
《不做教书匠》《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初中思品
《不做教书匠》读书帮
写作背景:
管建刚老师曾这样写道:
我的教育人生是从村小开始的,我最初的教书技能和对教育的认识,是从村小一位民办教师那里习得的。
十多年后的一个夜晚,我呆想,如果在那年轻的溢出绿来的岁月,有人告诉我教育人生是什么,教育人生
的价值和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实现它?
当我踏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我不知道教育人生和其他人生有什么不同,我不知道教育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追寻它——如果那个时候我就明晰教育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我想我会早一些从教育的迷茫和痛苦中走出……
那个夜晚,那个沉思的夜晚,我忽然明白,教育,是我存在的家。
我已注定是一名教师,我的存在依附于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现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
失去这个家,我的人生将一无所有。
那一刻,我产生了流泪的欲望,那不是哭,那是一个游子暮然回首发现为他亮着的灯火,他悄然地蹲下来,静静地流泪。
终于写下这些在心底翻腾的话。
期望它对青年教师有所帮助,帮助年轻的心灵获得内在的和平,以及为教育奋斗的力量。
内容简介:
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总是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总是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总是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面对你的提问他总是有极大的耐心;他讲话的语气总是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
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间的珠联璧合,好似珍珠串联在一起,令人反复玩味,爱不释手;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社顶峰。
作者简介:
管建刚,男,1973年生。
经过商,没赚到什么钱。
没读什么书,却成了语文老师。
1998年起用心当老师,“十年磨一剑”,2008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4月出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先后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州等地,上课、讲座近百次。
曾先后获得了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双十佳”青年教师,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
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
“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初中思品《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帮
“它”要告诉我们什么?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
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
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
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
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
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
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
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雷夫·艾斯奎斯(RafeEsquith),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
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
他把奖金捐给了所在学校和学生,并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
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
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
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
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
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
我之所以要推荐它—是因为?
在美国洛杉矶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里,有一间不同寻常的小学教室,被称为“第56号教室”。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移民之子,家境贫困,多半都没有自己的房子,英文也不是他们的母语。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这些孩子似乎注定一生平庸。
但事实是,这些孩子长大后大都就读于全美顶尖学校,许多人在各个领域内都有不凡的成就。
而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叫雷夫·艾斯奎的老师。
在这本书中,雷夫老师介绍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涉及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数学教学、地理教学、自然教学、历史教学、美术教学、音乐教学、体育教学,也包括班级活动,如旅行、电影欣赏、戏剧演出。
雷夫坚定不移地相信,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以及大量的努力挣来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
他的学生每天要比别的班级的学生早到一个小时,下午又很晚才回家,节假日也经常不休息,而这全部是学生自觉自愿。
无论是他,还是学生,都要比常人付出很多。
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一个对孩子而言恶劣的环境中创建了一个避风港,创建了一个充满温暖和奇迹的家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雷夫在他的岗位上整整呆了27年,始终没有离开。
在美国,许多出了名的老师和中国的一些名师一样,一旦功成名就,就立刻转行或在全国飞来飞去地演讲,而雷夫老师获得了美国其他任何小学教师难以企及的荣誉,但他认为,对他来说,离开,就意味着背叛。
在他的身上,读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敬业,更是一种疯狂。
雷夫老师的出现意义深远,他让千千万万抱怨教育的老师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即使我们无法像雷夫这样疯狂,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
各位老师:
2014年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初中思品作业已和大家见面了,我们期待大家的作业能体现创新,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我们期待大家的作业能展示个性,显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辅导教师之最:
作业批阅率最高(100%)
刘淑文:
保定市安新县初中思品一班
高瑞巧:
辛集市初中思品二班
王百潮:
宽城县初中思品一班
答疑数最多:
(11)
刘淑文:
保定市安新县初中思品一班
评论数最多:
(77)
谢丽嫦:
衡水市桃域区初中思品一班
发简报数最多:
(17)
田素伟:
石家庄桥东区初中思品一班
帖子数最多:
(36)
刘淑文:
保定市安新县初中思品一班
教育叙事故事精选
提交者:
郭红娜提交时间:
2014-07-0121:
10:
38
背景:
每一次走进这样没有讲台之说、全是黑板的教室里,感觉总是充满了新奇,这就是现在大力提倡、正在普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模式”。
自学习这种模式的那一刻起,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空间。
但在课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尤其在思想品德课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最为明显。
描述故事过程: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用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而是让学生们回忆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人在无怨无悔的陪伴自己,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现在的学生平时都受尽了众多的人关心和照顾,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自然不是难处,而且每个人的展示欲望和比拼的心理在此时也是蠢蠢欲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这也正中我的心怀。
此环节越是反映深刻,下面的活动才能进行的越顺利。
本来想着教学目标如此轻松的就完成了,没成想,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尊重他人就向我们今天探究的这个问题一样,是我们的需要,但是生活当中,我们尊重他人了,他人不尊重我们怎么办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说法,您说我们该怎么做呢?
”想想这
个
个问题提的还是很尖锐的,解答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学生心中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点品德培养和德育效果就会丧失。
反过来说,如果这个问题能解答好的话,学生心中就能树立起一个比较坚固的信念。
这既是一次教育挑战,又是一次教育契机,关键看我如何处理了。
怎么办呢?
学生的问题最好还是先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吧,或许他们有更好的办法,更深刻的理解。
于是我把“问题球”“踢”给了学生,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为自己争取到一些时间,思考着该去怎样回答这有些棘手的问题。
听着学生们的讨论,我也很快的理了一下我的思路。
学生们在争论着,发表着每一个具有生命力和创新性的观点、看法。
“应该尊重他人,因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这样做,要不我们就白受教育了。
”“不应该,谁尊重我们,我们就尊重谁”……辩论声此起彼伏,不过,在争论中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他人的,道理不用讲,这些小孩子们自己就摆了一箩筐,这样看来,我没有过多的限制他们,给他们充足的言论自由和空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做法。
眼看着问题解决了,为了真正让他们对此学习内容有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于是我把在八年级才会学到的“名誉权”的一些法律、法规知识提前向学生进行了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内心深处无疑在“理”与“法”之间又进行了一次洗涤,教育、德育目标水到渠成。
反思:
从孩子们那由迷惑转而兴奋直至理性的眼神中,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他们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各方面的
价值取向的冲击,不可能完全公式化地完成我们为其准备的课程,在教育中我们不能回避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而应当积极的面对,帮助中学生解开困惑,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
西经受得住社会问题的挑战,这样才能让现代中学生树立起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而不受社会上功利、消极的价值观的干扰。
我们也要敢于承认,面对一个个充满鲜活生命力的学生们,无论多么聪明的教育者,多么有经验的老师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们会给自己和老师惹什么祸事。
“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
”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上都能尽其生命的价值与活力,这也许就是杜郎口中学所要达到的那种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精华所在吧。
这样的课堂无时无刻都充满着挑战,我时刻准备着,准备着……
点评:
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智慧,巧妙地解决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我的课堂我做主
《成长也会有烦恼》
发布者:
毕福生发布时间:
2014-07-2313:
40:
05
《成长也会有烦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
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
成长的烦恼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青少年随着依附心理的减弱,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有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了自己处理事件的方式,他们渴望独立,对父母之言不再惟命是从,往往嫌父母管得太多、太罗嗦,对家长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的语言。
加上同龄伙伴的影响,他们会觉得在许多方面与父母格格不入。
矛盾的发生是正常的,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矛盾的消极态度。
可是矛盾发生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是依赖家长,如果家长用理性的沟通方式,问题则可能得到解决。
然而如果家长没有采取理性的方式,不少学生就会简单地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不关心他们,与父母有“代沟”,难以沟通等,从而采取消极忍耐、隐瞒欺骗、任性反抗等非理性的方式,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
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2.学生的需要
青少年的独立与成年人的独立是不同的,他们那种独立的观念是不成熟的。
他们认为独立就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这种“干什么”的状态都是过激的状态。
他们自认为思想很前卫,即使自己没有太多的思想,但他们可以从同伴、各种媒体中获取;他们鄙视成人世界中认为美的东西,为防止别人说自己“老土”,于是总想着与父母唱反调,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就是“老土”的象征。
其实亲子间的冲突过程是亲子间互相了解、观念互相靠近的过程。
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积极的态度看待“代沟”,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成长的烦恼
1.同龄人的心声(见附录)
活动内容:
引导思考,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设计意图:
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同时对同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纠正认知偏差,缓解心理压力。
如一些学生可能本来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很不满意,但他可能抱怨自己父亲不好。
通过这一了解发现很多人也跟他差不多,知道这种现象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他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就会降低。
教师行为: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
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
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
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建议:
开展这一活动,重在发挥其导向的功能,并不是要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全部问题,因而要注意达成有限目标,要在努力方向上引导。
要注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上思考问题,即会与父母换位思考,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严要求中蕴涵的爱心和期待。
2.苦恼的不只是我们(见附录:
一份杂志上的两封信)
活动内容:
分析成长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
通过比较两代人的不同,分析造成隔阂的原因。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活动,首先在于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对父母的正确做法更容易接受,不当之处也更容易理解和宽容。
其次,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再认识。
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容易片面。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
还有,比较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方法,以增强其能力。
教师行为:
第一步,让学生分析,找出与父母的差别;第二步,探讨这些差别会造成哪些交往中的障碍;第三步,让学生评价矛盾的性质(爱与期待中的矛盾),不能夸大这些矛盾;第四步,体会矛盾之中包含的父母的爱心和期待。
鉴于比较两代人涉及许多内容,先为学生提供可比较的角度:
教学建议:
开展这一活动,老师需要把握好度,即不能搞得太宽太多,因为这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铺垫,而不是教学的重点。
二是要渗透辨证观点的教育,即比较中分析并全面地看问题,分别看到两代人的利与弊。
三是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心情。
这是体谅父母苦心的关键,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
(二)成长不烦恼:
1.阅读感悟:
其实你只有8%的烦恼
出示材料:
(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不必因亲子关系出现裂痕而过于忧虑。
2.质疑交流:
订立一份《家庭合约》
出示材料:
(略)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讨论:
父母为什么为难过?
你对此怎么看待?
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如果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家庭规则并遵照家庭规则去做,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并引导学生自拟提纲,与父母订立一份《家庭合约》。
3.身体力行:
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
参照下面“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面:
(略)
仪表方面:
(略)
社交方面:
(略)
卫生方面:
(略)
四、教学反思
1.本课的主题是“成长也会有烦恼”,由于烦恼是一种主观体验,人们对生活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往往决定了某种烦恼的产生,其个体差异有时比较大。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注意借助各类活动,尤其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能有深入的心理体验和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丰富的情感体验基础上运用生动的事例来加深理解,调整认知,促进行为转化。
2.如果班级中有特殊家庭(如单亲、离异等)的学生,我们需要呵护他们受伤的心,但又必须正视矛盾,这是解决矛盾的第一步,往往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回避矛盾只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觉得自己似乎解决了问题,但这只是一种错觉,却会留下许多“后遗症”。
3.本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班级团体辅导的功能关注学生自我探索,引导和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分享,并获得反馈,以了解“别人如何”,了解“大多数人如何”促进对自己的更深了解。
4.有些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紧张,教师不可将其上升为人品或道德、性格问题,这会引发这些学生更大的焦虑和压力。
虽然,人品或道德、性格问题会是亲子关系紧张的可能原因,但不宜在班级团体里挑明。
说明(目的、意义):
《成长的烦恼》常规的设计就是先启发同学们敞开心扉、倾诉烦恼;然后寻求化解烦恼的方法。
我阅读了《交流沟通对话》,著作中谈到“真正的烦恼,一般是比较私秘的,它只会向自己认为可以透底的人袒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烦恼公之于世,这样的烦恼就要打折扣。
真正的烦恼是不便于当众抖落的,比如单亲子女的烦恼、暗恋的烦恼、被人瞧不起的烦恼、生理缺陷及心理障碍造成的烦恼等。
诉说这样的烦恼无异于展示痛苦,是精神的折磨,是对心灵更大的戕害。
让学生谈所谓‘成长的烦恼’,这涉及到隐私、尊
严、人格,还涉及到理解、善待、宽容……”的观点看法,使我受益匪浅,也陷入矛盾。
是啊,真正的烦恼有谁愿意当众抖落?
烦恼是可以倾诉的,但不必要当众倾诉。
是选择还是放弃?
我甚至考虑过换一个课题。
然而我又想,作为人教版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每一个学生都会遇到的切切实实的问题,或许会有办法的!
我没有放弃,力图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作一些改变和突破。
我把倾诉烦恼这个环节以他人案例的形式来呈现,以了解他人烦恼、帮助他人化解烦恼的方式来重新审视自己,避免了学生难以启齿、不便于公之于众然而又是内心真实的烦恼。
这样设计,由他人的案例入手避免了学生仅限于表层的诉说及不愿启齿的烦恼,目的是尊重孩子敏感而强烈的自尊心、隐私,给他们提供了借鉴的范本,由他人触及自己从中收获面对烦恼应采用的正确方法。
教师的知识、阅历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种烦恼一一化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品学 简报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