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汇编.docx
- 文档编号:29092117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62.87KB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汇编.docx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汇编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前770年——前475年
前632年城濮之战
前551年-前479年孔子在世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前260年长平之战
秦前221年——前206年
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西汉前202年——8年
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
前140——前87年汉武帝在位
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东汉25年——220年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魏晋南北朝220年——581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朝581年——618年
7世纪初隋创立科举制
唐朝618年——907年
627-649年贞观之治
713-741年开元盛世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辽)
北宋960年——1127年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南宋1127年——1279年
1141年宋金和议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元1271年-1368年
明1368年-1644年
清1644年-1911年
1661-1796康乾盛世
1684年康熙设置台湾府
1727年乾隆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第一章先秦历史
考点精讲
考点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1、夏朝
(1)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2)政治制度:
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灭亡:
统治400多年,夏桀时灭亡
2、商朝
(1)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
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统治范围:
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
(4)灭亡: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3、西周
(1)建立: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
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
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4、对夏商周三代更替的认识
勤于政事、宽以待民、重视人才、广纳谏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条件;民心的向背关系国家的存亡;残暴昏庸、奢侈淫乐,既害了自己,也毁了国家。
考点2.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目的:
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2、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但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战。
3、重要封国:
鲁、齐、燕、晋、宋等
4、作用:
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考点3.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1、春秋五霸
背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我国进入春秋时期。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1)齐桓公称霸:
原因:
任用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
标志:
葵丘会盟
(2)晋文公称霸:
前632年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退避三舍)
(3)楚庄王问鼎中原:
邲(Bì)之战打败晋军后称霸中原。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4)吴王阖闾:
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
(5)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影响:
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灾难。
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大国谋求霸权,进行改革,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同时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这也为将来的社会统一,奠定了基础。
2、战国七雄
(1)背景:
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至此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
(2)兼并战争:
魏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诱敌);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
(3)著名军事家:
孙膑(孙子兵法)、白起(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万)
(4)谋略:
合纵:
“合众弱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苏秦)。
连横:
“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张仪)
考点4.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孔子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_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编订《诗》《书》《春秋》,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百家争鸣
(1)背景: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
(2)主要代表和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孙膑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影响:
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
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针对训练
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
这一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科举制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3、山西简称“晋”。
下列选项与“晋”的来历相关的是(B)
A..大禹治水B.西周分封
C.晋楚争霸D.商鞅变法
4、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
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齐桓公B.秦穆公C.楚庄王D.晋文公
6、“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D.桂陵之战
7、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创立的学派是()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8、孔子曾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是教导人们()
A.时常复习已学过知识
B.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经常不断向他人学习
D.学习生活中各种知识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
它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D.《金刚经》
10、10、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11、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妈妈赶紧说:
“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
考点精讲
1、“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1)条件:
(1)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史实: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3)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中央集权
措 施
影 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车轨形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促进了文化交流,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
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注意:
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兼并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修长城抵御匈奴等。
同时,他又是一位暴君: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严刑酷法,征收重税,征发无尽的徭役和兵役。
考点5.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考点6.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措 施
效 果
政治
推恩令
巧妙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断绝其它学说的人求取功名之路
经济
统一铸造货币,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
边疆
1、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2、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管辖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考点7.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张骞通西域
(1)目的:
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经过: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影响:
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为西域归属中央统辖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2、丝绸之路
(1)开辟时间:
西汉汉武帝时。
(2)路线:
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3)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考点8.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结果
作用
官渡
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
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
建立者
政权
定都
220
曹丕
魏
洛阳
221年
刘备
汉
成都
222年
孙权
吴
建业
1、人口南迁
(1)原因:
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
(2)概况:
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西晋后期,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3)作用:
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2、江南的开发
(1)原因:
主要原因:
北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客观原因:
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稳定。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2)表现
①孙吴开发江南:
织麻布(会稽),生产青瓷,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中心,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考点10.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②东晋南朝时南方的开发:
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建康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考点9.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1、改革背景:
五胡内迁:
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
2、改革内容:
①迁都洛阳;②使用汉语;③穿戴汉族服饰;④将鲜卑氏改为汉姓;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习汉族的礼法。
3、作用:
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针对训练
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
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2、《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立郡县
D.焚书坑儒
4、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实行“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大兴文字狱
5、“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科举制D.推恩令
6、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
7.“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
8、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
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A.班超出使西域B.张骞出使西域C.玄奘西行D.佛教东来
9、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
“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
”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早开通于()
A.秦朝B.汉朝
C.唐朝D.元朝
10、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
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
10.绵阳西山的蒋琬墓,是我市著名的历史遗迹,蒋琬继诸葛亮之后主政蜀国。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墓主人属于()
A.秦朝时期B.三国时期
C.唐朝时期D.明朝时期
11.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都城在建业的政权,国号是()
A.魏B.蜀
C.吴D.汉
12、“(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13、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这位皇帝是()
A.北魏孝文帝B.辽太祖阿保机C.西夏元吴D.金太祖阿骨打
1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A.澄清吏治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D.中央集权
16、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辖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17、《博物志》记载: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
18、秦始皇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也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他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
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
第三章唐宋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考点精讲
考点1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考点1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创立:
隋朝(文帝)时创立,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建立。
2、完善:
唐朝时,科举考试: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
武则天时,创造了殿试和武举。
3、影响:
选拔优秀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促进了世界文官制度的形成。
4、废止:
清末(1905年)废除。
考点12.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1、唐王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
2、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1)原因: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客观原因)②唐太宗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主观原因)
(2)贞观新政: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③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④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3)作用: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1)措施:
任用贤能,起用姚崇、宋璟担任宰相;发展农业,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废除酷刑苛法;倡导节俭。
(2)表现: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4、盛世局面的相同点:
(1)原因:
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2)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启示: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1、并立: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1)辽:
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
(2)北宋: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定都东京(开封)。
(3)西夏:
1038年,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元昊建立,建都兴庆(银川)。
(4)宋辽之战——澶渊之盟:
1004年,北宋寇准重挫辽军的进攻。
1005年,双方议和。
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2、对峙:
(南宋与金、西夏并立)
(1)金: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2)南宋:
1127年,赵构建立,定都临安。
岳飞是抗金名将。
(3)宋金和议:
1141年,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考点14.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经过:
从夏商到秦汉,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开始南移;唐朝中期后南移加快;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南移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③南方自然资源更多得到开发利用。
3、南移表现:
(1)农业:
南方水稻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2)手工业:
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3)财政:
南方的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4)商业: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蕃学等;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针对训练
1、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
2、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开元盛世”是我国唐朝的盛世之一,当时,社会此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
开元年间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4、孙中山说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科举制
5、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科举制从隋朝诞生到唐朝完善、清朝灭亡,历时l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①收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B.店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7、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融合。
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能正确反映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
8、金庸武侠小说名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
郭靖和杨康。
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D.蒙古灭南宋
9、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D.和平共处
1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秦汉时
期、隋唐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C.秦汉时期、两宋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
11、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B.②③C.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代史 复习资料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