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 文档编号:2909197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89
- 大小:67.39KB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一、《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
它与公羊高的《》、谷梁赤的《》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若不阙(quē)秦 逢(páng)孙
夫晋(fú),何厌之有 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意:
“把……当做”,今意:
认为。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
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意:
出使的人,今意:
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
“乏困”,古意:
缺少的东西,今意:
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意:
那个人,今意:
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
“去”,古意:
离开,今意:
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函陵 省略介词——于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省略主语——烛之武
3.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
4.夜缒而出。
省略宾语——烛之武
5.敢以烦执事。
省略宾语——这件事情
6.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晋惠公
(二)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1.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厌?
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
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
可以用它来……。
今义:
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
礼物 今义:
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
跑 今义:
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
宫廷侍卫 今义:
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
周围侍从。
今义:
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
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
)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
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
到,往)
无所取(所取:
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
跟从)
亡去不义(亡:
逃跑;义:
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
估量:
当:
抵挡)
与臣游(游:
交往)
籍吏民(籍:
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
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
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
你;为寿:
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
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
责备)
留谢(谢:
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
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
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
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
却)
因言曰(因:
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
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
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
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
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
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 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如彘肩上
(三)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四)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
“长于臣。
”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
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意外的变故。
今义:
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
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
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
小人的谗言。
今义:
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崤山以东。
今义:
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
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军中无以为乐 动词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七、成语集锦: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孔雀东南飞》
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一词多义
【相】
1、互相: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他”、“我”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你)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你)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他,指县令的公子)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他,指太守的公子)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指府吏)
3、相貌,福相: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谢】
1、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2、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3、告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见】
1、看见,看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2、见面: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4、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为】
1、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2、以为,认为,作为,成为: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3、给,替,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4、是,存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后一个意思是“做”)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可引申译为“残留的”)
5、表示被动,多与“所”连用,可译为“被”: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遣】
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家,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施】
徒留无所遣(用,动词)
留待作遗遣(施舍,赠送,动词)
【复】
红罗复斗帐(双层的,夹层的,名词)
便复在旦夕(回答,答复,动词)
幸复得此妇(又,再,副词)
【会】
会不相从许(当,决,副词)
于今无会因(相当,聚会,动词)
【自】
我自不驱卿(本)
本自无教训(本)
自可断来信(即)
葳蕤自生光(自然)
自名秦罗敷/自名为鸳鸯(其)
好自相扶将(亲自)
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举止自专由/那得自任专/不图子自归(自己)
词类活用
1、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此下心意(下,受委屈)
2、名词用作状语:
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
交广市鲑珍(交广,从交州、广州)
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荣,使……受到荣耀)
4、动词的使动用法:
逆以煎我怀(煎: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便利此月内(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
以……为最吉利)
古今异义
【汝岂得自由】
古义:
自作主张
今义:
不受约束
【共事二三年】
古义:
共同生活
今义:
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
古义:
可爱
今义:
值得怜悯
【感君区区怀】
古义:
真情挚义
今义:
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何乃太区区】
古义:
愚拙
今义:
同上
【渠会永无缘】
古义:
他
今义:
水道
【本自无教训】
古义:
教养
今义:
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
古义:
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文言文 知识点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