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909104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2.79MB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推荐.docx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推荐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
一、总论:
把握动力电池、光伏的确定性,兼顾各版块的博弈性机会
(一)确定性:
动力电池>光伏>风电>工控>充电&换电>燃料电池
投资策略:
把握电动车、光伏的确定性,兼顾各版块的博弈性机会。
展望2021年,新能源行业整体的回暖态势有望延续。
其中,电动车由于产品力升级加速,消费者认可度提高,内生的动力十足,需求的确定性最强。
新能源发电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光伏凭借更好的降本潜力及更具全球优势的产业链将成为更受益的子行业,景气度大于风电。
工控行业受益于制造业的复苏而持续回暖,制造业PMI连续9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
充电桩受益于新基建,投资有望提速,换电模式具备潜力。
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产业初期,在政策支持下,技术创新有望超预期。
2021年,我们推荐板块的顺序如下:
动力电池>光伏>风电>工控>充电&换电>燃料电池。
动力电池:
5年4倍空间,6000亿元产值可期。
需求端,特斯拉、国内造车新势力、海外传统车企共同发力,产品力有望加速提升,需求确定性高,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40.4%,其中中国178万辆(同比+36.9%)、海外253万辆(同比+42.9%),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67GWh(同比+45.1%)。
展望2025年,我们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33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91GWh,对应动力电池系统产值有望超过6000亿元。
供给端,国内优质龙头凭借更好的融资渠道、更深厚的技术储备、更积极的扩产计划、更丰富的客户基础,发展势头会更突出,全球竞争力将持续增强,海外出口占比将继续增加,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我们认为,核心产业链的相对价值更大,建议关注特斯拉产业链、宁德时代产业链、LG化学产业链等。
新能源发电:
“碳中和”下的新能源发展大机遇。
(1)光伏:
展望2021年,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160GW(国内50GW、海外110GW),同比增长45.5%。
我们建议关注“一体化、辅材、逆变器”3条主线。
(2)风电:
对于陆风领域,随着分布式、北方大基地等平价项目的推进,项目储备丰富,可支撑未来几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不必过分悲观。
对于海风领域,存量项目有望加速落地,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整体来看,风电整体装机短期趋于平缓,未来随着抢装影响淡化有望逐渐回升。
我们建议关注2条主线,一、受益大型化、海风、海外出口占比提升的优质零部件企业;二、业绩逐渐回暖的风机整机企业。
工控:
下游持续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制造业回暖将带动工控复苏。
同时,随着供给能力逐渐增强,国内企业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持续加速。
充电&换电:
方兴未艾,投资提速。
基于“新基建”背景,我们预计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望加快,整体充电桩市场望呈现周期向上的特征。
充电桩设备市场本质属于传统电源设备,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竞争较为激烈。
充电桩运营市场跟随新能源车保有量数量扩大,具备蓝海潜力,随着用户规模增长,充电桩运营企业有望以更加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方式实现用户价值变现。
与此同时,换电模式有望提供更便捷的产品体验,有望率先在公共交通及部分品牌中加速推广,成为充电桩重要补充。
燃料电池:
政策发力,产业蓄势。
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两者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
氢燃料电池汽车功率和储能单元彼此独立,注氢环节快,续航能力强,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但制氢、运氢、注氢等供氢体系还不成熟。
未来氢燃料电池有望向动车组、飞机和轮船等交通领域渗透,形成与纯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的格局。
在政策加持下,技术创新有望超预期。
(二)估值分化较大,电池环节估值较高
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高位区间。
截至2020年12月4日,CJSC电力及新能源设备PE为38.0倍,处在历史中高位区间。
一方面,2020年受到疫情,板块整体业绩增速放缓;另一方面,2020下半年行业逐渐回暖,且未来几年的景气度比较好,在利好预期下,板块估值持续上行。
从主动性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动态来看,2020Q3电气设备(申万)持仓市值为1404.47亿元,持仓比例为9.00%,环比加仓2.46pct,超配5.05pct,超配比例创新高。
电池板块估值最高,光伏板块估值处在历史中枢偏上位置,风电、工控板块估值处在历史中枢位置。
截至2020年12月4日,CJSC锂电池、CJSC电池材料、CJSC光伏制造、CJSC风机制造、CJSC风电零部件、CJSC工控及自动化、WIND充电桩、WIND燃料电池PE分别为83.1、62.2、37.3、22.4、23.4、31.6、28.8、18.4倍。
CJSC锂电池、CJSC电池材料估值处在历史偏高位置,主要原因是2020年7月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正增长,边际持续改善,欧洲市场爆发,且行业中长期的确定很高。
同时,电池环节的战略地位要高于材料环节,市场给与了更高的估值。
CJSC光伏制造估值处在历史中枢偏上位置,2020年10月光伏板块的估值一度达到50倍左右的水平,后因为产业链涨价导致需求预期下降,估值有所回暖,目前估值安全性较强。
CJSC风机制造、CJSC风电零部件估值处在历史中枢位置,且零部件的估值更低一些。
风电行业估值被压制的主要原因是对未来抢装行情结束后需求回落的担忧。
从业绩角度,零部件企业由于弹性更大,业绩增速高于估值增速,因此估值更低。
CJSC工控及自动化估值基本处在历史中枢位置,处在触底后的回升状态,主要原因是制造业的回暖预期强烈。
二、动力电池:
5年4倍空间,6000亿元产值可期
(一)需求:
复苏强劲,产品力快速升级
1、国内:
后补贴时代来临,产品力逐渐成为主要驱动力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后补贴时代。
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延长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其中,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货车退坡幅度在10-15%左右,客车基本保持不变。
同时,纯电动乘用车的补贴门槛从25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
Q3国内市场进入拐点。
2020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0.9万辆,同比增长6.3%,年内首次正增长。
其中,11月销量为20.0万辆,同比增长109.6%,自7月以来同比持续正增长,环比持续改善,需求增长强劲。
特斯拉高速发展,国产化加速,持续降价扰动市场。
根据特斯拉2020年三季报,2020Q3特斯拉实现营收87.71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净利润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交付139593辆,同比提升43.9%,连续5季度盈利,彰显了龙头公司的扩张速度。
2020年10月1日,特斯拉官方宣布Model3再次降价,Model3标准版续航升级版从27.155万降到24.99万,降幅2.165万,同时续航从原来的445km提升至468km,主要受益于技术升级和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Model3国产标准续航升级版持续降价,1年多时间降价达到5次,产品性价比持续提升,鲶鱼效应明显。
造车新势力不断发力。
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逐渐发展起来,2020年销量开始放量。
根据交强险数据,2020年10月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16534辆,同比增长155.4%,持续放量,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劲动力。
其中,蔚来销售4876辆,占比29.5%;理想销售3446辆,份额为20.8%;小鹏销量2986辆,占比18.1%。
宏光MINIEV,突围下沉市场。
2020年7月24日,宏光MINIEV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轻松款、自在款、悦享款三个版本,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88万元、3.28万元和3.88万元,续航里程120km、120km、170km,是一款非常平民化的电动车产品。
凭借高性价比,宏光MINIEV迅速打开了三四线市场。
根据上汽通用五菱官方披露,2020年11月宏光MINIEV累计销量高达33094辆,单日销量最高突破2000辆,持续走高。
国内中长期新能源汽车成长性确定性高。
我们认为,2020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先抑后扬,全年销量有望达到130万辆,同比增长7.8%。
从中长期来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未来五年增速确定性很高。
2、海外:
“碳排放+补贴”刺激欧洲市场爆发欧盟执行全球最严碳排放法规,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
欧盟于2019年6月制定了最严碳排放法规,并于2020年1月开始执行。
法规明确到2020年,95%以上新车的碳排放量需降低至95g/km,2021年全部新车达到95g/km的要求,至2025、2030年,新车碳排放量须在2021年基础上分别再降低15%、37.5%,达到81g/km、59g/km。
与此同时,欧盟还加大了对新车超标后的处罚力度,取消超标罚款的阶梯价格制度,实行超出排放标准,每辆车每g/km罚款95欧元。
欧洲各国纷纷加大电动车的补贴力度。
在碳排放的压力下,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挪威等多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本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整体的刺激性政策不断加码。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放量。
2015-2019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放量,在2019年达到56.4万辆,同比增长46.9%。
2020年前三季度,在“碳排放+补贴”的背景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放量,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76.9万辆,同比增长103%。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Model3独领风骚。
2015-2019年美国新能源车市场迅速发展,仅在2019年总销量有所下滑,达到32.6万辆,与美国政府在2019年7月提出放宽燃油经济性标准有所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汽车业的电动化进程。
其中,2019年特斯拉Model3、ModelX、ModelS总销量占据美国新能源汽车60%以上,Model3渗透率更是达到了47.3%。
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减少24%。
未来,美国或将更加积极拥抱新能源,推动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
大车企纷纷转型电动化,新车型逐步落地。
海外传统车企纷纷加速转型电动化,大众、戴勒姆、宝马、通用、丰田等企业加速推出新的电动车车型。
2020年持续复苏,未来五年进入快速发展期。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低后高,整体仍然强劲,预计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7万辆,同比增长38.9%。
展望2021年,我们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复苏趋势有望延续,特斯拉等优质供给将会进一步推动销量高增,销量有望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40.4%,其中中国178万辆(同比+36.9%)、海外253万辆(同比+42.9%),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67GWh(同比+45.1%)。
展望2025年,我们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向20%靠近,销量有望达到1330万辆,5年4倍以上空间,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91GWh。
(二)供给:
格局优化,全球竞争力提升
电池:
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宁德时代一家独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根据GGII,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前三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占比分别为51.8%、17.3%、5.2%。
其中,2018-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CR3由66.8%增长至74.2%,CR5由73.7%增长至80.3%,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对于2020年Q1-Q3,LG化学与松下由于配套特斯拉,份额提升较快,中航锂电配套广汽乘用车AionS、AionV及长安汽车,表现较好。
材料:
格局逐渐优化,龙头公司强者恒强。
(1)正极:
2019年国内正极材料CR5为34%,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目前,龙头企业加速扩产,海外市场持续突破。
同时,正极材料企业加速IPO,头部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负极:
2019年国内负极材料CR5为77%,竞争格局较为集中。
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江西紫宸)稳居前三,龙头公司具备更好的海外出口能力,二线企业凯金能源背靠宁德时代奋起直追,中科电气(中科星城)进入产能释放期,势头向好。
(3)隔膜:
如考虑恩捷股份收购苏州捷力,2019年国内隔膜CR5为72%,竞争格局较为集中。
隔膜行业优质公司成本优势明显,在大客户中占比高,主要有恩捷股份(含苏州捷力)、星源材质、中材科技(含湖南中锂新材)。
(4)电解液:
2019年国内电解液CR5为72%,竞争格局较为集中。
2016-2018年,行业整体经历过价格战的劣质产能出清,集中度提升。
2020年,伴随着需求端的复苏,电解液价格开始回暖。
天赐材料、新宙邦龙头地位稳固,受益于LG、松下、村田等海外电池企业带动,增速明显。
(三)向上拐点明确,坚守核心产业链
需求端,特斯拉、国内造车新势力、海外传统车企共同发力,产品力有望加速提升,需求确定性高,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40.4%,其中中国178万辆(同比+36.9%)、海外253万辆(同比+42.9%),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67GWh(同比+45.1%)。
展望2025年,我们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33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91GWh,对应动力电池系统产值有望超过6000亿元。
供给端,国内优质龙头凭借更好的融资渠道、更深厚的技术储备、更积极的扩产计划、更丰富的客户基础,发展势头会更突出,全球竞争力将持续增强,海外出口占比将继续增加,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电池板块估值处在历史偏高位置,但基本面处在拐点向上阶段,有望继续支撑高估值。
我们认为,核心产业链的相对价值更大,建议关注特斯拉产业链、宁德时代产业链、LG化学产业链等,建议关注:
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鹏辉能源(300438.SZ)、当升科技(300073.SZ)、恩捷股份(002812.SZ)、星源材质(300568.SZ)、璞泰来(603659.SH)、新宙邦(300037.SZ)等。
三、新能源发电:
碳中和下的新能源发展大机遇
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设立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最终达成《巴黎协定》,该协定设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提出了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正在将其转化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
如根据2019年12月公布的“绿色协议”,欧盟委员会正在努力实现整个欧盟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根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日本政府表示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一)光伏:
“十四五”装机或再上一个台阶
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量逐步恢复。
2020年光伏的竞价政策发布时间更早,提前落地留给了企业充分的准备时间,且执行规则与2019年基本相同,或将有效避免出现因为准备时间仓促导致项目质量差而无法推进的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上网电价、消纳空间等政策陆续落地,国内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回暖。
2020年1-10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21.9GW,同比增长27.7%。
其中,10月装机为4.2GW,同比增长308.8%。
展望2020年,国内光伏需求回暖,海外需求影响较大,但负面影响或弱于预期。
整体来看,我们预计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110GW(国内40GW、海外70GW),同比增长12.8%。
“十四五”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有望超预期,新能源装机或再上一个台阶。
由于新能源行业降本速度迅速,且2019年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已经提前完成,我们预测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有望超预期,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或达到17%-20%的水平,对应国内光伏年均新增装机空间为42-86GW(均值64GW),风电年均新增装机空间为25-51GW(均值38GW)。
投资策略:
把握“一体化、辅材、逆变器”3条主线。
展望2021年,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160GW(国内50GW、海外110GW),同比增长45.5%。
光伏板块估值处在历史中枢偏上位置,与基本面相比,估值具备安全性。
我们建议关注“一体化、辅材、逆变器”3条主线。
一、一体化布局有利于实现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建议关注隆基股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与天合光能合作)等;二、在需求回暖的背景下,胶膜、玻璃等辅材的供需偏紧态势有望延续,建议关注福斯特(603806.SH)、福莱特(601865.SH)等;三、在逆变器领域,国内企业凭借优秀的产品性价比,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加大出口规模,建议关注阳光电源(300274.SZ)、锦浪科技(300763.SZ)、固德威(688390.SH)等。
(二)风电:
陆风抢装尾声,海风进入抢装期
陆风2021年平价开启,弃风量和弃风率持续“双降”。
根据发改委,对于“2018年底之前核准、2020年底前未完成并网”、“2019年至2020年底前核准、2021年底前未完成并网”的陆风项目,国家将不再补贴;2021年1月1日起新核准的陆风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
与此同时,2019年全国弃风电量16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08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4%,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弃风限电状况进一步得到缓解。
根据2020年度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显示,新疆、甘肃地区解除红色预警,调整至橙色,蒙东地区由橙色预警调整至绿色,限电改善显著。
风电抢装持续,装机量稳健增长。
2020年1-10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为18.3GW,同比增长24.8%。
其中,10月装机为5.2GW,同比增长231.0%,抢装行情持续。
海风进入抢装期,地方有望继续补贴海风发展。
根据《2019全球风能发展报告》,2019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395M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6838MW。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自2020年起,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因此,海风进入抢装期。
根据《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充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基本建成现已规划的浅水区项目,开展省域深水区示范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专属经济区近海深水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出台我省扶持海上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2025年前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平价上网,到2025年底累计投产海上风电约1500万千瓦。
未来沿海各个地方补贴政策有望相继出台,海上风电仍然将保持快速发展。
《风能北京宣言》传递积极信号。
2020年10月14日-16日,以“引领绿色复苏构筑更好未来”为主题的202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20)在北京盛大召开。
会上,来自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的代表一致通过并联合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
《风能北京宣言》提出,综合考虑资源潜力、技术进步趋势、并网消纳条件等现实可行性,为达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起步衔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
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投资策略:
陆风不必过分悲观,海风进入抢装期。
对于陆风领域,随着分布式、北方大基地等平价项目的推进,项目储备丰富,可支撑未来几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不必过分悲观。
对于海风领域,存量项目有望加速落地,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整体来看,风电整体装机短期趋于平缓,未来随着抢装影响淡化有望逐渐回升。
风电板块估值处在历史中枢位置,向下空间有限,向上具备弹性。
我们建议关注2条主线,一、受益大型化、海风、海外出口占比提升的优质零部件企业,建议关注中材科技(002080.SZ)、天顺风能(002531.SZ)、东方电缆(603606.SH)、日月股份(603218.SH)等;二、业绩逐渐回暖的风机整机企业,建议关注明阳智能(601615.SH)、金风科技(002202.SZ)等。
四、工控:
下游持续复苏
“产业升级+国产替代”是核心驱动力。
我国工控自动化行业起步较晚,但后劲十足。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会更强。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产业正处在全面升级时期,工程师红利明显,或推动工控自动化行业的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根据《中国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市场白皮书》,2015-2019年,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同比增长1.4%。
下游市场主要分为OEM和项目型领域。
根据《中国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市场白皮书》,2009-2018年OEM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09年OEM领域市场份额42.6%,2018年市场份额上升至50.1%,超过了项目型领域;2018年项目型领域市场份额为49.9%。
其中,2019年OEM下游应用市场机床工具占比最大,比重高达21%;其次为电子制造设备,占整体应用市场比重为10%;风电行业占整体应用市场比重为8%。
2019年项目型市场下游应用化工行业占比最大,比重高达24%;其次为石化行业占整体应用市场比重为15%;市政行业占整体应用市场比重为13%。
制造业PMI连续9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
投资策略:
下游持续复苏。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制造业回暖将带动工控复苏。
同时,随着供给能力逐渐增强,国内企业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持续加速。
工控及自动化板块估值基本处在历史中枢位置,处在触底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设备 新能源 行业 投资 策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