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08969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91KB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报告
篇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教师在线培训学习心得连日来集中在线学习了施晓秋老师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训课程,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既学到了施老师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也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
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思考。
在培训课程里,施晓秋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教学改革的思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案例、场景、任务驱动教学的经验、以及专业科研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
施老师对如何定位课程,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等内容做了详细解说,最后具体到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理解这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
联想到我校《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定位,现在感觉是有些高了。
我们学校是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但课程一直选用的是大本的教材,这一点上,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偏高了。
纯理论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而且今后工作中这些知识也不知该用在哪。
因此针对该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定位准确。
在学习了施晓秋老师《以“网络层”教学为例的教学设计》一讲后,触动颇深。
网络层的课程内容原来可以讲得如此生动、又结合工作实际。
过去自己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老师、学生都感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听了施晓秋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深深感觉: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直以来认为网络课程没法进行场景、案例教学改革,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理论确实很多,仅各种概念、定义就得讲很久,学生才能了解。
在听了施老师的课程设计之后,才明白还是任课教师现场工作经验稀缺,不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会接触怎样的工作,将要处理怎样的问题,面对怎样的困难。
因此,也就不会把工作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设计到课程中。
而施老师在介绍他们的课程设计时,就能大量地引用了他们在现场调研、实习、工作指导时的各种案例作为场景,特别是在介绍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时,施老师引用的案例很具有代表性,环环相扣、恰到好处。
这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密不可分。
因此,我以为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校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到现场去工作、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课程改革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培训课程结束了,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我们学校的网络课程应该如何改革?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如何关注学校今后发展方向、教改热点等问题?
很多问题我会在工作中认真地去思考,争取能有所改进,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
感谢施晓秋老师的精彩讲授,感谢学校给了我一次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20XX-3-19
篇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及培养目标不同,因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不一样。
1.电子商务与经济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教学改革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课程的基本状态。
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我系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基本素质相对偏弱。
据资料分析,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入学成绩都在400分左右,大大低于同类公立学校,如电子商务专业20XX年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的,文科考生占82.2%,理科考生占63.7%。
同一指标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分别是78.4%和57.9%;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85.1%和60.4%。
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所以加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难度。
(2)学生来源构成较复杂。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其中文科考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20XX级学生中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分别占74.4%、11.3%和14.3%;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中,分别占74.7%、12.3%和13%;物流专业分别是69.2%、21.2%和9.6%。
这三部分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就有所差别:
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偏弱,导致(: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报告)对本课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来自于职高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该课程的要求往往又高于其他学生。
教学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并且在辅导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3)教学目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
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层次
的研究和后续开发;而电子商务与经济系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多属于了解层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及发展,只掌握基本的组网建网技术以及Ip地址、子网、域名、网络基本构成及应用等一些基础知识即可。
(4)学生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分析。
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我系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弱,而且也不成系统。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时,前期开出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不多,只开出了《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
可见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并不扎实,这就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开出带来许多困难,任课教师在讲授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补充和加强辅导。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措施
2.1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多少和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而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
我系的学生普遍来源于高中文科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若注重数据通信技术等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必要而且势必会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学习难度、使学生丧失学习网络知识的信心。
况且这门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专业可适当加强其对组网建网知识的学习,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则弱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多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
这样可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大实际操作的比重。
目前出版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都较偏重于网络理论的阐述,具体操作应用部分叙述较少,为了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够用、重实际”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精品高职教材,教学时间的分配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如目前安排上机学时为16学时,理论学时为32学时,上机学时数应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内容的选取上应向实际操作有所偏移,并且在课堂授课时还应多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和补充,课
后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
(3)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更新较快,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且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材的选取。
但要选择一本真正适合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所以任课教师不妨自行编写课程讲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计算机网络前沿领域出现的新内容。
2.2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讲课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
本人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以下改进:
(1)尽可能实施案例教学。
实施案例教学,不仅能将一些网络知识综合化,而且能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使学生感到所学的不再是空洞的抽象知识,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知识,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不宜完全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而较好的方法是在教师作一定的启发讲授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的互动性。
(2)对于复杂抽象的知识,可采用比喻法,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比喻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
比如“带宽就像水管的粗细”、“网络设备就像水管的阀门、连接器等”、“数据就像水管中的水”或“带宽就像道路的宽窄”、“数据就像要跑在道路上的车”;讲Tcp和uDp时可用打电话和写信来进行类比;讲FDm和TDm时用多辆车同时在高速公路和单行道上行驶进行比喻;在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来打比方等等。
(3)使用多种教学媒体。
本人除了在课堂上用ppT演示文稿进行授课外,还使用Flash课件开发工具精心将一些重点或难点知识制作成cAI课件,然后结合课件进行教学。
比如将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局域网的拓扑结构、csmA/cD技术、osI七层模型结构中数据的传输、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分别制作成cAI课件以动画方式生动地展现;对于一些学生所不曾见到的仪器设备,则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教学视频把组网技术、Internet接入方式以及无线局域网等知识介绍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媒体相互补充,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十分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
(4)采用设疑、解疑的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在讲Ip地址和域名的时候,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Ip地址:
211.95.178.10,然后提问学生对此有哪些认识,其实很多学生只停留在“211.95.178.10表示一个Ip地址”的肤浅
认识上,于是教师由此设疑:
“该Ip地址是怎么来的?
”,“属于哪类地址?
”,“属于哪一个网段?
”,“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211.95.178.10,而是广泛使用诸如的方式来上网?
”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将要掌握哪些知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则能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问被逐渐解答。
以设疑的方式进行教学,远远比平铺直叙授课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本人发现: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可使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3注重实训教学
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方式与普通的大专院校、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掌握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2.3.1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所以可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的网络现象,学以致用,防止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暂时还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都到相关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只能让学生集中进行为数不多的上机实训教学。
本人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多观察多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现象;专门安排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学院的网络系统,让他们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各项组网设备;在每次上机时遇到一些的网络设备,都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讲述其结构与功能。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2.3.2精选实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训上机课时为16个学时,除去一次上机考试,只有7次真正的实训机会,所以在实训内容上就要尽量做到精选,设计出7个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目前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安排的几个可选实训题目是:
(1)双绞线的制作;
(2)网络基础操作,例如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Ip参数设置等操作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有必要打下良好基础;(3)小型局域网络的组建、安装与管理;(4)FTp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5)web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6)Dhcp、Dns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7)邮件服
务器的使用;(8)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或网络安全维护实验);(9)使用Ie浏览web。
其实在每学期的实际实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以及实验教室安排等具体情况,这些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也在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
本人将实训内容事先制成纸制材料或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操作和再思考,提高了实训效率。
2.3.3分小组进行
为方便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人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整体实训教学方式,事先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7—8组,每组4—6人,然后每次的实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每次上机实训,都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和分析分发给他们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学和探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训临近结束的半个小时内再由教师仔细讲解,这样一方面起到总结的作用,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听讲,如果个别学生依旧有疑问,则可再直接找老师进行单独指导。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过的知识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分小组实验不仅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学习研究的能力。
另外,每次实训完毕,都让学生按时撰写实训报告、总结经验,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困惑并予以解决。
2.3.4模拟软件与实验设备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使用具体实验设备的同时,适当运用一些小型模拟软件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比如hA_subnet10(子网掩码计算机器)、Routersim4.0、sybexVirtualLab、思科网络学院FlashLab、cIm、bosonnetsim5.31等都是不错的软件。
学生在课后用模拟软件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有些实验还可以在模拟软件中进行。
其中的bosonnetsim网络模拟器,能仿真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在单机环境下模拟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做诸如局域网组网等实验;hA_subnet10软件则能让学生通过设想和验证操作,逐渐领会子网的划分等相关知识。
本人让学生到互联网上下载这些模拟软件,或者直接将软件拷贝给学生,学生最初只是带着凑热闹的心态来操作这些软件,后来慢慢感兴趣,在对软件的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巩固了相关的网络知识。
2.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实验实训成绩等;
篇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的可行性报告
一、专业改革背景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职业教育提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尤其是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后,将高等职业培养目标定为: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明显扩大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等职业教育经历十多年试点阶段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时代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此国务院于1991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再次重申:
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都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
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以单一标准为导向,按单一模式培养单一类型的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过去长期以来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以致在教育结构上也形成了不合理的分布,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从大学生到研究生培养的大多是理论型、研究型的人才,很少考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这一问题逐步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教育结构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无疑将对我国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强调的是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培养。
因而高职毕业生的出路在“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与“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结合部。
即高职毕业生既可以加入劳动者大军,又可以加入专门人才队伍。
进一步调整职业教育体制,推进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努力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要重点大力发展。
这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
是适应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犷经济向集约化经济转变的需要。
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学习社会化,高新技术应用为知识经济服务的时代特征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应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产业服务。
产业服务只是将产业开发的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各种管理领域中去,产业服务领域十分宽广,高职教育必需以产业为依托,必须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使计算机应用专业能够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行业背景和社会背景
1、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级应用人才,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1),珠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
但据调查许多企业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方面,其作用仅仅是相当于一台打字机,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计算机应用性人才十分缺少。
高级的专业人才主要从事专业方向的设计及应用,而一般的计算机使用人员希望有一个介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的应用平台,并有需要享受良好服务的愿望。
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正好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他们能开发出一些基础程序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和降低计算机的操作难度,通过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维护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互联网上为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以及信息的收集提供帮助。
完善各企业计算机的应用,急需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性人才,培养高素质的高级计算机应用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2)突出专业培养的应用特色,是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院是地方政府开办的一所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立足xx,辐射广东,为地方和社会各行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为办好计算机类专业,,先后组织专人深入企业、科研单位和计算机公司进行调研,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决定对原计算机专业实施改造,设置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其专业的培养突出了高级应用的特色,不同于中专注重于基础应用和本科院校注重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适应了IT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2、专业教学改革,是专业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
我们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教学中发现,一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材和教学设备、师资状况应更好地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要求。
二是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形成了由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等组成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职业岗位群,单一的专业培养目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市场的需求。
三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
因此,计算机类各专业必须采取多专业方向的改革措施。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是在总结多年来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实现专业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所以,如何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已是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首要任务。
3、专业教学改革,是适应国家信息产业(IT)发展的必然结果
IT行业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强大的研究开发力量,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行业。
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的发展方兴未艾,在21世纪将有广阔的前景。
这一领域的大力发展,需要大批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高素养、富有开拓创业精神的就业者。
正是由于计算机行业工作岗位待遇高、技术新、工作环境好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首选的就业领域,也是广大高中生及家长报考高等院校时的热门专业。
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日前在沪指出,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以年平均25%的速度递增,领先于其它产业,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格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思维、生活和娱乐方式。
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视像等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信息技术日益向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潜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不断被发掘出来并获得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生产力的突出代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根据市场分析,在我国,IT行业存在专业划分不合理、人才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IT行业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宝塔形的,位于宝塔顶部的是高级人才,包括高级开发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宝塔底部的则是大量基础人才,但现在我国状况恰好相反,为中间大、两头小。
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和大量培养软件工程师是当务之急。
因此如何改变我国IT行业存在的“高能低用”的现象,如何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体系,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从事基础工作的专门人才,是适应国家信息产业(IT)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专业教学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使用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 学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