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讲练测句子仿写与修辞讲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089506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06.84KB
中考语文基础讲练测句子仿写与修辞讲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基础讲练测句子仿写与修辞讲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基础讲练测句子仿写与修辞讲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基础讲练测句子仿写与修辞讲及答案
一讲考点——考点梳理
(一)句子仿写
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运用题。
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句式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规定的句式模仿写作。
其实质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主要考查学生:
对修辞方法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对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仿写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具体有:
(1)词语型
例: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词语。
示例: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尊严就是。
仿写:
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搏击。
(2)修辞型
例:
仿照例句写一句子,要求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间要有联系。
“历史”、“时间”仍为本体。
示例:
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
仿句:
如果历史是一曲乐章,那么时间就是这乐章上跳动的音符。
(3)托物寓意型
例:
仿照示例,任选事物,用语言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
蜡烛 A.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B、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仿写:
粉笔 A.一张智慧的犁,耕耘在神奇的黑土地上。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煤 A.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
B.不经受磨练,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4)名著名人名言型
例:
仿写句子,使内容句式都与前句协调。
示例: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仿句: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5)情境型
例:
根据文句所提供的情境,将句子补充完整。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简爱说过:
“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
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话题型
例:
仿照下面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
人生只有两种生活方式:
腐烂或燃烧。
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
我们摒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际,会让别人恶心。
(7)阅读型
阅读文段,分析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
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茂盛,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
哪儿弥漫黄色,哪儿一定水源干涸,尘沙肆虐,那是生命凋零的荒漠。
在我国,沙漠正在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伤害是绝对无情的。
(二)修辞方法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中考重点考查的是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四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
明喻、暗喻和借喻。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
如: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
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
如:
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
如: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八种常用修辞的作用如下:
比喻:
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拟人:
使事物人格化,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引起联想。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
整齐匀称,高度概括,富于音乐的节奏美。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加节奏感。
借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
设问:
提醒人们的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八种常用修辞中,比喻、对偶、排比三种辞格是综合运用考查的重点,对它们的语言特点及应用规则,要牢固掌握。
二讲题型——题型解析
(一)仿句题型
中考仿句题就题型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仿指定格式和话题造句
【例题】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
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①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寓言:
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型为一般一小题一句或两句,赋值二分或三分。
这类仿写句题指定的格式即句式,指定的话题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分句。
这类仿句题格式一致,话题明确。
解答时,首先应明确话题,在仿写时保持话题的统一。
如本题不仅在题干中有明确要求,题目中的分号又进一步暗示了话题不能变,其次,在格式上,例题要求“句式、修辞手法”与上文句子相同,分析题目提供的例句,可以看出句式相同指所仿写的每个句子要运用比喻;从分号看,所仿写的句子还要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2.仿指定格式,不指定话题造句。
【例题】 ①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造句:
拥有________________,就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模仿例句,填空成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1) 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
不论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朋友,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竟是_______________。
—— 此题型为一般一小题一句或两句,赋值二分或三分。
这类仿句题主要是仿照句式与修辞手法,自选话题造句。
这类仿句题的要求比第一类要宽松,即格式上保持一致,话题不加限制。
3.仿指定格式、结合文章造句
【例题】①请仿文中第5段最后一句话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还有那些为战胜私欲而处处克己的人,为战胜暴力而时时制怒的人,为战胜怯懦而不断自勉的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仿写:
还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型为一般一小题一句或两句,赋值二分或三分。
解这类题,除了仿照有关句子的形式外,还必须读懂材料,结合文意作答,做到前后照应,从而确保所写句子的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
否则,如果无视文意,或对话题另起炉灶,就只能答非所问。
上题必须“战胜自己” 为话题。
否则只能意味着失败。
(二)修辞题型
1.选择、判断题
【例题一】下面各项中对修辞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分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人们只要牢牢记住母语,就能激起爱国意识,团结起来,从而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分析:
这两句话里运用了排比和夸张,写出了安塞腰鼓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力量之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分析:
这句话运用拟人,赋予国旗以“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的情态,生动写出了挪威国旗在风中飘扬飞舞的样子,表现了斯科特他们当时失败的沮丧、痛苦。
D.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良方。
分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爱国情怀的赞美。
——此题型为考试基本题型,一般是一小题,四个选项,赋值二分或三分。
有是直接判断各项句子的修辞手法;有的是一一判断各项标明修辞手法的正误(打√或×);有的是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如本例题。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掌握常用修辞手法,了解其特征,如比喻两物要有相似点,拟人要表现事物人的动态情状,排比要是三句以上结构相同内容相承的句子,对偶是两两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句子,夸张超过事物真实情状作夸大或缩小形容。
根据具体句子判断即可。
2.阅读运用题
此类题是将修辞手法渗透在阅读理解中考查,一般是一小题,赋值二分或三分。
考查的大致方式是:
有的明确告诉某个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让考生结合阅读材料分析其表达作用;有的让考生从阅读材料中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时自由找,有时指定段落),然后再分析其表达作用;有的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句子。
无论哪种形式,都重在考查考生对语言的运用和鉴赏能力,不涉及到名词术语。
【例题一】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读书的认识。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
“读过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
”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
“理想的书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
书是_____——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题是一道修辞仿写句子题,可以单独列出来考查,但放在阅读理解中进行(此题的阅读材料题目为《善读可医愚》),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原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是阅读的延伸,且明确要求考生运用修辞手法来仿写,是考查考生对读书问题的感悟。
【例题二】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赏析。
(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
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
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
——此题是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赏析指定的三个句子中的任意一个,虽然没有直接要求考生运用修辞手法来赏析,但是,在这三个句子中,A.B两句显然运用了修辞手法,从这一角度来赏析,比较好回答。
此题A句运用排比的手法,富有气势,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
B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碱蓬草的从容和生命力的顽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
C句侧面烘托了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
【例题三】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
A.于是,我轻轻地挥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好月色……(李汉荣《山中访友》)
B.要记住: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冰心《谈生命》)
我会品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虽然单独考查,不是直接放在阅读理解中考查,但是这两句话都是从课内阅读文章中摘录出来的,实际上还是在阅读理解中考查。
题目也没有明确要求考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但是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入手就容易解决了。
参考答案:
A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真情期盼,有一种亲切感。
B句以“江流”与“种子”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
尽管拼搏与奋斗并不意味着成功,但拼搏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人必须在奋斗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例题四】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古诗歌阅读考查题,内容考生都很熟悉,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
作者在第二联中,借助于比喻,运用情景交融、互相联想的手法,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人身世、国家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解答此题必须明确这一点。
参考答案: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3.写作运用题
此类将修辞手法融合在各种写句题中考查,一小题,赋值二分或三分。
将修辞手法融合到各种形式的写句题中去考查,是近几年来修辞考查的一大亮点,普遍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它的突出特点是,让考生在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的试题中,呈现出修辞的身影,强调了它的实际运用。
【例题一】请你为资阳的风景名胜或土特产拟一则广告。
(设计的广告语必须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人文自然景观、土特产如:
安岳石刻、秦九韶纪念馆、陈毅纪念馆、三岔湖、龙泉湖、天池藕粉、安岳柠檬、三星米花、大佛挂面、临江寺豆瓣……
——本题要求考生自由选择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来拟写广告语,这样的广告语富有人文内涵和韵味,不至于干干巴巴,毫无特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有意注意,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例题二】运用下面的材料,补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以赞誉丛飞的义举。
材料:
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是深圳著名歌手。
他在10年里捐赠钱物近300万元。
他四处筹措扶助资金,无暇照顾女儿。
他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孩子们称他“丛飞爸爸”。
他身患绝症时,负担不起医药费。
他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和他的歌声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赢得了全国人民永久的敬意。
——此题主要考查排比句的灵活运用,解答的关键是,考生必须依据前一句的句式特点,合理搭配材料内容,组织两个转折关系的句子,做到语言通顺。
【例题三】班上将开展一次文学名著竞赛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
要求:
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此题将修辞手法放在说话当中考查,目的当然不是考查修辞手法,在说话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能够生动形象,亲切感人,还能够显示出主持人的文化修养和学识水平。
参考示例:
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引导我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古人云: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著海洋中遨游吧。
很明显,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例题四】参照后面的文字,改写画线部分,使这段话形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我去播种的种子;理想不是绘就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我去描画;理想不是葱笼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我去开垦。
——此题的最大特点是,修改排比句中不恰当的句式,使之前后句式相同。
实际上,修改这个句子难度不大,只要看出后面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就很好回答了,改写的句子只是调整一下顺序而已。
参考答案: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我去播种。
【例题五】三年的初中时光已悄悄过去,分别就在眼前。
请你运用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毕业赠言,赠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解答此题应抓住两点,一是比喻、排比的运用必须恰当;二是赠言要富有感情,语言通顺、得体。
要紧紧抓住这两点,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写。
注意不要用伤感的语调来写,应该有激励性的语言,相互祝福。
参考示例:
时光荏苒,在这四年中,我们一起遨游了深邃的知识海洋,一起编织了许多美丽的童话,一起营造了绚丽的未来世界。
在即将分手之际,让我们珍藏起离别的愁绪,挥一挥手,道一声珍重。
祝同学们学业步步高升,生活开开心心。
三讲方法——方法点睛
(一)仿写方法要求。
仿写的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要求就是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句里的要求。
考生只有准确把握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才能仿写出质量上乘的句子来。
因为显性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所以这里主要谈谈隐性要求。
隐性要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上要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一致。
比如说,原句是写人物的,那么仿句也应以人物为描写对象,原句是写植物的,那么仿句也应以植物为描写对象,以此类推。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要协调一致,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仿句与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
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譬如,如果原句是写人物的,那么仿句也应以人物为描写对象,如果原句是写植物的,那么仿句也应以植物为描写对象;如果被仿句的内容是歌颂赞扬性的,那么仿句的内容也必须是歌颂赞扬性的;如果被仿句的内容存在正反对立关系,那么仿句的内容也必须存在正反对立关系;如果被仿句的内容是富于哲理性和启迪性的,那么仿句的内容也必须是富于哲理性和启迪性的,以此类推。
当然,协调一致,是笼统的要求,没有什么具体标准。
因此,怎样才算协调一致,一定要结合被仿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边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在语意上也要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这就要求考生在动笔之前必须仔细观察被仿句的结构。
观察要从整体到局部。
首先,要弄清被仿句是单句还是复句。
如果是单句,要进一步弄清是哪种类型的单句(如主动句或被动句、主谓宾句或主谓补句等);如果是复句,也要进一步弄清是哪种类型的复句。
其次,要弄清被仿句有无供用的词语或格式。
再次,要弄清被仿句局部上的结构特点,譬如主语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宾语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等等。
句式是否统一,是仿写能否成功的关键。
仿句只有从整体到局部的结构都与被仿句吻合,才可能成为佳句。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与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式要完全一样。
譬如,被仿句是比喻句,那么仿句也必须是比喻句;被仿句是比喻套排比,那么仿句也必须是比喻套排比。
这就要求考生动笔之前必须仔细审视被仿句,审清它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式。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仿句的字数与被仿句的字数应尽量相等,实在无法相等,也要大致相等,不能悬殊太大,这样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才可能是和谐匀称的。
(二)几种易混修辞方法辨析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①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②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①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
②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①句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②句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①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
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②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①句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②句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①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②雷锋说:
“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
①句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
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②句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3.对偶和对比的辨析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①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①句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②句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4.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基础 讲练测 句子 修辞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