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087456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45.21KB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
B.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
学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
D. 《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中作品通过主人公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
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故不正确。
B项中祥子最初是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但最后却百年城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
故不正确。
C项中香菱是在向林黛玉学诗,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容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2.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
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
起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
C. 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
D. 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错误,下片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
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
B
【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属于现当代诗歌。
B. 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C.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
D.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均骈散结合,读起来节奏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C
【解析】【分析】“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改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文章”。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文体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5.下列对戏剧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种种冲突的艺术。
它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综合艺术。
B. 戏剧文学,就是指剧本。
欣赏戏剧文学,就是欣赏剧本。
C.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
戏剧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人物性格的冲突。
D. 戏剧的语言包括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
E. 戏剧按矛盾冲突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三种;按表演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时间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按容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答案】D
【解析】【分析】ABCE表述正确。
D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演,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
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B.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屈原”“凄惨”“收揽”“景仰”等词语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动词、形容词。
【答案】B
【解析】【分析】A.《天下第一楼》的作者是何冀平;
C.戏曲中的动作也是抽象的;
D.“凄惨”是形容词,“景仰”是动词。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及辨析词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7.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
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A.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C
【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
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
B.是《西游记》中的回目。
D.属于《水浒传》的回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长篇小说回目结构的基本能力。
这类题目实际上属于隐性的文学常识类,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以及回目的内容进行判断。
8.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9.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而“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C. “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
D.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体知识、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10.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所著长篇白话小说《水浒》。
C. 爱国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
D.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遐迩远扬的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
【答案】D
【解析】【分析】A.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所著长篇白话小说《水浒》;
C.爱国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1.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七年级(10)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活动一·材料探究】
材料一:
3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上图中三种书法作品,用比喻的手法说出他们各自的美感,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起舞
B.楷书如人漫步行走 行书如人端正站立 草书如人随性起舞
C.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散漫随意 草书如人漫步行走
D.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随性乱舞 草书如人散漫随意
(2)【活动二·观点交流】在开展活动前,余乐同学说:
“现在都是智能时代了,我们还需要什么‘走进墨香书法’?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阐述理由。
【答案】
(1)A
(2)不同意。
因为体味书法魅力能修身养性,提高我们个人的文化素养;再者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有义务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
【解析】【分析】⑴首先了解汉字字体特点: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然后从人的肢体动作的角度打比方的,可以是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故选A。
⑵书法与中国的文化相表里,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外化。
在几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上,修身立品、完善人格,始终是书法的主旋律,书法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我们有义务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
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A;⑵不同意。
因为体味书法魅力能修身养性,提高我们个人的文化素养;再者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有义务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
【点评】⑴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书法作品,结合书体特点和比喻句特征,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答题时应注意:
结合书法的悠久历史,对文化和人的成长的积极作用表述见解,开门见山,观点明确,有条有理,主次分明,用词恰当,言简意赅。
1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 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 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他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辨析。
除了认真阅读原著熟悉主要情节外,考生还应有自己对人物优缺点的分析,并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13.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课文《孙权劝学》选自其中。
B. 《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头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C. 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她又像17世纪英国作家班扬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梦幻”和“求索”是贯穿小说的比喻。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C项《简爱》贯穿小说的比喻是“旅行”和“求索”。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的难度较大,十分考验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需要学生在阅读名著名篇的过程中了解文学常识。
1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葛朗台。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
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
(每组二选一,各60字左右)
【答案】
(1)C
(2)读懂内容:
示例1:
我选
(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的探险之旅。
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或:
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示例2:
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革命。
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
读出感悟:
示例1:
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
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
或:
贻误紧要关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
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错误决定扼腕叹息。
/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格鲁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
/命运始终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惠灵顿,夺得战争胜利。
示例2:
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
苏特尔(祖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
或:
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有好结果。
/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
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的坚持不懈与执著令人敬佩。
【解析】【分析】⑴C的说法有误,应该是: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夏洛克。
⑵示例1提示是概括事件主要内容。
示例2是对人物的评价。
根据示例,从⑵⑶或⑸⑹选择一个完成相关任务。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相关知识,要熟悉。
15.下面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的一封表扬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表扬信
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
①我校学生张悦,于今年2月25日乘坐贵公司13路公交车前往学校,下车前发现身上携带的2万元学费被偷。
②多亏司机孙师傅火眼金睛,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已下车的小偷抓住,追回了被偷走的2万元,替她挽回了损失。
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④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2018年3月1日
椰海职业学院
(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这封信中的第________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答案】
(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③
;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解析】【分析】
(1)不管是什么应用文,署名和日期必须放在右下角,且一定要记住:
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2)修改语病。
第③句成分残缺,残缺主语,所以要在“令”之前加上“的精神”。
(3)题干要求写出写信的目的。
“表扬信”,特向被表扬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领导致信,以期使其受到表彰、奖励,使其精神发扬光大。
所以既然是“表扬信”,就应该要建议孙师傅的所在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同时要运用敬辞“贵”等。
故答案为:
(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扬信格式的把握能力。
一般格式为:
①标题,写成"表扬信"即可;②称谓,一般写给被表扬人的上级领导单位;③事迹,一般要写清楚被表扬人的姓名、单位,或标明身份;表扬内容,要写清楚为什么表扬(原因),表扬他什么(经过),向他学习什么(表扬目的);④落款,署名、日期,写在稿纸右下方。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
“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
元宵节是______节日。
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
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
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
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
和“宵”字形相近的是“宵”。
只要把握住他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
(1)对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上”的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 _
B.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 丨 _
C.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
— 丨 _
D.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 _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C.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
(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传统②中华民族③重要的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4)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灯月千家晓 下联:
______
A.山野万里香
B.秋高半月明
C.笙歌万户春
D.一街太平歌
(5)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
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
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向是( )
A.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B.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C.孔夫子的背包——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文学 常识 解题 方法 技巧 习题 训练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