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08411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454.62KB
南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南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
1.2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与产品2
1.3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
1.6结论和建议4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意义6
2.1项目背景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
第三章项目区建设条件15
3.1项目区概况15
3.2项目区社会经济环境概况18
第四章示范园产品定位和市场分析20
4.1产品市场定位20
4.2市场分析21
第五章建设内容与技术方案24
5.1设施农业示范园25
5.2精品果园种植基地27
第六章设备与工程方案29
6.1设备购置29
6.2工程方案30
第七章节能33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33
7.2节能措施34
7.3节水措施37
第八章项目管理与实施38
8.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38
8.2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38
8.3进度安排39
8.4管理措施39
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3
9.1投资估算43
9.2项目资金筹措46
9.3资金使用和管理46
第十章财务效益与风险分析48
10.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48
10.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48
10.3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50
10.4财务效益分析51
10.5市场风险分析52
10.6清偿能力分析53
10.7财务效益分析结论53
第十一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评价54
11.1社会效益54
11.2生态效益56
11.3环境影响评价56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59
12.1项目总体评价59
12.2结论与建议60
附表:
附表1:
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附表2:
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4: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9: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10: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11:
资产负债表
附图:
附图1:
项目位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某市崇义镇南山村的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农民就业多元化、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但农业的发展模式并未发生根本的转变,“单家独户”的发展格局己经难以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集约化、精细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发展要求。
为此,南山村积极探索当前农业发展模式。
2009年村围绕“三农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效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产业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立了南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该村户,人全部入社。
1.1.1项目名称
某市南山观光农业示范园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申报单位
某市崇义镇南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1.1.4建设地点
某市崇义镇南山村
1.2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与产品
1.2.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925亩。
(1)建设蔬菜大棚200亩(133400平方米),日光温室300亩(200000平方米),果园种植基地200亩,四大怀药种植基地200亩。
(2)辅助工程:
占地25亩,建设管理用房1000平方米,仓储用房1000平方米,农产品交易市场1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砖混结构水泵房5座,共500平方米,
(3)田间工程包括:
①田间生产道路5600米;②排水渠3600米;③抽水站一处,约50平方米,购置抽水设备两套,出水量50m³/t,可覆盖灌溉面积约1000亩;④铺设供水干管2000米,滴灌设施若干;⑤并配套购置农业机械和检测设备。
1.2.2主要产品
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包括实物性产品和服务性产品两大类。
实物性产品主要为种植产品,200亩蔬菜大棚及300亩日光温室年产瓜菜类300吨、茄果类270吨;200亩果园种植基地进入盛果期可生产葡萄、梨、核桃、苹果和其它优质果品260吨。
服务性产品分为二种:
一是农业科技服务,包括名优特新品种引进、推广及科普教育等;二是休闲观光度假等。
1.3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结构:
该项目总投资21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7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2100.00万元,企业自筹1500.0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600.00万元。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并达产后:
销售总收入:
年平均672.71万元。
总成本费用:
年平均为355.39万元。
年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为产品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税收等,年税后利润为317.32万元。
财务净现值:
964.99万元(基准收益率=8%)。
全部投资回收期:
动态6.40年(含建设期)。
投资内部收益率:
16.51%。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
3.《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4.《无公害生产标准》
5.《有机农产品管理办法》
6.《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
7.《有机水果生产技术》
8.相关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燃气、通信、建筑、规划技术规范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6结论和建议
根据某市南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能力及经济实力,在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我省的科研技术力量,通过某市南山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将项目区旅游、休闲、农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项目符合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符合农业发展的贷款原则和投资方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经分析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年平均672.71万元,项目总成本费用年平均为355.39万元,利润总额为317.32万元。
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显著,收益可观,项目可行。
某市南山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农业产业化在农村的发展壮大,可带动农村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项目的实施将对我省发展地域经济,加快广大人民群众的脱贫治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展一村一品及新农村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发展了后续产业,为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可继续带动发展增加种植户将近千户。
某市南山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将环境建设保护与城市发展并重,示范园建成后,使其成为新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体现了生态环境理念,为农业增产、退耕还林、农民增收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意义
2.1项目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向往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促进了生态旅游、休闲和山间别墅以及农业生态旅游在国际上悄然兴起。
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渴求应运而生。
首先,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让中、小学学生接触自然、认识农业、体验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促进了观光农业的发展。
再者,广大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渴望和对农业优良品种的需求,也是观光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通过观光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农业,使农民掌握先进技术,使市民领略农村风情,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高层次需求。
观光生态农业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它不仅包含农业生物资源与环境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且是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体,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科普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系统,也是以旅游观光、经营管理、销售与购买、物质和精神服务为主的社会经济系统。
因此,观光生态农业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体现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长短兼顾、滚动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观光农业在理论研究和园区建设上都有很大的进展,各地都建立不少的示范园区。
一般而言,观光生态农业的组成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否则将千篇一律而失去吸引力。
但其基本功能应包括农业生产、农业传播和休闲观光3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由相互包含的若干个功能区组成。
采用的技术方法应以生态农业和观赏农园为中心,以传播先进农业技术、优良品种及进行农业科普教育为出发点,并且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招揽游客提供休闲观光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休闲观光农业是旅游业向现代农业自然延伸和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
依托区域内生态园区为载体,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融现代农业、异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于一身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满足与适应市民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
观光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足未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可以肯定,观光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但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的。
南山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提出的建设生态园规划方案,正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
南山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强化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农业系统各组分、各链条的有机整台,对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有机耦合,把初级农产品生产与其后续性加工的紧密衔接等,并根据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市场条件,发展高效实用的生态农业模式。
2.3项目建设的意义
(一)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同归自然的旅游主题。
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
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休闲观光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于是旅行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
(二)高效益的观光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
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型脱贫致富的愿望。
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
(三)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
而观光农业旅游却由于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倾斜优惠。
城市剧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
第三章项目区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属焦作市所辖。
地处北纬34°59′16″-35°18′42″,东经112°42′35″—113°02′34″之间,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南眺黄河与孟州市和温县毗邻,东以丹河为界与博爱县相望,西与愚公之乡济源市相连。
全市南北长36.8公里,东西宽29.3公里,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耕地45.27万亩。
全境多系平原,兼有部分山区,自然条件优越,各种资源丰富,历史上被称为富庶之乡,承系豫西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
(图1-1)某市地理位置图
2.地形地貌
某市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
北部山区多为林地,土层浅薄,适宜发展林果牧业;丘陵北接山地至太行山南部边缘洪积扇顶部,南至焦克公路,呈东西带状分布,植被覆盖较差,地表冲沟和砾石较多,除少数园地、人工造田外,多为荒地;平原区分沁北倾斜平原和沁南冲积平原两块,沁北平原地面开阔、地势平坦,是全市农作物高产地区,沁南平原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备,是某市粮棉油的集中产区。
某市土壤共分为三种类型,即棕壤土、褐土和潮土。
耕层有机质含量20.8(公斤.克),全氮含量1.18(公斤.克),速效磷含量15.9(公斤.毫克),速效钾含量199(公斤.毫克),PH值为8.2,土壤呈弱碱性。
3.气候条件
某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据市气象局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4.6℃,范围在13.5-16.0℃之间,年较差2.5℃,平均气温≥0℃的积温5549.3℃;平均气温≥10℃的积温4933.8℃。
年平均日照时数2258.2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常年降水量549.5mm,年际差别很大。
地下水埋深5-25米左右。
全市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裕,农业集约化水平较高,平坦开阔的山前平原,土层深厚,肥力水平较高,地下水贮量丰富,水资源良好,是全省粮食稳产高产基地。
4.水资源
某市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水资源充足,水质较好,主要有沁河、丹河、济河等,还有仙神河、云阳河、逍遥河等季节性河流;人工渠有广济渠、永利渠、丹西干渠等;有逍遥水库、八一水库、九渡水库等,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89亿立方米。
其中降水0.83亿立方米,地下水1.06亿立方米。
过境河水年引水量为1.7亿立方米。
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6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37亿立方米。
全年共需水2.3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21亿立方米。
5.生物资源
某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适中,适合于动植物的繁衍与生长。
平原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系河南省粮棉高产开发区之一。
尤其是这里生产的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质地优良,药效极佳,历史上承列为“皇封贡品”,至今仍闻名于世,行销中外。
太行山区有着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
主要野生物有狼、獾、狐狸、猕猴、香獐、獐子、野猪、寒号等150余种。
其中猕猴、金雕、香獐均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主要野生植物有白皮松、领春木、青檀、测柏、赤灵子、冬凌草等370多种。
白皮松、领春木、青檀又系经过第四次变迁遗留下来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
3.1.2社会经济
1.人口及其分布
某市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3乡6镇4个办事处,包括307个行政村和32个居委会(其中24个社区),总人口47.12万,其中农业人口38.94万人,占总人口的82.64%。
分布着汉、回、满、朝鲜、壮、苗、土、侗、蒙古、土家族10个民族。
2.综合经济实力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0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其中:
税收收入5.87亿元,比上年下降8.1%,税收收入占财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52.2%。
财政支出2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3.9万人,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
境外游客5.68万人,比上年增长7.0%。
全年旅游门票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0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10825元,比上年增长13.72%。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4位。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某市农业人口38.94万人。
耕地面积45.27万亩,人均1.16亩。
某市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好,抗灾减灾能力强,连续17年夺得省水利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全国农田水利基地建设先进县(市)荣誉称号,1994年实现了“吨粮市”,1997年创小麦单产千斤(县)市,1998年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2004年被国家确定为优质粮工程项目建设市,200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国家玉米机械化收获试点县”,2010年被河南省确定为“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市。
全市现有可利用井电配套6100眼套,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吨粮田面积20万亩以上。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拥有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等配套农用机械2158台套,小型拖拉机14100台,小麦播种机5143台,玉米秸秆还田机917台。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2012年某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2万亩,粮食总产达6.6亿斤,单产2012斤/亩。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2.4万亩,单产1036斤;玉米种植面积32.3万亩,单产976斤。
全市拥有农业技术人员1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20人。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343个,其中植保专业合作社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78个,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79个。
各类技术人员6500余人,各类农资经营单位298个,经营网点遍布于全市各个乡镇、办事处及村街。
4.农业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某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数量有明显的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发展到55家;质量也有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0家,涉及小麦、玉米、怀药、油料、畜禽、林木、种子、果蔬等八大产业,拥有焦作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河南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有6家企业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7家企业通过QS质量体系认证;各类农业经营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有效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突显。
3.2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
某市崇义镇位于河南省某市南部,南与孟州市、洛阳市接壤,东连温县、郑州市,西接济源市。
全镇总面积44.6平方公里,所辖38个行政村,3.2万人,耕地面积5.2万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优势和商贸集散优势,太洛、温济、紫黄公路交汇穿境而过,新焦济高速公路某段出口处位于该镇,交通便利。
第四章示范园产品定位和市场分析
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包括实物性产品和服务性产品两大类。
实物性产品主要为种植产品等。
服务性产品分为二种:
一是农业科技服务,包括名特优新品种引进、推广及科普教育等;二是休闲观光度假等。
4.1产品市场定位
4.1.1服务性产品
4.1.1.1名特优新品种引进及推广
通过优良品种、种苗快速繁育,向周边地区辐射、普及与推广,促进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4.1.1.2休闲观光和度假旅游服务
示范园的建设除保持农业自然属性外,还将通过农产品四季生产与园林化整体设计的协调统一,并与周边现有的自然景观、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等构成有机的整体。
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为市民及国内外游客提供一处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生态观光景区。
4.1.2实物性产品
示范园生产的种植产品。
示范园产品以追求“名、特、优、新”和“环保、生态、绿色”为目标,通过引进、开发特色农产品优良品种、种苗繁育和成品生产。
4.2市场分析
4.2.1服务性产品
休闲观光农业被确定为农业与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各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快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新措施、新办法不断出台,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总体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休闲观光农业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当前正在进行的产业调整中,大多数地区均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采取很多扶持措施促进其发展。
对休闲观光农业的需求不断上升。
近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伴随着工业的飞跃发展,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逐步工业化,有所谓“石油农业”之称。
这种农业一切生产活动都围绕着高产出进行,不仅超出了自然环境的生产和纳污承载能力,恶化了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活动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支持系统的生态安全。
人们试图寻找如何在传统农业的生态性、持续性和“石油农业”的高效性、高产性之间寻求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持续农业运作方式应运而生。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休闲的同时,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休闲观光农业正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一种途径。
4.2.2实物性产品市场
4.2.2.1果品市场
水果是我国主要园艺类作物之一。
1985年改革果品流通体制以来,我国水果业持续发展,1993年以来就成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
我国的果园面积已由1996年的1.3亿亩增至2009年的1.5亿亩,总产量由4653万吨增至9599万吨,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7%。
今后水果产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2、国内消费稳定增长。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水果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同时,对水果的多样化、优质化和果汁等加工制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水果消费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增幅缓慢。
在食品消费中,随着主食消费比重的缓慢下降和副食品消费的比重上升,水果消费在整个食物消费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水果人均消费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总体需求不断增长。
二是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优质水果、果汁的消费需求日益高涨,尤其是果汁消费迅速增长。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水果加工品消费在整个水果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
另外,名特优新品种、高质量的品种也渐受消费者青睐。
综上所述,示范园的精品果园生产的优质水果无论从国内和国际市场来看均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关键是品种和质量。
4.2.2.2蔬菜市场
近些年,我国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已由1996年的1.6亿亩增至2006年的2.7亿亩。
蔬菜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而且扩大了出口,蔬菜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实现了蔬菜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一,到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的历史性转变。
今后一段时期,蔬菜生产仍将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
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山 休闲 观光农业 示范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