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及防治.docx
- 文档编号:2908051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78KB
抗肿瘤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及防治.docx
《抗肿瘤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及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及防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肿瘤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及防治
第四章第五节抗肿瘤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及防治
目前,抗肿瘤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综合治疗等。
其中,对病人伤害最大的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
一、外科手术并发症
虽然外科技术已日致完善,大多数病手术后都可顺利康复,重返各自的岗位,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
从总体上可将术后并发症化为两大类:
一类为一般性并发症,即各专科手术后共同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和肺炎等;另一类为各特定手术的特殊并发症,如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胃瘫、倾倒综合征等。
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与胸壁贴附不紧、刀口渗出及裂开等。
本文主要介绍一般性的并发症。
(一)、手术后出血:
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
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
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防治措施:
首先,术中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
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
再次止血后仍应严密观察,防止再度出血。
(二)、肺不张与肺炎: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
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
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
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
过于粘稠的分泌物无力咳出时,可阻塞小支气管,所属肺泡内的空气被完全吸收后,肺组织萎陷。
轻者仅限于肺底部,严重者有大块肺组织萎陷,使纵隔拉向患侧,引起呼吸功能障碍。
肺不张常常伴有肺部的感染,使病情更加严重。
防治措施:
预防的环节是:
术前1-2周严格禁烟,并积极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术后强调早期活动,帮助病人咳嗽,排出粘痰;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肠胀气对呼吸的影响。
想尽一切办法清除支气管的粘痰是治疗的关键,口服祛痰剂,定时作雾化吸入可使粘痰变稀,容易咳出。
必要时经导管行气管内吸痰,或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吸出粘稠痰。
重危或昏迷病人,因无法咳嗽,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合并肺部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菌素。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关因素有:
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创伤和组织的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
血栓好发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尤其是多见于左侧腓肠肌静脉丛内,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静脉和髂静脉内。
已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
防治措施:
手术后应加强早期活动,尤其是下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
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对容易发生静脉栓塞的病人有一定预防作用。
如证实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全身应用抗菌素,局部理疗,并早期应用链激酶和尿激酶,对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
(四)、急性胃扩张:
水电解质的紊乱,麻醉口罩下加压给氧时大量氧气灌入胃内,腹部术后持续性幽门痉挛,严重感染和休克等,均能诱发急性胃扩张。
发病后胃壁张力降低,静脉回流障碍,大量体液与电解质进入胃内,使胃容量迅速、急剧增加,胃腔扩大。
防治措施:
腹部手术后应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是预防急性胃扩张的主要措施。
治疗的方法:
立即更换口径较大的胃管,彻底减压,并持续3-4天,以保证胃壁张力的完全恢复。
同时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入适量的全血或血浆。
(五)、泌尿系感染:
手术后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均可并发感染,但以膀胱炎最为常见。
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多次导尿和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均容易引起膀胱炎。
膀胱的感染又可沿输尿管逆行向上,蔓延到肾盂。
导尿本身的刺激,也可引起尿道和尿道球腺的感染。
防治措施:
正确预防和治疗尿潴留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关键。
已发生感染时,应碱化尿液,保持充分的尿量和排尿通畅。
局部理疗、热敷和口服解茎药物,可解除膀胱颈的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可全身应用抗菌素。
(六)、切口感染和裂开:
1.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
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
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
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
防治措施:
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广谱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3)严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缝合;(4)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等。
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
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
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2.切口裂开:
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切口。
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佳;②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③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④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
防治措施:
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如切口已裂开,无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术后护理方面,注意积极防护并处理,尽量降低慢性毒副反应发生可能。
二、放疗并发症
放疗是局部治疗,放疗的急性副作用主要的表现为局部的反应。
局部的副作用通常指位于肿瘤组织周围的正常器官不可避免的接受一定量的放射线而出现的对局部正常脏器的损伤。
基于现阶段放射治疗水平,不能避免这些周围正常组织完全不接受放射线。
放疗期间及放疗刚结束的几个月出现的一些组织局部的反应叫早期反应,大部分是可以恢复,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及保健亦在减轻这些副作用的方面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以下我们就一些常见的局部反应及处理措施一一解读。
(一)、皮肤反应:
放疗开始后2到3周,患者在放疗区皮肤会出现干燥、色素沉着、烧灼感、脱毛、皮肤脱屑、发痒,严重的甚至出现水泡破溃。
这就要求患者从放疗开始时就要非常小心的对待放疗区皮肤,要穿着纯棉宽松的衣服,保持放疗区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在放疗区皮肤使用肥皂、沐浴液等,不能搞摩擦或者抓挠敏感部位,不要使用过烫的水。
如果未经过医生同意,不要在放疗区皮肤自行涂抹各种药粉、药膏及护肤霜,不要让放疗区的皮肤在阳光下暴晒。
如果出现破溃,也无需过分紧张,医生会针对局部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感染及促进愈合。
通常注意以上几点严重的皮肤反应出现几率就会大大减少,放疗结束几周后多数皮肤反应会消除,头部放疗后的脱发大部分也会重新再长出来。
(二)、口腔粘膜反应:
口腔及咽部的粘膜如果位于放疗区内,多数会出现急性的口腔及咽喉粘膜反应,通常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红肿、溃疡、味觉改变、疼痛、咽下困难等,部分会出现牙龈肿胀,后期出现龋齿。
唾液腺受放射线照射后,会出现口干,口腔净化功能下降,这些症状在头颈放疗患者中非常常见。
建议患者在放疗前进行口腔检查,清洁牙齿,处理龋齿及松动牙齿。
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多用盐水漱口,早晚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进食辛辣、油炸、过硬及过烫食物。
如果出现进食疼痛,可进食半流质及流质食物。
禁烟酒及槟榔,尽量保证适当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如果出现严重的反应,医生会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以上措施通常可以减轻放疗后的口腔粘膜反应。
(三)、放射性肺炎:
当一定体积的肺组织受到相当量的放疗剂量后,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及呼吸困难,症状轻重不一,通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
所以放疗前要检查肺功能,制定适宜的放疗剂量很重要。
放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暖勿受凉多做深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四)、放射性食道炎:
食道接受放疗后的2到3周会出现胸骨后的烧灼感、吞咽困难等放射性食道炎症状,患者从放疗伊始,应避免进食过烫过硬过辣食物以减少对食道粘膜的刺激。
少食多餐缓慢进食,注意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的摄入。
如症状非常明显,亦可以通过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来减轻粘膜的炎性反应及水肿并适当予以静脉内补充营养。
(五)、放射性胃肠炎:
胃的急性反应通常有厌食恶心呕吐,严重者会有胃出血穿孔。
急性肠道反应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而放射性直肠炎有明显的里急后重、粘液血便及大便疼痛,严重的会出现肠管狭窄、穿孔。
在尽量控制胃肠剂量的同时,患者应清淡饮食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严禁喝酒。
可适当进食蜂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根据情况应用开塞路通便。
(六)、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膀胱炎多见于盆腔放疗时,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一般待放疗结束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患者应多喝水并且在放疗前保持膀胱的充盈可以减少膀胱的照射体积。
三、化疗并发症
化疗即化学治疗。
所用的化疗药物,均选择性不强。
即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跃的骨髓、胃肠道粘膜、生殖细胞、毛发和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据美国的统计,因化疗副反应及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为3%~10%。
但其发生、发展均有一定规律。
因此,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通常将化疗的毒副反应分为两大类,即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或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近期反应主要包括:
(一)、静脉炎和坏死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很多化疗药如紫杉醇类、阿霉素类、氟脲嘧啶、长春瑞滨、长春地辛、长春新碱等对血管内膜刺激性强,有较强的局部毒性反应,外周静脉用药易发生静脉炎,其表现为从注射部位沿静脉走行发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并呈条索状或树枝状。
因此,化疗后血管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对血管的恢复非常重要,可最大限度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如:
溶液的配制严格按要求进行;静脉穿刺部位应避开关节和肌腱;保证用药静脉通畅;滴注药物前、后均以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用药部位有无发红及肿胀现象;询问患者有无烧灼或疼痛感。
外周静脉化疗用药包括外周短期导管即留置针和普通头皮针两种途径,拔针后应按压针眼五分钟以上,观察穿刺部位至少48小时,以便及时发现静脉炎,给予积极的处理。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触之有无发硬、发热的感觉,沿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上方是否产生条索状改变。
静脉炎在化疗后3-10天都可能发生,所以需密切观察及护理:
减轻紧张情绪,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在医生护士指导下予喜疗妥霜膏局部外涂,涂擦喜疗妥要求多擦一些,局部形成霜状,每日3—4次,促进静脉炎的恢复;5%硫酸镁湿敷;部疼痛,沿静脉走行,血管呈条索状者可行氦氖激光照射,每日一次,每次5—10分钟,5天为一疗程,氦氖激光可穿透正常皮肤和皮下组织约10mm,有消炎止痛,扩张血管,促进组织再生和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氦氖激光照射时局部不可涂有油膏、软膏等药,以免影响激光透过率,降低疗效;静脉穿刺置管(CVC)可有效避免浅静脉炎的发生。
一些常用的化疗药物如氮芥、丝裂霉素、长春新碱、VP-16、阿霉素、长春酰胺等对组织刺激性较大,易导致局部组织反应。
如使用时不慎漏于皮下或穿破血管可引起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甚至局部溃疡、坏死,严重者可致整个肢体坏死。
一经发生应该停止注射,立即用2%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普鲁上学因过敏者忌用),并用冰袋冷敷,可用中药化毒散(如意金黄散等)外敷;如形成溃疡或发生坏死可用疽疮膏,生肌散或珍珠散等外敷。
预防措施是静脉穿刺准确,防止药物漏出。
加药前要观察静脉点滴是否通畅,确保针头在血管内,药物稀释后从莫菲氏小管逐渐加入。
预防方法是:
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在血管内滞留时间,左、右上肢静脉受压迫外,一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
(二)、过敏反应
多数抗癌药会引起过敏反应,但只有少数抗癌药引起过敏反应率达5%。
左旋门冬酰胺酶、紫杉醇常常引起过敏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
1.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
左旋门冬酰胺酶是一种来源于细菌的多肽,具有多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IgE或其他免疫球蛋白,引起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20%。
临床表现为I型过敏反应,起病急,可有喘息、搔痒、皮疹、血管水肿、肢体痛、焦虑、血压过低等。
许多因素增加其过敏反应的危险: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以前用过左旋门冬酰胺酶(包括数年前用药)、高剂量给药(≥5000u/m2)、静脉内给药(每周3次,连续数周)。
治疗原则:
人每次用左旋门冬酰胺酶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必须准备好抗过敏药物,用药后需观察一段时间。
肌注常可减轻过敏反应的严重性,但仍会在给药后数h出现;与泼尼松、长春新碱联合用药亦可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危险。
一旦发生过敏现象,立即停用左旋门冬酰胺酶;用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或肌注,必要时重复;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如:
苯海拉明50mg肌注);如果持续低血压,可用血浆扩容;支气管痉挛可用β2受体兴奋剂(如:
间羟叔丁肾上腺素)或糖皮质激素(如:
倍氯米松)气雾吸入;预防性给予糖皮质激素,可防止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
2.紫杉醇:
紫杉醇所致的过敏反应通常出现于第1、2次用药的头几分钟,即使是很少的剂量亦可引起过敏反应。
紫杉醇引起过敏反应的机理可能是紫杉醇本身或赋形剂聚氧乙基蓖麻油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I型过敏反应:
支气管痉挛、喘息、焦虑、皮疹、血管水肿、低血压等。
治疗原则:
为了预防及减少过敏反应,应在用紫杉醇前预防性给予皮质类固醇与抗组胺药,且静脉滴注紫杉醇时应超过几小时。
给予紫杉醇前应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20mg在应用紫杉醇前12h及6h口服;组胺H1受体拮抗剂:
苯海拉明50mg于用紫杉醇前半小时静注;组胺H2受体拮抗剂:
西米替丁300mg或雷尼替丁50mg于用紫杉醇前半小时静注。
出现紫杉醇引起的过敏反应时,即予停用紫杉醇,同时予抗过敏处理。
(三)、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大剂量化疗均可导致骨髓抑制。
首先为粒细胞减少,其次为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红细胞减少较少见。
容易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有:
ADM、BCNU类药物、VLB、MTX、阿糖胞苷(CTS)、ACTD等。
粒细胞下降多在停药5~7天后出现,达最低值后维持2~3天开始回升。
骨髓抑制严重者,粒细胞下降快、低、早,而恢复却慢而难。
血小板下降稍晚于白细胞,下降速度快,但恢复较快,有时还有反跳现象。
治疗:
1).血象下降且无感染或出血征兆者,严密观察。
2).输新鲜血:
对粒细胞或血小板下降过早、过低或不及时回升者,应及时给予小量新鲜血每次200ml,每日或隔日1次。
3).输成分血:
①适应证:
粒细胞输注适用于经最佳方案抗生素治疗后仍有革蓝染色阴性菌引起败血症或软组织感染的重复粒细胞减少者(中性粒细胞<0.1×109/L)。
输注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Ⅲ度以上抑制或有出血倾向者。
输注1U血小板1小时后,不出现新的瘀血点或血小板计数增加(15~20×109/L),表示疗效适当。
输注粒细胞者,应每日接受输注,直到粒细胞上升至0.5×109/L以上为止。
②并发症:
输注粒细胞有传播巨细胞病毒的危险,并可发生严重的白细胞凝集素反应。
而反复输注血小板可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即患者在接受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并未上升,且时常出现过敏反应。
此时,若有紧急情况,可应用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血小板。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血小板减少症有短暂的缓解作用(维持1~2周),用量为每日400mg/kg。
4).细胞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升白细胞作用已得到临床的充分肯定。
化疗后应用集落刺激因子的推荐剂量为每日2~10μg/kg,皮内注射,于停化疗后1~2天后(或粒细胞为Ⅱ度以上抑制时)开始,应用5~14天(连用)。
一般于用药2~3天后粒细胞开始上升,第3~4天下降,然后再持续升高达每立方毫米数万个。
5).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的治疗:
(1)特点:
病情发展凶险且迅速;感染灶隐匿难以明确;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且常被原发病或化疗反应掩盖。
(2)治疗原则:
及时行血、尿、痰、大便培养和药敏试验;详细而恰当的临床和化验检查;积极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支持治疗。
(3)选择抗生素的原则取决于下列因素:
①院内感染或院外感染;②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③骨髓抑制程度;④所用的化疗药物(如DDP有肾毒性,应避免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
(4)避免继发二次感染。
(四)肝脏损害
化疗过程中,80%出现肝功能异常,但停药后7~10天可恢复正常。
但原有肝脏疾患者,可因化疗使肝脏损害加重。
表现为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偶见黄色肝萎缩。
已知对肝脏有急性毒性反应的药物有甲氨喋呤、6-硫基嘌呤(6-MP)和甲基苄肼等,5-FU和KSM有时也可引起肝脏急性损害。
预防很重要,应用化疗药物前应检测肝功能,且必须正常。
停化疗后7~10天复查肝功。
治疗可口服大剂量复合维生素B、C、E和联苯双酯,或静脉滴注葡萄糖醛酸(399mg加入1%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4小时),每日1次。
(五)、消化道反应
部分患者化疗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往往给病人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
严重的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衰弱和体重减轻,患者往往提出减少用药剂量,改变用药方式、甚至拒绝化疗。
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医生一般都会采取预防措施。
常用化疗药物中易引起呕吐的有:
顺铂、氮烯咪胺、放线菌素D、氮芥、环磷酰胺、卡铂、环已亚硝脲、阿霉素、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长春花碱、丝裂霉素、VP-16、博来霉素、氨甲喋呤、氟尿嘧啶等。
对于一个以往在其他情况下易产生恶心、呕吐的人来说,最好在用药前半小时先使用止吐药,一般用灭吐灵、冬眠灵或地塞米松等。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还有枢复宁和康泉,可使80%以上病人的呕吐被控制,且枢复宁不发生椎体症状。
氮芥等药口服时,同时服用碳酸氢钠药片可减轻恶心。
恶心、呕吐不能避免时,患者应当正确对待,通过分散注意力或以顽强的意志配合医疗渡过反应期,尽量避免形成条件反射,以致一想到化疗不会感到恶心、呕吐。
少数患者使用化疗后大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频繁腹泻。
最常引起腹泻的化疗药物有阿糖胞苷、氟尿嘧啶、氮杂胞苷、氨甲丙脒腙和亚硝脲类等。
一般用收敛剂(如次碳酸铋或鸦片酊)可控制症状,如果大便次数一日5次以上,或者有血性腹泻时应当及时停用药物。
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应进少渣含蛋白质、钾和高热量食物,补充水分(3000ml/d)。
许多抗癌药,如烷化类、抗代谢类、生物碱类等,均可能引起口腔、食管、胃肠粘膜炎症或溃疡,导致疼痛和进食减少。
严重的可引起粘膜剥脱性肠炎,危及生命。
预防的方法是:
对可能发生溃疡的患者事先采集口腔细菌进行增产并作药物敏感试验。
一般来说,口腔酸碱度如偏酸性的易发生霉菌感染,可用2%苏打水漱口。
如偏碱性,则易引起细菌感染,可采用朵贝尔液漱口或口服链霉素、庆大、新霉素等肠道不吸引的抗生素。
当发生口腔溃疡时应加强口腔卫生及口腔护理,用口腔科使用的加压冲洗器冲洗口腔。
疼痛剧烈时,用2%利多卡因混悬液有一定效果。
溃疡已经形成时可在溃疡面上涂布锡类散或金霉素甘油。
同时,饮食上要避免过热、过冷或辛辣等刺激食物。
(六)、泌尿系副反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抗肺癌药品的不断研制,肿瘤化疗的广泛应用,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目有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具有损害作用。
成为限制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主要问题。
因此,肺癌专家建议,尽早地预测毒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1.肾毒性:
许多抗肿瘤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可在用药时即刻发生,也可在长期应用中或停药后延迟发生。
容易发生肾毒性的药物有顺铂、大剂量甲氨喋呤和链脲霉素。
长期应用容易发生肾毒性的药物有丝裂霉素、亚硝脲类。
顺铂的肾毒性最为突出,肾脏毒性是此药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间质水肿,临床表现为用药后3~14天血肌酐升高,剂量低于100mg/m2通常很少引起肾损害,但是超过此剂量则需要水化。
常规剂量的甲氨喋呤很少引起肾毒性,在大剂量用药时,其原形及代谢物可沉积于肾小管而产生急性肾毒性,故在用药期间应给予碱化尿液并水化。
丝裂霉素的肾毒性低于顺铂,临床上可表现为缓慢发展的血肌酐升高或暴发性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MAHA),其发生与药物的累积剂量有关,有报告丝裂霉素的累积量超过70mg/m2时,MAHA的发生率可高达25%~30%。
MAHA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溶血性贫血,1~2周后出现肾功能障碍,输血可促发或加重MAHA,所以丝裂霉素给药时应避免或尽量减少输血。
2.膀胱炎:
引起膀胱炎的主要药物是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酸胺,这两种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丙烯醛是引起膀胱上皮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通常在静脉给药,尤其是大剂量的给药后早期发生。
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膀胱炎。
故在大剂量应用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时,除大量饮水和碱化尿液外,还需给予泌尿道保护剂,常用药物为巯乙磺酸钠,其能与丙烯醛形成无毒性化合物硫醚,一般在给予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的0时、4时、8时分别给予上述药物剂量的20%的巯乙磺酸钠。
另外,膀胱炎还可出现在膀胱内灌注化疗或生物调节剂、骨髓移植预处理时。
(七)、心脏毒性反应
心脏毒性最常见于阿霉素类化疗后,表现为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ST段低下、T波低平及室性早搏,多为可逆性。
措施:
①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注意患者有无心慌、气短、胸闷、喘憋等症状,随时监测心率、心电图等的变化,及时发现心脏毒性;②严格控制阿霉素用量,总剂量不宜超过350mg/m2,最好使用输液泵24小时连续滴注;③持续低流量吸氧,缓解心肌供氧不足;④予以代谢激活剂泛醌10mg肌注,每日1次,以促进ATP的产生,改善心肌供能不足;⑤维生素E200mg肌注,每日2次,以提高心肌细胞对氧的利用率;⑥必要时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0mg静注,如需要,3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或Vascor3mg/kg1次静注。
预防:
①化疗前应先了解有无心脏病病史,做心电图必要时做动态心电监测,心脏超声等检查,了解心脏基础情况。
②保护心脏,用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E,辅酶Q10、ATP,钙拮抗剂等。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检测心率节律变化。
④改变给药方法,延长静脉点滴时间可减少心脏毒性。
另外使用与阿霉素结构相近的米托蒽醌,可以减轻心脏毒性。
(八)、肺脏毒性反应
肺毒性是抗癌药物的重要毒性之一。
对肺部可以产生毒性反应的药物有博来霉素,其次有亚硝脲类、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瘤可宁、卡氮芥等。
后几种引起的肺纤维化发病较缓慢,有时症状也不明显,但有少数病人可有明显且严重的症状。
这些药物引起肺纤维化,靶细胞是肺泡细胞,后果是造成呼吸功能障碍。
如病人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功能减退或老年患者,博来霉素绝对不可应用,可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在应用博来霉素时,如同时给予强的松或氯喹等纤维母细胞抑制剂,可减轻博来霉素的肺部毒性反应。
仍应对用过博来霉素治疗的病人定期随访,了解其有无肺毒性,如有应进行相应治疗。
特别是对进行过肺部放疗的病人,尤其应注意,因为肺部放疗也可以引起肺纤维化,这种双重作用会使肺部毒性相加。
如果出现肺纤维化,可以应用强的松治疗,每次10mg,每日3次,病情稳定后,可以改为每次5~10mg,每日1次。
一般用2~3个月,最后应缓慢减量。
在此期间应注意防治呼吸道感染,其他对症治疗有雾化吸人。
雾化吸入对改善呼吸道畅通、排痰有利。
对呼吸困难者,也可给予吸氧治疗。
当病人出现呼吸功能减退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治疗 急性 副反应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