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题安徽淮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 文档编号:2907926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3.25KB
高考模拟试题安徽淮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高考模拟试题安徽淮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安徽淮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试题安徽淮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174)安徽淮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
2010年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一、(9分)
按安徽考试说明要求,现代文阅读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该题为必考内容,且规定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据此,本题选取的是一段文学论文,该类文章学生不是很生疏,阅读难度不会很大。
该考点的考试要求与老大纲要求有较大区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入写作时代的中国新诗
邢海珍
进入写作时代的中国新诗,标志着文学发展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有大众的写作参与,但实际上并未改变阅读冷淡的趋势,包括有些写诗的人其实在诗歌的阅读上也是无大兴趣。
新诗的写作时代是一种平民的文化行为,表现了社会文化意识的普及式觉醒,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界限,许多人虽还停留在民间的自为阶段,但却进入到了人的生存和生命的常态之中,极大地张扬了文学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精神。
如果在这种自由敞开的情势之下,中国新诗只满足于数量的增长当然不行,诗要在经典化的目标下不断提高文化与艺术品位。
即使在自由的天地间,即使写诗完全进入了个人化的状态,新诗发展的出路也必在全力打造精品,否则诗歌就无法承担一种责任和义务,就无法产生同中国古代诗人相媲美的伟大诗人来。
在诸多文体中,诗歌是文字较少的一类,但这种少不是简单而是简要。
诗的写作不是心血来潮很随意就完成的事,诗需要提炼提纯,诗是民族文化和人类的精神高度。
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泄和排遣,不是浅表层次情绪的表达,而是一种深度,是人情人性绝美的风景,是灵魂和良知的真实真切的显现。
而当今处于写作时代的诗歌,由于从之者众,又必然注进太多的水分。
此时我们当然需要更多的把诗歌视为宗教的写诗者,需要更多的以诗歌安身立命的诗人,需要他们来引领诗歌、提升诗歌。
近年涌现了许多大器而有深度的诗人诗作,昭示了混乱中不可阻拒的奋然前行的诗歌精神和力量。
诗人李松涛直面社会人生、人类未来的大忧患,马合省《老墙》等富有灵性的长诗写作,等等,都可以增加我们中国新诗的自信。
青年诗人郑小琼关于故乡的迷茫情境的纠结、关于铁的异质体验的独特情怀,都充分显现了写作时代诗歌不甘平庸的进取姿态。
对于郑小琼的诗歌,诗歌理论家张清华作了深入而精辟的分析:
就我的视野而言,她的长诗写作不但有对其现实处境的深入而整体性的书写,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形而上学的能力,不是量的简单积累,而是源于其强大的建构能力。
诗即使在杂乱而喧哗的时代,也必须沉下心来,以生命的本真去面对生活和世界。
任何浮躁,任何急功近利的草率都将造成诗意的流失。
以网络作为媒介,诗歌可以通过写博而自由面世,但是能否获得大的率则不是的主人所能做主的。
媒体的便捷并不等于阅读的广泛性,其写作的意义有时大于阅读的意义。
田忠辉教授在《、80后与文学的出路》一文中写道:
网络是一个看起来可以失去监控的地方,在这个可以肆意放纵情感的角落,人们的内心突破社会赋予的僵硬的外壳,远离控制,可以说感性的话,裸露天真或矫情,抒发不满和痛苦。
在一定程度上说,诗歌在抒写和传播上都具有极大的方便,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圈子阅读、圈子写作体,不须过编辑的关,作品的量成番论倍增长,自然使诗的质大成问题,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诗歌的经典性,以使其高品位的艺术精神不致溃散。
(选自《星星》理论刊,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歌文字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不是简单而是简要,意指在诸多文体中,诗歌是文字较少的一类。
B.诗歌文字的少决定了诗的写作需要提炼提纯,不是心血来潮很随意就完成的事。
C.诗的简要指的是一种深度,是人情人性绝美的风景,是灵魂和良知的真实真切的呈现。
D.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泄和排遣,不是浅表层次情绪的表达,诗是民族文化和人类精神的高度。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原文说但这种‘少’不是简单而是简要,结合语境,这里的少和简要既指诗歌文字少,更主要的是说诗歌特有的质,即在很少的文字中蕴含很丰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感情内涵。
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诗的写作时代,打破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界限,表现了社会文化意识的普及式觉醒。
B.进入写作时代写诗的人很多,但读诗的人很少,包括写诗的人,对阅读诗歌无大兴趣。
C.进入写作时代,以网路为媒介,诗歌在写作和传播上容易形成圈子阅读、圈子写作体。
D.写作时代的新诗写作极大地张扬了文学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精神,虽然对许多人来说,其文化行为还停留在一种自为的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A项中原文有在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B项原文有包括有些写诗的人的限制。
C项原文有在一定程度上和比较容易的限制。
3.下列不能作为昭示了混乱中不可阻拒的奋然前行的诗歌精神和力量的依据是()(3分)
A.诗人李松涛正视现实的写作和马合省富有灵性的诗作增加了中国新诗的自信。
B.诗即使在杂乱而喧哗的时代,也必须沉下心来,以生命的本真去面对生活和世界。
C.青年诗人郑小琼诗歌创作显示了不甘平庸的进取姿态,受到诗歌理论家张清华的高度评价。
D.青年诗人郑小琼的诗歌里有故乡的迷茫情结的纠结,有关于铁的异质体验的独特情怀。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这一句是由上面列举的创作实绩得出的结论,不能作为依据。
二、(32分)
安徽卷的文言文选文年年都有变化,2006年的序体文,2007年的说体文,2008年的纪传体,2009年的记体文。
2010年会考什么体,我们很犯难,所以选了一段看似纪传体,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传类文章。
文言翻译为三句,实际上也是为了降低难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文长传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周望言:
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
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属:
嘱托
B.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
相比
C.
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论:
判罪
D.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
官:
官吏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这里的官是动词,做官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
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其孰能讥之乎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两个乃都是才的意思。
A项中第一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C项第一个以,介词,相当于因为、由于;第二个以,连词,相当于来。
D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副词,相当于难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文长是一个秀才,名声很大,受到薛公、胡公的赏识。
但因自负才略,喜欢谈论军中之事,对世事不满,所以不遇于时。
B.徐文长的诗形象生动,构思巧妙,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悲痛。
认为他的散文可与韩愈和曾巩等人相比。
C.认为徐文长是一个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他写的字笔意奔放,像艳丽的女人老了,却还保留着优雅的姿态,苍劲中有秀丽。
D.本文记述了徐文长坎坷而不幸的一生,评价了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绘画上的成就,表达了对他深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项中的喜欢谈论军中之事不是原因。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3分)
(2)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
(4分)
(3)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3分)
【参考答案】
(1)披甲戴盔的将士参见时,都跪着讲话,像蛇一样爬着前进,不敢抬头。
(
介胄膝语蛇行各1分,)
(2)虽然他的诗体裁格调有时比较低下,但是匠心独运,具有高贵昂扬的气派。
(体格卑匠心气各1分)
(3)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第
(1)句中的关键字词介胄(披着甲,戴着盔)、膝(名作动,跪着)、蛇(名作状,像蛇一样)。
第
(2)句关键字词体格(异义词,指体裁、格调)、卑(低下)、气(气势、气派)。
第(3)句关键字词时(时时、经常)、下隶(下人、仆隶)、与饮(与之饮,和他一起喝)。
参考译文: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县的秀才,声名很大。
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
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
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
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
这时候,胡公统率着好几支边防军队,威名镇慑东南一带,披甲戴盔的将士参见时,都跪着讲话,像蛇一样爬着前进,不敢抬头,可是文长凭着在他部下的一个秀才的身份傲视他。
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
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嘉靖皇帝看了很高兴。
胡公因此更加惊异他,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
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喜欢出异常的计策,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
观察当代大事没有一件能使他合意的;但是,他到底没有碰上被识拔的机会。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
他游历了齐、鲁、燕、赵的地方,又饱览了塞外大漠。
他所看到的,如山奔走,海浪壁立,黄沙骤起,迅雷震动,狂风呼啸,大树倒伏,以及幽深的山谷,宏伟的城市,各种各样的人物直到鱼虫禽兽,一切可惊可怕的奇形怪状,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诗篇中表达出来。
他胸中又有一股蓬勃地不可磨灭的志气和一种英雄失意、无处安身的悲愤。
所以他做的诗,像在恼怒,像在欢笑,像泉水在峡谷里轰鸣,像种子从泥土中钻出来,又像寡妇在夜晚悲声啼哭,出门人在寒夜起身徘徊。
虽然他的诗体裁格调有时比较低下,但是匠心独运,具有高贵昂扬的气派,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专门侍奉他人的作家所比得上的。
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因为一定的模拟而妨害自己的才华,不因为议论而损伤自己的风格,真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
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名气不能传到浙江以外的地区。
真是令人伤心啊!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欧阳公所说的娇媚的女子老了,仍然保留美好的风度。
偶或凭他的多余的才能,在旁的文艺上表现出来,画些花鸟,都很高超雅致,别有一种意趣。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娶的妻子,被关进监狱判处死刑。
幸亏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才获得释放。
晚年,他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假装疯狂越来越厉害。
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
周望说:
文长晚年的诗文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
我有一位同年在浙江做官,我把抄录这件事委托给他,至今没有得到。
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阙编》二种罢了。
但是,文长终究由于不合于时,含着满腔悲愤而死。
诗歌鉴赏也是试卷中分值比重较大的一个部分,但考生的得分往往不是很高,所以本次的试题从降低难度考虑,不论是诗歌本身的阅读,还是题目,都较容易。
选取的是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一首小诗。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8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
驼褐,一种上衣。
阑干,错落纵横的样子。
8.本诗没有一句明着写早,但句句都是在写早,那句写早最妙,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寂寞小桥和梦过。
(2分)过小桥还在做梦,说明主人公起的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糊过去了。
马蹄踏在桥板上发出的响声惊动了他,意识到在过桥,于是略开睡眼,看见桥是个小桥,又蒙眬地进入半睡眠状态。
(2分)
(如果回答其他三句的,只要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每一句都在扣住早行来写,题目要求是最妙的一句,难度很低。
寂寞小桥和梦过,可以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以梦与寂寞小桥结合,意象丰满,令人玩索不尽。
题目着重考查考生阅读中的准确性。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调动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第一句诉诸触觉,写寒意袭人;第二句星斗阑干,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听觉并写。
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草虫鸣又是和梦听见的。
(3种感觉各1分,分析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表现在诗人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说是夜行)图。
读者通过想象,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时而睁眼看地,时而仰首看天,以及凉露湿衣、虫声入梦等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都宛然在目;天上地下或明或暗、或喧或寂、或动或静的一切景物特征,也一一展现眼前。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勿施于人。
(《论语》)
(2)
,池鱼思故渊。
(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4)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6)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
(7)但见悲鸟号古木,
。
(李白《蜀道难》)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
(1)己所不欲
(2)羁鸟恋旧林(3)虽九死其犹未悔(4)孤舟一系故园心(5)寄蜉蝣于天地(6)楚天千里清秋(7)雄飞雌从绕林间
(8)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该题只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教材中制定篇目,考试时能根据情境再现出来就可以了。
最大的问题是要注意准确无误,仍然是八题选五题的形式。
三、(25分)
按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现代文阅读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该题为选考内容中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作家许行被尊为小小说魁星,获得
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
他的许多小小说,如《立正》《老姜太太的眼力》《抻面条》《最准确的回答》《白雪雕像》《砚》等,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被选入多种大、中学教材。
而《立正》无疑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有的读者甚至赞叹:
《立正》登上了中国小小说的制高点,一篇《立正》,足以不朽。
的确,《立正》给人心灵的冲击和震撼是刻骨铭心的。
它会使你禁不住反复品味,深思,唏嘘,慨叹。
所以文本阅读本身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考生可能难以深入进去。
文本阅读有难度,题目设置有坡度,不为难考生,是我们在文学类作品阅读试题命制上的一贯追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立
正
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
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
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
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
并且高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
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
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
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
长官,你就打吧打吧!
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
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
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
也许能揍过来呢。
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
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
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
——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
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
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
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
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
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
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3期)
1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紧紧围绕立正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穿全篇,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
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立正为核心,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
(5分)
【参考答案】
不立正——被迫立正——不想立正却立正——因立正被打断腿——轮椅上依旧立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题目提示很明确,考生应该抓住连长的立正关键词来概括。
整理情节发展的脉络,是平时训练中常做的,难度应该不大。
难在小说开头部分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按时间顺序梳理的要求。
1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请概述之。
(6分)
【参考答案】
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或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之类的话语)。
(2分)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分)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该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
这也是常规的题目,做过小说训练的考生都很熟悉,而且答案也较为套路化。
但本小说的我不仅仅是线索,而且是见证人和思考者,这一点也要考虑到。
1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
(6分)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
(3分)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
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3分)
【参考答案】
(1)外貌描写。
(1分)表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但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
(2分)(或表现了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
给1分)
(2)细节描写。
(1分)此时的立正,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现了人物性格,深化(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2分)(或揭示了‘立正’的缘由不仅仅是‘本能的反应’了、抑或主人公‘立正’的条件反射病已深入骨髓)
(如描写类型答动作描写也可得1分,但理由的阐述要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小说通篇运用的是简短而生动的对话描写,给人观感上强烈的冲击。
题目选取两个小片段来赏析,考生第一要注意描写类型,这是一个定位。
小说的描写有其文本特点(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考生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储备。
第
(2)题准确的定位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分类,细节的描写可是一个动作的细节,要注意区分。
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你给我一个细节,我就给你一个长篇。
本小说就是扣住立正这个细节来展开的。
14.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谓的军纪对人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是批判文革中极左路线和行为。
你是怎样理解的?
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涵?
请结合小说内容试加探究。
(8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
题中所给的两种理解都属于小说主旨内涵,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
(2分)国民党被俘连长悲剧的根源是专制统治。
(2分)蒋介石三个字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是专制统治严重扭曲了这个小人物的灵魂,造就了他的悲剧,而文革时期四人帮之流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剧。
(2分)这个形象告诉人们:
只有彻底铲除封建专制统治,以人为本,实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
(2分)
示例二:
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模拟 试题 安徽 淮南市 第一次 模拟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