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075217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66
- 大小:90.18KB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目录
(按住“ctrl”键单机鼠标左键,即可跳转到超链接位置)
学期计划及课时安排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学计划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计划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计划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二章用药与急救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两个单元内容。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
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坚持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2、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密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进一步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宜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学法指导,分组、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得到提高成优;
5、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五、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3
第五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六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4
第七节基因的显性和阴性
5
第八节人的性别遗传
第九节生物的变异
6
第十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十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7
第十二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8
复习
9
复习
10
中段考试
11
第十三节传染病及预防
12
第十四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3
第十五节用药与急救
14
第十六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十七节病毒
15
第十八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十九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6
复习
17
复习
18
期末考试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育”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等内容。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又会深入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关于课标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课标中“人的生殖和发育”一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本册只安排植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按照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与环境关系。
七年级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已经讲授遗传的DNA和染色体,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体现现代化生物技术深入带基因水平的特点,本章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基因水平认识生物的遗传,依次安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代之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上午的变异”各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4.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5.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6.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7.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8.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9.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0.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11.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12.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4.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15.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16.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17.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18.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19.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0.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21.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22.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4.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25.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
26.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3.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4.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5.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6.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7.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8.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9.基因控制性状。
10.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1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1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14.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15.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16.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17.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时安排:
参照学期计划
第一章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4.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5.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6.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7.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8.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9.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0.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11.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2.通过课后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5.通过课余时间人工搭建鸟巢的活动,使学生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16.通过组织参观家禽养殖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
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3.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4.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5.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6.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7.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8.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9.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10.通过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总结鸟类比两栖类等动物的进步之处。
课时安排: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课时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课时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课时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1课时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
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
难点:
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
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
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
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分为和。
例如:
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
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为“有性生殖”?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
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
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5、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①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
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
(让学生进行了解)
①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②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
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7、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
六、课后反思: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应做到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教学生”。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
2、通过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情感目标
1、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
3、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三、课前准备
教师:
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
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比比看谁说出的昆虫知识最多?
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
毛毛虫与蝴蝶有关吗?
知了为什么要蜕皮?
等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2、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 、 、 、 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 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 、 、 三个时期,属于变态 发育。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以蚕为例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1)质疑:
你知道丝绸之路的故事吗?
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
小小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养过家蚕吗?
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
(2)请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
(3)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过程,将书上的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完成书上表格和讨论。
家蚕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成虫
蛹
A.呈长圆筒状,柔软,无翅,有8对足,身体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但不明显。
B.不取食,雌雄蚕蛾交尾之后雌蚕蛾产卵。
不久死亡。
C.不吃不动。
最后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D.大致呈椭圆柱状,体表光滑,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
E.身体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有翅、复眼、触角和三对足等,体表有很多白色鳞毛。
F.以桑叶为生,要经过四次蜕皮。
化蛹前吐丝结茧。
2、点拨指导
(1)质疑:
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
(2)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并思考:
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点拨:
如蝉的一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比;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从昆虫生殖发育过程,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昆虫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侧面,应该关注和自觉保护昆虫的多样性,保护昆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
3、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尝试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2)你准备在昆虫方面做哪些创造和发明?
或为人类做出贡献。
五、课后反思:
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
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
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
青蛙是什么动物?
等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青蛙的受精是在中进行的,发育方式是。
2、青蛙的幼体用呼吸,成体用呼吸,辅助呼吸。
3、青蛙幼体与鱼相似,通过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成体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
(三)合作探究
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方面有哪些特点?
(四)达标训练
1、辛弃疾的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实际上是指 ( )
A.雄蛙的鸣叫 B.雌蛙的鸣叫
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 D.蝌蚪的鸣叫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如果寻声找去,你会发现池塘中的青蛙正在抱对。
不久,如果你再来,会在水中看到小蝌蚪。
继续观察下去,你还会看到青蛙那魔术般的外形变化过程。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试分析回答:
(1)雄蛙的鸣叫是为了 ;
(2)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
(3)小蝌蚪长得不像“妈妈”,而像一条小鱼。
猜猜看,小蝌蚪在水中用什么进行呼吸?
。
(4)小蝌蚪经过魔术般的变化,最后成得和“妈妈”一样了。
你能写出青蛙的发育全过程吗?
(请用箭头和发育阶段名称表示) 。
3、下图1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蛙的发育经历了[①] ,[②] ,[③]幼蛙[④] 四个时期。
(2)这种发育方式叫做 。
(3)②时期的青蛙幼体用 呼吸,生活在水中。
4.资料分析
距今大概的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八 年级 生物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