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906243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78KB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永定区2017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uán)蹇劣(liè )尴尬(ɡānɡà)重峦叠嶂(zhànɡ)
B.酝酿(yùnniànɡ)剽悍(piāohàn)怒不可遏(è)不蔓(màn)不枝
C.镂(lòu)空澄(dènɡ)清稍近益狎(xiá)据理臆(yì)断
D.祈祷(dǎo)隽(jùn)妙涓涓(juān)细流高瞻(zhān)远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
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要正确掌握并使用《汉语拼音方案》。
本题A、琴弦(xuán)应为琴弦(xián);C澄(dènɡ)清应为澄(chénɡ)清;D隽(jùn)妙应为隽(juàn)妙。
2.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颤抖生崖姹紫嫣红先发制人棱角分明
B.岑寂奢侈闲廷信步轻举妄动家谕户晓
C.丘壑崎岖别具匠心孤苦伶仃拍案叫决
D.腼腆犀利豁然开朗引经据典匠石运斤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我有点措手不及。
B.站在贺龙铜像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C.音乐与爱因斯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
D.张家界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提质市城区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惟妙惟肖:
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
适用对象错误。
4.找出词性不相同的一组()。
A.游泳增加制造 学习B.慌张漂亮干净希望
C.你们咱们那样哪里D.假如如果要是而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词类的辨析。
本题中B项中的“希望”是动词,其它的是形容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级。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读写。
C.王羲之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
D.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是搭配不当,“成绩是班级”,去掉“一个班级”;B句子成分残缺,在“读写”后加“的活动”;C正确;D否定副词误用,去掉“不”。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
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①③②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②①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
这里答案为A。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名著阅读。
(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少部分以或人为主人公。
(2)请将《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与寓意对号入座。
故事:
A《狼和小羊》B《农夫和蛇》C《蚯蚓和狐狸》
D《狐狸和葡萄
》E《蚂蚁和蝉》
寓意:
以上选项中,讽刺恩将仇报的恶人和帮助恶人的伪善的人,如();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如()。
(只填选项字母)
【答案】
(1)动物寓言,神
(2)BD
【解析】试题分析:
(1)文学常识的识记。
(2)《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狐狸和葡萄》的寓意是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去诋毁它,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8.综合性学习。
某班组织了“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假如你也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
(1)把你了解到的一种本地习俗及其寓意写在下面。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中一个“采风”小组的负责人,你们准备怎样开展活动?
请拟定两种具体的方法。
①②
(3)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采风”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搜集到不少民歌、民谣、传说、故事等。
学校文学社已把搜集到的资料编辑成集,你为这本书取名为《
》。
【答案】
(1)习俗,寓意。
(2)略,(3)略
【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类的习题,也是中考考查的内容之一。
了解并积累中国的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解答此类问题很容易。
平时多了解、多积累就可以了。
答题时符合题意即可。
(2)采风,是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
根据活动情境,结合地方实际,发现、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设计、假设或观点。
解题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如:
搜集当地的民歌民谣等(3)符合题意即可。
如《家乡的民风辑录》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陶渊明)
(2)烽火连三月,。
(《春望》杜甫)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西江月》辛弃疾)
(4)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李白)
(5)《白雪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表现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答案】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家书抵万金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江入大荒流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古代诗文的背记、理解与默写。
试题
(1)—(4)题为直接默写,难度不大;(5)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
“夕、抵、稻、蛙、荒、暮、辕、掣”等为易错字。
点晴:
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积累理解分析并筛选,就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
至于课外积累的诗句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0.这首诗借用了什么事故?
11.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0.织女与牛郎
11.抒写人间夫妇的別离忧怨之情。
【解析】
10.试题分析:
本题可以结合诗文内容来分析。
“牵牛星”“河汉女”“弄机杼”“河汉”等词语可知:
本诗借用了“织女与牛郎”的故事。
11.试题分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
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
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圮:
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阅:
_________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
___________
1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1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2.
(1)靠近
(2)倒塌(3)经历(4)推究,推理13.D
14.
(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沿着河边寻找,不也荒唐吗?
15.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
纪昀年代:
清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如“临”是“靠近”;“圮”是“倒塌”的意思;“阅”是“经历”的意思;“究”是“推究,推理”的意思。
13.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D项“之”是结构助词“的”,其他三项“之”均为代词。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是、岂、为、携、去”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求之、亦、颠”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翻译的方法,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译文的基本方法“增、删、调、换、留”就能正确翻译。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做到文从字顺,个别句子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15.试题分析: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
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
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知其所以然”。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
”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
“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6.依次填在文中横线句中的词,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A.布局配合映衬层次B.配合映衬布局层次
C.布局映衬层次配合D.映衬层次布局配合
17.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
18.所选文段采用的是说明结构。
19.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16.A17.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8.总分结构。
19.第④段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用:
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解析】
16.试题分析:
考查词义的辨析。
做题时,只要我们注意上下文的意思,辨析词语本身的意义、使用范围、语意轻重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就不难解答。
本题可根据词语与内容的对应关系来解答:
(1)亭台轩榭——布局;
(2)假山池沼——配合;(3)花草树木——映衬;(4)近景远景——层次。
18.试题分析:
说明文的结构有:
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文章第1、2段是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3、4、5段分别从“假山和池沼”“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等具体事物进行说明。
19.试题分析: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形象、生动在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点睛:
说明方法作用。
举例子:
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
就是运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爱的尊严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
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
我生气地脸一黑喝到:
“排队,叫了号再过来。
”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
“我们一起的。
”学§科§网...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
“取点零花儿。
”我一下子就急了:
“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
”他一脸难为情地说:
“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
“天!
我服了。
”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
“取多少?
”
⑤民工兄弟说:
“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
我有些嘲笑地说:
“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
“那……那就取30吧。
”
⑨我心里想:
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
不一会儿,我把___20___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⑪可是走到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
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⑫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
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⑬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
“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
”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
“吃吧,你吃点吧!
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
”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
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
“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
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
吃吧。
吃了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⑭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⑮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
“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
我老家一个兄弟。
”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⑯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
他是个好人:
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
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
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20.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 →嘲笑→()→感动
2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心里想:
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
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22.结合语境,说说第12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23.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4.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
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20.生气→嘲笑→后悔→感动
21.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写出“我”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
22.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心疼丈夫。
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
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
23.
(1)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
(2)议论抒情,升华主题:
(3)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4)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
(写出三点可得满分)
24.略学§科§网...
【解析】
20.试题分析:
阅读全文,根据情节的发展,根据所示的两个词语,梳理文中表现“我”内心情感的语句,摘录关键词语填答即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首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根据语句内容判断,从表现“我”的内心活动和情感来分析描写的作用。
考点:
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试题分析:
阅读所示文段的内容,根据情节的相关性,在语句前后文中搜寻相关的情节即“女人”丈夫的行为,理解“女人”对其丈夫行为的态度,揣摩“女人”的心理,分析原因。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试题分析:
叙事类的作品,最后一段文字的作用基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的“照应前文”“归纳全文”“点明主旨”“进一步表达情感”等方面来考虑,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解答。
本题抓住最后一段中议论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即可。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试题分析:
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根据情节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分析其思想品质,据此结合具体的情节来说明自己这其感动的原因,并结合现实谈谈其精神品质的社会意义。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作文
25.25.文题一:
我懂得了珍惜友谊
每个人都有好朋友。
写作中应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互相帮助的,受到表扬的,发生误会的……总之要通过你的写作,让人真切感受到你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文题二:
我的自画像
要求:
1.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好人物的形象,选用
典型事例。
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答案】我懂得了珍惜友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从年幼无知的小朋友长大成即将成为中学的学生,我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学习,懂得了孝顺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谊……
毕业在即,我将要与美丽的母校、循循善诱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开,心里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
现在的六<2>班,有同窗六年的同学,也有同窗二年的同学,但不管相处了多少年,课室每天都荡漾着我们甜蜜的笑声,有的同学们称兄道弟,有的同学们结为金兰姐妹……就像是一个和睦的大家族。
最难忘的还莫过于那次小学中最后一次的旅游,我们几个同学一组,玩得大汗淋漓,汗流浃背,十分开心,在吃中午中午饭时,同学们更是像一家人,大家争先恐后帮盛汤,这个说:
“我来帮你。
”那个说:
“我来帮你。
”团结互助的精神,在童年里留下深深的脚印。
我和同学之间的友谊比海更深,比铁更坚固。
学习的时候,离不开同学的帮助;做游戏的时候,离不开同学的合作;甚至获奖时,也离不开同学的掌声和鼓励……友谊是无声无色的,但它能体现在这些地方。
如果我没有经历六年级的生活,可能不知道友谊是什么,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快要和同学们分开了,我懂得了友谊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懂得了珍惜友谊!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文题的前半部分“我懂得了”告诉学生,写作以“我”为中心,写出我的真情实感,“懂得了”提醒学生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深刻性、典型性;“珍惜友谊”,这是告诉了材料的选择范围,不要超出范围来选择材料;从文体看,较为适宜写成记叙文,不过在写作时,可以以记叙为主的同时,结合运用抒情、议论等方式,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点睛: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材料,要能表现更为深刻的思想价值;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写作材料,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要学会精巧的写作构思,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波澜,给读者一个耳目一新的感受,来获得更好的评价。
要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特别是议论抒情性的语言,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要注意不可过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永定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